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词语中带点字读音与“转身”的“转”读音相同的一项( )
A.转盘
B.转椅
C.运转
D.打转
2、“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作者忘不掉小月亮的原因是( )
A.故乡的小月亮比别的地方的月亮小。
B.故乡的小月亮与别的地方不同,令人难忘。
C.故乡的小月亮只有家乡有。
D.故乡的小月亮代表故乡。
3、选择正确答案
【1】 ,白骨乱蓬篙。
A. 昔日长城战 B. 路出寒云外 C. 黄尘足今古
【2】__________,人无两度再少年。
A. 世上若要人情好 B. 枯木逢春犹再发 C. 家中不和邻里欺
【3】__________,邀入赤松家。
A. 忽逢青鸟使 B. 金灶初开火 C. 人家在何许
【4】__________,便作等闲看。
A. 凡事要好 B. 黄金未为贵 C. 莫将容易得
4、看拼音,写汉字。
cáo dū yán léi zhū
姓(_____) 都(_____) 迟(_____) (_____)鼓 (_____)位
sī zhài yuán gān lǔ
自(_____) 水(_____) 救(_____) (_____)愿 (_____)国
5、按要求写词语。
(1)拟声词: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2)ABB式词语: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AABB式词语: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4)以“不”字开头的成语: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形近字组词。
蝉(_____) 耸(_____)芒(_____) 谅(_____) 梢(_____)
禅(_____) 耷(_____)茫(_____) 掠(_____) 捎(_____)
7、看拼音,写词语。
chuán shāo líng dāng bǎo mǔ yí tà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āo he lǒng zhào cāo zòng jùn m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拼音写字词。
(1)只见这位年轻的便衣警察神不知鬼不觉,靠近了那个脸上有bā hén(______)的小偷,一把lǒu zhù(______)了他的脖子,小偷yí zhèng(______),只觉得hóu lóng(______)一紧,不由得像个shǎ guā(______)似的乱叫起来。
(2)妈妈打开了bāo fu(______),将shī fu(______)送给她的líng zhī(______)拿了出来。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星光
童年已成过眼云烟,回忆起来,只是一片迷惘,但我永远忘不了童年时候,依偎在母亲身边的情景——唉,童年的回忆中,母亲的怀里,似乎还有许多星光,一眨一眨地在闪烁呢!
第一次知道星星的名字,是在家乡的庭院里,菜瓜花棚下,母亲的膝上。记忆中,月光像水中的冰块,泻了一地幽凉;星光在微风拂动的花丛间,忽明忽灭,好似含羞的眼睛;稀疏的花叶,投在母亲的脸上、身上。回忆中,那是一幅不曾褪色的图案啊!
“妈妈,我要那星星,我要那星星玩。”
多少个夜晩,多少次的愿望,我指着那天上的星星向妈妈说。但妈妈总是轻轻地拍着我,笑着说道:“只要你长大,要摘几颗就有几颗了。星星是仙女的眼泪变的,谁也不能帮你摘,一摘就碎了。”
今晚的星光还是昨夜的星光,星光明灭中,我不知不觉的,已经由母亲的膝上爬下来,背着书包上学校了。
学校离家很远,每次放学回家,常常已是黄昏,或者黑夜。一路上尽是不知名的树,和高过人头的蔗园;每到夏天的晚上,树丛间、蔗园里,都有萤火虫来往穿梭着。我第一次看到它,以为是星星,便放下书包,在树丛间、蔗园里,追呀追的,要抓一只萤火虫回家,告诉母亲,说我已经抓到星星了。
但抓到萤火虫时,已经在树丛间迷了路,我找不到出口,怕了,便放声大哭。母亲和家里的人打着灯笼来找我,不知道是谁,找到我时,就是一巴掌,亏得母亲赶过来抱住我……
回到家时,我悄悄地跟母亲说:“妈妈,我抓到一颗星星了!”
拿给母亲看时,萤火虫已死在我捏紧的手里,母亲紧抱住我,没说什么。但我看到母亲含在眼内的泪光,那么晶莹,那么清澈,我捏了一滴,但马上碎了。
“妈妈,你的眼泪像星星哩!”
