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期末西安五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给下面的句子选择合适的描写方法。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 2、以下对“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句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B.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这是第二年盼望王师北伐。

    C.中原人民的眼泪已流在胡地的尘土里,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 3、下列句子在表达特点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B.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C.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D.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说出所填的字之间的规律。

    (1)( )( )             ( )( )             ( )( )

    以上所填字的规律:_________

    (2)发( )( )             ( )( )               ( )( )

    以上所填字的规律:___________

  • 5、比一比,组词语

    赠( )增)享( )持(

    憎( )曾( )亨( )特(

  • 6、读拼音,写词语

    sī zì_______     nán kān_______     juàn liàn_______

    bǎo mǔ_______     fàng sì_______     xìng zhì bó bo_______

  •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1.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   (________

    2.请勿自误________

    3.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________

    4.店家给武松再了三碗酒。________

  • 8、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 )       ( )

    ( )       ( )

    ( )       ( )

    ( )       熠发光( )

    ( )       埃菲(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

    我国有趣的地名文化

    ①我国幅员辽阔,地名众多,很多地方的名称构成和来历很有情趣。地名多由两个字或三个字构成,如果把一些地名放在一起,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些地名的构成可真有意思。

    ②有的地名用字对称。突出表现在东西、南北、上下、左右等方位词的使用上,如山东和山西、北京和南京、上庄和下寨、巴林左旗和巴林右旗等。

    ③有的地名寓意对应。寓意对应的地名就像巧妙的字对,如崇礼与遵义、文山与武川、麟游与凤翔等。

    ④有的地名前后两字一颠倒就变成了新地名。比如说广西的南宁和四川的宁南、江西的莲花和台湾的花莲等。

    ⑤还有的地名来历含有历史故事或文化典故。据记载,公元前121年夏天,汉武帝派霍去病进军河西。霍去病一路南下,大败匈奴,把匈奴残部驱逐到玉门关外。汉武帝赏酒一坛,犒(kào)赏有功将士,酒少人多,霍去病将酒倒于泉中,与大家畅饮。据说,这就是甘肃酒泉这个地名的由来。北京市海淀区六郎庄的村名始自杨家将的传说,据说当年六郎杨延昭曾在这一带领兵抗辽,因此得名六郎庄。六郎庄的附近还出现了与此有关的一系列地名,如离六郎庄咫尺之遥的有挂甲屯,再往北一点还有造甲屯、亮甲店、韩家川等,以至出现了佘太君登山遥望金沙滩古战场的望儿山、东北旺、西北旺等。这些美丽的传说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表达了百姓期盼安居乐业,反对战争的美好愿望。昌平居庸关下的穆桂英点将台,密云古北口镇的令公庙、七郎坟也属于此类。北京怀柔的名称则源自文化典故。它的名字出自《诗经·周颂·时迈》中的“怀柔百神”,寓意以德施政、民族团结、交融发展。

    1短文第②—⑤段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个方面说明了我国地名富有情趣。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①我国地名都是由两个字或三个字构成。______

    ②上庄与下寨是中国地名的一种寓意对应现象。______

    ③据说甘肃酒泉的名字源自历史故事。______

    ④以德施政、民族团结、交融发展是怀柔地名的寓意。______

    3短文第⑤段主要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

    4“像这样有趣的地名在中华大地上多如牛毛。探寻地名文化,可以让我们徜徉历史长河,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如果把这句话放入文中,最合适的位置是(   )

    A.第①段结尾 B.第②段结尾

    C.第⑤段开头 D.第⑤段结尾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跳水(节选)

    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1】这三段写的是水手们逗猴子,猴子___________孩子,孩子___________猴子。

    【2】文段中出现的最多的一个字是“笑”。

    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至少还能写出两个关于“笑”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圈出第3段中描写孩子动作的词语。

    【4】我也能用一连串的动词写一小段话。(至少用五个动词)

    ___________

  • 11、阅读表格,完成练习。

    某市某小学学生2019年视力检查情况调查表

    近视原因

    玩电脑

    看电视

    玩手机

    看书

    书写姿势

    遗传

    其他

    20%

    18%

    19%

    15%

    12%

    7%

    9%

     

    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造成学生近视的原因中,_____________所占比例较高。

    2对此,你想给同学们什么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梅花魂》片段,回答问题。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1仿照句子“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用“分外”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这两句话前后形成了明显的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从天上回来的朋友

    雨下得好大啊!青蛙在荷叶上淋浴,听到一阵阵快活的喊声:我回来了!我回来了!接着,还有叮咚叮咚往池塘里跳的声音。

    你是谁?从哪里回来的?青蛙问。

    从天上回来的呗。跳进池塘的朋友回答。

    谁送你去天上的呀?

