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B.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开始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C.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其细胞周期一定相同,不同生物的不同细胞,其细胞周期一定不同
D.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
2、下列有关人体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中的某些神经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
B.激素会随血液定向运输到靶细胞发挥作用
C.内分泌系统是机体整体功能的重要调节系统
D.各种内分泌腺间具有复杂的功能联系
3、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句诗描述了人的衰老现象,下列有关人体细胞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衰老的肝细胞内细胞核体积变小,核膜内折
B.抑制端粒的缩短会加速细胞衰老的进程
C.自由基能攻击DNA和蛋白质分子,导致细胞衰老
D.“青丝成雪”的原因是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过高
4、油菜素内酯(BL)被称为第六类植物激素,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含有(+)或者不含(-)1nmol/LBL的琼脂培养基上,利用不同IAA浓度处理培养拟南芥幼苗,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L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具有调节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B.实验结果说明在一定浓度范围的BL与IAA都可促进侧根的形成
C.从图中(+BL)曲线趋势可知,IAA对侧根的形成也具有两重性
D.IAA,BL是非蛋白质类植物激素,但其在植物体内的合成不需要基因组控制
5、羊的毛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分析下列毛色遗传图谱,错误的是( )
A.毛色的显性性状是白色
B.亲本1的基因型为AA
C.4号和5号均为杂合子
D.6号毛色出现概率为1/4
6、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质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细胞内比较丰富。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在受到红光或远红光照射下,光敏色素被激活,结构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信息经信息传递系统传导至细胞核,影响特定基因(如成花素基因FT)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缺乏叶绿素的植株能吸收红光,但不用于光合作用
B.成花素基因FT的转录和翻译不在同一场所内进行
C.植物体内有乙烯分布的部位,也有光敏色素的分布
D.成花素基因FT在转录过程中消耗脱氧核糖核苷酸
7、生态系统脆弱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由外部扰动产生不利影响的程度,它与生态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功能复杂程度呈负相关、与生境条件(指物种或种群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
C.优越的生境条件、复杂的生态系统结构带来较高的生态系统脆弱性
D.生态系统脆弱性随气候、降水条件而改变,不会因人类活动发生改变
8、在动物细胞中,核糖体与分泌蛋白的mRNA结合并合成一段肽链后,该段肽链(信号肽)作为信号引导核糖体附着并结合到内质网膜上,随后完成后续翻译过程。在体外无细胞体系(去除内质网、高尔基体后的动物细胞匀浆)中,核糖体与胰岛素mRNA结合并合成肽链甲;在无细胞体系中添加内质网后会合成肽链乙;在无细胞体系中添加内质网、高尔基体后会合成由两条肽链组成的胰岛素分子。检测发现,乙比甲缺少了信号肽,而胰岛素比乙少一段C肽段。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切除信号肽所需要的酶分布在内质网中
B.在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C肽段在高尔基体中被剪除
C.信号肽出现异常时,所合成的蛋白质仍能分泌到细胞外
D.非分泌蛋白与信号肽连接后也可进入内质网
9、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
B.肽链的空间结构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C.分泌蛋白在内质网中开始合成
D.蛋白质中的S元素主要存在于R基
10、细胞学说主要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位科学家建立,被恩格斯列入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B.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C.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D.细胞学说使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
11、某科学家为了研究性激素在胚胎生殖系统中所起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家兔胚胎生殖系统分化之前,通过手术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当幼兔生下来之后,观察它们的性染色体组成及外生殖器的表现,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性染色体组成 | 外生殖器表现 | |
未做手术 | 手术后 | |
XY | 雄性 | 雌性 |
XX | 雌性 | 雌性 |
A.实验结果说明发育出雌性器官需来自卵巢提供的激素信号,当此信号缺失时,胚胎发育出雄性器官
B.某科学家的实验方法体现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C.实验结果说明性激素可以调节个体生殖系统的发育
D.为了进一步探究实验,在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的同时,给予一定量的睾酮刺激,性染色体组成为XX或XY的胚胎可能均将发育为雄性
12、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B.幼虫密度随松针长度发生周期性波动
C.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
D.可利用样方法调查灰线小卷蛾幼虫的密度
13、脑脊液是充满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的无色透明液体,主要是血浆超滤液。脑脊液中不含红细胞,但含有少量淋巴细胞。下列相关叙述征确的是( )
A.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能为红细胞、神经细胞等提供液体环境
B.脑脊液的成分与组织液相似,但渗透压高于组织液
C.结核性脑膜炎不会导致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数目增多
D.脑缺氧引发水肿后,往往在纯氧中混入 5%的 CO2对患者进行呼吸治疗
