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小明吓得精神抖擞。
B.李双由于手疾眼快,打篮球时手受了伤。
C.小明讲的笑话真逗,同学们哭笑不得。
D.重庆的立交桥纵横交错,像个迷宫一样。
2、下面这幅对联隐含年龄是( )
上联: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
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A.121
B.141
C.151
D.157
3、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
A.比喻
B.夸张
C.排比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勇猛——( ) 毁灭——( )
5、读句子,写词语。
(1)chóng qìng(________)临江门外,一个德国人开设的 zhěn suǒ(________)里,医生沃克端坐在桌后。
(2)年少时,他出国到ruì diǎn(________)留学。虽然身在海外,但他时刻juàn liàn(________)着自己的祖国。
(3)陆游用一句“五千rèn yuè(________)上mó tiān(________)”描绘出了华山的高。
6、用“○”圈出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
1.我们要勤奋学习,做国家的栋粱。( )
2.大姆指在五指中,形壮实在算不上美。( )( )
3.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资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赠在其中。( )( )
7、看拼音写词语。
mǔ zhǐ sāo yǎng huì wù tàng shāng yà shā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nǐng kāi luó sī miǎo xiǎo yǎng zūn chǔ yōu
(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课文中的三首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默写在下面,并完成填空。
(1)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着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运用。
花边饺里的爱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儿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难忘的记忆。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可是,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让妈妈开心的惟一方法是常包饺子。
④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儿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⑤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⑥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才吃到第二个,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⑦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
⑧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1】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__________
指欺骗人的狡猾手段。文中不含贬义。 __________
【2】本文围绕“花边饺子”写了两件事,照样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再完成填空。
第一件:小时候生活艰苦,妈妈用花边饺让“我”和弟弟吃肉馅的饺子。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两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段,是第_______自然段,起___________作用。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
A.妈妈虽然是“连连摇头”,但是她特别想吃到糖馅饺子。
B.妈妈“连连摇头”是因为饺子很多,糖馅饺子只有一个,没那么巧正好吃到。
C.糖馅饺子代表大吉大利,妈妈虽然喜欢,但是出于母爱,她更希望“我”能吃到,所以“连连摇头”。
【4】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我要给妈妈一个惊喜,因为这一天是他老人家的生日。
(1)“我”要给妈妈的“惊喜”在文中具体指 。
(2)从文中找出与这一句相照应的一个句子,用“ ”画出。
【5】文中两次写到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从这两次“笑”中,你分别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地下同地上一样,有生命,有一群懂得爱和憎的生物,浚黑的蠕虫,黑色绳索似的植物根,颤动的亚麻纤维似的地下水的细流,据说还有别的:身体比晚香玉高不了多少的土地神,满脸胡子,弯腰弓背。
有一天,细流遇到玫瑰树根,说了下面的一番话:“树根邻居,像你这么丑的,我从来没见过呢。谁见了都会说,准是一只猴子把它的长尾巴插在地里,扔下不管,径自走了。看来你想模仿蚯蚓,但是没有学会她优美圆润的动作,只学会了喝我的蓝色汁液。我一碰上你,就被你喝掉一半。丑八怪,你说,你这是干什么?”
卑贱的树根说:“不错,细流兄弟,在你眼里我当然没有好看的模样。长期和泥土接触,使我浑身灰褐;过度劳累,使我变了形,正如变形后的工人胳膊一样。我也是工人,我替我身体见到阳光的延伸部分干活。我从你那里吸取了汁液,就是要输送给她的,让她新鲜娇艳;你离开以后,我就到远处去寻觅维持生命的汁液。细流兄弟。总有一天,你会走到太阳照耀的地方。那时候,你去看看我在阳光下的部分是多么美丽,”
当细流颤动的身躯逐渐长大,到了阳光下时,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寻找树根说的延伸部分。天哪!他看到了什么呀。到处是一派明媚的春光,树根扎下去的地方,一株玫瑰把土地装点得分外美丽。沉甸甸的花朵挂在枝条上,在空气中散发着甜香和一种幽谧的(mei li).
