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字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演变顺序是( )
A.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楷书
B.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C.甲骨文——小篆——隶书——金文——楷书
2、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蘸水(zhān) 芝麻(zhī) 屏障(zhàng)
B.刷子(shuā) 有诈(zhà) 神圣(sèng)
C.侵犯(fàn) 捏着(niē) 轰然(hō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刚神机妙算,很早就知道老师要批评他了。
B.武松大叫:“客官,快点儿把饭菜端过来。”
C.面对老师的夸奖,他得意扬扬地说:“老师,我一定不会骄傲,以后会更加努力的。”
D.“人会是鸟?”我感到万分惊讶。
4、回忆相关内容,填空。
1.“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残”这首小诗里暗含的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祖父的园子》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3.《军神》一文中被外国医生誉为“军神”的是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5、我国第一个朝代是( ),建立者是( )。
6、比一比,组词语。
拳(_________) 擦(_________) 荐(________) 策(________) 咧(________)
誊(_________) 察(_________) 茬(________) 籁(________) 例(________)
艘(_________) 桅(_________) 撕(________) 钩(________) 瞄(________)
舱(_________) 诡(_________) 嘶(________) 沟(________) 描(________)
7、看拼音,写汉字。
fù fáng zhī qǐ chī
天(_____) 不(_____) 果(_____) (_____)止 (_____)迷
kuī kuì jiǎo lí liáng
幸(_____) 惭(_____) 刀(_____) (_____)米 (_____)国
8、填空。
(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军行》中描绘了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状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子吟》一诗中诗人直抒胸臆,对母爱尽情的讴歌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加油站
考察完铁矿,我背着沉甸甸的矿石标本,兴奋地返回营地。此时,已是夜里11点了。从早上10点出发,整整13个小时,我没有喝一口水,没有进一口食。我艰难地顺着冰坡往下移动,多次从陡崖上摔下来,手被坚硬的岩石划出一道道血口。突然,我一脚踩空,掉进了冰裂缝。我拼命用冰镐扒住冰块,用力向上。我要活下去!我要把我的发现奉献给我的祖国!幸好,冰裂缝只有40多厘米宽,背着背包的上身卡在了上面。
1.用“”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从这几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作者考察完铁矿,返回营地的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
3.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10、阅读直通车。
和 氏 璧
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山上得到一块玉璞(pú,含玉的石头,或没有雕过的玉石),拿去献给楚厉王。厉王叫玉匠来看,玉匠看了说:“这是一块石子呀,哪里是玉石!”
厉王认为和氏欺骗他,把他治了罪,截去了他的左脚。
厉王死后,武王继了位。和氏又拿玉璞去献给武王。
武王仍叫玉匠来,把玉璞辨认了一番。玉匠仍然说:“是块石子,谁说是玉石?”
武王( )恼怒和氏胆敢欺骗他,( )把他的右脚也截去了。
武王不久也死了,文王继位。和氏捧着那块玉璞,坐在山脚下哭泣,一连哭了三天三夜,把眼泪都流尽了。
文王听到这事 叫人去问他 你是罪有应得 截了脚的人也多得很 你为什么哭个不停
和氏回答说:“我( )为了截去两只脚悲伤,( )为有人把宝玉当作石头,把忠诚说成欺骗而痛心!”
文王叫玉匠剖开这块玉璞,发现这( )是一块真宝玉,( )质地特别好。后来,文王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1.给第七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把下列三组关联词语分别填在原文的括号里。
不仅……而且…… 不是……而是…… 因为……所以……
3.用“//”把短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三部分的部分意是什么?
