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炫目(×uàn)泡蘑菇熟稔(rěn)拾级而上(shè)
B.戏谑(xuè)遂客令妆奁(lián)不着边际(zháo)
C.悄然(qiǎo)涝稻草打夯(hān)曲突徙薪(qū)
D.称心(chèn)打圆场慰藉(jiè)佳言懿行(y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北京电视台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
B.季节有自己的变化规律,它总是春、夏、秋、冬,循序渐进。
C.王小波是当代较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D.某省一农科院副院长,擅拨国际长途,报销话费22万元,这真是匪夷所思之举。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大量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飘散在日子的深处。它们与我们的距离那么近, ① 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 ② 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经在历史的烟尘里引退, ③ 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 ④ 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 ⑤ 太匆忙了点。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 ⑥ 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共同的结果。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然而 因为 而 / 未免 于是
B. 但是 因为 所以 如果 不免 所以
C. 然而 / 还是 如果 未免 所以
D. 但是 / 还是 / 不免 于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各地切实抓好春耕备耕各项工作,确保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B.这部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C.我国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每年会有近5个月的时间执行深海资源勘察、环境勘探、海底生物研究等项工作。
D.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音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5、下面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四季循环更替,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在天地荫庇哺育下,与草木鸟兽和谐共生。我喜欢徜徉在田埂阡陌之间,踏着朝露或披着晚霞,极目郁郁葱葱的田野和山林,留下红霞满天或夕照青山的甜蜜记忆。
A.yīn bì bǔ qiān mò cháo
B.yīn bì pǔ jiān mò zhāo
C.yìn bì bǔ qiān mò zhāo
D.yìn bì pǔ jiān mò cháo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国的民间刺绣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已经具有两千多年历史,它是经过人类文明进步,不断进化与发展而凝聚起来的艺术精髓。在历史的长河中,民间刺绣的图案慢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展示出了深犀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俗风情与民族特征。
我国的民间刺绣来自于社会群众之间,民间刺绣作品上的图案具有非常浓厚的象征意义,表达出不同民族祈福求祥的信息。民间刺绣图案象征符号把表层结构与深层意义有机地结合为一体,体现出民间艺人在图案构思中自然与直接的纯朴观念与愿望。比如最为常见的“鲤鱼跳龙门”,在作品上活灵活现地展示出鲤鱼在激流中跃起,跳向龙门,表达出前途无量、步步高升的祝福。
民间刺绣图案除了部分文字之外,大多数的图案内容都是我国民间传统中的吉祥物,吉祥物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比直接的话言表达具有更深层次的寓意。动物作为民间刺绣图案中的象征符号之一,每种动物符号都能够体现出文化内涵。比如蝙蝠,作为民间吉祥物的一种,它所表达出的是“蝠”与福、富的谐音,因此,蝙蝠通常象征着福气与富贵,使用蝙蝠这种象征符号通常所表达的是福到吉祥、富贵满堂的寓意。还有很多民间传说与神话中的动物,比如龙。龙在民间是种神圣的灵物,县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与能力,被视为吉祥之物,龙的传人就是非常有特色的象征符号。人们非常喜欢龙的象征符号,望子成龙寓意为希望子孙能够成为栋梁人才。
在民间刺绣图案中的植物象征符号主要包括花草类与树木类,一种或者多种植物相搭配组合,形成一种具有文化寓意的象征符号。人们通过对大自然中各种植物的观察与了解,熟悉并总结出植物的特点与性情,在观赏的同时,还根据植物的属性或者同音、谐音来表达出吉祥祝福的象征符号。比如梅、兰、竹、菊通常被寓为四君子,这四种植物传递着自强不息、淡泊名利、坚贞高雅的内涵。在河南豫西一带的民间刺绣中,常常能见到绣葫芦的纹样。民间刺绣选用“葫芦”作刺绣纹饰,重要的原因是“葫芦”与“福禄”二字谐音,取其“福”和“禄”的谐音,使葫芦扩大了吉祥观念的内涵。
民间刺绣图案的象征符号还有人物故事,把历史故事或者神话传说作为传递信息的象征符号,表达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另外还有些建筑图饰,比如楼台亭阁等,与动物、植物搭配形成复合图案,象征着如意、平安、吉祥等美好祝福。
(选自赵蕾《民间刺绣图案的象征符号阐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的民间刺绣历史悠久.经过不断进化和发展,各个地域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固定不变的风格。
B. 民间刺绣图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体现出劳动人民在图案构思中祈福求样的朴素愿望。
C. 民间刺绣图案既有文字又有吉祥物,在表情达意方面,寓意深厚的吉祥物胜过文字。
D. 每种动物符号都能够体现出文化内涵,每种动物都是民间刺绣图案中的吉祥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介绍了我国民间刺绣悠久的历史和形成的深厚文化底蕴,接着举例论证,形象地阐释了民间刺绣图案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俗风情与民族特性。
B. 第二段交代了民间刺绣作品上的图案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第三、四、五段分别从动物、植物、人物故事和建筑装饰等方面进行了解说。
C. 文章结构严谨,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样式,深入阐述了民间刺绣图案的象征意义、深厚意蕴,论点明晰,论据翔实。
D. 文章在论证时有详有略,详细论述了动物、植物象征符号的内涵,对于人物故事和建筑装饰这两种象征符号只是简单介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鲤鱼跳龙门”表达出劳动人民对前途命运的深深祝福,希望自己或家人能够步步高升,改变命运。
B. “蝠”与福、富谐音,“葫芦”与“福禄”二字谐音,表达的都是吉祥富贵的含义,“蝠”与“葫芦”的内涵完全一致。
C. 人们根据植物的属性来表达出吉祥祝福的内涵,比如牡丹代表富贵,蝴蝶代表比翼双飞。
