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供应(ɡōng ɡònɡ) 供奉(ɡōnɡ ɡònɡ) 血泊(xiě xuè) 挣扎(zhēng zhèng)
兴奋(xīng xìng) 执著(zhù zhuó) 禁不住(jìn jīn) 唯一(wēi wéi)
2、关于《红楼梦》中《红楼春趣》的故事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中“放晦气”指的是一种民俗。
B.故事讲的是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荡秋千的事。
C.故事中“剪子股儿”“簍子”等词语,都是和风筝有关的物品
D.故事中的宝玉是一位率直、纯真、心肠好又没有架子的富家公子。
3、下列词语中的“成”与“弄假成真”中的“成”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胸有成竹 B.成千上万 C.百炼成钢
4、查字典。
“牧”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再查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再查______,在字典中:
1.放养牲口:牧童。畜牧。牧场。放牧。游牧。牧民。牧歌。牧群。
2.治:牧民(治理人民)。
3.古代治民之官:州牧。
“牧场”是(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__,孤城遥望玉门关。___,____。”这首诗的作者是__代诗人_____,这是一首____(送别 边塞)诗。其中,“_____” 一句表达了将士们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_____(送别 边塞)诗,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__,当时的季节是______。
6、日积月累。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表现农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村晚》一诗中描写乡村傍晚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子吟》中能体现出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默写古诗词。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儿________,中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舟过安仁
_______
8、生字扩词
昼:( )( ) 耘:( )( ) 桑:( )( )
晓:( )( )
9、阅读理解
天堂里的老师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一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照进来,仿佛一道光环笼罩着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说:“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有一天,他请求我10点以后为他亮一小时的灯。他说:“我要用剩下的时间学完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但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得很安详。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我仿佛听到了琅琅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孩子……
【1】“生命也许很脆弱,但生命又真的很顽强。”怎样理解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我会想起一个类似的故事《________》,它的主人公是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启发
门采尔是德国著名的油画家和版画家。他13岁开始作画,非常勤奋、刻苦。他的画比较早地反映了德国工人阶级的生活。泥沙匠、马车夫、磨刀人、油漆工、修车工等,在他的笔下都栩栩如生。他用四年的工夫画了一幅(fù fú)油画《轧钢工厂》,轰动了全国。
当时,有一位青年画家,他画得很草率(lǜ shuài)。他的画总是很长时间卖不出去。他看到门采尔的画总是很快被人们一抢而空,就去找门采尔,请他介绍成功的秘诀。门采尔告诉青年画家说:“要有秘诀,那就是多看多画。”青年画家说:“我画得不少呀!有时一天就可以画好几张,要卖出去往往得等上一年。这是为什么呢?”门采尔笑着说:“这件事好办,你不妨倒过来试试看。”青年画家莫名其妙:“倒过来,这是什么意思?”门采尔一本正经(jǐng jīng)地说:“对呀,倒过来,就是你要用一年的工夫去画一张画,那你一天就能把它卖出去了。”青年画家苦笑着说:“一年画一张,那么慢呀!”门采尔严肃起来说:“画画是艰苦的劳动,是没有捷径走的。”青年画家回去后,着(zhuó zháo)实认真地画起来,用一年的时间画一张画,果然,不到一天就卖出去了。
(1)选择括号中正确的读音。一幅________(fù fú)油画 草率________(lǜ shuài)
一本正经________(jǐng jīng) 着________(zhuó zháo)实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①栩栩如生:________。
②莫名其妙:________。
(3)从第一自然段中,我们知道了门采尔的画的特点:________。
(4)表示青年画家画画前后不同态度的一对反义词:________和________。
(5)门采尔让青年画家“倒过来”,是指把________倒过来。这是因为门采尔认为:________。
11、阅读理解。
唯一的听众(节选)
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里人也流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我又在家里练琴了。若在以前,妹妹总会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而现在,我已经不在乎了。当我感觉到这一点时,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不再坐在木椅子上,而是站着练习。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每天清晨,我都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也一定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了。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了她是个可怜的聋子。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终于有一天,我拉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妹妹逼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十二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聋子!”妹妹先是一愣,随即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述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经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1】作者说:“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的变化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写“我”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自始至终“很平静地望着我”。对于老人的“平静”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人耳聋,听不到“我”难听的拉琴声。
B. “我”找到了自信,琴声变得动听,老人听得入神。
C. 老人热爱音乐,她已经完全陶醉于琴声中。
D. 老人做出“平静”的样子,用以鼓励“我”。
【3】为什么作者“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完短文,你觉得老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有什么想对她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与后面的内容是什么关系?( )