妈妈笑了,笑容渐渐扩大。我沐浴在微笑的旋涡里,忘了留住童年,也忘了留住母亲的青春。等到母亲的鬓丝渐渐变成银白,我才豁然惊觉,我已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1】作者用____________这件事串起了全文,并采用了第____人称的叙述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说明时光流逝的语句。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那是一幅不曾褪色的图案啊!”“不曾褪色”是因为这件事刚刚发生。( )
(2)“我”非常喜欢星星,母亲也支持“我”去找星星。( )
【4】对文中画“﹏﹏﹏”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看到被“我”当作星星而紧捏在手中的萤火虫,想到她曾经说过的“只要你长大,要摘几颗就有几颗了”的话,非常感慨和激动,因此流了泪。
B.找到“我”时,有人打了“我”一巴掌,母亲赶过来抱住“我”,非常心疼,因此流了泪。
C.“我捏了一滴,但马上碎了”这句话与前面妈妈说的“星星是仙女的眼泪变的,谁也不能帮你摘,一摘就碎了”相照应。
【5】作者最后说“我已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联系生活实际,你觉得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军神》选段,完成练习。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写出两个带“如”字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
【2】用“ ”在选文中画出描写病人手术时表现的句子。
【3】沃克医生为什么会吓了一跳呢?
___________
【4】写出沃克医生称病人为“军神”的原因。
__________
【5】选文多处描写沃克医生,这样写的目的是( ) 。
A.说明沃克是个胆小的医生。
B.说明沃克很细心,反衬出病人的草率、马虎。
C.反衬出病人的镇定、勇敢与从容。
D.让文章更真实,让沃克的形象更生动。
11、课内阅读运用。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泽东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1】那一次次的分离指的是岸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对毛主席主要的描写手法是( )
A.神态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3】“岸英!岸英!”当毛泽东喊儿子的名字时,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呢?( )
A.这次,你怎么回不来了呢?
B.你为人民献出了生命,值得!
C.你在哪儿?我想你啊!
D.你是志愿军战士,你尽了一名战士的义务。
【4】能形容选段中毛泽东心情的成语有( )(多选)
A.忐忑不安
B.肝肠寸断
C.心烦意乱
D.悲痛欲绝
12、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清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撒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文段内容选自课文《________》,它是根据元末明初罗贯中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相关内容改写的。上面的文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
【2】从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妒嫉( ) 危急( ) 款待( )
【3】第2自然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__描写,从中,我体会到周瑜是个___________的人,诸葛亮是个__________的人。
【4】按要求改写句子。
(1)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
(2)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很高兴,其原因是( )(填序号)
A.周瑜为解决了军中缺箭这个难题而高兴。
B.周瑜为诸葛亮有胆识而高兴。
C.周瑜为陷害诸葛亮的阴谋要得逞而高兴。
13、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此时的天气是______________。诸葛亮选择这样的天气“借箭”,说明他__________。
【2】曹操下令放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他非常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摆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让军士“擂鼓呐喊”的原因是( )。
A.鼓舞士气,准备向曹军进攻
B.用声势震慑曹军
C.吸引曹军的注意力,既引曹军放箭,又让曹军明确射箭的方向
【5】你从诸葛亮的“笑”中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童年的发现(节选)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树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我以为我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天赋。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1】从选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______)的身体 (______)的草地 (______)的问题 (______)的湖面
【2】在梦中我都做了什么?我的发现与做梦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选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梦中的“我”甚至学会了滑翔。
B.我们决定去让我们的老师来解答关于我们梦中飞行的问题。
C.只有“我”一个人具有在梦中飞行的天赋。
D.“我”非常喜欢飞行的感觉。
15、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选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结合课文,我们得知诸葛亮借箭的起因是__________。借箭的经过是__________。
【3】选文中画的句子中,诸葛亮那样做的原因是什么?用“√”选出。
A.船一边的草把子上射满了简,再让曹军射另边,获取更多的箭。( )
B.靠近曹军水寨,逼迫对方往船上射更多的箭。( )
C.增加船另一侧的重量,使之保持平衡。( )
D.船头朝东,顺着风向,便于快速逃离。( )
【4】“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你从诸葛亮的谈笑风生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父亲的菜园
在我家后面的山坡上,父亲选择了一块相对平缓的坡地,作为菜园的基地。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一个星期过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足有三四分翻过的黄土地。