成渠的流水沉思的流过鲜花盛开的草地:“天哪,想不到丑陋的树根竟然能延伸出美丽!”
【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2】根据短文中的拼音写出词语,并解释这个词。
【3】“细流并不相信,但是出于谨慎,没有作声。心里暗忖道,等着瞧吧。”这句话是从短文中摘取出来的,放在第______自然段和第 ______自然段之间可是全文连贯。
【4】“我从你那吸取了汁液,就是要输送给她的”这句话中,“我”是 ___________,“你”是 _________ , “ 她”是_____________.
【5】“天哪,想不到丑陋的树根竟然能延伸出美丽!”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流水_________ 和________的心情。
【6】读完这篇短文,有人赞美玫瑰树根,有人则对细流有好感,请你写一写从中得到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打发—— 规矩——
(2)《晏子使楚》中的“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句意概括成成语,写在括号里。
①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
②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
(4)“瞅”字表示“看”的意思,请你再写出3个含有“看”的意思的词。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5)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 ”的句子是楚王嘲笑晏子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画“_____”的句子是晏子反击楚王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用一两句话评价一下晏子这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里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1】这一段文字是写 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 、 、 ,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 ,这样的好处是 。
【2】文中的“闪”字能换成“躲”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精彩片段。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儿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______________ 。
你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孩子的处境吗?(至少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猴子十分放肆的句子。
【3】回答问题。
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用“﹏﹏﹏”画出相关的语句,你认为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14、阅读短文。
爱国将领吉鸿昌
吉鸿昌被敌人从天津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了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他,要他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
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着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
【1】画“ ”的句子中的第一个“休息”指___________,第二个“休息”指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下面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句话是对吉鸿昌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描写,此时他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不能表现出吉鸿昌“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的是( )
A.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
B.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
C.临刑之时吉鸿昌表示自己不能跪下挨枪,死了也不能倒下,让刽子手给自己搬了把椅子
D.吉鸿昌不让刽子手在背后行刑,让刽子手在自己面前开枪,他要亲眼看着敌人的子弹是如何打死自己的
【4】读文中画“﹏﹏﹏”的部分,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古人的诗文中赞美荷花的确实不少,荷花固然值得赞美,然而,我更爱荷叶。
如果没有荷叶,只剩下一枝枝光杆的荷花,孤独无依地站着,就显得单调。( )没有荷叶,(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长不出这些漂亮的荷花。
看啊,这些荷叶,黑绿、浑圆、厚重。久旱出雨,对于像珍珠一样宝贵的水,它们一点一滴都不沾唇。它们总是小心地把水保存起来,留给湖中的鱼儿。风雨袭来,它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打,就是身子翻过来也会忘我地保护荷花。烈日吐火,它们个个撑起绿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戏虾游。
荷叶作为药材,可以去热清火。荷叶作为特色的包装材料,不怕水浸,不怕油污。用荷叶煮成粥,碧绿清香,清爽可口……
当人们指点、欣赏荷花时,荷叶从不计较,不争名,不求利,不出风头,不论地位。它总是默默地奉献着。
荷叶是美丽的,最吸引我的是它的心灵美。我爱荷花,我更爱荷叶。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文中的“这些荷叶,黑绿、浑圆、厚重。”写出了荷叶的(______)和(_________)特点。
【3】在短文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第四自然段末尾的“……”表示( )
A. 表示引文中的省略 B. 表示列举的省略
C. 表示词语的重复 D. 表示话语未完
【5】下面句子运用了两种修辞,正确的一组是( )
烈日吐火,它们个个撑起绿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戏虾游。
A. 比喻 夸张 B. 夸张 拟人 C. 排比 拟人
【6】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出文中第二段内容“叶与花”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荷叶的(_______________)精神。
【8】文章开头和结尾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16、精彩片段。
大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和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瘙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大拇指形状特点不美,作者是从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这三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2】大拇指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为了表达这种观点,作者在文中举了哪几个例子?概括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
