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与细胞有关的“不一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进行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
B.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不一定需要在叶绿体中进行
C.载体蛋白运输物质时自身构象不一定发生改变
D.需要消耗能量的物质运输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
2、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免疫系统能够发挥相应的免疫功能与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主要场所
B.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
C.免疫活性物质也能由非免疫细胞产生并发挥免疫效应
D.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包括骨髓、胸腺等
3、1665年罗伯特·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细胞,并把观察到的图像画了下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活细胞,并命名为细胞
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施莱登通过完全归纳法提出植物细胞学说
D.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4、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来研究酶的特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中的酶在动物肝脏细胞中也存在
B.可以用装置乙进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
C.可以用装置甲、乙进行“验证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实验
D.可以用装置甲、乙进行“验证催化剂种类不影响产物的生成量”实验
5、下图为糖类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种单糖A为葡萄糖,则物质①是二糖
B.若构成物质②的碱基有胸腺嘧啶,则某种单糖A是核糖
C.若③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③是糖原
D.若④加两个磷酸后成为ATP,则某种单糖A为核糖
6、为探究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了生态瓶,相关的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要定期通气,以保证各种生物的正常呼吸
C.要用无色透明玻璃瓶,保证能量能输入生态瓶
D.水量应为容器的4/5,以使瓶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7、研究人员用某种植物细胞为材料进行了两组实验:甲组将细胞置于物质a(蔗糖或KNO3)配制的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中,10分钟后测定细胞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乙组将细胞置于某种浓度的b(蔗糖或KNO3)溶液中,每隔2分钟用显微镜观察、记录细胞原生质体的体积,甲、乙两组实验结果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取材时可以选用黑藻叶肉细胞
B.乙组实验过程中,8min时细胞液的浓度约为0.16mol/L
C.甲组实验用的是蔗糖溶液,乙组实验用的是KNO3溶液
D.甲、乙两组实验均属于自身前后对照实验
8、在电子显微镜下,乳酸菌和酵母菌中都能观察到的结构是( )
A.核糖体和细胞膜
B.线粒体和内质网
C.核糖体和细胞核
D.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9、转分化是指一种类型的分化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转变成另一种分化细胞的过程。临床研究发现,当机体的肝脏出现慢性损伤时,肝脏的星状细胞就会持续增生,并转化为肌纤维母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肌成纤维细胞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转分化有利于维持机体器官或组织的正常功能
B.星状细胞转分化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转分化过程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星状细胞转分化形成的三种细胞内 mRNA的种类有差异
10、种群增长率=(Nt2-Nt1)/ Nt1×100%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某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某些特征变化如图所示(X≥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曲线 A 表示某种群增长率,且X=1,则该种群第二年末的数量是第一年初的2倍
B.若曲线B 表示“S”形曲线增长率,则 X一定大于零
C.若曲线B 表示出生率,曲线A 表示死亡率,则交点对应的年龄结构类型一定为稳定型
D.若曲线 B表示增长速率,且X=0,则该种群一定未达到 K 值
11、某种鸟类种群数量增长倍数(λ)变化如图所示,λ=当年该种群数量//前一年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基本稳定的时间段为0~4年、16~20年
B.7年时,种群密度最小且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16~2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1
D.10~16年间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
12、下图示细胞增殖过程中和分裂结束后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过程中, 发生了 DNA 复制
B.②→③过程中,发生了核膜、核仁解体
C.③→④过程中,可能发生了细胞分裂
D.⑤→⑥过程中,可能发生了细胞分化
13、如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
B.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
C.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占1/3,植物性食物占2/3,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55A
D.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m1+m2
14、荒漠群落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6%,年降雨量不足200mm,有些地区年降雨量还不到50mm,甚至终年无雨,而水分的蒸发量则是降雨量的7~50倍。下列生物的结构或习性中,不能体现与荒漠环境相适应的是( )
A.发达的肉质茎
B.穴居和善跑
C.夏眠
D.趾愈合成钳状
15、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具膜的细胞结构直接参与完成的是( )
A.唾液腺细胞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
B.纺锤体牵引着丝粒移动至细胞赤道板位置上