14、多酶片中含有多种消化酶,人在消化不良时可以服用,其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肠溶衣能有效保护多酶片中的胰酶
B.胰酶和胃蛋白酶作用的最适pH不相同
C.胰酶和胃蛋白酶发挥作用的部位相同
D.由多酶片的结构推测多酶片不宜嚼碎服用
15、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
C.DNA、RNA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出入细胞核
D.细胞分裂间期,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呈杆状或圆柱状
16、光合作用强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车前草的光合速率与叶片温度、CO2浓度的关系如下图。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低于最适温度时,光合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B.在一定范围内,CO2浓度升高可使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升高
C.CO2浓度为200μL·L-1时,温度对光合速率影响较小
D.10℃条件下,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升高将持续不断提高
17、神经系统的功能与它的组成及其特点是密切相关的。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由脑和脊髓组成
B.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胶质细胞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一般不受意识支配
D.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运动神经
18、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是生活生产中重要的酶,如图表示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抗体的消化作用,根据图示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只能在特定部位打开肽键使抗体降解
B.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均是蛋白质
C.抗体的水解产物总质量比抗体质量小
D.胃蛋白酶使抗体分解断裂的肽键数目少于木瓜蛋白酶
19、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鼠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同化类型为异养型
B.若蜘蛛大量减少,鼹鼠与蚯蚓的数量均可能增多
C.甲螨和蜘蛛摄入等量食物时,甲螨净体重增长更大
D.该生态系统没有生产者,没有光能的输入
20、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间竞争可导致生态位的分化
B.同一物种在不同群落中的生态位相同
C.生态位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D.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
21、生物膜和人工膜(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如图所示。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A.CO₂和甘油可以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生物膜
B.离子一定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人工膜
C.生物膜对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D.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₂O通过的通道蛋白
22、传统的中国白酒酿造过程中,将酒曲磨碎后与煮熟并冷却后的高粱、玉米、大米等粮食混合,再密封发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酿酒过程中酵母菌无氧呼吸可在线粒体内产生大量CO2
B.密封后的发酵液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验时呈橙黄色
C.若要检测发酵液中活体酵母菌的密度,可采用平板划线法
D.利用酒精沸点低﹑易挥发的性质,通过蒸馏的方法可提高酒精度数
23、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病患者一定携带致病基因
B.患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人,均衡饮食条件下也会患贫血
C.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的个体一定患遗传病
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24、如图甲是组成乙或丙的基本单位(单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甲中的 m 是 T,则甲一定是乙的组成单位
B.HIV中的核酸彻底水解得到 6 种水解产物
C.人的神经细胞中含有甲的种类是 8 种
D.小麦根尖细胞遗传物质中,含 4 种甲中的 m、2 种 a
25、有机磷农药常常因过量施用带来环境污染。某同学欲从土壤中分离高效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若需增加目的菌的浓度,需在相应的培养基中进行选择培养,培养基除了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水和氮源外,还要提供________(答出两点)等基本营养成分;制备该培养基时应在灭菌之___________(填前或后)调整pH。
(2)将获得的等量3种待选菌种甲、乙、丙分别接种在1L含20mg有机磷的同种培养液中(其他营养物质保持充裕,条件一直适宜)。记录实验开始到有机磷被耗尽所用的时间,甲、乙、丙耗尽培养液中有机磷的时间分别为32h、45h、16h,则应选择微生物________(填甲/乙或丙)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的菌体数,既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_____直接计数,也可选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活菌数目。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某一实验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46个/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请分析说明空白对照组出现菌落的可能性原因: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 若将40(即46—6)个/平板作为实验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进行计算,则该做法___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26、[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
针对蔬菜废弃物纤维素降解慢的难题,从自然界中采集堆肥、枯树叶等样品进行分离,筛选分解能力较强的纤维素分解菌。回答下列问题:
(1)采集的样品中的纤维素分解菌能产生纤维素酶,该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____酶、____酶和葡萄糖苷酶,葡萄糖苷酶可将_____________分解成葡萄糖。
