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汉中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 常用于宴会典礼。

    B. 《小石潭记》和《马说》的作者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C. 《呐喊》和《朝花夕拾》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社戏》一文出自《呐喊》。

    D. 《苏菲的世界》常因其有着深奥晦涩的哲学“高冷”面孔而不受大家欢迎。

  • 2、《恐龙无处不在》第四自然段举了青蛙、蟾蜍的例子,原因是(     )。

    A.作者熟悉青蛙、蟾蜍。

    B.作者喜欢青蛙、蟾蜍。

    C.是我们熟悉的两栖动物,有代表性,简明易懂。

    D.作者举不出别的例子。

  •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B. 元堡民中笔直的旗杆上,鲜红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C. 电视连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D. 百万大军锐不可当,直袭敌人内部。

  •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舞台上女艺术家的演奏______动听,观众在这经典乐曲里如痴如醉。

    (2)正在进行旅游开发论证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______到一千年以前。

    (3)只有拥有了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我们创作作品才有可能______。

    A. 优雅   追溯   一气呵成

    B. 优雅   追述   一鼓作气

    C. 幽雅   追述   一气呵成

    D. 幽雅   追溯   一鼓作气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野老歌

    (唐)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倚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注释)①橡实:橡树的果实,荒年可充饥。②贾客:商人。③斛: hú,容量单位。

    这首诗刻画了老农怎样的形象?请结合画线句中的具体词语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

    (1)白羊肚手巾红腰带,______________。(《回延安》)

    (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3)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4)______________,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5)______________,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知困,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

    (7)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8)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9)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以博大的情怀,体察人间冷暖,道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但我至少要选择——我最爱的人。简,你愿意嫁给我吗?”“是的,先生。”“一个你得用手牵着他走的可怜的瞎子。”“是的,先生。”“一个比你大二十岁的残疾人,还得由你来伺候。”“是的,先生。”“真的吗,简?”“完全当真,先生。”

    ①文中的“先生”是谁?②“先生”变成残疾人的原因是什么?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以下各题。

    【材料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中国人从小就会背诵的二十四个节气歌。201611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31个列入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具体说就是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从西汉起直至今天,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一直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它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研究古代的气象和物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

    我们可以把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按次序排列,分为四组。这四组就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共六个节气,请看下列表格:

    季节名称

    节气

    春季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现在我们把每个季节的六个节气再分为前后两半,立刻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季节的前半段都是以字引领,分别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每个季节的后半段,又都是以这个季节的名称引领,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也就是春天从立春开始了,夏天从立夏开始了。每个季节后半段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字,两个字。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就是一分为二了,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个季节一分为两半了。那另外两个字呢?有人会很容易理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这个季节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了,要回头走了。确切追究这个字的本义的话,是极的意思。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北回归线)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南回归线),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综上所述,其实我们可以把上述这四个季节的八个节气准确的称之为四始四中,因为它们是界定一年中各个季节和不同时段的分水岭。但是我们也会发现一个让人不解的现象,为什么快到了夏季的末尾才大暑,快到了冬季的末尾才大寒?这夏季和冬季不是歪了吗?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在厨房烙饼的时候会有这样的体验,不管饼铛有多热,饼放到里面都不会马上成熟,烙饼成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自然界也是如此,当太阳直射地球时,还并不是我们感觉最热的时候。我们感觉到的冷和热虽然是依赖太阳的照射,但又与地面的接受过程有很大关系。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大暑出现在夏末的原因了。

    上面我们说的八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骨架,那么其它的节气呢?我们看立春和春分之间插入了雨水惊蛰。这两个名字描写了春季上半季的气象或生物的特征。要开始下雨了,藏在地下过冬的小生命听见太阳的召唤要开始苏醒了。春分和立夏之间插入的是清明谷雨。从清明两个字便可以知道这是天气晴朗温暖阳光明媚的季节。从谷雨两个字也可以知道这是庄稼需要雨水促长的季节。立夏与夏至之间插入小满芒种。小满是小麦灌浆的时候,芒种是小麦收割和秋种的大忙季节。夏至与立秋之间插入小暑大暑,这是最热的一个月了。立秋和秋分之间插入处暑白露含有隐退的意思,这是暑热强弩之末和早晚开始见露珠的初秋季节了。秋分与立冬之间插入寒露霜降,其意已见字自明了。立冬与冬至之间插入小雪大雪;冬至与立春之间插入小寒大寒,其气象意义就更清楚,不必解释了。总之一句话,八节之间插入的十六个节气,是用来描述中国黄河流域的气象和物候的。世界任何其它地区都可根据各地的气象和物候特征模仿为这十六个节气取适当的名称,来显示当地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并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

    (1)阅读【材料一】,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依据哪三个方面原因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

    第三方面:

    (2)【材料二】中关于“夏至”与“冬至”的说明,印证了【材料一】中的那句话?

    (3)【材料二】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穿上这件衣服我就是战士。”

    “疫情不除,头发不留。”

    “坚守是我青春的底色。”

    “哪有什么超级英雄,

    只是一群孩子换一身衣服,

    学着前辈的样子守护大家!”

    “十七年前,他们还是孩子,

    全中国守护他们;

    十七年后,他们已变成大人模样,

    穿上“战袍”,

    换他们来守护。”

    ——《人民日报》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5)行款格式规范。(6)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学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