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撵________走(niǎn liǎn) 诡________计(guǐ cuì) 两鬓________(bìn bīn)
水泵________(bòng bèng) 镌________刻(juān xié) 尴尬________(gān gà jiān jià)
2、下列对题目“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有目的的搜集相关资料,如历史背景、基本现状等。
B.在筛选资料时要将资料全部运用,如果资料不够完善,可以继续搜集、补充。
C.整理资料可以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
D.把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如描绘外观和结构的。
3、与“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读拼音,写字词。
1.他轻轻地把纸条sī suì______, xīn jīng dăn zhàn_______地niŭ tóu _______看了同桌一眼,心虚地说:“你再瞪眼,我也不怕!
2.浪花dòu nòng_______着沙滩,hăi ōu_______在天空中飞翔,yì sōu_______háng chuán_____在狂风sì_____虐的海面上漂荡,所有的乘客都躲进了chuán cāng______里。
5、请你写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恐:
(2)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才: 休:
(3)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理。
纳罕: 皆:
(4)他选了一套最蹩脚的给我。
蹩脚:
6、读课文句子,回答问题。
(1)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①“再不回头”原意指: ;
②在这句话中指: 。
(2)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①这段话中的“他”指的是谁?
②从“居然”一词中你体会到:
③为什么“他”会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呢?
7、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但见群鸥日日来。
3.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4.真诚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直通车。
《威尼斯之夜》
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是难于用语言来描绘的。
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颤(chàn zhàn)动。泛舟湖心,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使人如入甜美欲睡的绮丽梦境一般;空气是那么清澈、透明,抬头望去,这儿的星星似(sì shì)乎远比我们法国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我发现,由于夜空到处布满星辰,那深蓝的夜色都变得黯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辉。
如果领略一番这儿独有的清新和恬静,你可以在这迷人的夜晚去皇家花园附近,沿着大理石台阶往下,直到运河边上。要是那里镀金的栅栏已经关上,那你可以乘坐一种名叫冈多拉的风格独特的威尼斯小艇,缓缓荡去,到那夕阳余温尚未散尽的石板小路旁,那里就不再会有人来打扰你的宁静。晚风从椴树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辨 辫 瓣)洒落到水面上,天竺葵和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圣玛利亚教堂那雪花石膏的圆顶和螺旋形的尖塔在夜空中高高地耸立着,周围的一切,包括作为威尼斯三绝的碧水、蓝天和色调明丽的大理石,都给抹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辉,当圣马可大教堂顶楼上的钟声在空中徐徐回荡时,就会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平静感透入你的灵(魄 魂),使你觉得整个身心都已溶化在那足以忘掉一切的安谧和静止之中了。
【1】用“√”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3】威尼斯是( )东北部的一座水上城市。
A.法国 B.英国 C.意大利 D.美国
【4】短文第3自然段是按( )顺序来叙述的。
A.时间变化 B.空间变化 C.地点变化
【5】短文主要描绘的是威尼斯的( )。
A.小艇美 B.天空蓝 C.夜色美 D.风光美
【6】填空题。
(1)威尼斯的三绝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描写威尼斯夜色美时,写的三种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短文后,你感受到威尼斯之夜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海门市图书馆办证须知
一、办证手续
①年满18周岁的读者,带本人身份证原件;未满18周岁的读者,带本人身份证原件或户口簿原件。
②凭有效证件于一楼总服务台领取申请表,填写完整,并选择需要的借阅证类型。交付押金,领取借阅证。二、借阅证类型
借阅证类型 | 使用权限 | 押金 | |
基本借阅证 | 可在图书馆内借阁图书,现场阅读,不得外借。 | 免费 | |
一类借阅证 | (1)可现场借阅; (2)可外借各类图书、期刊。 | 可借图书4册,期刊4册。 | 50元 |
二类借阅证 | 可借图书6册,期刊6册。 | 100元 | |
三类借阅证 | 可借图书10册,期刊10册。 | 200元 |
【1】暑假里,回海门的大学生若是需要办理图书借阅证,需要准备的有效证件是_________,应该至_________办理手续、并交付押金。
【2】爷爷每天下午都会去图书馆看两小时书报,他最适合办理的借阅证类型是________。如果杨老师想一次性借阅8册期刊,则必须办理________借阅证。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海门市图书馆的图书借阅证共分4种。(______)
(2)办理各类借阅证,都需要缴纳押金。(______)
11、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 )似的。鸟飞了,就像( )似的。虫子叫了,就像( )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选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__。选文他的的长篇小说《______》。
【2】把选文内容补充完整。
【3】“蝴蝶随意地飞”中“随意”的意思是______,还能用______一词替换。
【4】第二自然段中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
【5】在“我”的眼中,园子里的一切都是______的。从中可以体会到“我”怎样的感情?