D. 神话传说也可以表达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嫦娥奔月》就表达了世人渴望美好团圆,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
7、(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停止。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游鱼自由自在轻灵游动的姿态。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描写箫声的_______,________两句和《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采用了相同的艺术手法。
(2)古诗词中不乏富含哲理的名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_____,________和这两句意思相近。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是苏洵讽谏北宋王朝要吸取历史教训,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的警告,_______,________,不肯引以为鉴,就要重蹈覆辙。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学习是快乐的,能够让你忽略物质上的艰苦。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达自己求学经历中苦中有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旷达乐观的苏轼在经历人生挫折时,也偶尔会流露出伤感的情绪。《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唱出了诗人心怀悠远,追求美好理想却觉遥不可及的惆怅。
(3)古人推崇“君子”之道,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君子“____________”,就能智慧明达,行为不会犯错;《论语·学而》中用一句“____________”表达君子对不了解自己的人的态度。
10、名句名篇默写。
(1)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观点后,接着运用“______________”的事例加以论证。
(3)韩愈《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圣人和其所从的老师进行评价,以实例证明了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
11、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外妖娆。(毛泽东《沁园春·雪》)
(3)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4)白居易诗歌《观刈麦》中表现天气虽热,白天又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不遇咏
王维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①,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悦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②
[注释]①百人会:众多重臣被召的盛会。预:同“与”。②肯:岂肯。徒尔:仅能如此,意指平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献书报效朝廷却不被接纳,想要回归田园却又收成不好,表现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况。
B.诗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而无法如愿,然而又不肯违背自己的心志去趋附权贵、求取功名。
C.远赴他乡后,诗人虽然可以和友人一起饮酒、登山、临水,但仍不免触景生情,思念家人。
D.今人自私冷漠而友人知我心忧,两者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愤慨,对友人的感激。
【2】本诗因不遇而作却并不消沉,请结合全诗加以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毛颖①传
韩愈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眎,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明眎八世孙羺,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居东郭者曰㕙,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卢不及。卢怒,与宋鹊谋而杀之,醢其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巿井贷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
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春秋》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注)①毛颖:指毛笔,产自中山。毛,指兔毛;颖,指毛笔的锋毫。②其先明眎(shì):毛颖祖先明眎。明眎,兔子的别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 次:驻扎
B.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 一:一直
C.拂试之,因免冠谢 谢:谢恩
D.子孙最为蔷昌 蕃昌:兴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将大猎以惧楚 ②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B.①载颖而归 ②穷山之高而止
C.①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①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 ②之二虫又何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颇有特色的奇文,它把毛笔拟人化,融合诸多与之相关的神话传说,以一支毛笔的产生、发展、废置为脉络,写成了一篇历史传记。
B.文章既叙说了毛笔在历史文化上的贡献,又以它功勋卓著,却“赏不酬劳,以老见疏”讽刺了统治者的薄义寡恩,为历史上有类似遭遇的人鸣不平。
C.文章善于捕捉、把握人与物之间的相似点,在形与神上造成既像又不像的独特韵味。开头两段是写人,写毛颖的祖先,后几段则是写物,写毛笔的产生、发展历史。
D.《毛颖传》寓庄于谐,“以发其郁积”,巧用事典,言必有据,处处双关隐喻,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读来使人兴趣盎然。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
②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网络上常出现“为什么海绵宝宝没有第二季”的视频。视频中以此问题发问,回答说因为海绵宝宝的配音员去世了。今日,海绵宝宝的配音员陈浩在抖音平台上发布视频,调侃说“自己还活着呢”。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声音者”发起人、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孙悦斌老师也通过网络予以支持、发声。
其实,这种“被去世”现象,很多艺术家都曾被卷入其中。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