。
4.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
11、课内品读
《再见了,亲人》
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写出文中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崎岖( ) 清楚( ) 代价( ) 深情厚谊( )
【2】用“ ”划出反问句,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
【3】“已经送了几十里“这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嫂为志愿军付出这样高的代价,请你结合课文和资料,回忆一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
黎明悄然而至,黑幽幽的树林如同坚实的壁垒,这会儿成了灰白色。宽阔的河面在眼前打开,水面像玻璃一样平滑,泛着一圈圈幽幽的白雾。没有一丝风,树叶一动也不动,一切如此静谧,让人感到无比惬意。
这时一只鸟儿唱起来,另一只也跟着唱,不一会儿,百鸟争鸣,成了一场热闹的音乐狂欢。可是你一只鸟儿也看不见,只是在歌声中穿行,仿佛歌声自己在唱。
|
天更亮了,可以看到近处稠密的树叶一片浓郁的绿色。这绿色在你面前越来越浅,一千米外或更远一点,在一个伸进河里的岬角上,已淡成春天娇柔的嫩绿。再远处的岬角几乎没了颜色,最远处的则在数千米外的地平线下,安静地睡在水面,化为一团氤氲(yīn yūn)的雾,与周围的天际连成一片。这一片河面好像一面镜子,映出树叶、曲折的河岸和那些渐渐远去的岬角幽暗的倒影。啊,这真是太美了,那么柔和、浓郁、美丽!
太阳完全跃出了地平线,在这边的灌木丛上洒下了一片金色,在那边鸟儿的翅膀上染上了点点金光,最美不过的是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上泛起了细细碎碎的金色,显得美丽异常。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美景。
(有改动)
【1】短文是按照______顺序来描写密西西比河上黎明的景色的。用横线画出表示时间转换的词句,例如“黎明悄然而至”。
【2】品读画“ ”的句子,体会句子的好处,在文中的方框中进行批注。
【3】第二自然段写了____________的场面,运用了______(动态静态)描写。第三自然段运用______态描写的手法,____________(由远及近 由近及远)地描绘了密西西比河黎明时不同地方的树叶的颜色。
【4】文中画“ ”的句子,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______(颜色)的特点。
【5】“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美景”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两茎灯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登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读了这段文字,你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监生临死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他在惦记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严监生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严监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保护益鸟
今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组有趣的漫画。画面描述的内容大致如下:
星期天,小明和小军相约到公园去玩。小军的脚刚迈出家门,突然觉得头被一个雨点似的东西砸了一下。小军摸了摸头,哎呀!原来是燕子的粪便。小明在一旁看不下去了,愤愤地说:“小军,我来替你报仇,看我不把这只讨厌的燕子消灭了!”说着他从墙边拿来一根长长的竹竿,正要朝燕子狠狠打去,燕子却“叽”的一声拍着翅膀飞走了。
小明帮小军把头擦干净,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等它飞回来,我再好好收拾它!”这时小军的火消了,想了想,突然大声说:“哎,小明,我有办法了。”
小军从家里搬来梯子,搭在靠近燕子窝的屋檐上,又找来一块木板、几颗钉子和一把铁锤。拿着这些东西,他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梯子。小明站在下面,静静地看着小军忙活,心里直犯嘀咕:他要干什么呢?莫不是要把燕子窝给钉死吧!
小军爬上梯子,把木板试着放到燕子窝下边,直到恰好能接住燕子拉的屎。然后他取出钉子,“叮叮当当”地敲起来。不一会儿,木板被牢牢地钉在燕子窝下面,他这才放心地退下来。小明还是不解地笑了笑,说:“还要不要我帮你消灭燕子啊?”
小军走过去一本正经地说:“你忘了吗?保护益鸟是我们每个少先队员应该做的,我们怎能为这一点鸟屎就把它消灭了呢?”
小明听了恍然大悟,赶紧放好了竹竿,自责地说:“嗨,我也真是的,好糊涂呀!”小军接着又说:“你弄死一只燕子,等于放掉了许多害虫,这些害虫又要糟蹋掉多少庄稼呀!”小明更不好意思了,赶紧认真地道歉说:“我错了,以后再也不打鸟了,请你监督我,好吗?”小军谅解地说:“哪里,我们要互相监督,保护益鸟。”小明摸了摸后脑勺,说:“走,咱们到公园去玩吧。”他俩高兴地向公园走去。
小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像漫画中的同学一样一起保护小鸟。让小鸟与人类和谐相处吧!