    太阳公公送我到天上。

    去干了些什么?

    风阿姨带我走四方。

    后来呢?

    遇见寒冷大姐姐。

    她怎么样?

    把我送回到池塘。

    青蛙听着听着,一点也不懂,正想再问。荷花摇摆着身子,对青蛙说:这是个谜语啊!跳进池塘去的是谁,你猜猜就知道了。

    青蛙想了想,嚷着说:猜出来了,原来它是……”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快活____

    送走____

    寒冷____

     

     

    2从文中找出一个表示声音的词语,用横线在文中画下来,你也试着写2个。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跳进池塘里的是谁,你猜出来了吗?它是____

    4仔细读短文,找出青蛙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

    5青蛙听不懂荷花和从天上回来朋友的对话,你看懂了吗?如果你看懂了,你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了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快乐阅读。

     

    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到山的那一边的县城工作,把我送到了住在山里的这一边的奶奶家。

    小村的春天是可爱的,活跃的。当春天的温暖取代了冬天的寒冷时,田野里的土变得松软无比。奶奶牵着我的小手,漫步在田埂上,闻着清香的泥土气息,那种融化在大自然里的感党,是在城里永远(体会  体味  体验)不到的。这时候要是有乡亲经过,就会听到亲切(温柔  温热  温暖)的呼唤:“琳,这里是你的老家,你要好好看个够,别回城里就忘了呀!”是啊,这就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家乡,此刻我不仅仅是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更重要的是,我在家乡的怀抱里,感受着浓浓的乡情。

    “一日之计在于晨”,随着声声鸡鸣,各家各户(陆续  连续  继续)打开了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男的下田去了,女的做好了家务,便挽着一大篮衣服相邀到小河边。这时,搓衣声、说笑声,把小河渲染得更加欢乐。

    奶奶浇菜的时候,我便蹲在菜地里,用雅气而好奇的眼光感受奶奶的吃苦耐劳。奶奶到河边择菜,我便在河边跑来跑去捡石子,和在河边洗衣服的大人玩。玩累了,奶奶把我抱在木桶里挑着走。这时候一边是菜一边是我,奶奶脸上放射着爱的光芒,祖孙喜洋洋地回了家。遇到乡亲们可能就有了玩具,我常常会得到一些小动物,如小青蛙、小蚱蜢、小泥鳅,或者我叫不出名的小鱼;最常有的是,得到一些野花或一些菜花,小手捏着,鼻子闻着,真舒服!有时,邻居家的大婶见我在屋外玩,(递  塞  送)给我一个刚煮的红薯,因为我人小个矮,小狗、小鸡经常会跟我抢食,我东躲西藏,急得哇哇叫,这时大婶吆喝着给我解围,赶跑了小狗、小鸡。我舒心地笑了,捧着(温柔  温热  温暖)的红薯,心里更是(温柔  温热  温暖)无比。

    上小学的时候,我离开了小村庄,我的心似乎遗落在村里了,我忘不了家乡,更忘不了那一份浓浓的乡情。

    1给短文起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用“√”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

    3从文中找出具有下列意思的词语。

    (1)孩子气,天真。___________

    (2)衬托,烘托。__________

    (3)解除困境。__________

    4短文主要从哪四个方面写了“我”对故乡的美好的记忆?请试着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一说,你是从哪里读出“那一份浓浓的乡情”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结构特点是(   )。

    A.首尾呼应 B.总分 C.并列式

  • 15、阅读文本,完成练习。

    童年的狂欢

    我的父亲是村里扎灯笼的高手。元宵节的早上,父亲喂完猪,将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就坐在院场上给我们姐弟几个扎花灯。我们则替他做小工,拿竹篾、硬纸,找铁钉、蜡烛。父亲先扎一大堆椭圆形、菱形、长方形的篾架子,然后一一组合,糊上彩纸,再把精心剪成的各种图案贴在彩纸上作点缀,一只只色彩鲜艳的花灯便( )。他扎的兔儿灯、田鸡灯、荷花灯( ),( )。有时候我们自己也学着做,做的当然是最简单的灯,如四四方方的箱子灯、棱角分明的三角灯。

    元宵节的晚上,我们吃完汤圆,便赶到队里的打谷场上遛灯。打谷场上早已聚满了前来遛灯、赏灯的孩子和大人们。那些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兔儿灯、金鱼灯、狗儿灯以及 孩子们自制的三角灯、五星灯、箱子灯,把个小小的打谷场照得( )。从远处望去,真似浩繁星光,也像渔火点点。那一盏盏蜡烛在灯笼里绽放着亮丽,欢乐和幸福也映 现在每一张小脸上面。我提着那( )的兔儿灯,在小伙伴们惊叹和羡慕的目光中炫耀着走来走去,心里洋溢着前所未有的欢愉。

