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仙桃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崔氏二小生

    B.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C.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其两膝相

  • 2、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缈茫   慢(dài B.竹蒿   归shěng

    C.朦胧   辈(háng D.赤博   育(

  • 3、对下列加点字词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唱歌”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布谷鸟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说明其对人民生产生活的重用意义。

    B.黄土我不放,紧紧儿在心窝上。——“抓”“贴”动作描写十分逼真,表现作者阔别十年后重返延安时的激动心情,也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热爱。

    C.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怒不可遏”在文中是指愤怒到了极点。

    D.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卑劣无耻的事情!。——两个“最”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反对派暗杀李公朴先生暴行的无比痛恨之情。

  •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B. 《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很好地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新疆域》,作者阿西莫夫是英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

    D. 《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笔记小说集《虞初新志》,作者是魏学洢,明末著名文学家。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 唐 ]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尾联中“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2】写出诗的颔联所展示的画面及隐含的哲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

    (2)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3)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

    (4)知困, ______________. (《礼记•虽有嘉肴》)

    (5)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李白《送友人》中感叹今此一别,友人即万里游荡,无所归依的一联诗句是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1)《傅雷家书》被称为“苦心孤诣教子篇”,傅雷教育儿子A   (姓名)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荣辱感。做一个B“   、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蔡勋建的《一针一线皆关情》,完成下列小题。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而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冒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十垅便顺着犁头向右翻去。 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千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⑪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⑫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 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1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

    2文章第②段的记叙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2)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

    4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如果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是否可以?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作文:

    站在青春的门槛上,我们清点行囊,我们发现自己多了份成熟,少了份稚嫩;多了份拼搏,少了份幻想;多了份感恩,少了份淡漠;多了份关爱,少了份自私;多了份责任、理想、感恩与憧憬……

    请以“今天,我多了一份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主题要鲜明,思路要清晰。(2)不能写成诗歌剧;(3)字数不少于650字;(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