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会加点词的意思,选出意思相同的一组( )
A. 初极狭,才通人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 欲穷其林 欲与天公试比高
C. 便舍船,从口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D. 渔人甚异之 或异二者之为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赌注 沼泽 喧闹 叹为观止
B.唯幕 烘烤 腐蚀 格物致知
C.枯躁 飘移 萦绕 挑拨离间
D.奠定 缅怀 驰聘 穿流不息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投赠诗,投赠诗是指作者写给具体的人的诗歌作品。
B.《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庄子,春秋时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照壁是大门内或外对着大门用于遮蔽、装饰的墙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
D.“但余钟磬音”中的“钟磬”是指佛教法器。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
4、下列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学相长也。(判断句)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倒装句)
C.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判断句)
D.其此之谓乎。(反问句)
5、“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 (《诗经·子衿》)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④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⑤时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⑥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小石潭记》中表现作者的心情由乐转悲,“记之而去”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在漏雨茅屋中彻夜难眠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7、名著导读
(1)《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傅聪、_____________(姓名)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1954年至1966年六月。
(2)《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 。
(3)在《水浒传》中高太尉设下借刀杀人计,让林冲误入白虎堂陷入绝境逼上梁山,《三国演义》中,______(人名)巧施此计,利用_______(人名)盗书,借曹操之手杀了蔡瑁、张允。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分析认为,近十年来,图书阅读量和阅读率都处于相对平稳的态势。这说明,如今媒体接触方式和阅读方式已呈多元趋势,很多人选择了数字阅读、有声阅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分流和补充了图书阅读。从国际上看,纸书阅读量其实是呈缓慢下降趋势的,相比之下,我国阅读态势平稳,这证明这几年国内大力推进全民阅读,重视纸书、深阅读,已经开始收到一些成效。不过,徐升国认为,尽管我国人均图书阅读量为4.66本,但与一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这提醒我们培养国民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还需要长期努力。
(材料二)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 成人纸质图书阅读量(本) | 成人电子图书阅读量(本) | 城镇居民纸质图书阅读量(本) | 农村居民纸质图书阅读量(本) |
2016年 | 4.65 | 3.21 | 5.60 | 3.61 |
2017年 | 4.66 | 3.12 | 5.83 | 3.35 |
(材料三)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有声阅读也即“听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使用手机APP、微信语音等收听图书相关内容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所做的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个百分点。同时,有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
如果说听书还只是一种“前沿”或者说时尚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则几乎已经可以被称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君不见,早班地铁里,人手一部手机的“低头族”比比皆是,很多人手拿一张报纸的场景已一去不返。某种意义上,包含在这种场景中的数字化阅读,正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如果说这种阅读方式起初只是为了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如今则需进一步发问,阅读是否正在被这种方式“撕成碎片”?
仔细想想,无论何种阅读方式,你现在是否还能沉下心来读完一本书,还是隔几分钟就要拿起手机刷刷微博、流连于朋友圈?当以秒计算的短视频日渐流行,无数转瞬即逝的兴趣点如走马灯般轮转。“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需要更多维度、更深层面的观察。
科技演进到今天,阅读方式的变迁早已超越人们以往的想象边界,但是阅读的真正内涵与价值,其实并没有发生多少改变。读书使人进步,科技改变世界,而归根结底,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发展,“读书”这件事本身,已经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人均图书阅读量和一些国家的差距昭示我们,培养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B.成年国民越来越倾向于数字化阅读,表明数字化阅读已经是这个时代的主流生活方式。
C.就像海浪一遍遍冲刷着沙滩,无数如走马灯般轮转的兴趣点很难在脑海中留下痕迹。
D.虽然科技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但阅读的真正内涵与价值,其实并没有发生多少改变。
【2】阅读材料二,你从图表中得出什么结论?
【3】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读书需要,请提出你的建议。
9、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中,哪些东西可以丢?哪些东西不能丢?丢,有时会使人心疼令人惋惜;丢,有时又会让人畅快促人前行。丢,可能是失去,也可能是获得……
请以《丢》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