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厦门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________。她像坐在一片______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_______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_______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A. 一大片  晶莹  斑斓  笼起   B. 一大堆  银白  银白  浮起

    C. 一大片  洁白  洁白  笼起   D. 一大堆  晶莹  斑斓  浮起

  •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乐府《江南曲》中有“莲叶何田田”的句子,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化用这句。

    B. 《采莲赋》是南朝梁代皇帝萧绎的作品,诗歌表现了古代少男少女借采莲传情的动人画面。

    C.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诗,其中“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使用了双关的修辞方法。

    D.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作品中的“荷塘”就在当时的北大燕园内。

     

  •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________。这场具有中国特点的思想解放运动发端于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它奠定了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前后,各种新人物、新思潮、新主义___________。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社会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一股脑儿涌现在中国思想领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极其繁荣活跃又_________的状态。在各种社会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_________时,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从而自觉接受并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A.不可或缺   异彩纷呈   错综复杂   纵横交错

    B.举足轻重   横空出世   错综复杂   犬牙交错

    C.不可或缺   异彩纷呈   鱼龙混杂   犬牙交错

    D.举足轻重   横空出世   鱼龙混杂   纵横交错

  •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chóu)        费苦心(shà)

    (yì)   前合后(yǎn)

    B. 漪(fán)   然而止(jiá)

    猎(shòu)   汗涔(cén)

    C. (lǘ) 瓜熟落(dì)

    下(xiāo)   虚与委(yí)

    D. 贼(máo)   怙恶不(quān)

    (kuàng) 断壁残(yuán)

  • 5、下列对《归田园居(其一)》诗句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由官场回归农村之后赏心悦目的田园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欢快心情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B. 诗人在诗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充满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沁人心脾,悦人耳目。

    C. 诗人在诗中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深刻的总结,对尘世中的生活有清醒的认识,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D. 这首诗用的是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宏大丰富的文献,波澜壮阔的党史

    百年党史宏大丰富,档案文献浩瀚繁杂。没有深厚的功力,很难在梳理和阐释时做到深入浅出、举重若轻。本期读书周刊封面对《文献中的百年党史》的作者李颖做深度访谈。

    读书周刊: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际,遭遇很多外界因素的干扰乃至破坏。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也缺失了第11条的内容。对于这个问题,许多权威党史著作均未涉及。您为何要在新书第一章对此展开梳理、分析?

    李颖:回顾建党百年历程,从中共一大讲起显然是合适的。但要讲得有角度、有新意,并不容易。今天,中共一大的直接或间接当事人大都不在人世了,一大纲领中第11条缺失的问题也越来越难以找到直接佐证材料。我希望通过这次梳理和研究,可以让这一“悬案”早日有新的突破。

    读书周刊:从现有研究来看,第11 条可能是讲什么内容?

    李颖:根据一大其他文件和中共一大后的革命活动等,学者们对缺失内容给出了不同的推断:比如,关于党的宣传工作。从行文上看,第9条规定党的地方委员会组织架构,第10条是组织工作,第12条是地方委员会的财务等要受监督,唯独没有专条谈宣传。这与一大通过的第一个决议精神不符。又如,有关中共和其他政党的关系。一大通过的决议指出,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后来之所以被抹掉,是因为一年后我们党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又和孙中山的国民党实行了联合,为了不致造成言行矛盾,故而删去相关内容。

    读书周刊:延安时期可以说是百年党史中的一个“高光”时刻。1938年,印度援华医疗队员看到崎岖山路上一队队奔向延安的人流时不禁赞叹:“这简直是奇迹!”通过梳理文献资料,可以看到怎样的细节?

    李颖:当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找不到一栋好房子,日军的飞机时不时飞临上空。然而,这一切都没能阻止有志青年和知识分子“到延安去”。到1938年底,赴延安的知识分子达10万多人。许多人在赴延安前就已经是名人、名家了。

    读书周刊:从50多人发展到9100万党员,我们党何以能凝聚全民族最优秀分子,拥有全民族最广泛的支持与拥护?

    李颖: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其次中国共产党的优势是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等,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从而有力引领承载着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再说领导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发展中大国,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特别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全党步调一致,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任何时候,只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就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读书周刊:在“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的进程中,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并维护这个核心的权威为什么显得尤其重要?

