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女子放足后。适合三寸金莲的弓鞋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代之以布鞋、胶鞋、皮鞋,其中洋式皮鞋尤为京津女子所喜爱。女鞋需求的增多催生出了专门卖女鞋的坤鞋店,1930年代以后逐渐与男鞋合卖,“只以鞋履论,到此男女始真平等”。这体现了当时
A.妇女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
B.民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C.辛亥革命的影响较为深远
D.男女平等成为社会新风尚
2、与图1、图2和图3历史人物关联的共同主题是( )
A.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B.宗教改革推动西欧近代化
C.近代欧洲女权意识的觉醒
D.西方等级君主制的兴与衰
3、北宋“安定先生”胡瑗设经义斋,专授《六经》,“恳恳为诸生言,其所以治己而后治乎人者”,让儒家修齐治平的理论,深植学生心中;又设治事斋,“治民以安其生,讲武以御其寇,堰水以利田,算历以明数”。这些举措( )
A.践行了“格物致知”的主张
B.表明程朱理学获得官方推崇
C.蕴含学术为现实服务的理念
D.适应了宋代崇文抑武的方针
4、下表是1910年部分官员奏疏中关于清末新政的言论。
官员 | 言论 |
御史赵炳麟 | 百姓困穷至此,若不度量财力,以定新政次序,在上多一虚文,在下增一实祸。 |
直隶总督陈夔龙 | 或数年数十年所应办之事,发之一时……当择其事之直接关系预备立宪者,专精以赴。 |
材料主要反映了新政推行( )
①未采纳官员建议 ②未充分考虑国力
③未顾及轻重缓急 ④未重视列强态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与汉印严谨、整饬、端庄典雅的基调不同,两晋南北朝的印章渐失匀整、工稳气象,而趋于恣肆消散,章法自由率意,印文纵放不羁,且将军与武官的印章逐渐增多。这种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受政权更迭、战乱频繁的影响
B.外来文化的影响深刻
C.民众的审美取向发生巨大变化
D.士族门阀制度的兴盛
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写到: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剿的,他是百战百胜的。他所用的方法都是中国的古法。可惜奸臣琦善受了英人的贿赂,把他驱逐了。英人未去林之前,不敢在广东战:既去林之后,当然就开战。所以士大夫想中国的失败不是因为中国的古法不行,是因为奸臣误国。材料表明( )
A.士大夫对林则徐的崇敬和惋惜
B.林则徐是伟大民族英雄
C.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认识局限
D.道光皇帝亲小人远贤臣
7、明朝时期,朱元璋令地方基层普遍设立申明亭,凡境内百姓犯有过失,即书写公布于亭上,使人知所惩戒。又另置旌善亭,书善人善事以示表彰。每里推选一年高有德之人负责书写善恶,称之为老人。这一做法旨在( )
A.适应尊崇儒术政策
B.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C.加强地方行政干预
D.提升以德治国水平
8、19世纪50年代以来,英印政府按照英国模式培养出大批印度本土知识精英。到19世纪80年代,一大批熟悉西方文化的民族主义知识分子成长起来。1885年成立的国大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其成员半数是知识分子。由此可见( )
A.英国殖民者大力推行西式教育
B.印度知识分子系统学习西方文明
C.印度积极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英国殖民者造就了自己的掘墓人
9、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秦朝中央机构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
A.太尉
B.御史大夫
C.刺史
D.通判
10、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世界市场形成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光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的是( )
| 第一步 | 第二步 |
甲 | 提出“世界市场是从新航路开辟就形成”的观点 | 寻找到亚当·斯密的同样言论作证据 |
乙 | 提出“世界市场在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观点 | 寻找到“当时工业革命掀起殖民扩张”的资料作证据 |
丙 | 查阅到“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等一手史料 | 得出“当时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结论 |
丁 | 查阅到联合国的职能 | 得出“全球化是世界市场深入发展的结果”的结论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南北朝中期以前百工需要长期服役。南齐建武元年(公元494年),齐明帝诏曰:“细作中署、材官、车府,凡诸工,可悉开番假,递令休息。”这一变化( )
A.为民营手工业发展提供一定条件
B.使手工业管理法的体系更严密
C.体现了政府加强了对工匠的管理
D.反映统治者大力倡导由奢入俭
12、有学者指出,在“僮仆成军,闭门为市”的魏晋庄园中,却广泛存在着只经营农林牧渔等副业的“以要利入”现象,一时间“公侯之尊,莫不殖之园圃之田,而收市井之利……莫以为耻”。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封建庄园的市场因素增强
B.农业种植结构发生变化
C.土地兼并与商业垄断并存
D.小农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13、某同学进行“明代医学进步”的主题学习,梳理如下表格,其中横线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 明代以前 | 明代 |
