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先辈们筚路蓝缕,开创基业,后来者唯有兢兢业业,努力进取,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不辜负期望。
②他的提案有充足的事实依据,反映了广大群众的呼声,如水投石,引起了代表们热烈的讨论。
③8月份以来,“秋老虎”肆虐,重庆地区更是“连晴高温”,可是中国铁建集团职工却“流金铄石战犹酣”。
④位于古南街的清朝抗法名将刘秉璋的故居,庭院布置与室内装饰简约清新,仍保持着百年前主人闲云野鹤的悠然气度。
⑤因工作或业务需要离开工作岗位者,经领导批准给予公假。任何人不得托故续假、以公差为名久假不归。
⑥驻村扶贫干部要真正为群众脱贫致富处心积虑,多出点子,多办实事,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A. ①③④ B. ②③⑥ C. ②⑤⑥ D. ①④⑤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都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组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吾从而师之 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⑤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⑦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⑧师不必贤于弟子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②⑤⑥
D.③④⑦⑧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西成高铁是我国穿越秦岭的第一条高速铁路,也是4G网络全覆盖的山区高铁。隧道在西成高铁全线中占比55%,其中秦岭山脉隧道占比高达95%。
B.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里的城楼、庙宇、古塔等建筑所剩无几,雨燕很难找到能筑巢栖息的港湾,也进一步压缩了其生存空间。
C. 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引领下,北斗系统作为一项国家高科技工程,一个开放型创新平台,日益激发出全民创业创新的巨大热情和无限潜能。
D. 随着消费者的购房行为趋于理性,人们对于房子来说,不仅是栖身之所,更是情感和梦想的寄托。购房不只是一种物质消费,更是一种精神消费。
4、下面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便于他人称谓,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名与字有协同关系,例如班固字孟坚,王绩字无功。
B.伯:古代兄弟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次之,季最小。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就是这个意思。
D.先,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如,“先妣”指已去世的母亲,“先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
5、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
A. 是亦走也 无乃尔是过与
B.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谷不胜食也
C. 弃甲曳兵而走 齐兵乃出
D.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虎求百兽而食之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我国保存了大量的纸质文献典籍。中国作为四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古代文献收藏的大国,一向以人文荟萃、典籍浩紫著称于世。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教育、宗教、民族、文物等系统均有数量不等的古籍收藏,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献大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民族之魂,有超越时空的稳定性与凝聚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认同,正是今天及未来我国文化工作的精神支撑与理论基础之一。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面对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的挑战,中华典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其意义则显得更为重要。
党的十九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文化自信写入党章,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全新拓展和深化,是对文化战略地位的全新认识和升华。我们应该意识到,“当代中国文化虽然有现代文化因素和外来文化因素,却离不开中国文化传统这一根本和根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与来源。