A.拟人 分总
B.拟人 总分
C.比喻 总分总
D.比喻 并列
【2】选段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
A.选段表达了作者非常无聊的心情。
B.选段表达了作者对倭瓜生命力的赞美。
C.选段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思念之情。
D.选段表达了作者自由快乐的心情。
【3】为什么在“我”的眼中,祖父的园子中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由、美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湘西吊脚楼(节选)
聂鑫森
我曾数次叩访美丽的湘西,山奇水异,令人徘徊不忍归去。而古香古色、建筑风格独特的吊脚楼,更添得山水几分韵致。在沈从文先生的故乡凤凰城,沱江傍城而过,当地人临河而居,一幢幢吊脚楼,高高低低参差错落。吊脚楼的一端以河岸为支撑点,另一端则悬于水面,高高的悬柱立于水中作为撑持,充满着一种力量的美。
湘西吊脚楼建筑形式活泼,可临水,也可依山傍谷,或就建在田坝边。稍稍开凿修砌,选上好木料支撑起一座座或者一排排的吊脚楼来,旁边饰以几丛茂林修竹,省时又省工,温馨而有意境。这种楼飞檐翘角,三面环廊,“吊”着几根八菱形、四方形,刻有绣球或金瓜的悬柱,壁板漆得光亮光亮的,并嵌有花窗,通风向阳。花窗也往往用意极深,镂有“双凤朝阳”“喜鹊恋梅”等图案,古朴而秀雅。
吊脚楼的妙处,一是防潮避湿,通风干爽;二是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三是依山傍水或靠着田坝而建的吊脚楼,悬柱之间往往留有一定的空地,可喂养家畜。正如沈从文先生说的:“什么人家吊脚楼下有匹小羊叫,固执而且柔和的声音,使人听来觉得忧郁。”
古老的黑瓦木结构吊脚楼,堂屋很敞亮,温暖而亲切。我曾有幸叩访,热情的湘西人泡茶筛酒,端出种种野味,令人宾至如归。
【1】根据短文填空,再连起来读一读,感受湘西吊脚楼的奇特韵致。
(1)美丽的湘西山______水______,其间点缀着__________、建筑风格独特的吊脚楼。
(2)吊脚楼的大体样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吊”着悬柱,并嵌有花窗,花窗上的图案________而_______。
(3)吊脚楼的堂屋很敞亮,______而________,楼旁饰以几丛茂林修竹,__________而有__________。
【2】短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分别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三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A.举例子( ) B.列数字( )
C.引用 ( ) D.作诠释( )
【4】为什么长江流域地区的人们修建吊脚楼作为自己的居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
家是风雨中一间小屋,家是大雪天的一把酒壶。
家是什么?
家是锅碗瓢盆油盐酱醋,
家室高堂孺子共伴红烛。
家是什么?
家是远行时的一声声叮嘱,
家是重逢时流落的泪珠。
家是什么?
家是姑舅叔伯彼此相助,
家是赵钱孙李兄弟手足。
家是亲情的归宿,
家是半夜梦醒依旧未眠的慈母,
家是人生课堂——
读不完的一部长书……
【1】第1小节诗中,作者把家说成 ,这是因为 。
【2】诗中,作者运用比喻手法来描写家。在这一系列比喻中,你喜欢的说法是 ,
这是因为 。
【3】读了这首诗,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学字与做人(节选)
五岁那年,我开始学写汉字。读和认字并不难,没过多久,我就能认好多汉字了,但是写汉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我写的字不是上下脱节就是左右分家,很难合到一块儿去。
一天,妈妈让我抄一首唐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她指着我写的字说:“看你写的字真成了‘相见时难’了。”我总是把那些合体字拆得七零八落,这次还是这样,“相”写成了“木目”,“难”写成了“又佳”,所有的部件都互不相让,各自为政。“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因为你写字时从不想着其他的部分。写字的原则是要时时想着它的邻居。这个‘相’字,写时,‘木’字的右脚不能伸得太长,它还有个邻居‘目’呢!”妈妈一边在纸上写,一边讲着道理。
“凡事替他人想,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写汉字也同样。”
我学会汉字,更学会了做人。
【1】我能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脱节(jiē jié) 拆(chāi cāi)得 其(qī qí)他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各自为政”的意思,并用它写一句话。
________
【3】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话,再谈一谈你的想法。
________
【4】你的字写得怎么样?展示一下吧!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
你还知道李商隐的哪首诗?________
16、课外阅读。
呼兰河传(节选)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垅上的草。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 的缘故,而是 。
【1】“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是说闻得到_____________。这里是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2】选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从中可以读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选文的最后一句话补充完整,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17、现代文阅读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实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雨如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1】要抓住关键词句及标点,品读刘伯承的内心感受,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批注出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2】刘伯承为什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呢?我要结合刘伯承手术之后为国家做的贡献资料,说说我读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我是沃克医生,面对此情此景,我的感受是:____________
【4】刘伯承是一个军人,沃克医生为什么称他为“军神”?我要从文中找出其他句子来体会。
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做练习。
①雪花在城市的上空欢快地舞蹈,寒风在四处流浪。受天气影响,一家小百货商店里没有一个顾客,女店主无所事事地为自己的双手美容,修了修指甲,又涂了红色的指甲油,然后望着漂亮白皙的手陶醉了。
②这时,店门上厚重的棉门帘被掀开,一股寒流裹着一位妇女和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进入店里,他们那陈旧且笨重的衣服上堆了不少雪,看上去是一对母子。女店主从自己修长的指甲上移开目光,热情地迎向她大半天才等来的第一批顾客。
③母亲问有没有手套卖。女店主说有,便热情地介绍有羊皮的、绒线的、针织的。母亲说拿几双男式手套看看。女店主很快把几种男式手套摆在了他们面前,母亲和少年左挑右选,逐一问明价格。好一会儿,少年说:“妈,就买一双绒线的吧,便宜些。”母亲说:“天这么冷,你的手都冻裂了,还是买羊皮的吧,羊皮的即暖和又好看。”她选了几款羊皮手套一一给儿子的左手戴上,看了看款式,试了试大小,唯有一款不大不小正好合适,母亲便说:“挺好,就买它了。”一问价格,146元一双。母亲便解开上衣衣扣,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一摞零钞,先是10元,后5元,再2元、1元,直到硬币,一一点给女店主,结果钱不够。母亲说:“姑娘,我还差5元钱,能不能便宜一点儿,这5元钱就算了?”
