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对汉字字体演变的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B.金文——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
C.甲骨文——小篆——金文——求书——楷书
D.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隶书
2、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耕云 桑树 春晓 B.蝴蝶 蚂蚱 铲子
C.承认 拴住 水瓢 D.阴凉 随意 锄头
3、在开展“汉字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可以在网上搜集有关汉字故事类的内容,输入关键词“故事”进行搜索。
B.可以通过查找图书、网上搜索或询问别人等途径搜集资料。
C.在采访别人之前,首先要想好采访什么内容,采访谁最好。
D.查找图书时,先找类别,然后再看书名、目录、内容简介,看是否适合自己需要的资料。
4、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嗅烟草(_______) 两颊(_______) 发liǔ(_______) zhòu(_______)纹
5、填空。
猴王出世地点是___________山,是由于______________而出世的。他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_______________,被群猴拜为“猴王”。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石猴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6、给加点的字注音。
督军(______) 擂鼓(______)
弓弩手(______) 呐喊(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天上月亮,地上花儿,历来是诗人品味、寄情的美好凭借——面对月亮,李白深沉而浪漫:“小时不识月,________” “床前明月光,________”;张继则是多愁善感:“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苏轼也感慨万千:“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叶绍翁特别流连春暖花开时“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美妙;杨万里不仅喜欢春天里 “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_”的野趣,更惊叹六月西湖“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
(2)“五岭逶迤________,乌蒙磅礴________。________云崖暖,________铁索寒。更喜岷山________,三军过后________。这几句诗主要从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方面写出了红军战胜的困难。
(3)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________,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
________的淡红的花,这________从树枝开到________,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用“喷花的飞泉”比喻________,这样比喻让我们感觉到:
________
8、巧填关联词语。
1.(________)涅利非常瘦弱,他(________)坚强的爬到了高高的横木上。
2.涅利(________)能坚持到底,(________)有同学、老师的鼓励。
3. (________)我们不断去劝说,(________)却阻止不了他外出的决心。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我到电信大楼营业厅去缴电话费,队伍排得老长,只有慢慢地等。终于我是第二个了,在我前面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从步履神态上看好像已经年逾六十。
②( )请问您的电话号码( )营业员问老妇人,老妇人脱口就说出了一个电话号码。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又问:“是叫李敏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儿子的名字!”然后她又说了一个电话号码,还是脱口而出,没有一点犹豫。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问:“是叫李捷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女儿的名字!”营业员说:“对不起,阿姨!你们家的电话号码到底是什么?”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后面有人开始不耐烦了,叽叽喳喳有些骚动。
③可能是她觉察到后面的骚动,便转过身来,半是自言自语半是道歉地对大家说:“没有记住自家的电话,老了,忘事啦。孩子家的倒是记住了,不打磕绊,主要是成天往他们家打,问问孙子外孙他们过得好不好。”她刚想走,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刚才那两个电话没缴费吗?”“没缴。”“那我给他们缴了吧,省得他们再跑一趟。”于是老人歉意地一笑,又排在了我前面。这次,后面一片寂静。
【1】给短文拟个恰当的题目:《__ 》。
【2】在第②段开头的括号里填上标点符号。
【3】照样子,写词语。
(1)叽叽喳喳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自言自语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_描写;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_描写。
【5】第②段运用了对比手法表现人物。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一句,与前文的________(填文中词语)形成对比。
【6】从老人替子女缴电话费这件事情上,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综合训练。