早已有学者发现,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并非偶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倒如,梁漱溟先生谈到:“无产阶级精神既有高于我们习俗之处,同时又和我们的固有精神初不相远,中国人很容易学得来。”古代中国“理性早启,文化早熟”,中国文化偏重人与人之间的情理,这使得中华文化有别于西方文化的“工具理性”。换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贯重视人与人的关系,这与资本主义社会重视人与物的关系截然不同,但与马克思主义却有一定的相容性与一致性。今天,我们谈及文化自信,就是希望建立一种“超越民族国家博弈争夺理念的规则与价值”,这是一种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文化发展方向,其中的源泉之一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重视对本民族文化进行总结与待承的民族。早在汉代,中国的书籍就已经“积如丘山”。历史上大多朝代对全国的书籍都进行过大规模和全面的整理,二十四史中的《经籍志》展示的就是千万学者前赴后继的壮观成果。这些群书目录及书志,使得中国古代的书籍像一支军队般整齐有序又蔚为壮观,对我们今天研究中传统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存于海内外的大量古籍,为我们的文化自信打下了扎实的文献基础。
当前,我们对中华典籍的现代保护与整理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我们应通过对中华古籍资源的开发,让留存于中华古籍中的理念、技术、故事通过现代视角、现代技术的梳理与转化,回客当代问题,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之中,为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助力。
(选自谷敏《中华典籍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学习时报》2018年8月3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保存了大量的纸质文献典籍,成为古代文献收藏大国。
B. 我国文化工作的精神支撑和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认同。
C. 文化是民族之魂,中华典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有超越时空的稳定性与凝聚力。
D. 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相容性与一致性,这说明马克思主义不适合资本主义社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指出中国是历史文献大国,中华典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其意义重大。
B. 文章第三段引用梁漱溟的话意在表明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着许多共通之处。
C.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比较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从而突出中华文化的先进性。
D. 文章最后一段指出我们应该通过对中华古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之为时代精神助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教育、宗教、民族、文物等系统都有古籍收藏。
B. 互联网时代,每个国家都必须面对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的挑战,我们要拒绝外来文化。
C. 在汉代时期,中国的书籍“积如丘山”,这说明汉代是我国古代典籍收藏最多的时代。
D. “超越民族国家博奕争夺理念的规则与价值”是我国的文化发展方向,源泉就是传统文化。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一诗中,在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长叹中,我们似乎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春夏之景。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2)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_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4)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__。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5)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一剪梅》)
9、(1)《师说》中,与“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_____________”,对自身“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童子之师”的做法和自己所说的老师有着本质的区别。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左传·庄公十年》记载,长勺之战结束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说,确认齐军不是伪装败退进而决定追击,是因为“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引用志怪书《齐谐》的内容称,当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着六月的大风飞去。