C.变形虫摄取食物并排出食物残渣和废物
D.耐盐植物根毛细胞积累Na+,使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水
16、下列细胞中同时具有图示两种细胞器的是( )
A.蓝细菌细胞
B.小麦叶肉细胞
C.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D.洋葱根尖细胞
17、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都与核糖体有关
②细胞的功能主要取决于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
③中心体只存在动物细胞中,与有丝分裂有关
④生物体内所有的膜结构统称生物膜,不同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相同
⑤利用差速离心法能将细胞膜破坏后的细胞匀浆离心得到各种细胞器
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是因为紫色色素遮盖了叶绿体中叶绿素的绿色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①②⑥
D.②③⑥
18、用含有 14C 的 CO2 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该碳原子的转移途径为( )
A.CO2→叶绿体→ATP
B.CO2→C3→糖类
C.CO2→叶绿素→ADP
D.CO2→C5→糖类
19、核纤层是分布于内核膜与染色质之间紧贴内核膜的一层蛋白网络结构。一般认为核纤层为核膜及染色质提供了结构支架,同时其可逆性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可介导核膜的崩解和重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前期核纤层蛋白磷酸化可导致核膜消失
B.结构①是蛋白质、DNA和RNA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C.结构③是合成某种RNA和核糖体蛋白质的场所
D.核纤层蛋白支撑于内、外核膜之间,维持细胞核的正常形态和核孔结构
20、下列有关“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不能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做实验
B.该实验的不足是没有设置空白对照组
C.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D.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无水分子进入细胞
21、细胞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和核酸之间可以形成很多大分子复合物。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真核细胞中存在核酸-蛋白质、糖脂、糖蛋白等大分子复合物
B.同一种核酸-蛋白质复合物的存在形态一定相同
C.糖脂和糖蛋白复合物中的糖类分子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
D.若某核酸-蛋白质复合物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该复合物可能是核糖体
22、呼吸商指生物体在同一时间内释放的CO2与吸收的O2的体积之比。酵母菌能以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为底物进行细胞呼吸,在O2充足的条件下的呼吸商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底物 | 葡萄糖 | 蛋白质 | 脂肪 |
呼吸商 | 1.00 | 0.80 | 0.71 |
A.与葡萄糖相比,等质量的脂肪储存的能量多
B.与葡萄糖相比,等质量的脂肪含氢量高导致其对应的呼吸商低
C.O2浓度低且以葡萄糖为底物时,呼吸商会大于1.00
D.在密闭容器内以脂肪为底物时,容器内的气压会升高
23、沙漠中的仙人掌耐旱能力很强,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水
B.蔗糖
C.脂质
D.蛋白质
24、研究表明,海马区的某些神经递质(如谷氨酸的分泌活动)能激活相关的脑内神经环路,从而增强学习和记忆的能力,谷氨酸的释放及作用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海马区谷氨酸的分泌活动与人的长期记忆有关
B.谷氨酸经自由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后膜上受体结合
C.谷氨酸以过程③回到突触前神经元,不需要消耗能量
D.Ca2+进入细胞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性,该过程穿过2层磷脂分子
25、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 ,母本是 。
(2)操作①叫 ,其目的是 ,操作结束后为防止外来花粉授粉,应进行 处理。 操作 ②叫 。
(3)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则杂种种子种下去后,长出的豌豆植株开的花为 色。
(4)若亲本皆为纯合子,让F1进行自交,F2中红花与白花之比为 ,F2的基因型是 ,且比值为 。
26、植物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调控。下图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该激素对叶和果实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用赤霉素多次喷洒水稻植株后,引起其生长速度过快,将导致稻谷产量____________。
(3)生长素和赤霉素均能促进细胞的伸长,从而促进植物生长,这体现了两种激素间的___________(填“协同”或“拮抗”)作用。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____________。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单方向地运输,称为____________。
(4)某兴趣小组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 1 | 2 | 3 | 4 | 5 |
2,4-D溶液浓度 | 0 | a1 | a2 | a3 | a4 |
根的平均数目(条) | 1.8 | 6.4 | 7.8 | 7.8 | 1.3 |
注:a1、a2、a3、a4以一定的浓度梯度依次增大
①a4浓度的2,4-D溶液可以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生根,组别1在实验中起____________作用。
②由以上表格可知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体现了两重性。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____________之间。
27、茶树害虫是影响茶叶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者调查了管理方式相同的林下茶园(茶树与高6~8米的乔木马尾松间作)和常规茶园(无树木遮阴)中的害虫叶蝉及其天敌蜘蛛,结果如表所示。
茶园类型 | 叶蝉总数 (只) | 蜘蛛总数 (只) | 游猎型蜘蛛丰富度 | 结网型蜘蛛丰富度 | 蜘蛛多样性 |
林下茶园 | 692 | 1542 | 14 | 12 | 2.8 |
常规茶园 | 1410 | 995 | 14 | 8 | 1.5 |
回答下列问题:
(1)与常规茶园相比,林下茶园改变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