    李颖:当前,我们处于世界格局深刻调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条件下,处在改革全面深化、发展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四大考验” 是长期的、复杂的,“四种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治国理政担子之重、难度之大超乎想象,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越是接近目标,越需要增强信心、劲力同心,越需要保持忧患意识、增强斗争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对中共一大纲领所缺失的第11条的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推断。

    B.延安时期无数有志青年和知识分子“到延安去”,足可证明中国共产党凝聚力强。

    C.李颖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和解读了党何以能凝聚优秀分子并拥有最广泛的支持与拥护。

    D.“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体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是当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大党纲所缺失第11条内容可能有关党的宣传工作,也可能有关和其他政党的关系。

    B.李颖作品回顾建党百年历程,从一大纲领缺失的11条内容开始,角度好且富有新意。

    C.访谈结构清晰,选取不同时期重要具体事件谈党史,党史波澜壮阔,文献宏大丰富。

    D.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并维护这个核心的权威与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形势的需要有关。

    【3】请结合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能够赢得广泛的支持与拥护的原因。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批评那些“___________”的人是见利忘义,又用“___________”一句指出他们的行为丢弃了初心。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一句从琵琶师角度侧面描写琵琶女年少时就已经技艺高超;“___________”一句借他人的嫉妒写琵琶女的容貌之美。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虚写映衬的手法,以飞禽走兽为描写对象,突出蜀道高险,难以攀援的情形。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当道义与生存发生冲突时,孟子《鱼我所欲也》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追求道义的精神境界。

    (2)郦道元的《三峡》写秋霜之季,以高猿“_________________”的悲凉叫声与前面“_________________”的凄凉环境一起渲染了三峡秋季特有的气氛。

    (3)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高耸直逼云霄,而“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写出了急流瀑布飞泻的景象。

  • 9、鹊桥仙

    (1)“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一相逢”与“无数”形成对比,写出了牛郎、织女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

    (2)“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牛郎、织女的爱情像流水一般温柔,又像梦幻一般倏然而逝。

    (3)秦观《鹊桥仙》中表明爱情天长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早在千年之前,屈原就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导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

    (2)李商隐的《锦瑟》中,化用典故,比喻往事成空、理想破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描写了傍晚时分边塞雄浑苍凉的景象,这让我们不由得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有一种本能,即“____________”。

    (2)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之心而推导出“四端”并用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说明其于人的重要性。

    (3)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论及“仁义礼智”扩充推广的积极作用时所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街头

    废名

    行到街头乃有汽车驶过,

    乃有邮筒寂寞。

    邮筒PO

    乃记不起汽车号码X,

    乃有阿拉伯数字寂寞,

    汽车寂寞,

    大街寂寞,

    人类寂寞。

    (1937)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①PO:Post Office的缩写,意即邮政局。②乐游原:在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1】两首诗在语言上都体现诗歌的 特点。

    【2】以下对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是作者即景抒情的偶然所感。

    B.两位诗人都被眼前景物触发内心情感。

    C.两位诗人都将自己的情感投射于景物。

    D.两首诗的语言通俗,但是都富于哲思。

    【3】请分析两首诗在运用意象抒发感情上的不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替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余贱,亦可渐纤河东贵案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普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 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B.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C.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D.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即《春秋》,被人们奉为儒家经典,与《诗》《书》《礼》《易》并称“五经”。

    B.起居注,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汉以后,几乎历代都有起居注,流传下来的很少。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中国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D.中书,此处指中书省。宋仍沿用唐三省六部制,但其长官名为中书令,已有名无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强识好学,聪慧过人。他七岁时,就凛然像个成人,向别人讲《左氏春秋》,回家后讲给家人,都能说出其中的大意。

    B.司马光崇尚俭朴,不喜华靡。刚满二十岁时,考中进士,参加朝廷安排的闻喜宴惟独他不戴花,在同列的劝说下才戴上一枝。

    C.司马光勇于担当,敢于负责。郭恩因轻敌冒进连累了庞籍获罪,司马光就三次上书皇帝承担责任,没有得到朝廷同意。

    D.司马光直言敢谏,不惧生死。他明知向皇帝进言立嗣是必死的罪名,仍继范镇之后向皇帝进谏,后又当面向皇帝进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

    (2)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

    【5】为解决河东之患,司马光提出了哪些建议?他认为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然而对于历史传记的写作上,有人认为应该遵循历史的客观性,还原历史的本真;也有人认为历史应该有其个性化的色彩,如此方可经久流传。

    对此你有怎样的想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

    注意:(1)题目自拟,观点自定。(2)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