病症 | 认为天花是无法预防的病症。 | 发明人痘接种法,成功率达97%。 |
病理 | 东汉以来认为伤寒是皮毛侵入人体引起的。 | 认识到传染病是由戾气引起,戾气由口鼻侵入体内,侵犯部位不同,引起疾病不同。 |
著作 | 药物学著作说法不一、错漏较多。 | 李时珍著____收药1892种,以多级分类法区分,检索更容易,更注重药物考订。 |
A.《齐民要术》
B.《授时历》
C.《九章算术》
D.《本草纲目》
14、下表数据反映出当时英国( )
全伦敦各等级比例(1889年)
各等级 | 人数 | 占比 | 合计 |
最穷的一类 | 37610 | 0.9% | 30.7%处于贫困状态 |
非常穷的一类 | 316834 | 7.5% | |
穷人 | 938293 | 22.3% | |
生活不错的工人 | 2166503 | 51.5% | 69.3%生活相当不错 |
中产阶级或中产阶级以上的人 | 749930 | 17.8% |
A.城市贫富差距仍然存在
B.阶级对立和矛盾大大缓解
C.贫富分化得到有效抑制
D.建立工人政权的条件成熟
15、13-15世纪,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先后被十字军和奥斯曼土耳其人两次攻破。在此期间,许多拜占庭的工匠西行避难,他们给西欧带来了当时先进的文化和思想。这一现象( )
A.有利于西欧的社会转型
B.推动专制制度走向瓦解
C.促进了庄园经济的解体
D.打破了教会的精神枷锁
16、下图为1898年张之洞在其《劝学篇》中提出的“五知”。这表明他
知耻—知道落后于日本、暹罗和古巴的耻辱知惧—知道越南、缅甸、朝鲜、埃及和波兰的可怕命运知变—不变其习,不能变法知要—知道中学和西学的要点,中学“考古非要,致用为要”知本—在海外不忘国,见异俗不忘亲,多智巧不忘圣 |
A.倡导改革传统的政治制度
B.基本接受西方的政治学说
C.主张进行温和的社会变革
D.支持康梁等人的维新活动
17、东晋名士桓伊虽出身累世为官的门阀士族,但他为人谦素,文武双全,淝水之战后,因军功封侯,为政宽恤,安抚士民、“百姓赖焉”,后卒于任上,谥号烈。他还是著名的音乐家,善吹笛,号称“江左第一”,有“笛圣”之称,相传著名琴曲《梅花三弄》就是根据他的笛谱而改编。据此可知( )
A.桓伊凭借才艺扬名于世
B.依靠淝水之战成就桓伊
C.应注重人物的阶级属性
D.评价人物应有开放思维
18、凯撒执政时期,罗马发行的一些货币上,一面是凯撒的侧面头像,另一面记载着他的功绩,且内容时有变化,可见罗马货币
A.兼具了经济政治功能
B.彰显了皇权至高无上
C.显示了铸造工艺高超
D.体现了帝国实力强盛
19、唐朝中期以后,朝廷往往为节度使加相衔,“并列衔于敕牒后,侧书‘使’字,故有‘使相’之称”。带相衔节度使入京朝觐时,可履行宰相一般权责,并享受宰相待遇。但“名是宰臣,当署制敕,至于密勿之议,则莫得闻”。由此可见,朝廷设立“使相”( )
A.重建了唐王朝的职官体系
B.缓解了内轻外重的割据局面
C.提高了唐中央的行政效率
D.适应了维护统治的政治需求
20、敦煌莫高窟中有从北朝到晚唐五代的壁画。北朝壁画以画佛本生、佛传故事为主,画面充满阴:森凄厉、悲惨痛苦的景象。唐代壁画主要画各种经变(指描绘佛经内容或佛传故事的绘画),整个画面洋溢着热闹欢乐、生气勃勃的气氛。这表明( )
A.唐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B.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C.绘画是特定时代风貌的反映
D.唐代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
21、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 铸刑书、“相生相胜”、双镰铁范 |
② | 税民资、盐铁官营、《九章算术》 |
③ | 六科、卫所、金花银 |
④ | 质库、“四监司”、台谏合一 |
A.②①④③
B.④②①③
C.①②④③
D.②③①④
22、唐朝建立之初,不设监察区,只是派遣监察官员,事毕使除。而一旦派出了监察官员,就有分区负责的必要,(627年)因山川地形将全国分为十道,以“察吏人善恶,观风俗得失”。据此可知,唐初( )
A.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细化
B.监察区划向行政区划转化
C.注重整顿地方行政秩序
D.已开始出现藩镇割据局面
23、如图反映的是苏俄(联)新经济政策实行初期农业公社的主要分配方式。这反映出当时苏俄(联)( )
A.农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集体经济存在平均主义倾向
C.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D.农业集体化遭遇到较大挫折
24、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发生在下图所示时空的历史现象不包括( )
A.重筑长城抵御蒙古袭扰
B.抗击东南沿海倭寇的骚扰活动
C.赐封渤海郡王管辖东北
D.葡萄牙人取得了澳门的租住权
25、古希腊文明
(1)地理条件:古代希腊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2)爱琴文明:公元前2千纪,这里曾诞生____文明和____文明。
(3)城邦政治: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典型特征是____,公民____参与国家管理。
①类型:斯巴达是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的____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____的典型,公民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②评价:古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____,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4)思想文化
