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那摞碗又 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那碗稳住了。”句中横线上应选填词语( )
A.激烈
B.热烈
C.强烈
D.剧烈
2、下列与“养尊处优”中的“处”读音不同的是( )
A.长处 B.惩处 C.设身处地 D.处理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遐想 骏马奔弛 矜持不苟
B.污秽 膘肥体壮 熠熠生辉
C.难堪 阴险狡诈 龇牙列嘴
D.祈祷 阴谋鬼计 附庸风雅
4、猜一猜。
1.存心不善,有口难言。(猜一字) ______
2.一人腰上挂把弓。(猜一字) ______
3.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猜一人物) ____
5、查词典,填空
“赢”字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可以组词为( )
6、多音字组词
1.兴:① xìnɡ(______) ② xīnɡ(______)
2.长:① zhǎnɡ (_______) ② chánɡ (______)
3.乐:① lè (_______) ② yuè (_______)
7、根据语境写词语。
五根手指各有各的作用,大mǔ zhǐ(______)虽不能给人sāo yǎnɡ(______),但它却是最肯吃苦的;食指经常接触huì wù(______),还会遭遇yà shānɡ(______)、咬伤等伤害,还要解niǔ kòu(______);中指的xiànɡ mào(______)最堂皇;无名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小指的用处则更miǎo xiǎo(______),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但五根手指,谁都不是谁的fù yōnɡ(______)。
8、写出以下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陂:_____________
衔:_____________
漪:_____________
腔:_____________
信口: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第三天,苏艾静静地走进琼珊的房间,坐在她的床边,轻轻地握着琼珊的手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去世了,他也得了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在那棵常春藤下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别处挪来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和(hé huò) 了黄色和(hé huò)绿色的颜料。”苏艾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看看墙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它在风中不飘不动,你不觉得纳闷吗?那是贝尔曼先生的杰作——那晚最后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贝尔曼先生去世后,人们在常春藤下发现了什么,用“ ”画出来。从这些物品中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解释说明 B. 语音延长 C. 语意转换
【5】在琼珊知道贝尔曼先生的死因之后,她会怎么说?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空城计
街亭失守以后,诸葛亮一面命关兴、张苞领人马到武功山埋伏作为疑兵,一面派张翼带兵去修理剑阁,平整回川的道路,又秘密传令,叫全军暗暗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诸葛亮调兵遣将,先带领五千兵马去西城搬运粮草。忽然飞马送来消息,说司马懿带领大军十五万朝西城这边蜂拥而来。这时诸葛亮身边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的五千兵马,已分了一半去搬运粮草,只剩下二千五百兵马留在城中,众文官听到这个消息,都吓得脸色发白。诸葛亮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正分两路杀来。诸葛亮知道想走也来不及了,于是连忙传令下去,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却把四面城门大开,每一个城门,用二十个军士扮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可乱动。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氅,戴上纶巾,带领两个童子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司马懿前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笑着不肯相信,下令停止行进,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面笑容,悠闲地弹琴。左面的童子手捧宝剑,右面的童子手拿麈(zhǔ)尾。城门内外有二十多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连忙传下命令,叫后军充当前军,前军改作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司马昭说:“或许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就要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如果进兵,就中了他的计。”于是,将两路兵马全部退去。
诸葛亮见魏兵远去,拍手大笑起来。众官无不惊奇,便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名将,如今带了十五万大军到此,见了丞相,为何退得这样快?”诸葛亮说:“他料定我平生谨慎,决不冒险,见了如此模样,便怀疑有埋伏,所以很快退走。我并非想要冒险,实在是不得已才决定如此。我们只有二千五百兵马,如果放弃城池逃走,必不能跑远,岂不被司马懿捉住?现在他们一定从山北小路退走,我已让关兴、张苞在那里等候迎敌。”部下听了,都十分佩服。
【1】文中两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你仔细揣摩他当时的心理,分析这两次“笑”的不同之处。
(1)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面笑容。
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见魏兵远去,拍手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摆空城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简要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
【4】“空城计”能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请你试着至少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选段中体现小嘎子动作灵活、敏捷的短语是:_______。