藤野先生(节选)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A)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B)“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C)“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阅读短文,按照思维导图梳理文章内容。
【2】对画“____”部分的人物描写方法分析错误的是( )
A.A处“翻出”“指着”是对藤野先生的动作描写
B.B处是对藤野先生的语言描写,体现了藤野先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C.C处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
D.这三处都是通过语言描写将人物的形象刻画细腻的
【3】当“我”打开讲义时,为什么“吃了一惊”?为什么又感到“不安”和“感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怎样的感情?打“√”。
怀念□ 无奈□ 敬仰□ 感激□
11、阅读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行动游行方阵中精彩亮相的彩车。有70组96辆。其中主题彩车62辆(21辆迎宾车),地方彩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台湾)34辆。主题彩车由北京市制作;地方彩车由中央台办、国务院港澳办和各省区市制作,北京市统筹指导。
与国庆60周年相比,70周年彩车数量体量更大,科技含量更高,造型工艺更为精美。
其中7辆主题彩车于2019年10月2日至31日在北京馆展出。1辆主题彩车于2019年10月2日至7日在天安门广场展出。34辆地方彩车于2019年10月2日下午2点至10月7日在奥林匹克公元展出,其余主题彩车将于2019年10月5日至31日在朝阳体育中心展出。
【1】在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的方阵中,有___辆主题彩车,___辆地方彩车亮相。共有_____组______辆。
【2】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国庆70周年彩车比60周年彩车科技含量更高。(______)
(2)主题彩车是由中央台办、国务院港澳台办和各省区市制作,北京市统筹指导的。(______)
(3)彩车共在三个地方展出。(______)
【3】2019年10月3日,小明想去天安门广场看广西省的彩车,你觉得可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跳水》选段,完成练习。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心惊胆战: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归纳选文第1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3】对选文中画线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B.“立刻”突出水手救孩子非常迅速。
C.“觉得时间太长”写出了人们焦急的心情。
D.写出了孩子在海中多停留一秒,就会多一分危险。
【4】选文中描写了船长的语言和动作,你认为船长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童年的发现(节选)
三年以后,我升入了高年级。有一次上生物课,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达尔文,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我被“请”出教室。这时,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发现,常常会伴随着驱逐和迫害。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一本正经:____________________
(2)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一句排比句,并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再回答。
(1)文中的“这时候”是指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出的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并作答。(15分)
麻雀唧唧喳喳,遇事爱发表评论,有什么法儿?它历来如此。
这天,麻雀看见地面冒出了一个嫩绿的小点儿,把附近的泥土都拱了起来,便好奇地飞近问道:“你是什么?”
“竹笋。”一个细弱的声音应道:“我想冒出来……”
“冒出来?唧喳喳。”麻雀笑得前仰后合,“你有多大能耐?我屙一兜屎就可以盖上你。识趣点,乖乖儿地躺着吧!”
麻雀飞到一株桃树枝丫上,见一只蜜蜂“嗡嗡”地在花间飞动,还从花蕊里钻进钻出。“咦,这是干什么?”
“我想采集花蜜,和大伙酿成一缸子蜜糖……”
“喳喳,唧!小鸭子想生大鹅蛋哩!”麻雀边叫边笑,“这肯定是灯草搭桥白费劲儿,有眼前烂漫的春光,你何不趁机逛一逛,乐一乐,而去干这等蠢事儿?”
它评论一番以后,又快快活活地飞走了。飞着飞着,快靠近屋檐边的时候,猛地见一个灰团儿从鸽子笼边掉了下去。“怎么回事,怎么回事?”麻雀扑下去急问。
“我想飞上蓝天,”一只羽毛没长满的小鸽子回答,“哎,没想到……”
“唧,喳喳,唧唧唧!”麻雀的喉咙里顿时滚出了一阵大笑:“傻小子,慢慢地走着玩好了,喳喳,想飞上蓝天,幸亏没有把屁股摔成两半儿,快死了这条心吧!”……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麻雀又经过这一带。它见到了什么?——一 “唧喳喳,这难道是事实?”麻雀睁着圆溜溜的小眼睛嚷道:“你们莫不是在玩什么魔术,用来戏弄我这老实巴交的麻雀吧?”
(1)在文前的横线上,给短文加个题目。(2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分)
戏弄:
(3)文中的“麻雀的喉咙里顿时滚出了一阵大笑”中“滚”字用得恰到好处。你怎么看?写出理由。(3分)
(4)能正确概括文中的麻雀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遇事爱发表议论,喜欢指责别人。
B老实巴交,经常受人欺负。
C自认为了不起,看不起任何人,只会讥笑别人。
(5)根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补写文中空缺部分的内容。(50字左右)(5分)
15、阅读短文。
令人神往的日内瓦
日内瓦在瑞士的西南部,碧水青山,风光绮丽,是全世界游人神往的地方。
