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我们要改进错误,做个好孩子。
B.美丽的松山湖是东莞的一颗明珠。
C.参加这次扫墓活动,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D.在小组讨论会上,小明首先第一个发言。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夜里,我经常听见屋外的树枝。
B.榕树上停泊着不少小鸟。
C.站在山脚下,我仰望群山,景色可真美。
D.黄昏的时候,寒风整整刮了一个下午。
3、下面关于“田忌赛马”这个故事中的启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应对对手的短处。
B.既要善于选择,又要学会放弃。
C.好的办法来自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
D.不服输的精神是胜利的关键。
4、修改病句。
(1)乌云和大雨一齐从天空倾泻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对答如流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的缺点有了很大的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过努力,终于获得了“三好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句子,根据语境各填入一组合适的意思相反的词。
1.遇到紧急情况,我们要_______,不要_______。
2.当我做得不够好时,希望爸爸妈妈不要_____我;当我表现好的时候,希望他们能多给我一些_____。
3.他几天没干这活,技术不像以前那样______,反倒有些______了。
6、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半____三____ 神____妙____ 一针______
情____自____ ____然____敬 一声______
1.画横线的词语中“半”和“三”都表示数字,请照样子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
2.用表示“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意思的一个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
7、解释词语。
弱不禁风:_____________ 阙疑:_____________
欹枕倾听:_____________ 幕天席地:_____________
8、反义词。
承认——(________) 自由——(________) 黑暗——(________)
阴凉——(________) 不可胜数——(________)
广阔——(________) 夸大——(________) 平凡——(________)
冰凉——(________) 爱惜——(________) 训斥——(________)
清白——(________) 秀气——(________) 衰老——(________)
9、课外阅读。
三亚落日
①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A.夕阳滑落的景象美妙绝伦,一点儿也不比日出逊色。
②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为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guàn guān】。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搔【sāo shāo】着人们的脚板。
③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B.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
④时光悄悄地溜走,夕阳也渐渐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刚一挨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C.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⑤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
【1】用“对”在【】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填进括号里。
(1)形容风景美丽,无与伦比。____________
(2)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音。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②自然段主要描写了蓝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沙等景物,展现了三亚浓浓的热带风情。
【4】选文第④自然段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的过程,按顺序描写了四个阶段的情景,下列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顽皮蹦跳 慢慢下沉 悄然入水 收敛光芒
B.收敛光芒 顽皮蹦跳 慢慢下沉 悄然入水
C.收敛光芒 慢慢下沉 顽皮蹦跳 悄然入水
【5】作者笔下有画,行文有情。通读全文可知,作者把三亚的落日比作__________、比作大红灯笼、比作__________,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_________之情;文中_________句话则直接抒发作者这种情感(从文中画“ ”的三个句子中选,填序号)。
10、凭着一颗火热的心
1970年春天,张海迪随着下放的父母,来到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
她多想迈开双腿,扑向那翠绿欲流的万顷麦田,劳动时,让汗水流进泥土,去滋养那饱鼓鼓的麦粒。但是,她不能!她只能一个人坐在轮椅上,或躺在床上,留在静寂的小院里。有时不免黯然泪下……
有一天,跟海迪比邻而居的一位大娘半边脸肿了,原来她牙疼病又犯了。又有一天,村里一个孩子病了,没多久却死了。海迪真想去探望患病的大娘和失去孩子的家长。
“我能不能帮助乡亲们干一点什么呢?”十五岁的海迪想。
她请求爸爸买来一盒银针,一本《针灸学》,一本《人体解剖学》。
张海迪不管父母的劝说和医生的警告,总是日夜苦读,把两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她擎起一枚银针,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又在自己躯体上那尚有感觉的部位进行试验。
仅仅三个月后,她可以用银针为病人治病了。耿其之大爷半身瘫痪,六年不会说话,她给治好了;王怀栋患了神经性肌肉萎缩,连一只吃饭的匙子都端不起来,她给治愈了;一个叫小宝的六岁男孩,站都站不起来,经她数百次针灸,小宝背起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了。
一个瘫痪的小姑娘,要给病人扎针并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当海迪给病人治病时,上身的重量就全部压向那病残的腰部和臀部。时间一长,人就受不了,只得把右肋骨压在轮椅的扶手上。几年下来,她变得左臂细,右臂粗,脊椎骨也弯得变了形。
但海迪的内心是欣慰的。数年来,她共治疗了一万多人次。她是个瘫痪的小姑娘,就凭着一颗火热的心,用一根小小的银针,给周围的乡亲们带来了温暖和欢乐。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黯然泪下:
(2)填空。
①张海迪有时不免黯然泪下的原因是( )。
②“仅仅三个月后,她可以用银针为病人治病了。”说明( )。
③张海迪给病人治病扎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原因是(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滋养( ) 探望( ) 警告( ) 简单( )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静寂( ) 火热( ) 温暖( ) 欢乐( )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头孢氨苄胶囊 【用法用量】成人剂量: 口服,一般一次250——500mg(1—2粒),一日4次,最高剂量一日4g(16粒)。 儿童剂量:口服,每日按体重25——50mg/kg,一日4次。(详见说明书) 【贮藏】遮光,密封,在阴凉(避光并不超过20℃)处保存。 |