(2)林下茶园结网型蜘蛛丰富度显著高于常规茶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丰富度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猎型蜘蛛和结网型蜘蛛属于_____________关系,要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从环境容纳量(K值)的角度来看,应使叶蝉数量控制在____________水平。
(4)林下茶园中叶蝉数量只有常规茶园的1/2左右,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林下茶园高大的乔木吸引了某种捕食性鸟类到来。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28、将室温(17-25°C)笼养的某种仓鼠(平均体温36.4°C)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0°C环境中1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测定仓鼠体温。
(1)实验中,实验组仓鼠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______________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该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室温饲养的仓鼠置于0°C的环境中,仓鼠会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轴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以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4)甲状腺激素缺乏的幼龄期仓鼠表现出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这说明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发现,甲巯咪唑是一种可以抑制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药物。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该药物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仓鼠若干只,一定浓度的甲巯咪唑溶液,生理盐水,注射器,甲状腺激素定量检测仪器等。
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如图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CGA—精氨酸、AGA—精氨酸)
(1)完成遗传信息表达的是过程______(填字母)。
(2)图中物质或结构在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存在差异的有_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由c过程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是____________。
(3)白化病是由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导致酪氨酸不能转变成黑色素引起的,这说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______。
(4)1978年,美国科学家将人类胰岛素基因拼接到大肠杆菌的DNA中,通过大肠杆菌的繁殖,生产出人类的胰岛素,人的胰岛素基因能在大肠杆菌细胞中表达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说明____________。
30、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农作物。玉米种子的正常与干瘪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干瘪种子没有发芽能力;玉米的育性受另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其中基因型为MM、Mm的个体可产生可育的雌雄配子,mm个体表现为雄性不育(不能产生花粉)。
(1)将基因型为MM的正常玉米种子种植,开花时随机授粉,成熟后收获全部种子(F1),发现有1/9籽粒为干瘪种子。干瘪性状是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亲本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2)基因型为AaMm的植株自交,发现F1植株中雄性可育植株与雄性不育植株的比例为2∶1,则可判断A/a、M/m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F1植株开花后随机授粉,正常种子与干瘪种子的比例为________。
(3)在玉米杂交育种过程中,为了持续获得雄性不育植株,将雄配子致死基因B、红色胚带荧光基因R(正常玉米为黄色胚)和花粉育性恢复基因M(使雄性不育植株恢复育性)构成紧密连锁的“组件”(无互换发生),可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单个“组件”导入雄性不育植株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该转基因植株自交产生的黄色种子即为雄性不育种子,其比例为________。(以上植株均不含a基因)
(4)将单个基因B、R和M构成的紧密连锁“组件”(无互换发生)导入雄性不育植株细胞的染色体②上(如图),将此转基因植株作母本与基因型为MM的玉米杂交,F1自交,假设所有卵细胞均可受精,F2植株中雄性不育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
31、分析如图所示的某生态系统的简图,回答问题:
(1)该简图中的阳光、空气等物质和能量参与构成了生命系统中________结构层次;该地区内所有的③(麻雀)个体构成了生命系统中的________;1只昆虫构成了生命系统中的________。
(2)①个体是由________发育而来的,由________和__________所构成。
(3)①与②共有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32、请仔细分析下列各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甲代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植物吸收CO2变化情况,CE段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一天中到_______时间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总量最多。
(2)某同学研究甲湖泊中x深度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具体操作如下:取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a、b、c,将a先包以黑胶布,再包以铅箔。用a、b、c三瓶从待测水体深度取水,测定每瓶中水内氧容量。将a瓶,b瓶密封再沉入待测水体深度,经24小时取出,测两瓶氧含量,结果如图乙。则24小时b瓶中生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量是_________mol。
(3)菠萝等植物以气孔白天关闭,晚上开放的特殊方法适应干旱环境,如图为菠萝叶肉细胞内的部分代谢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 图甲所示,PEP、OAA、RuBP、PGA、C为菠萝叶肉细胞内的部分相关代谢物质,能参与CO2固定的有______,推测C物质最可能是______。
② 干旱条件下,菠萝叶肉细胞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时所需CO2的来源有_________;若白天施用某种药物促进苹果酸分解,则光补偿点将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