(3)郦道元在《三峡》一文中引用渔歌“_________,_________”,来印证前文对哀猿长啸的描写。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_。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3)使天下之人,_______。独夫之心,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5)春色三分,_______,_______。(苏轼《水龙吟》)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①
黄庭坚
前日幽人②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③。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④。
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①当时诗人在蔡州平舆,汝河流过其境。友人李子先在并州。
②幽人:隐士,这里指品行高洁的人。
③青袍、堤草:低级官吏所穿之衣为“青袍”、古人常以青草之色喻青袍。
④九方皋;春秋时善于相马的人。
【1】下列对诗歌的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联主客并提,第一句说当年李子先被委任吏曹的小官,因为诗人与李子先的境遇相同,所以,“幽人”不仅是为李子先高才而屈居下僚抱不平,也是为自己的遭遇抱不平。
B. 首联第二句说自己也被任为小官,共同的人生遭遇,让主客心灵相通。“青袍”是点睛之笔,与“吏曹”同义,但用得很活,不显得重复。
C. 领联诗以“春水”、“夜月”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味醇趣永,虚写“春水”、实写“夜月”,把自己的感情与对方的感情完全融合。
D. 颈联感慨九方皋的罕见,运用设问的手法,措辞自然,语言直率意深,语气斩钉截铁,对仗十分工整,雕琢精细,显示出诗人锤炼语言的深厚功力。
E. 本诗讲究谋篇结构的法度,重视炼字与对偶。如本诗四联,层次分明,各写一景或一情,仿佛各不相属,但绳之以情,又自然连贯。
【2】请赏析尾联的作用。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郭琼,平州卢龙人。祖海,本州两冶使。父令奇,卢台军使。琼少以勇力闻,事契丹,为蕃汉都指挥使。后唐天成中,挈其族来归,明宗以为亳州团练使,改刺商州,迁原州。清泰初,移阶州,城垒未葺,蜀人屡寇,琼患之,因徙城保险,民乃无患。受诏攻文州,拔二十余砦,生擒数百人。
晋天福中,移刺警州,属羌、浑骚动,朔方节度张希崇表琼为部署,将兵共讨平之。连领滑、坊、虢、卫四州。开运初,为北面骑军排阵使。阳城之役,战功居多。改沂州刺史,充荆口砦主兼东面行营都虞候,擒莫州刺史赵思以献,改刺怀州。俄为北面先锋都监。契丹陷中原盗贼蜂起山东为甚契丹主命琼复刺沂州以御盗琼即日单骑赴郡盗闻琼威名相率遁去。
汉乾祐中,淮人攻密州,以为行营都部署,未至,淮人解去。会平卢节度刘铢恃佐命之旧,称疾不朝,将相大臣,惧其难制,先遣琼与卫州刺史郭超以所部兵屯青州。铢不自安,置酒召琼,伏壮士幕下,欲害琼。琼知其谋,屏去从者,从容就席,略无惧色,铢不敢发。琼因为陈祸福,铢感其言,遂治装。俄诏至,即日上道。琼改颍州团练使,又加防御使。时朗州结荆、淮、广南合兵攻湖南,诏琼以州兵合王令温大军攻光州,寻以内难不果。罢归朝,遣诣河北计度兵甲刍粮。周祖祀南郊,召权知宗正卿事。世宗征刘崇,为北面行营都监,历绛、蔡、齐三州防御使。在齐州,民饥,琼以己俸赈之。人怀其惠,相率诣阙颂其德政,诏许立碑。
宋建隆三年,告老,加右领军卫上将军致仕,归洛阳。乾德二年,卒,年七十二。琼虽起卒伍,而所至有惠政,尊礼儒士,孜孜乐善,盖武臣之贤者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契丹陷/中原盗贼蜂起/山东为甚/契丹主命琼/复刺沂州以御盗/琼即日单骑赴郡/盗闻琼威名相率遁去/
B. 契丹陷中原/盗贼蜂起山东/为甚契舟主/命琼复刺沂州以御盗/琼即日单骑赴/郡盗闻琼威名相率/遁去/
C. 契丹陷中原/盗贼蜂起/山东为甚/契丹主命琼复刺沂州以御盗/琼即日单骑赴郡/盗闻琼威名/相率遁去/
D. 契丹陷/中原盗贼蜂起/山东为甚/契丹主命琼复刺/沂州以御盗琼/即日单骑赴郡盗/闻琼威名相率遁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州,中国先秦时代的地理区域划分单位,东汉以后开始作为行政区划单位,所辖地区大小历代不同。
B. 清泰,年号。我国古代一个帝王用一个年号,用来记载在位的年数。“清泰初”就是就是清泰初年。
C. 节度,古代官名,三国吴孙权始置,常管军粮。到了唐代以后则成为领兵之官,也就是节度使。
D. 碑,即功德碑,用来记功载德或颂扬政绩。对于当时和后人来说是楷模和榜样,因而历代官员无不重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琼能征善战,功绩显赫。在担任亳州团练使期间,转战多地,他多次攻打蜀人。攻文州时,攻克二十余座营寨,生擒数百人。在北面骑军排阵使任上时,阳城之战立下大功。
B. 郭琼有勇有谋,胆识过人。在第二次担任沂州刺史时,他单人匹马吓退盗贼,后汉乾祐年间,他前往危机重重的平卢,并把握时机,成功劝服节度使刘铢。
C. 郭琼恪尽职守,忠于国家。沂州任上俘获莫州刺史赵思献给朝廷。阶州任职期间,在城垒残缺、蜀军侵犯的不利情形下,他断然迁州城以保平安。
D. 郭琼为人贤德,心系百姓。齐州任上时,百姓饥困,民不聊生,他拿出自己的俸禄赈济百姓,深受百姓的拥戴,朝廷也下诏允许为他立碑。
【4】把下列教材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琼因为陈祸福,铢感其言,遂治装。俄诏至,即日上道。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赤壁赋》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精神世界经历既久,物质世界的章华威严实在无足惊异。凡为物质世界的豪华威严所震者,必是精神世界的陌路人。(木心《素履之往》)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