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如兔起鹤落,少纵则逝矣 B.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C.与可没于陈州 D.足相蹑于其门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帷幕(wéi) 屋脊(jī) 翘起(qiào) 翘首以盼(qiáo)
B. 埋怨(mán) 接榫(shǔn) 厦门(xià) 高楼大厦(xià)
C. 点缀(zhuì) 辍学(chuò) 角色(jiǎo) 凤毛麟角(jiǎo)
D. 穹窿(qióng) 哺育(bǔ) 门槛(kǎn) 直栏横槛(jiàn)
3、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项是( )
A.古代对一个人的称谓有许多方式。称杜甫为杜工部,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谥号、官职、别号来称呼的。
B.“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谦辞有令父、令尊等;称自己的母亲时,敬辞有家母、家慈等。
C.“冠礼”与“笄礼”,都是古代嘉礼的一种。古代男子20岁时举行“笄礼”,女子15岁时举行“冠礼”,以表示成年,这时才能取“字”。
D.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都想象为一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巨龙,称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称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称白虎;南方七宿像朱雀,称朱雀。
4、(题文)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都是促进林书豪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是优良环境与个人努力相协调的结果。
B. 目前高校面试已经把重点放在了对学生专业兴趣和素养的考察上,这体现了一种明确的导向性,并与高中选修课建设形成了对接。
C. 促进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对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D. 沈从文的小说大多取材于湘西,因而文笔细腻、质朴,常常淡化了时代,留下纯然的精神。
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何时可掇
B.乌鹊南飞
C.天下归心
D.榆柳荫后檐
6、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在既有的殷商甲骨文残片中,已经多次出现“登人”字样。这里的“登人”即登记人口的意思。当时的登记人口是以人丁为计量单位,目的是征集兵丁组建军队。西周时创建了原始的人口登记办法。据《周礼》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当时已设立了掌握户籍的官职“司民”。
秦朝户籍管理更加严格和完备,登记的内容非常详细,对不报、虚报和假报户口的或未经官府批准而檀自更籍的,统统严加惩罚,还做出了迁徒时必须审核和必须办理更籍手续等规定。
汉代的户籍管理实行“编户齐民”,从法律意义上说,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入户籍的居民,不论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国家的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20世纪20年代出土的张掖郡居延汉简记载这样的一个户籍信息:“徐宗,年五十;妻一人;子男(户主儿子)一人;男同产(户主兄弟)二人;女同产(户主姐妹)二人。宅一区直三千;田五十亩,直五千;用牛二,直五千。”内容已经相当详备。
唐朝在申报户籍信息的时候,必须接受一道叫做“团貌”的程序。就是衙门在居民登记户籍时,要查看相貌。因此,唐代的户籍档案通常还记录有人户的体貌特征。在敦煌出土的唐代籍帐残卷中,就发现不少户籍资料都注明了诸如“右足破,耳下小瘤,面有黑子”之类的文字。这些对体貌特征的描述相当于今天户籍中的照片,可以防止作伪,也可作为民户脱籍逃亡后的追捕线索。另外,在唐代“贱民”是没有户籍的,他们只能依附于“良民”。
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因此全国人口增长迅速,开宝九年(976年),全国户数为309万户,大观四年(1110年)则达到峰值2088万户。当然,短时间内人口不会如此膨胀,但是它却从另外一方面表明户口统计更加完整(少数民族因为政府的“羁磨之策”也不断被编入户)。宋朝的户籍制度不再区分“良民”与“贱民”,而是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乡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田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宋朝的税制,完成了从以人头税为主到以财产税为主的转变。
宋代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因此流动性强。一些地方,由于“主户少而客户多,往来不定,口尤难记”。宋代城市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流入,且管理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一个人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籍。
明朝创造以登记人口为主的“黄册”和以登记土地为主的“鱼鳞册”,标志着中国古代户口调查登记制度的相对成熟。这个制度肇创于明太祖朱元璋,虽然随着形势的变化时有增损,但其基本框架和根本原则,终明之世并无改变。沿袭元朝做法,明政府将全国户口按照职业划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各色户籍世袭职业,不容更改。