(2)为了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通常可以通过__________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配制的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分属于______培养基,其中碳源为__________,除碳源外,还应有的营养物质有水、氮源、________。
(3)为了分离出分解能力强的纤维素分解菌的单个菌落,用_________法将富含纤维素分解菌的溶液接种到无色的培养基上,待长出菌落后,覆盖_____溶液,10~15分钟后倒去,再经过________溶液的处理,15min后倒掉,此时,产生纤维素酶的菌落周围将会出现________。
27、某观赏鱼的尾鳍分为单尾鳍、双尾鳍两种类型。单尾鳍鱼观赏性差;双尾鳍鱼尾鳍宽大漂亮,观赏性强。研究表明,尾鳍类型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雌性个体均为单尾鳍,雄性个体有单尾鳍、双尾鳍。用不同类型的此观赏鱼做了两组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以下问题。
| 实验① | 实验② |
亲代 | 单尾鳍雌性×单尾鳍雄性 | 单尾鳍雌性×双尾鳍雄性 |
子代 | 单尾鳍雌性∶单尾鳍雄性∶双尾鳍雄性=4∶3∶1 | 单尾鳍雌性∶单尾鳍雄性=1∶1 |
(1)由以上两个实验中________(填序号)可知,控制双尾鳍性状的基因为________(填“显”或“隐”)性基因。此观赏鱼中,基因型为________的个体只在雄性中表达出相应性状。
(2)实验①中亲代雌性个体基因型为________,
(3)若实验①中子代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理论上其后代双尾鳍个体比例为________。
28、下列是与芳香油提取相关的问题,请回答:
(1)玫瑰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_________的性质。
(2)当蒸馏瓶中的水和原料量一定时,蒸馏过程中,影响精油提取量的主要因素有蒸馏时间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原料量等其他条件一定时,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植物花中精油的相对含量随花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提取精油时采摘花的最合适时间为_____________天左右。
29、下图表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请根据图分析回答:
(1)图示表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共同作用的结果。
(2)若图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①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②表示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则②表示淋巴因子和____________,分泌后者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此细胞可由_________或_________分化而来。
当机体再次接触_________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浆细胞的是__________细胞。
(4)过敏反应是一种免疫失调症,与自身免疫病相比,一般_________(填“会”或“不会”)破坏组织细胞。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是人体的________细胞被破坏所致。
30、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催化CO2固定的酶。有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CO2浓缩机制,极大地提高了Rubisco所在局部空间位置的CO2浓度,促进了CO2的固定。下图是玉米CO2浓缩机制示意图,在叶肉细胞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可将HCO3-转化为有机物,该有机物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最终进入相邻的维管束鞘细胞释放CO2。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Rubisco催化的是CO2与________的结合过程。由图中机制可以推测,PEPC与无机碳的亲和力比Rubisco________。
(2)图中所示的物质中,可由光反应提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由Pyr转变为PEP的过程属于________(填“吸能反应”或“放能反应”)。
(3)若要通过实验验证玉米在上述CO2浓缩机制中碳的转变过程及相应场所,可采用________技术。
(4)具有上述机制的植物通常更适应________环境,这是因为玉米叶片气孔关闭后,能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光合作用。
(5)通过转基因技术或蛋白质工程技术,可能进一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以下研究思路合理的有_______。
A.改造植物的HCO转运蛋白基因,增强HCO3-的运输能力
B.改造植物的PEPC基因,抑制OAA的合成
C.改造植物的Rubisco基因,增强CO2固定能力
D.将CO2浓缩机制相关基因转入不具备此机制的植物
31、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类毒素是一种致病性极高的神经麻痹毒素,该物质是由两条多肽链盘曲折叠而成的蛋白质,下图为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的片段中,共有_________个肽键,由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造成氨基酸种类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表示为:_________。
(2)在细胞中许多氨基酸通过_________形成肽键,再进一步形成肉毒类毒素,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______个氨基。
(3)1g肉毒类毒素可毒死20亿只小鼠,但煮沸l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原因是高温改变了肉毒类毒素的_________,从而使其失活。
32、请回答用梨酿制醋酸实验的有关问题:
(1)梨汁制作:用浑浊的梨汁制作澄清的梨汁可加入_________酶。为证明该酶的效果,可分别取等量______的梨汁,各加入等量的95%乙醇,预计前者出现的沉淀物较少。梨汁的澄清度与酶的______呈正相关。
(2)酒精发酵:干酵母制成糊状后,为使酵母迅速发生作用,可加极少量的______________。适宜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待酵母下沉,可用_____________法将上清液(即果酒)取出。
(3)醋酸发酵:为防止培养基沾到三角瓶壁或试管壁上,在将培养基转移到三角瓶或试管中时必须用______。下列不能缩短果醋制作周期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A.用果酒为原料
B.增加醋杆菌的数量
C.将酒-水混合物pH调至7.0
D.发酵阶段封闭充气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