______
【6】作者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园子里是自由的?
______
12、课内阅读。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
【1】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中发现作者把桃花水当作人来写,突出了桃花水的(____)
A.声音美 B.形态美 C.颜色美
【2】看到这么美的三月桃花水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 )
A.欣喜
B.奇怪
C.难过
【3】文段是围绕哪两句话写的?用“﹏﹏”画出来。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凡卡(节选)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要篮的时候,不知不觉(jiào jué )睡着了。老板揪(jiū qiū)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起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鱼嘴直戳(chuō cuō) 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jiào jué),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给文中加点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
【2】你认为这段主要写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部分是从( )( )( )三方面写出凡卡当学徒的痛苦生活的。
【4】老板、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从文中找出表示他们动作的词。(“打”字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凡卡过着怎样的学徒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凡卡的学徒生活是不幸的,他才只有9岁,读过课文,你一定会对小凡卡给予深深的同情。与凡卡相比,你对自己的童年有何感受?请以《我和凡卡比童年》为题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苹果里的星星
一个人的错误,有可能侥幸地成为另一个人的发现。
儿子走上前来,向我报告幼儿园里的新闻,说他又学会了新东西,想在我面前显示显示。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把还不该他用的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一个苹果,神秘地说;“爸爸,我要让您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我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我说。
“来,还是让我切给您看看吧。”他说着把苹果一切两半——切错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切法应该是从茎部切到底部窝凹处。而他呢,却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伸到我面前,得意地说:“爸爸,看哪,里头有颗星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核果然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状。我这一生不知吃过多少苹果,总是规规矩矩地按正确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疑心过还有什么隐藏的图案!于是,在那么一天,我的孩子把这消息带回家来,彻底改变了冥顽不化的我。
无论是谁,第一次切“错”苹果,大凡都仅出于好奇,或由于疏忽所致。使我深深感动的是,这深藏其中,鲜为人知的图案竟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它先从不知什么地方传到我儿子的幼儿园,接着便传给我,现在又传给你们大家。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切——“错”的苹果。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疏忽——(______)得意——(______)
【2】“鲜为人知”中的“鲜”应该读_______,这个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的“星星”指:____________________。“我”认为正确的切苹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儿子的切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到儿子切的苹果,父亲为什么觉得自己“冥顽不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父亲和儿子的不同切法看到的苹果核形状是不一样的,这使我想到《题西林壁》中的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溪水与石头》片段
一块石头顺着山势又蹦又跳地落到小溪里,挡住了溪水前进的路。那天然生成的棱角,像一把锋利的钢刀,保护着躯体,大有不可侵犯之势。
溪水唱着歌,由远而近。
石头说:“伙计,你还是绕道而行吧,不然,我会把你劈得落花流水。”
溪水说:“我前进的道路是不会改变的,宁可粉身碎骨!”说完挺身向前,后面的伙伴犹如千军万马,前赴后继。
不知过了多久 石头锋利的棱角变秃了 高傲的身躯变小了 溪水依然唱着歌儿 淙淙地流着
1、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填入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
A.,,。,……B.,。,,……C.,;,。。D.,,;,。
2、写出文中表明溪水决不绕道的坚定态度的3个词语。
3、石头阻挡溪水,最后的结果是( )。(答案不超过13个字)
4、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选择正确的答案。( )
一块石头顺着山势又蹦又跳地落到小溪里,挡住了溪水前进的路。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16、课内阅读。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裏尸还”是清代诗人________写的。“忠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在这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此处引用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画“_____”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中”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毛主席给电报记录稿签字,可以看出毛主席的什么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父亲的童年生活
【材料一】居所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的民居形式,基本代表北方的居住形式。四合院是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在一起,成“口”字形结构,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对于孩子们来说,四合院最大的意义在于宽敞、方便,出门就是胡同,喊一声就会有众多小伙伴聚拢过来,不玩到天黑不回家。如果妈妈做好了晚饭,就只需要倚在门口,对着胡同叫一声:“回家吃饭——”
【材料二】生活条件
一台小小的电视,一块小小的奶糖都能让我们快乐很久。一到夏天,知了开始变得吵闹,大街上就会有推着木箱子沿街叫卖的小贩:“冰棍冰棍,好吃不贵,3分一个5分俩,一毛钱给你一大把!”