清初沿用明代的黄册制度,在黄册之外,另编《赋役全书》和《编审册》作为配套。由于康熙和雍正两朝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和“摊丁入亩”政策,赋税与人丁之间没有了直接的联系,统计户口的意义也就不如以往那么重要,因此户籍管理相比明朝宽松。但是这也从另一方面保证了户籍统计比以前更加科学、客观。
(摘编自曾庆江《户籍册上的古代中国》)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管理办法的一项是()
A. 殷商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人口登记办法,在既有的殷商甲骨文残片中,已经多次出现“登人”字样。这里的“登人”即登记人口的意思。
B. 汉代实行“编户齐民”的户籍管理办法,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人户籍的居民,不论东西南北都是国家的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
C. 唐朝在申报户籍信息的时候,必须接受一道叫做“团貌”的程序。就是衙门在居民登记户籍时,要查看相貌。“团貌”相当于今天户籍上的照片。
D. 明朝创造以登记人口为主的“黄册”和以登记土地为主的“鱼鳞册”,并沿袭元朝,将人民按照职业分工划分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
【2】下列不属于宋代开宝九年至大观四年人口激增原因的一项是()
A. 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国家进人一个休养生息的和平稳定时期,因此人口有大幅度的增长。
B. 宋代户籍管理已经很成熟,统计技术更加科学,加上商品经济繁荣,因此出现了短时期内人口的激增。
C. 宋代户籍管理不再区分“良民”、“贱民”,过去的“贱民”也可拥有户籍,因此人口有大幅的增长。
D. 宋代政权稳定经济繁荣,不少过去属于“羁摩”之地的少数民族人口也被编人户籍,因此人口大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礼》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由此可以推知,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已有人口管理制度的雏形了。
B. 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实行城、乡户籍管理,并根据有无田产和财产多少来进行户籍登记,完成了税制从人头税到财产税的转变。
C. 明朝以“黄册”和“鱼鳞册”来分别登记人口和土地,标志着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相对成熟。明政府沿袭元朝将户口按职业划分,不容更改。
D. 清朝户籍统计比以前更加科学、客观,是因为赋税与人丁之间没有了直接的联系,统计户口纳税服役的意义也就不如以往那么重要了。
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庄子《逍遥游》想象奇特,富有浪漫气息,用“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的大鹏来寄托高远的人生理想。
②辛弃疾善于借用典故以言明心志,他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廉颇自况,用“凭谁问,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
③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______,_____”表达了古仁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有志之士。
④一个人做事没有“志”就不能达到目标,正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所说“________”;如果竭尽全力而没有达到目标也不用感到遗憾,王安石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里坚冰纵横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篇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篇中:“_______, 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现象”发出深沉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一句,都是用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
(2)荀子在《劝学》中列举了“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几个生活中十分常见而又极有说服力的比喻后,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3)《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10、名句默写。
(1)荀子在《劝学》中,用“木”“金”作比,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发生变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氓》中表达什么事物都有个限度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对写法”表达思亲之情,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遥远的远方。
(2)生活中极少数留守儿童的家长喜欢“陪伴不够金钱补偿”,这种错误做法可以用《种树郭橐驼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准概括。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借用柳永《蝶恋花》里写感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的第二境。
