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入南北朝以后,占主导地位的字体是( )
A.小篆 B.楷书 C.隶书 D.行楷
2、下列关于讲解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讲解时,条理要清晰
B.讲解时语气、语速要适当,可以用动作、表情辅助讲解
C.要完整的叙述讲解内容,不可以删减
D.列出提纲,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赠送(zèng) 载人(zǎi) 模样(mú) 匣子(xiá)
B.兴(xìng)奋 嫁(jià)接 药铺(pù) 潜(qiǎn)藏
C.证(zhèng)明 刚劲(jìng) 例(lì)如 卓(zhuó)有成效
D.比拟(nǐ) 魁梧(wú) 玫瑰(guì) 乳(rǔ)汁
4、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盾之坚 坚:____________(2)瞑目蹲身 瞑:___________
(2)诣其父 诣:____________(4)誉之曰 誉:_____________
5、根据语境,用“享”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入下面句中的括号里。
(1)让快乐翻倍的方法就是把你的快乐(______)给其他人。
(2)我们应该尽情地(______)人生的乐趣。
(3)在团体比赛中,个人不能(______)所有的荣誉。
(4)奶奶年纪大了,也该好好(______)了。
(5)凡·高的画作在全世界都(______)盛名。
6、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不动( )( ) 出( )划( )
( )( )欲试 ( )有( )竹
兴致( )( ) 摩( )擦( )
7、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贝尔太太在城外修了一座又大又美的花园,吸引了许多(_____)的游客,他们(_____)地在花园里游玩,贝尔太太觉得人们快乐得有些(_____),所以想出了一个(_____)的主意——毒蛇计,使游客对花园(_____),几年后,这座美丽的花园变成了(_____)的花园。
8、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为了理想,他们带着对家乡的无限juàn liàn(______),bēn fù(_______)贫困山区。那里条件虽艰苦,却是duàn liàn(______)人、培养人的wò tǔ(______)。
2.哥哥ɡuānɡ rónɡ(________)参军,全家人都为他qìnɡ zhù(________),一向严肃的父亲的脸上也露出了cí xiánɡ(________)的笑容。
9、课外阅读。
让世界看到你
12岁的少年因患眼疾成了盲人。他整天闷闷不乐,到最后,他甚至用绝食来抗
议命运对他的不公……
母亲开导他、劝慰他,得到的却是他声嘶力竭的咆哮:“这一生,我除了在黑暗中
无声无息地死去,还能做什么?我这样活着又有什么意义?”这时,寡言少语的父亲拍
了拍他的肩膀,附在他耳边说了一句悄悄话。母亲惊异地发现儿子的泪水止住了。
第二天,她发现儿子第一次摸索着走出了家门,回到了孩子们中间。他来到了波
洛尼亚盲人学校,靠“点字乐谱”重新学起音乐。他学习非常勤奋,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比萨大学法律系。在大学的四年里,他一边学法律,一边勤练吹拉弹唱,并在课余到一家酒吧兼职弹琴唱歌,自己挣钱交学费。
他30岁那年,幸运地成了世界著名音乐大师弗兰科·科瑞利的学生。1994年,他应邀参加帕瓦罗蒂的个人慈善音乐会,与大师同台演唱。他在获得“圣莫雷音乐节最佳新人奖”后,各种世界级音乐奖都朝他砸来,从1995年至今,几乎所有重要场合都有他出现……现在,他是卢卡博凯里尼音乐学院的院长,同时还拥有自己的制作公司,仅他的CD《浪漫曲——民歌及咏叹调》就在全球售出了两千多万张。
创造奇迹的人名叫安德烈·波切利。2007年秋天,在他的49岁生日宴会上,波切利凑近父亲的耳朵,轻声说:“我要感谢我的父亲!你的耳语改变了我的人生——37年前是你凑在我耳边说:‘小家伙,别气馁!这个世界属于每一个人,虽然,你看不见你眼前的世界,但是,你至少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让这个世界看见你!’后来,我有过多少次责怨、气馁和胆怯,这句话就在我耳边回响了多少次……”
【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声嘶力竭~( )—( )
咆哮~( )—( )
【2】父亲寡言少语,但他的一句话却彻底改变了安德烈·波切利,请从文中找出父亲说了怎样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也会有许多关心你的人在鼓励你,他们都对你说过什么样的话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想象到安德烈·波切利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吗?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 ),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 )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把“静寂”和“沉寂”恰当地填到文中括号里。