【1】图2中的人物拿着长竹竿想干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3中的人物又在干什么?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组漫画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井里捞上来的“美食”
记得大门洞子东边那家是养猪的,一个大猪在前边走,一群小猪跟在后边。有一天一个小猪掉井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里吊了上来。吊上来,那小猪早已死了。井口旁边围了很多人看热闹,祖父和我也在旁边看热闹。
那小猪一被打捞上来,祖父就说他要那小猪。祖父把那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烧好了给我吃。
我站在炕沿旁边,那整个的小猪,就摆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
第二次,又有一只鸭子掉井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了。
在祖父烧的时候,我也帮着忙,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拉拉队似的给祖父助兴。
鸭子比小猪更好吃,那肉是不怎样肥的。所以我最喜欢吃鸭子。
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了的他才吃。
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 他就点一下头 而且高兴地说
这小东西真馋 或是 这小东西吃得真快 ”
我的手满是油,随吃随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只是说:
“快蘸点盐吧,快蘸点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会儿要反胃的……”
说着就捏几个盐粒放在我手上拿着的鸭子肉上。我一张嘴又进肚去了。
【1】“助兴”一词的意思是______。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3】题目“井里捞上来的‘美食’”中的“美食”指的是________ 和_________两件事。这两种“美食”中“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__。
【4】在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作者与祖父之间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你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岁月的收藏者
(1)母亲有个习惯,在春夏更替的时候总会把一家大小的衣服分门别类地叠好。又是五月份了,她照例收拾着衣物。我躺在沙发上翻着一本杂志。
(2)“女儿,你看,这儿有好多条手帕呢!”母亲突然转过身来对我说。
(3)“手帕?”我喃喃道,心底竟泛出一丝陌生和温馨。我放下杂志,走到母亲身旁,她正在仔细地折着每一方手帕。“你还记得些手帕吗?十几年的全在这儿啦。你看,这块蓝色的,还记得吗?你四岁的时候,我常用一个别针将它别在你的外套上,给你擦汗,看着你在我前面颠颠地跑,手帕一荡一荡的,真像一只花蝴蝶呢!”母亲完全沉醉在幸福的回忆中。我静静地听着,我无法(应和 答应)母亲——因为我什么也不记得了。
(4)“还有这块白色红边儿的,是你十岁那年特意定做的。看,上面还印着字哩:‘爱女十岁生日快乐’。唉,日子过得真快,一眨眼八年过去了。”她说完,静静地看着我。可我却有些不知所措。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记得这些往事啊,哪怕是模糊的、零碎的也好!我无法想象,母亲会如此细心地收藏着往事,如数家珍般道出我的点滴。
(5)我承认,我是彻底地将手帕的故事忘了,很(随意 简单)地扔在了记忆的角落。况且,现在也不时兴手帕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纸巾,薄如纱,白若云,香似兰,装在一个很精致的塑料袋中。当我流汗了,取出一张,轻轻一擦,然后随手扔掉,多方便。于是手帕便不常被人记得了。若不是母亲无意中提起,我实在无法回忆起这些。
(6)我们这一代,思想上很容易接受新的东西,也很轻易地会忘记一些什么,即使是最基本、最真实的爱。而母亲则不同,她是岁月的收藏者,永远地走在我的身后,悄无声息地拾起我遗漏的心情和初始的纯真。
(7)我感到眼中有些潮湿,低着头,轻声说:“妈,您怎么还记得这么多呢?”母亲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说:“怎么会不记得呢?”她又像是在自言自语。我的泪悄然落下,是啊,怎么会不记得呢?