12、阅读下而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观木樨①有感,寄吕郎中
陈 亮②
天高气肃,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桂子初收,三十六宫都足。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
是天上余香剩馥。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芙蓉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③。
【注】①木樨,桂花的一种,花小香浓。②陈亮,字同甫,南宋文学家、思想家。少年时即显示非凡的才华和志量。屡遭忌恨与诬告,多次入狱。数次上言,仍未被朝廷任用,但始终竭忧于国事。③高躅,高尚的行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描绘秋夜天穹如洗,皓月当空,为桂花盛开营造出明净澄澈的氛围。
B.“金粟”一词采用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木樨花的颜色与形状。
C.而对东篱黄菊,词人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情景,内心甚是向往。
D.最后三句,词人借评价桂花表达自己时运不济依然积极用世的高远志向。
【2】词的上阙采用拟人手法,借木樨述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甲字师文,淳熙二年进士,累官至度支郎中。使金,至燕山。自绍兴后,凡出疆遇忌,俱辞设宴,皆不得免,秦桧所定也。九月三日,金宴甲,以宣仁圣烈后忌,辞。还除工部侍郎。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以甲知兴元府、利东安抚使。时蜀口出师败衄,金陷西和、成州,曦焚河池县。先是,曦已遣姚淮源献四州予金,金铸印立曦为蜀王。金人破大散关。甲告急于朝。乞下两宣抚司协力捍御。松谋遁,甲固留不可,遽以便宜檄甲兼沿边制置。曦遣后军统制王铖、准备将赵观以书致甲,甲援大义拒之。曦又遣其弟旼邀甲相见,甲叱而去之。曦僭王位,甲遂去官。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健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朝廷命吴总以杂学士知鄂州,多赐金钱,使招谕诸军为入蜀计。寻,安丙等诛曦。金进屯八里山,甲分兵进守诸关。潼川戍兵驻饶风以待之。金人知有备,引去。上念甲精忠,拜宝谟阁学士,踢衣带、鞍马。是岁,和议成,朝廷闻彭辂与丙不协,以书问甲,又俾嘱丙减汰兵卒勿过甚,及访蜀人才之可用者。盖自杨辅召归,西边诸事,朝论多于甲取决。明年,命甲权四川制置司事。先是,大臣抚蜀者,诸将事之,有所谓互送礼,实贿赂也。甲下令首罢之。丙增多田税,甲命属吏讨论,由一府言之,岁减凡百六十万缗、米麦万七千石,边民感泣。嘉定七年,卒于官,年七十三,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理宗诏谥清惠。
(选自《宋史·刘甲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
B. 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
C. 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
D. 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工部,古代官署,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属六部之一。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B. 拜,授予官职,与之意思相近的还有除、授等。擢、拔、陟指升官,贬、谪、左迁指贬官,兼、摄、领、权、行、署则指兼任或代任官职。
C. “理宗”,庙号:我国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文中“淳熙”“绍兴”“嘉定”也是庙号。
D. “清惠”,是刘甲去世后被赠的谥号。诸侯、大臣的谥号,一般是其死后由朝廷赐封;还有私谥,如陶渊明死后,他的朋友为他赠谥为“靖节先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甲遵守法规,严于律己。刘甲出使金国,有一天,金国设宴款待他,那日恰逢宣仁圣烈皇后的忌日,他谨遵规定,没有赴宴。
B. 刘甲坚守正道,忠义可嘉。吴曦反叛后,想拉拢刘甲,先派部下威逼刘甲,后来又派弟弟诚邀见面,刘甲始终心系朝廷,不为所动。
C. 刘甲沐浴皇恩,深得信任。皇上因他精诚忠信,授他宝谟阁学士之职,并赏赐财物;在处理西部事务方面,朝廷的很多意见由他决定。
D. 刘甲治理地方,兴利除弊。在代理四川制度置司事期间,他不满当地的贿赂之风,废除了互送礼物的名目;他体恤民生,减轻百姓的田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
(2)以书问甲,又俾嘱丙减汰兵卒勿过甚,及访蜀人才之可用者。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终于迎来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也进入就业观念不断变化的时代,由铁饭碗到自由职场,由给人打工到自己当老板,创业已经成为大多数年轻人的梦想,而“大众创业”更是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
年轻人把创业当做一种实现自身价值的崭新方式,面对创业,机遇、资金、创新、政策、环境、心态、知识、关系、经验等等因素,你认为什么最重要?请从中选择两三个词语来表达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词语,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