【2】认真读选文,完成表格。
商人 | 坐 小 艇 | ______ |
_____ | 去郊游 | |
老人全家 | ______ | |
_____ | 回家 |
文中提到了“青年妇女”,但是没有说她们乘着小艇去做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填表后,我们发现威尼斯人们的日常生活与______息息相关。白天小艇一出动,城市就______了;夜晚,小艇一停泊,城市就______了。这一动一静相对比,更衬托出了____________。
【4】假如你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会有怎样的感受?用几句话描述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帕瓦娜的守候》(节选)
帕瓦娜沉默了,暗自猜度,就在她睡觉的时候,妈妈和薇拉夫人一定长谈了很多伤心事。她觉得很安慰,因为妈妈看起来已经好多了。 不过,那未必就意味着帕瓦娜会让步。
“没有用的,”帕瓦娜摇了摇头,一副爱莫能助的表情, “我看起来根本不像男生,我的头发没那么短。”
努莉亚打开柜子的门,拿出缝纫包,将它缓缓扔在帕瓦娜的面前, 在帕瓦娜看来,努莉亚拿起剪刀,将它开开合合好几次,仿佛很是乐在其中。
“不许剪我的头发! ” 帕瓦娜赶忙用双手捂住头。“不剪头发,你怎么能像个男孩?”妈妈问道。
“要剪就剪努莉亚的! 她最大,她有责任来照顾我,而不是让我来照顾她!” “没人会相信我是个男孩的。 ”努莉亚低头看着自己,平静地说道。可是她的平静只会火上浇油。
“我很快也会长成那样的!” 帕瓦娜争辩着。“这只是你凭空乱想而已。”
“等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再说吧。 ”眼见着一场大战就要爆发,妈妈连忙让这个对话停了下来, “可是现在我们别无选择。 家里一定要有一个人能外出, 而只有你看起来最像男孩。”
帕瓦娜迟疑了一会儿,接着把手伸到背后摸了摸,想看看她的头发现在到底“有多长。
这必须由你自己来决定,”薇拉夫人说道,“就算我们逼着你把头发剪了 , 我们也不能逼着你出门的时候表现得像个男孩子呀!我们都知道我们提出的这个要求不是件小事,可是我觉得你一定做得到。不是吗?”
帕瓦娜知道薇拉夫人说的是对的,她们的确可以强迫她剪掉头发,可之后的事都需要帕瓦娜的合作。 所以,这还不得不看她的意愿。
明白了这一点,同意她们的提议就没那么困难了。“好吧,”帕瓦娜还是妥协了,“我同意了。”
努莉亚又一次打开了剪刀,说道:“我来帮你吧。”
“我来! ”妈妈拿过剪刀,对帕瓦娜说道, “过来吧,帕瓦娜,得拿出你的实际行动来!”
【1】《帕瓦娜的守候》这本小说的作者是( )
A. 美国作家黛博格•艾里斯
B. 加拿大作家*博拉•艾里斯
C. 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D.美国作家丹•迈因哈特拉
【2】第①节中,在“她觉得很安慰,幽为将堤看起来巳轻好了很多”这句话中, 可以看出妈妈之前不怎么好,其原因有( )
A. 爸爸被抓,使她精神支柱瓦解
B. 她不希望帕瓦婷扮成男孩子
C. 她想起儿子候赛因很难过
D. 她作为女性知识分子备受压抑和限制
【3】妈妈和蕾拉夫人要把帕瓦娜扮成男孩,是希望( )
A. 帕瓦娜能多做一些男人能做的事情 B. 帕瓦娜能承担起照顾这个家的责任
C. 帽瓦娜像男孩子一样坚强勇敢 D. 帕瓦娜可以自由进出市场,没人找他们的麻烦
【4】帕瓦娜剪头发,经历了一番艰滩抉择的过程.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
( )→( )→( )→( )
你认为促使帕瓦娜作出最后抉择的因素有(至少写出两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小说中,帕瓦娜曾一次次面临各种选择,如:是否女扮男装。下面哪一项不是她曾面临过的重要选择呢?( )
A. 是否去挖死人骨
B. 是否和肖齐亚一起离开喀布尔
C. 是否和家人一起去马扎里
D. 是否将荷玛带回家
【6】帕瓦娜变身成一个小男孩,这是一次“蜕变”。那么,除了外貌上的变化, 你认为她的“蜕变”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至少选择两个角度或两个方面来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大象跳舞。那是在芭堤雅的东巴乐园,一群大象为人们表演。表演的尾声,也是最高潮,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观众都拥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毫无疑问,它们和人一样,陶醉在音乐之中了。这时,它们的表情仿佛也是快乐的。我想,如果大象会笑,此刻所展示的便是它们独特的笑颜。
1、“观众都拥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中“拥”的意思是:( )