|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药品名称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性 状 本品为淡黄色至黄色或淡橙黄色颗粒。 作用类别 本品为感冒用药类非处方药品。 规格型号 12袋。 禁 忌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用法用量 温水冲服。儿童用量见下表。
成分 本品为复方制剂,每袋含对乙酰氨基酚125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0.5毫克,人工牛黄5毫克。辅料为蔗糖等。 不良反应 有时有轻度头晕、乏力、恶心、上腹不适、口干、食欲缺乏和皮疹等,可自行恢复。 |
【1】图一“头孢氨苄胶囊”,一个成人吃这种药,一天最多吃______粒。
【2】图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一句中“禁用”改为“慎用”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图一和图二,儿童服药标准有什么不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与理解。
威尼斯的小艇
马克·吐温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1)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______)
(2)(许多人)紧紧围着。(______)
(3)十分寂静。(______)
(4)控制或驾驭时灵活自如,完全如意。(______)
(5)高高地直立。(______)
(6)横的和竖的交错在一起。(______)
【2】对下面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A.这句话主要是说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B.这句话主要是说威尼斯河道多。
C.这句话主要是说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3】课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告诉了我们“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4】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加点的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短文,填写下面表格。想象还有哪些人也要坐小艇,选择一种人,写一写他们去干什么。
不同的人 | 坐小艇 | 去干什么 |
________ | ________ | |
________ | ________ | |
________ | ________ | |
________ | ________ | |
________ | ________ |
【6】读了短文,你发现小艇的动静和什么密切相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节选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这段文字中讲草船借箭的起因是__________,描写人物时主要运用的是___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周瑜是__________的人,诸葛亮是__________的人。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却_______ 预计_______ 招待_______
【3】将划横线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周瑜听到后很高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1】根据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
纳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这句话中的“真”字________(选填:能 不能)去掉,因为_____________。这句话中的“才”写出了______________。
【3】画横线的句子通过_________描写了王熙凤的出场,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王熙风给林黛玉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认为王熙风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握住母亲的脚
(1)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抱过你母亲的脚吗?”
(2)年轻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主考官接着又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抱抱你母亲的脚。”
(3)青年红着脸走了。他闹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按照主考官的要求抱抱母亲的脚。
(4)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替人做佣人才供他读完大学。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也很爱他的母亲。但他压根儿没艳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抱母亲脚时心头会是有种什么样的滋味。
(5)青年回到家里,母亲还没有归来。他想,母亲长年在外奔波,那双脚一定很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脚,然后轻轻按摩一番。
(6)母亲很晚了才回来。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
(7)那晚,青年大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
(8)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 对主考官说:“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艰难,您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
(9)主考官这时笑了,点点头说:“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
(10)主考官旨在考验年轻大学生的悟性,岂料却让一个人的灵魂获得了升华。
(11)年轻大学生从此铭记着母亲的艰辛,也一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没几年,他便成长起来,而且做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12)许多年以来,当他坐在偌大的教室里给那些虔诚地崇拜者谈成功之道的时候,他就告诉他们:一个人要想读懂人生真谛,不妨回去握握母亲的脚,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13)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绯(______)红 按摩(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潸然泪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依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八自然段空格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
【4】从记叙的顺序来看,第四段的第一个句子属于 ,其作用是交代青年人的 为下文给母亲洗脚而终于真正地理解母爱 。
【5】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也不肯松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理解生活,明白自己的责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一写。
母亲的脚, 踩出了儿女的前程, 却送走了自己的青春;
母亲的脚, 站立成一棵大树 , ;
母亲的脚, , ……。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成功的起点
法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
