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出轧(yà) 缄默(jiān) 漩涡(xuán) 拾级而上(shí)
B.龟裂(jūn) 沙砾(1ì) 寒噤(jìn) 戛然而止(jiá)
C.褶皱(zhě) 狩猎(shǒu) 闭塞(sāi) 怒不可遏(è)
D.陨石(yǔn) 卑鄙(bǐ) 两栖(xī) 强词夺理(qiáng)
2、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踪迹(zōng) 两栖(xī) 沼泽(zhǎo) 褶皱(zhě)
B.缄默(jiān) 弥漫(mí) 龟裂(jūn) 迁徒(xǐ)
C.孕育(yùn) 砂砾(lì) 帷幕(wéi) 枯燥(zào)
D.狩猎(shǒu) 追溯(sù) 携带(xié) 陨石(yǔn)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B.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C.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地脸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D.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4、孙少安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
A. 《苏菲的世界》 B. 《三体》 C. 《平凡的世界》 D. 《创业史》
5、诗歌鉴赏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注释:①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微:幽暗不明。②胡:为什么。 ③微:非,不是。故:为了某事。④中露:露中,露水之中。
【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木受绳则直, 。
② ,流水前波让后波。
③角色满天秋色里, 。
④ ,儿女共沾巾。
⑤《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句子是 , 。
⑥《钱塘湖春行》中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 , 。
7、多少过分的谈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1)以上文字是一个父亲写给儿子的信,出自我们学过的名著《_______________》,文中“你”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这本名著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其次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说说这段话给你的启示。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上坡
王广军
①他的父亲在一个煤球厂做工,每天拉一辆板车挨家挨户地送煤球。马上就要高考了,父亲却累病了,不得不回到家里。
②这天一早,母亲来到他屋里,几次欲言又止,但还是说了:“你父亲感冒了,你就替他出一天工吧,有两户人家等着用煤球。”他没有说话,心里感到一阵刺痛,起身去了厂里。
③他拉起板车,装上1000块煤球,又从老板那里问了用户的地址和姓名,就上了路。地点在邻村,也就五里多路,用不了半天就可以回来。出村时,他始终低着头,担心会遇到熟人。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他,背上如针刺一般。
④出了村,他长出了一口气,这时才感觉拉板车有点费力。路上坑坑洼洼,他需十分小心才行,因为刚出厂的煤球不结实,如果颠一下,很容易破碎。父亲就是成年累月地干着这样的活儿,才挣出了自己的学费,他突然感到深深的愧疚。
⑤进了邻村,前面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坡,他犯起难来:自己能上去吗?如果万一上不去或者再倒回来,煤球岂不全部会摔坏吗?他在坡前停了下来,张望着,很想求路人推一下,但又不认识他们,如果人家拒绝,该是多么难堪啊!
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有些焦急,这样等下去不是办法,只能求人帮忙了。这时,从对面坡上走来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他心头一阵欣喜:有年纪的人都很善良的,就求他吧。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⑦来人是他的初中老师!他清楚地记得老师对他很好,在读初三时,他曾一度失去信心,连学都不想上了,老师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说:“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
⑧他明显地感觉到老师已经来到了身边,尽管他低着头,也肯定被老师认出来了。但是,老师什么也没有问,只是说:“上吧,我帮你推。”他只好站起身,冲老师笑了一下,心里充满了感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板车的拉带挂在肩上,运足了力气。有老师帮忙,他心里有底了。
⑨坡上到一半的时候,他明显感到了吃力,每迈一步都很费劲,但他咬着牙,憋足了劲儿,一步步艰难地爬行。他想:幸亏有老师给推着,靠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上不去的。
⑩快到坡顶的时候,坡更陡了,他有些迈不动步,甚至板车要停下来,就听老师喊:“加油!用力!”拉带深深陷进他的肩膀,豆粒大的汗珠不停地落下,他又俯低了身子,咬了咬牙,终于上去了。
⑪上坡后,他先是喘了一阵子气,才稳下心神。然后,他感激地道谢:“谢谢老师!”老师很平静地对他说:“我根本没有帮你,是你自己拉上来的,我只是在车后跟着而已。”他吃惊地望着老师,老师冲他推开双手。果然,老师的两只手上连一点煤灰也没有。
⑫“你能行,要相信自己!”老师对他说完这句话就走了。望着老师远去的背影,他反复咀嚼着老师的那句话,不由得泪眼朦胧。
(选自《润·文摘》2017年第7期,有删改)
【1】文章围绕“拉煤”这一线索写了哪几件事?
【2】文中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3】阅读全文,品析下面的语句。
(1)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在表达上的作用。
(2)第⑩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4】阅读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从中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
【5】近年来,中国在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取得了一个个历史性成就,让正在“走上坡路”的中国人充满自信。请概述一个能体现当代中国富有自信力的例子。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原来”,意思是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生活百味,青春多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蓦然回首,原来:凡事蕴理,万事成趣,人间有情;苦难也可成营养,美丽或许有缺憾。我也是一道风景……
请以“原来,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不完整的,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