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过维扬(维扬:指扬州。《尚书·禹贡》有“淮海维扬州”,后以“维扬”代“扬州”。)
B.淮左名都(淮左:淮水东面。方位以东方为左,扬州一带,在宋时属淮东,故称。)
C.自故马窥江去后(江:这里指长江。)
D.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黍离》:《诗经·王风》中的篇名,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对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的同情。)
2、下列诗句所描述的景象,与节气对应不当的一项是( )
A.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谷雨)
B.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夏至)
C.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霜降)
D.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大寒)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胳膊 挖墙脚 墨守成规 卑躬屈膝
B.骨骼 莫须有 囤积居奇 以逸代劳
C.彗星 座右铭 鸠占雀巢 在所不惜
D.慧眼 吓马威 星罗棋布 面面俱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资源循环利用法》修正案在韩国实施的第一天,各大超市装有饮料的绿色塑料瓶从货架上消失,被换成无色透明的瓶子,化妆品和酒类的包装计划在两年内研发出可循环利用的新容器。
B.2020年1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布最新海洋观测数据显示,2019年海洋升温创新高,过去5年是有现代观测记录以来海洋最暖的5年。
C.建立健全海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有利于涉海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加大涉海企业损害生态系统的经济成本和社会责任。
D.本届休博会上,专家们将结合国内外休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围绕休闲与美丽生活的话题开展研讨,发布世界休闲理论的研究成果,倡导积极文明的休闲理念。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有学问的人 君子生非异也 生:生命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学:小的方面要学习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知识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寄托:容身,安身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普通人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学问广博精深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传授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传统观念认为,中华民族精神往往来自史书和思想著作。但是,纵观中国古代文化,我们不能忽视古典文学也在始终记录着民族的心路历程。邓绍基先生说:“古典文学作品表现的爱国思想等种种民族精神,其源头大抵来自古老的、有着深沉积淀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但就实际影响和效果而言,古典文学在民族精神的建构方面起着那些政治家、思想家的著作或言论集所不能代替的伟大作用。”
唐代边塞诗人对边塞战争价值取向的评判最终取决于一种文化追求。这种文化一方面来自历史,一方面来自现实。来自现实的主要是唐代精神,这种精神塑造了诗人视野宽广、胸怀开放、胆气豪壮的恢宏气度和蓬勃朝气。来自历史的主要指汉代精神,尤其是汉代的军伍精神,例如,班超投笔从戎建功立业,李广威震边塞爱护士卒,窦宪抗击强敌勒石纪功,霍去病先国后家无私奉献,马援为国献身一身正气……这些英名和事迹载于史书中,但一经唐代诗人写进诗歌,便和唐代精神结合而形成了一种文化,其影响力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汉代傅介子计斩楼兰在《汉书》中的记载颇为精彩,而在唐代边塞诗中,“计斩楼兰”的典故成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报国的代名词,光大了汉代傅介子的精神。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张仲素:“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读读这些诗句,就会明白唐边塞诗人是怎样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将汉代军伍精神提升为一种文化的。霍去病的名言“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在唐代边塞诗中被反复高唱,可以说,霍去病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是通过唐代边塞诗定型、传播并发扬光大的。
唐代边塞诗在吸纳了汉代军武精神之后,形成了融合汉唐文化精粹的新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包括:在国家和民族遇到危难的时刻,要听从时代的召唤,和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和时代同步;个人的穷达哀乐微不足道,国家利益和民族兴亡重于千钧。诸如投笔从戎、先国后家、奔赴战场、保卫边疆、慷慨激昂、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等体现出来的汉唐文化精神,则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取材于任文京《唐代边塞诗的文化阐释》)
材料二:
北宋边塞诗征引典故十分广泛,诸典之中,契合边事的英雄人物,折冲樽俎的制敌方略,皆信手拈来,妙入诗歌。
荆轲只身赴秦的侠义精神受到宋人敬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兼有送别之悲与刺秦之壮,引发了北宋边塞诗的隔代回响,在送人使北、送人戍边诗中寄托慷慨,悲悯英雄。出使西域的班超亦备受推崇,原因有三:一是投笔从戎、效力疆场的人生选择,二是不畏艰险、万里出使的外交推进,三是威震远域、万里封侯的价值实现。落实到边塞诗创作,则题旨有差:一是借英雄自我审视,如司马光“惭非班定远,弃笔取封侯”;二是抒发失意郁结,如王令“若使班超终把笔,由来何路取封侯”;三是鼓励他人建功立业,如孔平仲“古今将相皆无种,好取班超万里侯”。与众人稍异,苏轼《获鬼章二十韵》虽以“边帅汉班超”肯定边功,却更主张“奇功勿再要”,叮嘱慎用武力。
伏波将军马援平南有功,亦为宋人所重。最推崇马援南治边略的当属刘敞《伏波》,惜其身死蒙冤,歌其壮心不衰。注目禁卒驻戍艰辛,遥想马援平边之难,诗人遂以“将军马伏波”“频献凯旋歌”追念英雄,祈愿和平。除却刘敞,曾巩“捷如马援不得志”,郭祥正“借令伏波在,缩手定叹息”,上述伏波颂歌,均胸怀边事,追念英雄,有务实之征。
北宋边塞诗用典,并不限于怀想英雄,亦在从容不迫与事半功倍的“折冲樽俎”中寄托理想,并在边塞诗中表达对“折冲千里”价值的认同。这种认识已经超越了“封侯”的外在形式,充分体现了宋人以政治理性、务实精神去治边理政的美好理想,外化于诗学方面则表现为对折冲樽俎的推崇与追求。
(取材于丁沂璐《北宋边塞诗的资书用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计斩楼兰”的典故在王昌龄、李白等人诗句中所表现的军武精神,感召唐边塞诗人将汉代军武精神提升为一种时代文化。
B.北宋边塞诗十分广泛地征引有关契合边事的英雄人物、折冲樽俎的制敌方略方面的典故,往往以信手拈来的方式妙入诗歌。
C.汉代精神的核心是汉代军武精神,但其所表现出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则只有通过唐代边塞诗定型和传播而得到发扬光大。
D.北宋边塞诗以“折冲樽俎”的典故寄托理想,借此表达出的特定价值认识充分体现了宋人治理边政的政治理性和务实精神。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绍基先生的见解,可以被视为两则材料引述古典文学作品中英雄人物事迹、边塞诗人诗句作为各自论据的共同原因。
B.对于班超出使西域,唐代边塞诗人着眼其投笔从戎建功立业,北宋边塞诗人则推崇其人生选择、外交推进、价值实现。
C.唐代边塞诗人所表达的对汉代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追求,跟材料二中北宋边塞诗对折冲樽俎的推崇明显不同,令人深思。