A.围着 B.人群挤着走 C.抱
2、这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的叙述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体现出大象给泰国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人与大象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动物们的神奇“耳朵”
①在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声波和信号不绝于耳,充满了整个世界,而其中的大部分信号人类是听不见的,动物却可以听见。究其原固,不得不提到它们的神奇“耳朵”。
②科学家研究发现,动物们使用的声音,人类能听到的还不到10%。人类的耳朵能听见频率在20~20000赫兹的振动波,但是,猫科动物能分辨出30~4500赫兹的声音,狗的听觉的最高极限是60000赫兹。
③频率在20赫兹以下的振动波叫次声波。虽然人耳听不见它们,但却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感受到它们。使用次声波进行通讯却是一些动物的拿手好戏,( )音调低沉的次声波能通过地面贴着土层传播,声音的来源无法被辨认,( )不易被捕食者发现,次声波还具有传播距高极长的优点,因此,一些雄性动物经常用蹄子踏击地面,通过发出次声波来发号施今。
④频率在2万赫兹以上的超声波是另外一类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却被鸟类中的油鸱、金丝燕,喷乳动物中的蝙蝠、海狮和鲸类等广泛利用,例如海豚和海豹可以发出和听到水下高达18万赫兹上下的声音。
⑤哺乳动物的外耳包括耳廊和外耳道。耳廊为哺乳类动物所特有,内有弹性软骨支持,成为高度精巧而灵敏的集音装置。不过,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各类哺乳动物耳廓的构造却很不一样,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耳朵”。
⑥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硕大的“招风耳”。大的耳朵可以增加收集声音的面积,从而更清楚地听到声音。一般来说,夜行性的或在开阔地带生活的哺乳动物的耳朵都比较发达,如蝙蝠、兔类等。
⑦耳朵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直径约为2米,听觉非常敏锐。由于耳部的褶皱很多,大大增加了散热面,所以更像是两把调节的大蒲扇,在炎热的夏季,它就是靠不停地扇动两只大耳朵,使耳部的血液加速流动,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还能顺便驱赶热带丛林中的蚊蝇和寄生虫。
【1】对短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介绍了动物们使用的声音,人类能听到的还不到10%。
B. 文章介绍了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但是动物却能听到。
C. 文章主要介绍了动物们耳朵的特点和功能。
D. 文章主要介绍了动物们的耳朵比人类的耳朵更灵款。
【2】第②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作者使用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第③自然段括号中填入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A. 虽然…但是… B. 因为…所以… C. 如果…那么… D. 不仅…而且…
【4】第⑥自然段中“一般来说,夜行性的或在开阔地带生活的哺乳动物的耳朵都比较发达,如蝙蝠、兔类等。”句中“一般来说”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声波和信号不绝于耳,充满了整个世界,而其中的大部分信号动物可以听见,但是人类是听不见的。
B. 次声波和超声波人的耳朵都听不到,但是却被有些动物广泛应用。
C. 一些雄性动物用蹄子踏击地面,通过发出次声波来发号施令,只是因为次声波具有传播距离极长的优点。
D. 大象的耳朵不仅听觉敏锐,还可以散热降温,驱赶蚊蝇。
14、阅读。
鲨鱼
①我们的轮船停在非洲的海岸。中午,天气很好,海上吹着凉爽的风。快到傍晚的时候,天气变了,开始闷热,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热风像是把我们闷在蒸笼里。
②日落之前,上尉走到甲板上喊了一声:“游水啊!”水兵们就跳到水里,他们把帆放到水里,用它围成一个游泳池。
③我们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最先跳到水里,他们嫌帆布太憋气,想到宽阔的海里去游泳比赛。两个人就像蜥蜴一样,用力往前游,争着到锚上浮着水桶的那个地方。一个小孩赶上了他的伙伴,但接着又落后了。这个孩子的爸爸是个老炮手,正站在甲板上称赞他的儿子。当儿子落后时,他就大声喊:“别落后哇!加油!”