    在场上遛了一会儿灯,我把兔儿灯交给姐姐,就去和小伙伴扔火把、放哨火。扔火把 必须是男孩,因为男孩有力气,火把扔得高。在我的家乡有这样的说法,元宵夜谁的火把 扔得高,谁家今年地里的收成就高。用作火把的是家里刷锅用剩的高粱把儿或者是扫地扫 秃了的笤帚把儿。大人们把它们废弃了,可小孩子们却留了个心眼儿,将它们精心收藏起来,留作来年元宵节当火把扔。为了使火把易燃、耐烧,我们白天就将火把在生产队里的拖拉机柴油箱上反复地、使劲地蹭,谓之“揩油”。我们点燃手中的火把,一边扔一边唱着儿歌:火把儿,流流星,一棵麦子收一升。火把儿,金银灯,照得粮囤满满的。火把 儿,光明灯,照得年年好收成。我们举着火把在田野里奔跑,再用力抛向天空。火把在乡 间的麦田上此起彼落,远看如夏季的流萤。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惟妙惟肖 璀璨夺目 憨态可掬 逗人喜爱 大功告成

    【2】用“ ”画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3】父亲为我们扎过__________________。父亲扎灯时,先______,然后______,再______

    【4】短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回忆童年时的狂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外阅读。

    书籍就像繁茂的大树。伟大之书是根,大家之书是干,名家之书是枝,其余不过是叶,树叶落了,枝干犹在。长江后浪推前浪,“书”林新叶催陈叶。

    书籍就像浩瀚的海洋。涉足沙滩者可以拾到漂亮的贝壳,至于海中蕴藏的无数珍奇,只有勇敢无畏的探海者才能得到。

    书籍就像无价的宝石。有的价值连城,有的弃之不惜。

    有可读之书,有可用之书,有可读而不可用之书,有可用而不可读之书,有既可读也可用之书。

    不会读书的人,书越读越厚;善于读书的人,书越读越薄。

    耳读是极为重要的读书之法。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也。但神读才是最佳境界。神读方能神解,神解方能彻悟。读书能神读,下笔才有神。

    读书的过程,( )是个审美的过程,( )是个再创造的过程。读书而无创造思维的介入,不可能把书读活。

    是人读书,不是书读人。人读书,可以把死书读活;书读人,可以把活书读死。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文中写书籍像________,像________,像________,运用的是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短文中叙述的书有五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怎么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理解。

    汉字,最美的文字

    红山飞雪

    ①走进书法展览大厅,流连于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前,仿佛置身于百花盛开的花圃中。看那一幅幅风格迥异,美不胜收的书法作品,如同朵朵盛开的奇葩,摇曳生姿,争奇斗艳。行草篆隶楷,犹如夜幕上的星辰,熠熠生辉。驻足在巨幅作品前,凝神屏息,细细品味,你会觉得作品中那一个个汉字在飞扬,在律动,在含情,在妩媚。各呈妖娆,各具情态。

    ②这就是我眼中的汉字,世界上最美的文字。

    ③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像一条滚滚的长河,在人类历史的河床上奔流不息。从最初的甲骨文到今天的行书楷书;从原始的记录工具的今天的书法艺术,伴随着我们的先人一路从北京的山顶洞中走向平原,河畔,走向高雅的艺术殿堂。汉字在不断进化,嬗变,趋于完美。文人墨客借助于它寄情山水,吟风弄月;才子佳人借助于它把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寄向千里之外,写入那个人的心头。而那些才华横溢的书法家们,更是将那一个个方正的汉字挥洒的墨香淋漓,满纸龙蛇舞。

    ④世界上有哪一种文字如此含情脉脉,千娇百媚呢?你看那一个个篆字不就是一幅幅绝美而神秘的图画吗?将篆书“鱼”字放在你的眼前,是不是觉得它在畅游,自由而活泼。那“井”字,“车”字无不表情达意,如书如画。汉字的形态美是无与伦比的,汉字的情态美更是举世无双。“妙”字由“女”“少”组合而成;由“女”“少”意会而成的“妙”字,其情态之美真是妙不可言。类似的字还有很多,如“歪”,“尘”,“鲜”等。真可谓观其字而会其意,读其句而达其情。