罗讷河是一条贯穿全境的河流,它把市区一分为二:左岸是老城,右岸是新城。沿着罗讷河走到日内瓦东北郊,令人向往的日内瓦湖就展现在你的眼前。湖的形状略像一弯新月,水色湛蓝,犹如翡翠铺成。湖的南岸,高耸的雪峰上,白雪皑皑。沿湖公园密布,一幢幢造型奇特的别墅掩映其间。湖中有一座高达130米的人工喷泉,群群白鸽在湖畔漫步,天鹅、海鸥、野鸭在湖中追逐嬉戏。这些水上“居民”受到日内瓦人的精心保护,也充分享受着和平的幸福。每当鸟儿的产卵季节,湖畔居民给它们送来了干草、棉花、塑料等,供它们营建产房。如果“小宝宝”在早春降临,市民们给它们送来面包、蛋糕、牛奶等营养品。如果它们得了病,人们就会把它们抱进怀里,送到医院。
日内瓦还是一座国际城市。全市30多万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是外国人。许多国际会议在这里召开,不少国际条约在这里签订,很多国际组织的总部也设在这里。世界旅游胜地日内瓦,也是一个重要的外交舞台。
【1】短文分别介绍了日内瓦哪些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上“居民”与日内瓦人相处得怎样?用“_____”画出相关的句子。
【3】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在文中起到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内瓦是一座国际城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的了解,下列关于日内瓦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日内瓦是瑞士联邦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一个世界著名的联合国城市。
B.日内瓦的支柱产业之一是钟表业。
C.日内瓦被誉为“世界音乐之都”。
16、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去年,我生日的那天,爸爸送给我一个丝织的小盒子,让我A(a.保存b.收藏c.珍藏d.放置)起来。我好奇地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微笑着说:“你猜。”“镶着红豆的小别针?是闪光的金项链?”爸爸只笑不开口。我打开一看,原来盒子里装着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放大镜,放大镜下有一小块红色的有机玻璃,玻璃上镶着“一粒米”。我心想:“这有什么可珍贵的呢?”当我拿起这颗“米粒”用放大镜仔细一看,不禁B(a.惊叹b.惊讶c.惊奇d.惊呆)了。在这么小的天地里,居然刻着张继的一首诗《枫桥夜泊》。我一数上面竟刻了三十七个字,在诗的末尾还有一个红色的小章,章上两字:屈茹。用六倍的放大镜看这首诗都有些费劲,但仍能看出那苍劲的笔锋。爸爸说这叫象牙微雕。
②我只觉得好玩,便收了起来。同学们来到我家玩,我便拿出来让他们观看。有一次,同学们在争着观赏时,“米粒”崩了出去,落进了沙发缝,我够了半天没够着,“米粒”反而越陷越深。几天后,爸爸问我“米粒”收在哪,我吭了半天才说出“米粒”的下落。爸爸一听,满脸焦急的神色,连忙拿来剪子,把沙发给拆了,我躲在一边不说话,看着爸爸好不容易从沙发里寻出这个小东西,抹了把汗,露出笑容。我好奇地问:“干吗这么费劲,不就是‘一粒米’吗?”爸爸收敛了笑容,给我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③原来,这个微雕的作者屈茹是个教师,从小就C (a.爱好b.喜爱c.酷爱d.热爱)微雕艺术。文化大革命时,他遭迫害,被下放到农场。而屈茹的一手雕刻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练出来的。那时,没有雕刻用的石头,屈茹就在木头上刻。 后来他发现了一片竹林,便在每棵竹子上都刻上一首小诗,大的小的,粗的细的,高的矮的,就连新生的竹杆上也刻满了。他不顾日晒雨打,也不怕蚊虫叮咬,苦练了十年,渐渐地,练出一手好雕功,就连一根头发丝,他也能劈成两半刻成一副对联。能在这么微小的东西上刻文字,凭的全是一种感觉。这粒米是爸爸拍摄他的微雕艺术时,他赠给爸爸的。
④我望着这粒“米”,明白了它的价值,它D (a.孕藏b.凝聚c.凝结d.浸透)了屈茹的多少汗水呀!我现在明白了,爸爸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微雕艺术品,给我讲的也不光是个故事,而是一种精神。
【1】给文中的A、B、C、D四处选适当的词填空,依次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2】本文的线索是___,点明文章中心的一句话是:___。
【3】本文第③段是采用的是记叙顺序中的___ , 它在文中的作用是___。
【4】本文第④段中加下划线的“一种精神”是指___的精神。
【5】有人说,文章中爸爸在“我”生日的时候送我礼物仅是一粒米,这个礼物太轻了;也有人说,爸爸是送了我一件艺术品,是很贵重的。你觉得礼物的轻重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评判?爸爸的这个礼物合适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文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固执得让人难以理解。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居里夫人后来在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的人。”
居里夫人一生曾拥有过三克镭。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位科学家伟大的人格。
【1】以上片段选自课文《 》。
【2】把文中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位科学家伟大的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居里夫人在回答问题时,谈到了哪两种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以上片段,你想对居里夫人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有一句话说出来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晴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1】这段话选自《 》,作者是著名诗人 。他的第一本诗集是《 》闪烁着 的火花。第二部诗集是《 》表现出深沉的 。
【2】文中的“着火”中的“着”读音是_______。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组词_______。
【3】诗中“火山的缄默”指_______。“春天里一个霹雳”指_______。
19、阅读短文。
为你,我说过多少额三倒四的话
①一天,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你跟我说的好多话,听起来都是自相矛盾的。”
②我愣了一下。是这样吗?怎么会是这样?