④突然甲板上有人喊了一声:“鲨鱼!”我们一看,水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背。鲨鱼一直向着孩子们那边游去。
⑤“往后!往后!游回来,有鲨鱼!”炮手大声喊着。可是孩子们听不见,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前游。他们笑着,越游越高兴。
⑥炮手的脸像麻布一样苍白,呆呆地瞧着孩子们。水兵们开始放小船跳到里面,用力摇桨向孩子们飞驶而去。但是鲨鱼已经离孩子不到20步了,那只小船仍然离得远远的。
⑦孩子们起初并没有听到有人叫他们,也没有看到鲨鱼,后来有一个孩子回头看了一眼。我们都听到了一声尖叫,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
⑧这声尖叫好像唤醒了炮手,他急忙离开他站的地方,跑到大炮跟前。他转动了一下炮架的后尾,伏在大炮上瞄准,同时装好了引火线。船上的人都吓呆了,愣在那里等结果。大炮“轰”的一声,我们看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脸。
⑨这时候,谁也不知道小孩和鲨鱼怎么样了,那一瞬间的烟雾遮住了我们的眼睛。
⑩水面上的雾渐渐散了,开始从四面八方传来了悄声细语,而后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
⑪老炮手露出了笑脸,站了起来,也往海上看。死鲨鱼的黄肚皮随着海面波动着。
⑫几分钟后,小船追上孩子们,把他们送到轮船上。
【1】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是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孩子们之所以能鲨口脱险,是因为他们水性很好。( )
(2)老炮手在关键时刻采取了最危险的办法-用大炮轰鲨鱼。( )
(3)文章第⑪段除了提到“死鲨鱼的黄肚皮随着海面波动着”,再也没有别的对鲨鱼的生动描写了,但从人们的惊叫声、水兵们的神态等很多地方仍能让我们感受到鲨鱼的凶猛和危险。( )
(4)故事随着老炮手的心情变化而展开,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看后发人深思。( )
【4】鲨鱼来临的危急时刻,老炮手做出了放炮的决定,如果你是老炮手,你当时心里会怎么想?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的老炮手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至少两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一下,并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理由,做到有理有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8分)
洪涝灾害的成因
① 近年来洪涝为什么如此频繁呢?洪涝灾害频繁,既有“天”即大自然的原因,也有人的因素。要说天,地球大气圈进入活跃期,大气环流异常、太阳黑子爆发、热带风暴频发等,够可构成持续的梅雨或特大暴雨,这在目前人们还难以控制。要说人的因素,那是人不恰当地干预了自然,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我们至今还在吃40年前“开荒开到山顶上,插秧插道湖中央”造成的苦果。
② 开荒开到山顶上,山成了光秃秃的无树木的山。一有降雨,水土流失,一滴水也留不住,以太湖流域为例,其周边山地由于滥砍乱伐,不仅山地蓄水功能大减,还以每年2毫米的速度加剧了太湖和通向太湖的河川淤浅。与此同时,湖泊大量缩小或湮没,太湖流域累计围了530平方千米,其中太湖水面围掉了100平方千米,太湖面积日益减少,蓄水量大减,至少减少10亿立方米。山林、湖泊蓄不了过多的水,大江大河和密如蛛网的小河小溪还是能把盛不下的水泄出去排入大海的。问题是人们除了伐木开荒、围湖造田、连大江大河、小江小溪也不放过:在河流的河漫滩,乃至堂而皇之在河流拦河作坝,侵河成地。太湖原有泄水河道300条,现在只剩下219条,其中具有泄排水功能的仅54条。就连这些河道也大多泄水不畅。
河流泄水不畅,稍有山洪爆发,水位即猛升,湖南的浏阳河,30年一遇的径流,涨起了50年一遇的水位;广西西江流域30年一遇的径流,酿成百年一遇的高水位。
③ 除了地生态的因素之外,我们还得重视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全球变化、温室效应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人类的不当活动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气温上升。首先会造成台风明显北移。台风登陆我国沿海地区的频度、强度大为增加,而由其引起的风暴潮往往具有很大的破坏能力。或是摧毁江湖海堤岸,或是携带海水越堤而过。90年代以来,广东湛江、浙江温州就多次因台风、风暴潮酿成重灾。
④ 温室效应造成的气温上升,还会促使南北两极和高山冰川加速融化,引起全球海面上升,这就提高了河流的基准面,增加河流泄水入海的难度,加剧了内涝的产生。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全球气温上升之后,上海临近的东海海面将要上升51厘米,加上上海市地面还在持续沉降,那么上海的内涝也将是不可轻视的一个洪灾隐患。
【1】文章第②段运用了说明方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概括导致近年来洪灾频繁的人为因素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减少洪涝灾害,你有什么建议,请写出两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阅读中学习方法。
我给妈妈剪指甲
今天开班会的时候,班主任张老师号召大家,回家帮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放学后,我兴冲冲地跑回家里,心想:帮妈妈做点什么呢?扫地?家里已经被妈妈打扫得一尘不染了。煮饭吧?妈妈早就在等我吃饭了。