【2】小嘎子与人摔跤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的“枪”和“鞭”加引号说明____________。
【4】刚开始摔跤时,小嘎子的精神状态是_____________,后来变得____________,最后摔跤的结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选段内容,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人物 | 揪在一起 前的表现 | 揪在一起 后的表现 | 人物特点 |
小嘎子 | 精神抖擞,围着小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 | _______________ | _____ |
小胖墩儿 | _______________ | 别住小嘎子的脚后,顺势将其推倒 | 沉稳镇定 |
12、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一)
这时,田忌发现,他的好朋友孙膑也在人群里。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
(二)
一声锣响,赛马又开始了。
这一次,孙膑让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场输了。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齐威王有点儿心慌了。
第三场,田忌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1】孙膑胸有成竹的原因是什么?(多选)_____
A.田忌的马的整体实力比齐威王的强。
B.齐威王胜了一场后轻敌自大。
C.田忌的马并不比对手差多少。
【2】将齐威王和田忌第二次赛马的对阵情况连一连。
齐威王 田忌
上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下等马
【3】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不由自主——______
悲痛——______
踌躇——______
【2】为什么主席要“强忍着心中的悲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主席想把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吗?文章的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主席的这种意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芳草地。
选文一 民国元年,一位打山东来的摔跤手成了无敌手。那摔跤手个子大赛面墙,肩厚似牛臀,臂粗如大腿,光头圆脸冒红光;浑身的肌肉一使劲,好比上上下下到处肉球,再动两下,肉球满身乱滚。这小子拿手的本事是摔跤时,两手往对手肩上一搭,就紧紧抓住,腰一给劲,就把对手端起来。你两脚离地使不上劲,他胳膊长你踢不上他,你有再好的跤法也用不上。他呢?端着你一动不动,你再沉再重也没他劲大。等你折腾够了,他把你往地上一扔,就赛给他玩够的小小狗,扔在一边。据说他这手是从小练的一个怪招:端缸。
选文二 这怪人在街头站了一会儿,忽然打腰里掏出一个小纸盒,从里边抽出一根一寸多长的小细木棍儿,棍儿一头顶着个白头。他举起小木棍儿,从上向下一划,白头一蹭衣褂,嚓地生出火来,把木棍儿引着,令街上的众人一大惊,不知怪人这小棍儿是嘛奇物。怪人待手里的小木棍儿烧到多半扔在地上,跟着从小盒再抽一根,再划,再生火,再烧,再扔。就这么连划了十多根,表演完了,嘛话没说,扬长而去。
从此天津人称怪人这种“一划就着”的玩意儿叫“自来火”。
【1】借助表格梳理文章内容。
选文一的主要人物是山东小子,主要的描写方法是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奇怪”之处是________
选文二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主要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奇怪”之处是怪人点“自来火”。
【2】选文一中,“肩厚似牛臀”“________”等词句是对“山东小子”的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是动作描写。这样写表现出“山东小子”____________的特点。
【3】选文二中,“表演”一词极具深意。请你联系选文,说一说它的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两篇选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小子”之所以能成为称霸一方的“无敌手”,是因为他有一身的蛮力
B.“自来火”就是火柴,只是当时未普及使用,因此人们称之为“奇物”
C.“怪人”表演结束后扬长而去,作者对此持批判态度,讽刺了当时社会的愚昧无知
D.两段选文选用不同的描写方法,目的在于表现不同人物的特点,突显主旨
15、课内阅读
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来:也有美人儿的,也有沙雁儿的。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子来。宝钗等立在院门前,命丫头们在院外敞地下放去。
宝琴笑道:“你这个不好看,不如三姐姐的一个软翅子大凤凰好。”宝钗回头向翠墨笑道:“你去把你们的拿来也放放。”
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日赖大娘送的那个大鱼取来。”小丫头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雯姑娘昨儿放走了。”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探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宝玉道:“再把大螃蟹拿来罢。”丫头去了,同了几个人,扛了一个美人并籰子来,回说:“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这一个是林大娘才送来的,放这一个罢。”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1】文中有一个带数字的词语是________,我还能写出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的宝玉给你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现代文阅读。
父亲的节日
金 鑫
①那一天,参加一个集体宴会。一个长得很帅气的小男孩,转到我面前,扬着手中的一束花花草草,很兴奋的样子。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在一排花篮上抽取,制作了一束鲜花。我逗他,给我吧。他立刻紧张起来,将花别到身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给我爸爸的。为什么要给爸爸呢,我问。他扬起小脸,明天是父亲节呀。
②哦,是父亲节。我当着众人的面夸奖他,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料,他又扬起了小脸,很认真地问我,你给你爸爸准备礼物了吗?这一问。竟让我无法回答。因为,我还不曾想到过给我的父亲准备礼物。
③孩子看出我的窘相,抽出一枝康乃馨,放在我的手里,喏,你把这花带给你的爸爸吧,他一定会高兴的。我接过花,看着他那张天真的笑脸,觉得这孩子是个有心人。
④第二天早晨,是星期天,父亲来看我们了。父亲来,事先没有告诉我。他敲门的时候,我们还在梦乡中。看到父亲,我突然想起昨晚小男孩给我的花儿。那一枝花儿,我压根没有考虑带回来,顺手放在了饭桌上。我猜想,父亲知道今天是父亲节吗?