摔跤(节选)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牵(qiān)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冷绊子”在选段中指的是__________,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
【2】选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的情景。摔跤前,小嘎子跟小胖墩儿势均力敌;摔跤时,起初,小嘎子仿佛____________;比赛中,小嘎子跟小胖墩儿揪在了一起;最后,小嘎子_____________
【3】“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这个句子是对小嘎子的神态、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认识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嘎子。
18、 (三)爱买书的爸爸
①我的爸爸是个普通工人,爱抽烟,爱喝酒,更爱读书、买书。
②爸爸从来都是喝劣酒,抽孬烟,但买书都是品位极高的,从中国的《史记》《三国志》到外国的《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项链》等等,全都是名著,已经买了几百册。但是对一些格调不高而又很流行的书,爸爸将它们视为“文化垃圾”,从不染目。用爸爸的话说就是这些书臭不可闻,能弄瞎人的眼睛。
③爸爸在生活上极其简朴。1984年发的厂服一直到1995年才“光荣下岗”,1988年买的一双皮鞋,爸爸至今还穿在脚上。我和妈妈戏说那双鞋是卓别林的“道具”。而爸爸买书却十分豪爽,一买就是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连许多人望而却步的《中国通史》也买回来了。因为我家的经济条件不好,一家四口人全靠爸爸一个人的工资。妈妈有时对爸爸买书的事想不通,爸爸除了向妈妈讲一些道理之外,有时也干一点“偷偷摸摸”的事:把刚买来的书混在其它书当中。反正家里书多,妈妈也发现不了。这种事他一共干了好多次,妈妈一次也没有发现,但从没瞒过我眼睛。每当这时,我们父子俩都是相视一笑,心照不宣。
④爸爸十分注意我对课外知识的学习,在我上三年级时就有选择地让我看一些书。现在我小学快毕业了,已读完许多中外名著。爸爸在推荐给我的书上都题了字,如“读书破万卷, ”“读万卷书, ”等等,这些鼓励的话语都在某种程度上激起了我发愤图强的斗志。每当我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就会想起保尔等英雄形象,从而获得信心与力量。
⑤爸爸经常对我说:“人活在世上要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而这种精神要从书里获取,而不是从游戏机室中获得。人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则无疑是一具行尸走肉,整天在无聊、空虚中度过。只要有了这种精神,你就是无比富有的人。”我的姐姐就是在爸爸的熏陶下,去年以609分的好成绩如愿以偿地跨入了理想大学的大门。
⑥我的爸爸就是这么一个人,我为有这样的爸爸而感到自豪、幸运。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句子。(2分)
【2】文章作者语言富有幽默感,试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光荣下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偷偷摸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出现的《史记》《三国志》《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项链》,你知道它们的作者吗?选择两本,写出作者:(2分)
《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 《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2分)
“用爸爸的话说就是这些书臭不可闻,能弄瞎人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三自然段为了表现爸爸爱书的特点,采用了对比的写法。请举两例。(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4、5自然段看起来与文题无关,你认为有关系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快手李(节选)
冯骥才
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胡乱挥霍也使不尽。有时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妙莫测。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了?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子,西吹一口气,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这种戏法比舞台上的魔术难变,舞台只有一边对着观众,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围一圈人,人们的视线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绽。
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忍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球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难道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在碗里边。四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到人圈圈后边去。
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无比神奇。这人也是我童年真正钦佩的一个人。
【1】写出与下列意思相近的词。
惊奇——(________)
居然——(________)
钦佩——(________)
【2】快手李变的戏法名为“_________”,用的三种道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变戏法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从短文中我们能看出快手李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样理解“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妈妈严厉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老师和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改为双重否定句。
(1)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的经过你应该很清楚。
_____________
(3)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爱自己的母亲。
_____________
23、题目:____________,谢谢你
生活中,总有一个人在你孤立无援时向你伸出一双热情的手,在你犹豫不前时轻轻牵引你不停前行,在你身处重重迷雾时为你拨云见日。
提示: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从亲人、老师、同学,甚至陌生人中选择一个你想要感谢的人来写。 2. 通过一件事写出你想要感谢这个人的原因,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全文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