(8)因为爱着,所以记得。
【1】用“/”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
如数家珍: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母亲“如数家珍般道出我的点滴”与“我什么也不记得了”形成了______,反映出“我”内心的____________。
【4】第(4)自然段画“ ”的句子主要是对母亲____的描写,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___。
【5】“我们这一代,思想上很容易接受新的东西,也很轻易地会忘记一些什么,即使是最基本、最真实的爱。”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
天堂里的老师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一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照进来,仿佛一道光环笼罩着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说:“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有一天,他请求我10点以后为他亮一小时的灯。他说:“我要用剩下的时间学完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但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得很安详。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我仿佛听到了琅琅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孩子……
【1】“生命也许很脆弱,但生命又真的很顽强。”怎样理解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我会想起一个类似的故事《________》,它的主人公是________。
18、一碗清汤荞麦面
对于面馆来说,生意最兴隆的日子,就是除夕了。
北海亭面馆每逢这一天,总是从一大早就忙得不可开交。不过,平时到夜里12点还熙攘热闹的大街,临到除夕人们也都匆匆赶回家,所以一到晚上10点左右,北海亭的食客也就骤然稀少了,当最后几位客人走出店门就要打烊的时候,大门又发出无力的“吱吱”响声,接着走进来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妇人,两个都是男孩,一个6岁,一个10岁的样子。孩子们穿着崭新、成套的运动服。而妇人却穿着不合季节的方格花呢裙装。
“欢迎!”女掌柜连忙上前招呼。
妇人嗫(niè)嚅(rú)地说:“那个……清汤荞麦面……就要一份……可以吗?”
躲在妈妈身后的两个孩子胆怯地望着女掌柜。
“噢,请吧,快请里边坐。”女掌柜忱忙着将母子三人让到靠暖气的第二张桌子旁,边向柜台后面大声吆喝,“清汤荞麦面一碗——!”当家人探头望着母子,也连声应道:“好嘞,一碗清汤荞麦面——!”他随手将一把面条丢进汤锅后,又额外多加了半把面条。煮好盛在一个大碗里,让女掌柜端到桌子上。于是母子三人几乎是头碰头地围着一碗面吃起来。“咝咝”的吃、吸声伴随着母子的对话,不时传至柜台内。
“妈妈,真好吃啊!”孩子说。
“嗯,是好吃,快吃吧。”妈妈说。
不大工夫,一碗面就被吃光了。妇人在付饭钱时,低头施礼说:“承蒙关照,吃得很满意。”这时,当家人和女掌柜几乎同声答说:“谢谢您的光临,预祝新快乐!”
【1】联系上下文推想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写一写。
嗫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起因、经过、结果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你能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是怎样的?
躲在妈妈身后的两个孩子胆怯地望着女掌柜。
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一读文中描写妇人的语句,体会她的内心变化,并写下来。
___________——(开心、幸福)——____________
【5】读完短文,你觉得面馆夫妇是怎样的人,简要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心田上的百合花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办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啊!”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
这时候,野草和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子。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1.你能给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吗?请用“√”画出来。
花苞(bāo pāo) 不屑(xiè xuè) 鄙夷(bǐ bì)]
杂草(zá zhá) 纵然(zòng zhòng) 释放(sì shì)
2辨一辨,再组词。
挺( ) 嘲( ) 崖( ) 偶( )纵( )
廷( ) 潮( ) 涯( ) 遇( )丛(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欣赏一 释放— 风姿一
反义词:讥讽一 偏僻一 遥远一
4.百合花为什么要开花,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5.摘抄你喜欢的词语、句子。
20、句子练习
1.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鲤鱼消失在水中。(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座公园真美丽。(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花园
1.我承认自己佩服骆驼的沉稳性格。(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身体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骆驼咀嚼。(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改进了自己的缺点。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2、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不带引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题目:他(她) 了
生活中,一些人兴奋时的情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还可以选择得意、吃惊等情形,回想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把经过写下来,特别要把他(她)当时的情形写具体。字数4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