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是某类生物的细胞结构和功能概念图,其中①②分别表示( )
A.细胞膜 细胞核
B.细胞壁 叶绿体
C.细胞膜 线粒体
D.细胞壁 细胞核
2、观察图中鸟卵的结构,图中能发育成雏鸟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青蛙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肺呼吸
B.蜥蜴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的蒸发
C.鸟的气囊,是飞行时气体交换的场所
D.兔的牙齿分化,与其植食性相适应
4、“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中的树、儿童、黄蝶、菜都是生物,下列不属于这些生物都具有的特征是( )
A.能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B.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
C.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在紧急情况下,蜥蜴的尾巴能自动断落,以逃避敌害,蜥蜴的这种行为属于( )
A.觅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生殖行为
D.迁徙行为
6、防震减灾演练时,同学们迅速抱头,就近蹲下躲避,然后有序撤离。完成抱头的过程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
A.收缩、收缩
B.舒张、舒张
C.舒张、收缩
D.收缩、舒张
7、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通过运动扩大了活动范围
B.所有动物运动都依赖肌肉和骨骼
C.动物运动时都需要消耗能量
D.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环境相适应
8、下列选项中,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相符的是()
A.长颈鹿的长颈是经常吃高处的树叶形成的
B.雷鸟的保护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出现抗药性
D.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爬行的习性
9、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草→蝗虫→青蛙→蛇
B.草→蝗虫→蛇→青蛙
C.阳光→草→蝗虫→青蛙
D.草←蝗虫←青蛙←蛇
10、如图阴影部分代表的共同特征是( )
A.环境不良时形成芽孢
B.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C.营寄生生活
D.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11、苔藓植物假根的主要功能是
A.吸收水分
B.固定植物体
C.吸收有机物
D.制造有机物
12、下列属于种子植物的一组是( )
①花生 ②墙藓 ③肾蕨 ④玉米 ⑤水稻 ⑥海带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③⑤⑥
13、山西老陈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著称于世。其酿造过程和醋酸杆菌等有关,下图为扫描电镜下的醋酸杆菌。下列有关醋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用孢子繁殖
C.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D.是多细胞生物
14、下列都属于结缔组织的一组是( )
A.血液和骨组织
B.口腔上皮和心肌
C.皮肤上皮和软骨
D.平滑肌和心肌
15、秋冬季节,泉州刺桐落叶纷纷,同学们奇怪为什么地上的落叶大多背面朝上?小明答道“落叶朝向与叶肉细胞的排列和分布有关”。小明的回答属于探究活动中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定计划
D.实施计划
16、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蚂蚁是用哪种“语言”进行交流的( )
A.舞蹈
B.气味
C.声音
D.表情
17、下列关于一株大豆和一条鲫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由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
B.其细胞都具有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其细胞内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D.大豆比鲫鱼多了系统这个结构层次
18、下表是某健康人体内不同部位液体成分的分析结果(单位:g/100mL)。请你判断,样品2是( )
样品 | 水 | 尿素 | 葡萄糖 | 无机盐 | 蛋白质 |
样品1 | 90 | 0.03 | 0.1 | 0.72 | 8 |
样品2 | 98 | 0.03 | 0.1 | 0.72 | 0.01 |
样品3 | 96 | 1.80 | 0 | 1.1 | 0 |
A.血浆
B.原尿
C.尿液
D.血液
19、水稻、青蛙和人的个体发育的起点分别是( )
A.胚、受精卵、受精卵
B.种子、蝌蚪、受精卵
C.种子、蝌蚪、胎儿
D.受精卵、受精卵、受精卵
20、一对夫妇已经生了两个女孩,第三胎生男孩的几率是( )
A.75%
B.100%
C.50%
D.25%
21、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_________,其中,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_______。
22、下图是两种真菌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A是 ,图B是 。
(2)上述真菌的共同点是:①是④是 菌丝,②和⑤是 菌丝,伸入 里吸收有机养料。
(3)上述真菌的不同点是:图A的①菌丝的顶端会形成 状的结构③,③上长有孢子 ,成熟后是 色的;
(4)图B的④菌丝的顶端会膨大成 状的⑥,里面生有孢子,它成熟时变成 色。
23、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________完成的,它由五部分结构构成。
24、如图是消化系统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口腔中有人体最坚硬的器官 .
(2)鸡蛋的主要营养物质最终在[ ] 内被消化为 .
(3)⑨是 ,它所分泌的 对食物的消化起重要作用.⑧是 .
(4)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它所分泌的 有助于脂肪的消化.
(5)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淀粉被酶分解为 .
(6)消化道中能吸收水和酒精的器官是[ ] .
(7)脂肪最终在 内被分解为 .
25、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_____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都没有______的分化,细胞里都有_______ ,能够进行_______作用。
26、1953年,___________克里克提出来DNA分子的___________结构,引发了一场技术革命。
27、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是提供了植物生长必需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两种成分主要是靠根尖的__________吸收。
28、染色时,应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_____,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____引流。
29、反射是通过________来完成的。
30、气孔是蒸腾作用的“窗口”,它由一对_________________围成的。
31、请把下列细菌或真菌与相关的内容连起来。
答案:____
32、一条河中所有鱼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______ .
33、2022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这里所说的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达峰之后进入逐步下降阶段。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具体讲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二氧化碳的去除量相互抵消。实现碳中和,不仅要求各部门的碳排放水平下降,还要采取植树造林、负碳排放技术和碳补偿等措施抵消碳排放。结合下列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______部分。细菌和真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______。
(2)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3)要实现碳中和,采取植树造林措施的原因是绿色植物通过______(选填图中序号)途径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转化为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绿色植物进行该生理活动时,同时释放______,所以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为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中学生的你,在护绿、低碳方面能做些什么?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34、填空:
(1)科学研究证明,____________是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2)胎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氧气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_从母体获得。
(3)为保证在月考中有充足的能量,食堂的午餐中有大米饭、土豆烧瘦肉、麻辣豆腐,从合理营养的角度还应该添加____________(选项:清蒸鱼、炒小白菜、牛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