我一边吃饭一边琢磨着,忽然,我看见妈妈的手。有了!我神秘地对妈妈说:“今天我要帮您做件事!”“你要帮妈妈做什么?”妈妈问。“等会儿您就知道了。”我说。
我赶快吃完饭,倒了一盆温水,拿来香皂,神气地说:“妈妈,我要帮您剪指甲,先来给您洗个手。”妈妈惊讶地说:“今天怎么了?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咱们的小宝贝要帮妈妈做事了!”说完,妈妈乖乖地把手放在盆里。我开始帮妈妈洗起来,一摸妈妈的手,我顿时觉得好像在摸老松树皮似的,疙疙瘩瘩的。我举起妈妈的手,奇怪地问:“妈妈,您的手怎么这样呢?不像我的手白白的、滑滑的。”妈妈微笑着说:“我的傻女儿,妈妈小时候的手和你的一样。现在事做多了,手自然就会变‘老’了。”听了妈妈的话,我懂了:现在家里的每一件事,不都是妈妈做的吗?为了供我读这所市里一流的学校,妈妈吃了多少苦啊!妈妈是纺织工人,工资不高,除了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以外,还经常到外边做清洁钟点工。妈妈,您真辛苦啊!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等水把妈妈的指甲泡软了,我便小心翼翼地剪了起来。突然,妈妈的手颤抖了一下。我一看,原来是剪到肉了。我不好意思地说:“妈妈,疼吗?”妈妈鼓励我:“不疼,不用怕,慢慢来。”于是,我又鼓起勇气继续剪。这回我更仔细,更认真了……
就这样,我终于帮妈妈剪完了指甲。看着妈妈笑了,我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1】“我”回家帮妈妈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现在家里的每一件事,不都是妈妈做的吗?”句意相同的一项是( )
A.现在家里的每一件事,都是妈妈做的。
B.现在家里的每一件事,不都是妈妈做的。
C.现在家里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妈妈做的。
【3】妈妈惊讶地说:“今天怎么了?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咱们的小宝贝要帮妈妈做事了!”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找出描写妈妈的手的句子,画上“____”,并说说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的句子是什么描写?( )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6】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野菊花
你见过那生长在山坡野地上的野菊花吗?你喜欢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吗?也许,它不惹人注目,因为它只不过是一朵朵普普通通的小花。
我特别喜爱野菊花。记得我小时候住在南方的外婆家,一年秋天,外婆带我到野外玩,来到一处山坡上,只见满山盛开着黄茸茸的野菊花。它那小小的绿色叶片衬托着小小的黄色花朵,好看极了。可当它没有开花的时候,人们只以为它是一棵小草。秋天,一旦开花,它就很美,美得自然,美得朴实。它没有兰花的芬芳,更没有牡丹的富态华贵。但它生命力很强,花期也长,到了深秋初冬时节,百花凋谢,它却依然开放。
外婆告诉我,野菊花还有很多用途。那天我爬上山坡去摘花时,不小心滑了一跤,脚上擦破皮,出血了,我直叫痛。这时外婆马上摘了几朵盛开的野菊花,挤出汁,敷在我的伤口上。我觉得清凉清凉的,不几天伤口就好了。外婆说,野菊花有消毒止血的功能。解放前穷人治伤买不起药,就用干的野菊花熬水洗伤口,还真管用。外婆又说,野菊花还能清热败火,治感冒。我没有想到野菊花有这么多用途。
我长大回到北方上学以后,心里总是惦记着野菊花。假期去外婆家总要摘不少带回家里来。妈妈教我把野菊花洗净晒干泡茶渴。我喝过红茶、绿茶,可从没有喝过野菊花茶。泡了一杯,尝了一口,只觉得沁人的清香直入肺腑,真顶得上清凉饮料哩。
野菊花土生土长 无所需求 却默默无私地向人们奉献 我喜爱它的朴素它的顽强 我觉得人不也需要有一种野菊花的精神吗 人应像它那样默默地生长 不求索取 只是给予 给予 我愿做一朵小小的野菊花
【1】给文章第5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2】给下面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在括号中写出序号。
败:A、失败 B、打败 C、搞坏 D、解除;清除
① 清热败火 (______)
顶:A、支撑 B、顶撞 C、相当,抵 D、顶替;代替
② 真顶得上清凉饮料 (______)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朴实 ( ) 普通 ( ) 依然 ( )
惦记 ( ) 顽强 ( ) 用途 ( )
【4】填空。
野菊花生长在 ,它的花美得 ,美得 。野菊花的 很强,有 的功能,还能 , 。
【5】写出第2、3自然段的段意。
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在脚下多垫些石头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我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林区小镇当教师,工资低得可怜。其实,我有着不少优势呢,教学基本功不错,还擅长写作。于是,我一边抱怨命运的不公,一边羡慕那些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拿一份优厚的薪水的同窗。这样一来,不仅对工作没了热情,而且连写作也没兴趣。我整天琢磨着“跳槽”,幻想能有机会调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也拿一份优厚的报酬。