父亲还没来得及整理他新辟的菜园,一场暴雨说来就来了。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他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可是,山坡菜地里那薄薄的一层泥土已经被大雨冲了个一干二净,露出大块大块狰狞的岩石来。
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看着新菜园终于被开辟出来了,父亲笑了。
【1】解释下列词语。
(1)狰狞:__________
(2)气馁: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展现——______ 气馁——______ 可怖——______ 边缘——______
【3】你能理解父亲为什么笑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火神山医院是首个接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也是聚集多方力量、诠释“中国速度”的一座医院。几百台大型机械、数千名工人同时作业,施工画面吸引了4000多万中外网民在线收看……广大网友变身“网络包工头”“云监工”,密切关注医院建设过程。10天10夜争分夺秒,火神山医院在日夜轰鸣的机械声中拔地而起。这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建造技术的创新,是更丰富的抗“疫”经验,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材料二:无论是非典还是此次疫情,我国皆在第一时间紧急建设专门收治病人的医院,如武汉火神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北京小汤山医院,现将三所医院相关数据对比如下:
医院名称 | 建筑面积(平方米) | 编设床位(个) | 建设用时(天) | 参与建设人数 |
火神山医院 | 3.39万 | 1000 | 10 | 4000以上 |
雷神山医院 | 7.97万 | 1500 | 14 | 7000以上 |
小汤山医院 | 2.25万 | 1000 | 9 | 7000以上 |
【1】下面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对的打上“√”,错的打上“×”。
(1)“网络包工头”“云监工”可以看出广大网民对医院建设信任度不高。(______)
(2)火神山医院是第一个接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______)
(3)火神山、雷神山、小汤山医院的建成与使用途释了“中国速度”,是技术创新和中国力量的体现。(______)
(4)火神山、雷神山、小汤山三所医院都是为了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______)
【2】面对疫情而建的收治医院是如何体现“中国速度”的,结合材料一、二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练习。
(一)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二)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1】上面两个故事片段均选自古典名著( ),作者( )。请你再写出一个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
【2】选段二中,面对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诸葛亮都做了什么?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A.颁布军令,不能随意进出,大声说话。
B.让将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C.把旌旗都藏起来,把四扇大门都关上。
D.鹤氅纶巾坐在城墙上,焚香弹琴。
【3】仔细阅读两个语段,下列理解正确的项有( )
A.语段二中,诸葛亮面临的危急的形势有:敌我力量悬殊;敌军来势汹汹,而“我”方没有任何准备;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众官“失色”;司马懿乃名将,大胆激进。
B.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句中的“一定”“只”“就”写出了诸葛亮对取到十万之箭的自信。
C.语段二写到了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只剩两千五百军,这样的交代对情节和人物描写没有什么作用,可以删掉。
D.语段二中“旌旗尽隐”“妄行出入及高言大主事,斩”“大开四门”,并且“扮百姓洒扫街道”,其实可以看出诸葛亮还是有点担心怕事、畏首畏尾。
【4】下面是诸葛亮的三次“笑”,请你选择其中一处,联系上下文,来研读笑背后的心理。
(1)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2)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3)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我选择第( )句,这是一种_________的笑,这时诸葛亮心中想:____________
【5】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你结合上面两个语段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我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1】选文讲了“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的几件事,其中写得最详细的一件事是________
【2】从选文画线的句子可以体会到“我”的样子。( )
A.无所事事
B.调皮捣蛋
C.天真可爱
【3】“我”明明分不清苗和草,祖父为什么还让“我”乱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缩写下面的句子。
(1) 戴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检起地上的碎纸。
(2) 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笑声。
21、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
(1)看着别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特别高兴。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改为转述句:
(3)天空下着大雨。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民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关键是要善于发明.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不改变原来的意思,把下面的句子改变一下,成“非……不可”的句式写下来。
(1)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要认真学习。
(2)这场比赛很重要,我们要取胜。
(3)连长说,十六日早上一定要攻上凤凰岭。
23、习作风景线。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各具特点,或风趣幽默,或善解人意,或博学多才……你想用哪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他们的特点呢?请选择一位,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篇习作,来表现他(她)的特点。要求: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