D.两则材料都大量征引有关诗句等,彰显了古代诗歌研究类文章借助文采突出论述效果和增强观点说服力的普遍性特点。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北宋边塞诗作者对自身“智勇功名”追求的消解,表现了当时宋人务实的精神。
B.北宋边塞诗对汉唐边塞诗的征战题材多有所承袭,但其中的尚武主题则多被削弱、移位。
C.北宋边塞作家中,有的曾亲至边疆,但有的缺乏经历,其创作则几乎全凭想象。
D.北宋边塞诗援经据典虽然广泛,却多择取契合边事的常典,对症下药,务求言所欲言。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在与客游赤壁时面对月与水感喟,从“变”的角度阐发自己哲理思考的句子是“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两句正是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由,拒绝从师学习而找的借口。
(3)陶渊明《饮酒》中“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他在傍晚与飞鸟结伴的诗意生活。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用一种植物和一种动物形象地说明生命短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而“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写出了城内士兵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气势。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沦陷区人民已安于异族统治的痛心。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颜渊向孔子问仁,孔子回答“__________”,同时指出做到此点的结果是“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表明获得知识和推究事物原理之间关系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思妇想赶走恼人月色而月不肯离去的情态,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
(4)《将进酒》中,诗人放言“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富贵生活不如长醉一场,实是隐愤激于酒意,寓真意于狂言。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清脆、婉转、凝重、流畅、热烈、紧张都极为形象,包括写乐曲终止的句子也极为精彩,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诗人保持清白可为正道而死,并以先贤为榜样的决心。
(3)《论语》中曾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有抱负的人要胸怀广阔、意志坚定,才能担当大任,并借此鼓励士人既有理想,又要有恒心。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了军中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
(2)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对对方的思念,从侧面折射出战争的残酷。
(3)高适《燕歌行》中,描写前线军情紧急,敌军侵略的战火已经点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二十首(其四)
晋·陶渊明
栖栖①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②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①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 ②翮( hé ):鸟的翅膀。
【1】下列对本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只失去同伴,在暮色中独自飞翔、徘徊哀鸣的孤鸟形象。
B. 诗的五、六两句是说这只鸟鸣叫着想要飞向远方,就不必来来去去的依依不舍。
C. 《归园田居》和《饮酒》都是陶渊明的得意之作,能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作。
D. 诗的七、八两句和曹操的“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抒发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E. 作者认为,既然自己和这只鸟一样,已经找到了理想的归宿,就不会再离开了。
【2】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哀公命席,问于孔子,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居处齐难①,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②;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③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其特立有如此者。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④;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儒有适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
(取材于《礼记·儒行》)
注释:①齐难(zhāi nǎn):庄重恭敬的意思。②和:舒适。③沮:恐吓。④干橹:盾牌。
(二)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子贡以所赍①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②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
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
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取材于《孔子家语》)
注释:①赍(jī):携带 ②埃墨:灰尘、尘土。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爱其死以有待也 爱:吝惜
B.淹之以乐好 淹:使……沉溺
C.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 刺:讽刺
D.遂使徒兵距孔子 距:通“拒”,抵御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养其身以有为也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
B.其特立有如此者 若回也,其不改节乎
C.戴仁而行,抱义而处 颜回取而食之
D.吾之信回也 吾信回之为仁久矣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涂不争险易之利
在道路上不争走平路的好处
B.见死不更其守
面对死亡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
C.告籴于野人
告诉农夫哪里可以买到粮食
D.其或者必有故乎
他那样做或许一定有原因吧
【4】材料(一)中谈到儒者“言必先信”,下列语句与之不符的一项是
A.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C.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论语•公冶长》
D.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论语•阳货》
【5】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
②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
【6】材料(二)中有“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请你结合材料(一)中的语句,从儒者人格的角度简要评析孔子的上述行为。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天爱迪生拿起一个没上灯口的灯泡,叫他的助手去测量灯泡的容积。过了两个小时,爱迪生问助手有没有完成任务。被计算工作累得筋疲力尽的助手垂头丧气地说道:还没有!因为多重积分计算非常复杂!
爱迪生听他说用多重积分计算灯泡的容积,感到十分意外!他拿起灯泡,把水注入其中,然后在水充满灯泡后,把灯泡里面的水倒进量杯里,量杯立即显示出水的体积——这就是灯泡的容积!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