⑤敲门声也唤醒了女儿,她揉揉眼睛,跳下床,来到我的跟前,爸爸,把眼睛闭上。我以为她要跟我撒娇,或者做捉迷藏的游戏,便佯装闭眼。她从枕头旁边拿出一个手工做的桃子,放到我的手上。待我睁开眼,她在房间里欢呼雀跃,父亲节快乐,请爸爸吃桃子!
⑥父亲看着女儿,女儿看着我,我看着父亲,场面有些尴尬。父亲嘀咕了一句,父亲节?随即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一个劲地夸着女儿,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将她引到了阳台上玩。父亲的举动,很明显是帮我解围。这一天,毕竟是父亲节,可我连一件礼物都没有准备。想到这,我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⑦过了一会儿,父亲又跑过来,在裤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摆在桌上。听你母亲说,你们买房子缺钱,我们想办法凑了点,你收好了。我坚持不要,父亲显得有点不高兴,咱们父子之间谁跟谁呀。等你们日子过好后,再孝敬我们也是一样的嘛。见我接下钱,父亲又开了口,老家的杉木已成材,还有一些槐树楝树,都伐倒了,放在河里浸泡,等秋凉时,就能动手打几件家具了,我们帮不上大忙,能帮多少算多少。
⑧没说几句话,父亲就要走了。留他吃饭,他说,家里正忙着插秧,你母亲叫我早去早回。母亲前几天刚从我这儿返乡,一定是她与父亲商量好了的。父亲说走就要走,临行前,他到我的书房里,试探着问,能不能把你写的书送几本给我,带回去给庄上的人翻翻。
⑨拿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书橱上有两张票,便递到父亲手里。父亲很开心,是戏票吗?等秧插完了,陪你母亲来,她喜欢看戏哩。
⑩父亲拿着书,又带着戏票,欢欢喜喜地走了。我的手里,捏着父亲送来的厚厚一叠钱,沉默了好一阵子。
【1】围绕“父亲节”,短文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至少写2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作者”觉得这孩子是个有心人”,主要是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品析句子描写人物的作用。
(1)第①段:“……给我吧!”他立即紧张起来,将花别到身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给我爸爸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父亲又跑过来,在裤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摆在桌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节马上就要来临了,你想对你的爸爸说些什么呢(或是送什么礼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梅花魂(节选)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图,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念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种,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大抵:____________ 骨气:_____________
折节:____________ 秉性:____________
【2】选文中加点词“郑重”体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花有什么品格?为何外祖父特别珍视梅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 ”的句中外祖父以梅花作比,是希望“我”做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列举你积累的有关梅花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1984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
一天早上,父亲正在舱里用腰刀削苹果,船却突然 (剧烈 强烈 猛烈)地摇晃起来,父亲不慎摔倒时,刀子扎在他的胸口。一时间他全身都在颤,嘴唇瞬间发青。8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的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来想要扶他。父亲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以后三天,父亲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蔚蓝的大海。一切仿佛如常,而小女儿因为太小,尚不能注意父亲每一分钟比上一分更衰弱、苍白,他远眺着海平线的目光是那样的忧伤。
抵达的前夜,父亲来到女儿的身边,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女儿不解地问:“可是你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他笑了,俯身在女儿额上深深留下一个吻。船到纽约港了,女儿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认出母亲,她大喊着:“妈妈!妈妈!”就在此时,周围忽然一片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刹那间染红了整片天空。
尸解的结果让所有人惊呆了:那把刀无比精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为人知。唯一可能解释的是因为创口太小,使得被切断的心肌依原样 贴在了一起,维持了三天的供血。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医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它为大西洋的奇迹,还有人建议以死者的名字命名。
“够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医生,须发俱白,皱纹里满是人生的智慧,
此刻一声大喝,然后一字一顿地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1】请你给文章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开头的横线上。
【2】为第二自然段的空格处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3】第三自然段中,“他远眺着海平线的目光是那样的忧伤。”父亲为什么忧伤?