③嗯,好好想一想,为你,我竟说过多少自相矛盾的话。
④我说:“你要多吃一些啊!”我又说:你可别吃得太多啊!”总希望让你吃遍世上珍馐,又( )你不懂得节制,吃坏了身型吃坏了胃。出差的时候,习惯带一些当地小吃回来,哪怕你在万里之外,哪怕你半年之后才能回家那也要放在冰箱里,等你回来吃;而当你父亲不断地往你碗里放红烧肉时,我竟会抢过来一些()道:“别给他那么多!”
⑤我说:“你要快点走啊,千万别迟到!”我又说:“__________”希望你永远不是那个在安静的教室外面嗫嚅着喊“报告——”的孩子,希望你无论与谁和约都永远先一步到达。但是一旦你从我的视野消失,我就开始用种种可怕的虚拟场景吓唬自己,担心你遇到粗心的司机乱开车,担心你只顾埋头赶路没注意到前面的一道沟坎。我派自己的心追踪你,告诉你:“孩子,别急,慢慢走。”
⑥我说:“衣服嘛,没必要太讲完,能遮羞避寒就可以了。”我又说:“买衣服,别将就,好衣服能带来好心情。”我读大三那年,曾经被一条骄矜地挂在“人民商场”的天价咖啡色裤子折磨得寝食难安……我好怕那样的( )也会来折磨你。我说:“没出息的人才会甘当衣服的奴隶。”可是,当我看到你检徐磊哥哥的旧衣服穿也欢天喜地时,又忍不住为你( )起来。当你在异地求学时,我嘱咐你要学会逛服装店,为自己挑几件像样的应季服装。不料,你竟学着我的腔调说:“没出息的人才会甘当衣服的奴隶。”
⑦我说:“孩子,你能飞多远就飞多远吧!”我又说:“还有什么比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更重要的呢?”我曾嘲笑一个接了母亲班的女孩,说她们母女在单位的公共浴室里互相搓背的画面简直是一道独特的凡间风景。我愿意看你远走高飞,不愿意让你始终窝在这座你出生的城市里。但当你独自沐浴了六载欧罗巴的阳光,当你如愿以偿地拥有了一顶博士帽,我却频频梦见你回家,在梦里,我清清楚楚地听见你说:“妈妈,我已厌倦漂泊。”我也清清楚楚地听见自己说:“孩子,回来吧,回来了我带你去吃涮羊肉!”
…………
⑧不曾被矛盾重重的想法折磨过的心,不是母亲的心。因为爱得太深,所以才会昧,才会惑,才会颠三倒四,才会出尔反尔。孩子,你可知道?当你走得太快,我祈盼着用爱截住你;当你走得太慢,我祈盼着用爱驱赶你。所以,无论我说过多少自相矛盾的话,无论这些话让你觉得多么无所适从,我都希望你懂得我说这些话的出发点与归宿。
【1】文中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怨责 担心 委屈 不安
B.担心 怨责 不安 委屈
C.担心 怨责 委屈 不安
D.怨责 担心 不安 委屈
【2】根据语境,在文中第⑤自然段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
【3】从全文看,母亲有哪些颠三倒四的具体表现?至少举出其中的三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第⑦自然段中,使用了两个加点词语“清清楚楚”,突出了母亲盼望和儿子团聚的殷切心情,表达了母亲的爱子情深。______
(2)第⑥自然段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那条裤子的昂费,表现了“我”对那条裤子的向往与渴望,更能突出母亲对儿子关心疼爱的细腻情感。______
【5】文中母亲看似矛盾的话语其实蕴藏着深厚的母爱,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母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成转述句:教务老师沉默不语。最后,他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生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俺家的酒是村酒。 俺家的酒比得上老酒的滋味。
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朋友正陷入困境,有些灰心丧气,我用雪莱的名言来鼓励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正如歌德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要学习处理和搜集信息的能力。(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澈见底的小溪从脚下慢慢地流过。(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爸爸的咳嗽和东南风有关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至少用以下词语中的两个,写一段只有一个中心意思且语句通顺的话。
勤奋学习 刻苦认真 山清水秀 天高云淡 无论……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