①文学:古代希腊的神话、____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②历史:希罗多德首创“____”一词,在西方,他被认为是“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③哲学:____、柏拉图和____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26、1946年11至12月,在内战声中,国民党包办的“_______”在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同盟坚决反对,拒绝出席。出席大会的国民党代表占85%,此外是依附于国民党的青年党、民主社会党和若干“社会贤达”。
27、发展中国家的成就:非洲经济的快速发展
(1)1960—1975年,非洲________生产总值大约增长了一倍。
(2)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入________。
(3)经过调整,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________。
28、________、________等成为这一时期西欧殖民者常用的卑劣手段。
29、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_______年6月,_______、_______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_______,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_______、_______,揭开了______________的序幕。
30、________月________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________。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________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下午三时,盛大的________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31、背景
(1)“文革”结束后,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______________”的错误思想,继续延续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
(2)1978年5月,中国政治思想界展开了关于____________问题的大讨论。
32、大秦文明:大秦是中国历史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帝国,史学界至今对它的兴起和消亡争论不休。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大事年表。
前1046年 | 前770年 | 前770—前221年 | 前221年 | 前209年 | ||
周朝建立后,创立了 __①__体制,“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 周平王迁都__②__,自此拉开东周的序幕,秦襄公因迁都护驾有功被封为诸侯。 | 先秦学派之一的___③__家,主张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秦国统治者开始关注此学派 | 秦孝公即位后,任用 __④__实行变法,秦国国力由弱变强 | 秦国国君_⑤__完成了对天下的征服,自称始皇帝 | 秦朝始皇帝为统一思想舆论,实行__⑥_ | _⑦___领导的起义,拉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
33、《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_______________ 的境地。
34、洋务派代表人物:________、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________。
35、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指的是什么?
36、联合国成立的时间、宗旨和决策原则?
37、根据表格中的文字描述,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事件名称 | 描述 |
① | 金军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北宋灭亡。 |
② | 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 |
③ | 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④ | 公元9年,外戚王莽废除年幼的皇帝,即天子位,改国号为新。 |
⑤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战役。 |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甲午之役,丧师割地,东亚霸权拱手以让诸日本。甲辰之役,日本与俄争我满洲,而以我国为战场,我反作壁上观,其结果致敌势益见披昌。甲寅之役,日、德构衅,以吾国山东为战场,一如日、俄故事,后幅文章,竞欲演亡韩之惨剧于吾中国。此三甲纪念,实吾民没齿不忘也。
材料二
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之役”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2)材料二中所说的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指的是什么?这份声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意义?
39、南方经济开发
(1)南方经济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2)南方经济开发的表现如何?(从农业和手工业思想)
(3)南方经济开发带来的影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