【材料三】游戏
课间十分钟也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跳皮筋、玩沙包、老鹰抓小鸡、跳房子、捉迷藏、抽陀螺、推圈……虽然只有十分钟,但是感觉挺漫长快乐的。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四合院,对于孩子们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宽敞、方便,且容易呼朋引伴。 ( )
(2)父亲那个年代,一台小小的电视就能让孩子们快乐很久,因为他们不知道上网的快乐。 ( )
(3)结合材料和当今生活,我感受到了中国的经济和科技都在迅猛发展。 ( )
【2】看图,结合材料三的内容,你能写出下面这些游戏的名称吗?
【3】父亲的童年,一块奶糖就能快乐很久。在你的童年中,什么能让你快乐很久?试着写出两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三则材料,你觉得父亲的童年生活中什么地方是最有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父亲的叮嘱
念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害病在家。父亲为了消除我的寂寞,就教我画素描。“你看见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成怎样,不要想当然。”他总是这样叮嘱我。
休养完了,回校复课。有一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台上,要我们写生。那两个杨桃正对着我,从我所处的角度看去,它那轮廓根本不像杨桃,而是五个棱角的什么东西。
要不要按想象中的去画呢?这时,我想起了父亲的叮嘱。我如实照画,并把这幅习作交上去。
几个同学看见了,都哈哈大笑:“嘻嘻,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倒不如说是五角星……”
老师看了看我的习作,走到我旁边,俯下身来审视了一下讲台上的杨桃,然后走到教室中央,高举起我的习作,和颜悦色地问:“这幅写生,画得像什么?”“像五角星!”几个同学应道,同时发出嘻嘻哈哈的笑声。
老师的神情变得有点儿严肃 半晌 又问道 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好笑吗
同学们摸不透老师话里的意味,不敢回答。唯有那几个笑得最厉害的不知好歹,答道:“好——笑——”
老师于是下令:“说‘好笑’的同学,请站到前面来!”那几个同学面面相觑,迟迟疑疑地走到讲台前一字儿排开。
老师让他们一个个坐到我的座位上。
“看看杨桃,像你平时想象的模样吗?”老师问。
“不……像。”
“像什么?”
“像……五角星。”
“好,你站起来。下一个……”
看着这一切,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父亲的叮嘱。是的,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这道理自然不仅在画画。
【1】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推想下列词语的意思。
和颜悦色:__________________
面面相觑(觑:看):________________
【3】父亲给了我怎样的叮嘱?用横线在文中勾画出来。
【4】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5】品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同学们摸不透老师话里的意味,不敢回答。(联系上文,说说老师话里的意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2)几个同学看见了,都哈哈大笑:“嘻嘻,杨桃是这个样子的?”(你从加点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看了看我的习作,走到我旁边,俯下身来审视了一下讲台上的杨桃,然后走到教室中央,高举起我的习作,和颜悦色地问:“这幅写生,画得像什么?”(你从对老师的动作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 ),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 ),( )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大虫见( )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是四大名著之一《_____》中的重要章节,作者是_____。
【2】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动词。
【3】选段是___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李丽坚持练习书法。李丽能写一手好字。(用关联词语使两句合并为一句)
【2】“神舟”5号顺利升空了,全国人民无不欣喜万分。(改成反问句,句子意思不变。)
【3】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改成“把”字句)
【4】我的讲义从头到末藤野先生都用红笔添改了。(改成“被”字句)
【5】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修改病句)
【6】老师详细而又简略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修改病句)
21、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中指永远不受外物冲撞。 中指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改为双重否定句。
(1)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的经过你应该很清楚。
_____________
(3)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爱自己的母亲。
_____________
23、作文
仔细观察漫画,在看懂漫画的基础上,写出你的感受和理解。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
要求:1.语句通顺,表达出真实情感。
2.要求字数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