就这样,两年时间匆匆过去了,我的本职工作干得一塌糊涂,写作上也没有什么收获。这期间,我试着联系了几个自己喜欢的单位,但最终却没有一个接纳我。
然而,就是那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一直想改变的命运。那天学校开运动会,这在文化活动极其贫乏的小镇,无疑是件大事,因而前来观看的人特别多。小小的操场四周很快围出一道密不透风的环形人墙。
我来晚了,站在人墙后面,跷起脚也看不到里面热闹的情景。这时,身旁一个很矮的小男孩吸引了我的视线。只见他一趟趟地从不远处搬来砖头,在那厚厚的人墙后面,耐心地垒着一个台子,一层又一层,足有半米高。我不知道他垒这个台子花费了多长时间,不知道他因此少看到多少精彩的比赛,但他登上那个自己垒起的台子时,冲我粲然一笑。那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却是那样地清楚。
刹那间,我的心被震了一下——多么简单的事情啊:要想越过密密的人墙看到精彩的比赛,只要 。
从此以后,我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很快,我便成了远近闻名的教学能手,编辑的各类教材接连出版,各种令人羡慕的荣誉纷纷落到我的头上。业余时间,我不辍笔耕,各类文学作品频繁地见诸报刊,成了多家报刊的特约撰稿人。如今,我已被调至一所自己颇喜欢的中专学校任职。
其实,一个有理想的人只要不辞辛苦,默默地在自己脚下多垫些“砖头”,就一定能够看到自己渴望看到的风景,摘到挂在高处的那些透人的果实。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微不足道:____________
密不透风:____________
【2】文章中两次出现“在脚下多点些砖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处所“看到自己渴望的风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全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谈谈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牧场之国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剽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1】“成群的骏马”一词表明骏马_________。“没在什么能够阻挡”说明了低地的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骏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是因为( )
A.这里是骏马的天地,它们在这里能无忧无虑的生活,自由驰骋。
B.作者对牧场和谐氛围的喜爱。
C.作者为了表明骏马在这里不受约束,夸大了说法。
【3】下面对“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这句话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的动态描写,写出了猪群生活的自由自在。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猪群生活的自由自在。
C.突出了作者对荷兰的喜爱,借猪群之口来赞美荷兰的热闹。
【4】选文中作者两次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体现了作者对荷兰的________和_______之情。请你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文中所描述的荷兰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不改变原来的意思,把下面的句子改变一下,成“非……不可”的句式写下来。
(1)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要认真学习。
(2)这场比赛很重要,我们要取胜。
(3)连长说,十六日早上一定要攻上凤凰岭。
21、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1、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娘,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估计这道题他一定不会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伯承把崭新的床单抓破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兵马俑规模宏大。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用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例句,把下面句子补写完整。
祖国是大海,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祖国是蓝天,我就是_____________;祖国是森林,我就是_____________;祖国是高山,我就是_____________。
(6)“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这句话通过描写沃克医生的_____________,反衬出刘伯承的_____________。
23、习作。
寒假中,你读了哪些课外书?哪一本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你写一篇读后感吧!
要求:1.题目自拟,把自己的感受写清楚。
2.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恰当运用标点符号,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