____
【4】文中 “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中的“这”指什么?
____
【5】用“——”画出父亲有意隐瞒受伤的句子,再说说父亲的用意。
____
【6】“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在抵达的前夜,父亲为什么这样对小女儿说?
____
【7】老医生为什么把这个奇迹称为“父亲”,你认为有道理吗?
____
19、课外阅读。
小李毕业后被分到了西部一座小城的居委会。
那年冬天,小李所在的城市画出了最低生活标准线,不上这个线的便属贫困户,在年前可以获得一些帮助。
小李与同事们背着大米与油等挨户走访这些人家,他们看到了露出棉絮的被褥,看到了补了还露的搪瓷脸盆,那些黑乎乎、灰蒙蒙的贫困状况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可是当他们寻着地址推开了又一户时,小李以为,他们一定是走错了人家,
这一家窗明几净,有冰箱和洗衣机,有漂亮的窗帘和门帘,有立的很整齐的书籍……然而,他们没走错,
这家的男人在几年前病逝,欠下了很多钱。两个孩子,有一个带残疾。女人一份薪水养了三口人,还要还债,经济状况可想而知,
但这女主人的笑容就像她的屋子一样明朗 她说 冰箱、洗衣机都是领导淘汰下来送给他家的 用的也蛮好的 孩子懂事 做完功课还帮他干零活
这时,小李才发现漂亮的门帘是用纸做的,那些书全是孩子每个学期用过的教科书,灶间的调味品只有油和盐两种,但油瓶和油罐擦得发亮。最让小李惊奇且起敬的是进门时女主人递给他的拖鞋,那鞋底是摩秃了的旧解放鞋的底,齐齐地沿圈剪下,再用旧毛线织出带图案的鞋帮,穿着好看又暖和。
他们在这一家总共停了十来分钟,比别人家稍稍长了一些,小李渐渐看出了这一家确实贫困,但他也渐渐看出了这一家的不贫困,他深信他们不会贫困太久,因为他们即使贫困如此,也不潦倒。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贫困——______ 状况——______ 暖和——______ 明朗——______
【2】在短文第六自然段中依次填入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3】小李刚走进这家时,为何认为是走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家的“贫困”表现在哪里?“不贫困”又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相信这一家不会贫困太久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1、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娘,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山洪淹没了村庄
①改为“把”字句
②改为“被”字句
(2)把下面的句子改写为陈述句或反问句。①洞里空气稀薄,怎么能工作呢?(改为陈述句)
②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改为反问句)
(3)用关联词把下面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加倍珍惜时间。
(4)广场周围,五颜六色的红旗迎风招展。(修改病句)
(5)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改为比喻句)
(6)星星在天上一闪一闪的。(改为拟人句)
(7)这幢楼真高啊!(改为夸张句)
(8)威尼斯入睡了。(把句子写具体)
(9)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进寻常百姓人家。(缩句)
(10)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改为间接叙述)
22、(题文)居里夫人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改写句子)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天地。
题目: 最美
提示与要求:你的家乡哪里最美?什么时候最美?横线上可以填表示地名的词语,也可填表示时间的词语,注意突显出“最美”二字。字数4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