④女店主一口回绝说:“不行,一双手套本来就赚不了几个钱,我一上午才等来你们这么一个买主,你再少给5元,我今天吃什么?”面对这位母亲几近哀求的游说,女店主始终无动于衷,一分钱也不肯少。儿子见母亲为难,说:“妈,就买绒线的吧,还能省好几十块钱。”
⑤母亲固执地说:“不,我不能委屈了你的手。”她见女店主不肯降价,又试探着问:“姑娘,我钱不够,能不能给一半的钱,你卖一只手套给我?”女店主十分纳闷:“哪有买一只手套的?”
⑥母亲解释道:“哦,是这样,我儿子原来的手套丢了一只。”女店主直摇头:“绝对不行!剩下的一只我卖给谁?”母亲无奈,便遗憾地从儿子左手上脱下那只羊皮手套,放在货柜上,对儿子说:“咱们到别的店看看吧。”她拉着儿子向店门外走去。当他们掀开厚重的门帘时,一股冷风“呼”的一声灌进店里。女店主忽然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女店主陡然一惊,身上的某一处神经被深深触动,就在他们刚刚迈出门的一刹那,她大声喊道:“请等一等!”母亲和少年回过头来,女店主说:“我卖给你们一只手套。”
⑧母亲付了73元钱,让儿子心满意足地戴上了一只羊皮手套,然后千恩万谢而去。
⑨女店主再次端详自己的双手,那双手健康而且修长。她猛然发现,这双可以创造无数财富和人生意义的手是多么宝贵,尤其是那些失去了一只手的人,剩下的一只手更需要加倍珍爱和精心呵护,唯利是图与富有同情心是人性的两个层面,一个死抠的是价钱,一个展示的是价值。女店主虽然赔了钱,却感到十分欣慰,人往往挣再多的钱都没有满足的时候,而做了一件小小的善事,却会感到极大的满足,这便是价格与价值的区别。
【1】阅读这篇短文,我会连下面内容。
开端 女店主被深深触动,卖一只手套
发展 母亲和少年千恩万谢离店而去
高潮 母亲和少年走进店里挑手套
结局 母亲买羊皮手套钱不够,被女店主回绝
【2】填空。
(1)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景物描写方面属于_______________描写。
(2)画横线的句子在人物描写方面属于_______________描写。
(3)加点的句子在人物描写方面属于_______________描写。
(4)试在文中“__________”上补充合适的内容。
【3】用“唯利是图”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短文命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_________”上。
【5】根据阅读理解,试与女店主聊天。
自己:_________________
女店主:________________
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
女店主: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寂寞多年的荒山,
如今已枝繁叶茂,
当风儿吹过的时候,
便涌起阵阵林涛。
小鸟抖动彩翼,
来这里搭窝筑巢;
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
快活得叽叽直叫。
撑起绿色的大伞,
小兔再也不怕天上的老雕;
在茂密的树丛中,
小猴开心得又蹦又跳。
山下的河水不再浑浊咆哮,
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
待到金色的秋天,
我们把丰收的果园拥抱。
踏一路春风,
撒一路欢笑,
走遍青山碧岭,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1】仿写词语。
青山碧岭:(写出含有“山”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写植树造林对河水的变化时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
【3】短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你仿照其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扩写句子。
1.埃及人想出了办法。
2.中国人民是勤劳的。
3.古埃及有金字塔。
22、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你留在我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生活中,总有些风景能让你驻足,吸引你仔细欣赏。那美丽的风景,是开启你快乐的钥匙。请写一篇给你印象深刻的风景文章。要求: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是画面更加鲜活。字数在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