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科学家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连,围成一个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寸的地方(撒 洒)上一些毛毛虫爱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一圈地走。一分钟过去了,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团团转(zhuǎn zhuàn)。一连七天七夜,它们饥渴难忍,终于精疲力竭,相继而亡。
科学家总结实验时,在实验笔记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在那么多毛毛虫当中,其实只要有一只稍与众不同,去走另外一条路,不就会避免死亡的命运(? 。)
在西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小村庄比塞尔,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里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昼夜的时间。然而,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的人们没有一个走出过沙漠。他们(虽然 不是)不想离开那儿,(但是 而是)尝试了多次都失败了。肯·莱文对此表示难以置信,于是他亲自做了个实验。他从比塞尔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这使得比塞尔人惊悟:原来他们中根本没有人向北走过,每一个试图走出沙漠的人都是沿着他前面那个人走过的路线走的,从来没有人想过另辟蹊径。
如今的比塞尔已经成了一个旅游胜地。每一个到过比塞尔的人都会发现一座纪念碑——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生活中,我们太习(贯 惯)于走别人走过的路,偏执地认为走大多数人走过的路不会错。但是,我们不会想到,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忽略(lüè nüè)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往往更容易成功。人能走多远首先取决于你站在哪儿,更重要的是选准方向持久稳健地走下去。
【1】用“/”画去短文括号里不正确的字、拼音和标点。
【2】比塞尔人走不出沙漠的原因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用一个词语概括毛毛虫、比塞尔人和肯·莱文的行走特点。
(1)毛毛虫、比塞尔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肯·莱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告诉我们成功的起点是什么,短文列举了哪两个方面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功的起点是什么?请联系短文和自身实际,简要写出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不叫一日闲过”
饮誉中外的我国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年逾90岁高龄后仍然每天挥毫作画,一天至少5幅,( )。他把“不叫一日闲过”这句话写成一幅字,挂在墙上借以自勉。
一次,齐老过生日,由于他是一代宗师,朋友、学生满天下,从早到晚,客人( )。等他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已是深夜了。老人感到很疲倦,便歇息了。
第二天,齐老一早起床,顾不上吃饭,就走进画室,摊纸挥毫,作起画来。家里人几次催他吃饭,他都说别急。直到画了5张,完成了一天的任务后才放下画笔。
饭后,齐老又继续作画。家里人怕他累坏了,说:“您不是已画够5张了吗?怎么又画呢?”
“昨天生日,客人多,没作画。今天追画几张,以补昨天的‘闲过’呀!”说完,老人又认真地画了起来。
齐白石老人的画所以能( ),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能坚持每天作画。在他作画的60多年中,只有两次间断10天没有动笔。一次是他63岁时生了一场大病,7天7夜( )。一次是64岁时母亲去世,悲伤过度,没有作画。除此以外,他没有一天间断过,这真是“苦把流光换画禅,功夫深处见天然。”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饮誉中外( ) 疲倦( ) 歇息( ) 间断( )
【2】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内。
不省人事 雷打不动 独具匠心 络绎不绝 别出心裁 车水马龙
【3】这篇短文写了齐白石晚年坚持作画的两件小事:一是 ;二是 。从中可体会到齐白石是个 的人。
【4】请画出一句最能概括齐白石画艺之所以炉火纯青的句子。
【5】“不叫一日闲过”让你想到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请你联系上下文和你的生活实际,就“不叫一日闲过”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 )了稀溜溜粉浆的粉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稠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 )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写在文中的括号里。
【2】注意文中划横线上的词语,照样子写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词语。
(1)无天衣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悠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句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主要抓住了刷子李的_____________进行细致描写,表现了他的___________的特点。
【6】“刷子李”为什么能把墙刷得好,还一尘不染?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全文思考:“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春天的花香真正醉人,一阵阵温风拂上人身,
你瞧日光它移得多慢,你听蜜蜂在窗子外哼:
睡呀,宝宝,蜜蜂飞得真轻。
【1】这段诗歌选自《______》,作者是中国现代诗人___。
【2】这段话中,作者通过 、 、 、 等事物,描绘出 、 的情景。
20、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3)大娘,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记?
22、按要求写句子
1、改写成被动句。
小丽把红红的苹果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写。
狡猾的狐狸假惺惺地挤出几滴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写成反问句。
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必须遵守纪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写成拟人句。
蜜蜂在花丛中采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直接引用改为转述。
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上课时,小雨向小欣借橡皮,王老师误认为两人搞小动作,不专心听讲,当众点名批评了他们。下面是两位同学受到批评后的两种处理方式。
方式一:小欣受到批评后,认为老师冤枉好人,怒火中烧,因而,很不服气地斜瞥了老师一眼。老师看到后也很生气,于是冲突趋向白热化……
方式二:小雨受到批评后,心中非常委屈,但他并未辩驳,而是等到下课后跟随老师到办公室,诚恳地向老师说明情况。老师听后,真诚地承认自己也有错误,并在下一节课上公开向小雨和小欣道歉。
读了以上文后,或许能勾起你与老师相处中的回忆,或许引发你对此想说的心里话……请你自己命题,写你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故事可以是美好的、令人愉快的,也可以是令人遗憾的。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表达顺序清楚,语句通顺,书写规范。(字数:8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