    ⑤世界上又有哪一种文字可以和汉字媲美呢?西方文字那简单的线条无论如何也结构不出任何可以言美的图画,更无法上升为艺术。我们的邻国不甘心口说东洋话却书写我中华的汉字,于是,对汉字进行拆减和变异,原本栩栩如生的汉字被肢解的支离破碎丑陋不堪,就像一个个脸上涂抹一层厚厚粉脂的艺伎,无任何美感可言。所以,在日本,那些推崇真正艺术的书法家们,他们的书法作品都是原汁原味的中华汉字,从这些充盈着无穷魅力的真正汉字中,他们才会领略到书法的精粹和艺术的纯粹,才会欣赏到文字的美感和创作的乐趣。这样的书法才会生机勃勃,令人沉醉。

    ⑥经历代书法家们潜心创作,不断推陈出新,汉字已演变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在不断演变进化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变革,创新的汉字,都如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华文明的天幕中。不必说篆书的图案美,也不必说金文的娟秀和华贵,那隶书的古朴妩媚,魏碑的森严遒劲,楷书的疏朗端庄,行书的闲适飘逸,还有那草书的恣肆昂扬。更不必说行楷,隶意楷书,隶意行书等等奥妙无穷的书写形式,无不彰显出汉字艺术之美,令人如痴如醉,欲穷尽其美而食不甘味。世界上有哪一种文字能够如此精彩纷呈,魅力无穷呢?

    ⑦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汉字,是中华文明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在由工具升华为艺术的进程中,造就了灿若星辰的书法家。王羲之,柳公权,张旭……一个个星光闪闪的名子,将中华文明的锦绣点缀得如此灿烂辉煌,也成就了有别于世界文明的独特景观。除中华而外,你见到过谁以写字而闻名于世的吗?你听说过哪一种文字被人们书写成艺术,悬挂于厅堂,被流传,被珍藏,被尊为国宝吗?文章之美世人皆知,而文字之美唯有龙之传人创造之,这不能不说是我中华对世界文明一大贡献。

    ⑧列夫托尔斯泰被尊为世界文豪,但丁被称之为伟大的诗人,他们都以诗文名动天下。王羲之以书法被尊为“圣”,这在他国是无法想象,也是难以做到的。《兰亭序》得以流传不朽,到底是得益于书法的精湛还是文章的精彩呢?文章的确非常之美,但书法的造诣更高,书法和文章双玉合璧,相得益彰,这岂不是千古美谈?

    ⑨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而文字就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没有属于自己本民族文化,还可以长盛不衰,这样的民族是不可想象的。有了自己的文化,却没有创造出自己的文字,用自己的文字来传播,来表达,那是一个残缺的民族,至少不是一个完美的民族。

    ⑩因此,我们拥有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美不胜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得益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对汉字的评价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鱼”、“车”、“妙”、“鲜”等汉字,解说了汉字哪些独特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8自然段,作者列举了列夫•托尔斯泰,但丁,王羲之,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谈一谈你对汉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夕照

    ①小屋的窗子是朝西开的,我便有机会尽情地欣赏那迷人的夕照了。

    ②透过窗子向下看,是一排整齐的红砖瓦房。砖瓦房后面立着一排挺拔的钻天杨。每临近黄昏时,太阳顺着这排杨树缓缓滑落下去,便出现了如诗的夕照。

    ③太阳被裹上橘黄色,没有了刺眼的光芒,稳稳地站在那排杨树的树梢上,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红润的光,变得波光粼粼一般了。很明显,这雀跃着的“波纹”是夕阳得意的杰作。那平静的“湖面”难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吗?啊,它和我们一样调皮!

    ④这样想着想着,眼前的太阳便又向下溜了一截。

    ⑤这会儿,太阳的脸上开始泛出微红;轻轻的,如纱一般。不一会儿,那红色变深了,成了小姑娘脸上害羞的红云了。

    ⑥一会儿,那张可爱的脸渐渐变红,变红,最终一只熟透了的“大石榴”出现在树杈当中。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出来,映着钻天杨矫健的身影,在天际形成一幅绝妙的工笔画。

    ⑦天空的黑色渐渐漫了过来,几乎要把太阳包住了。太阳则变得越发的红,宛然一团燃烧的烈火将黑暗照亮。我呆呆地望着这如火的夕阳,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

    ⑧渐渐地,夕阳在我的视野中远去,远去,最终完全消失了。我知道,此时它已经到了地球的那一面,又为那里的人们带来一个美丽的黎明。

    1按照太阳下落的过程排列顺序。

    ____变成了红石榴

    ____显露出轻纱般的微红色

    ____红色变深,像小姑娘脸上害羞的红云

    ____收敛起刺眼的光芒,泛出橘黄色

    ____红的像火

    2文章描写了从“太阳顺着杨树缓缓滑落”到“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表现了夕照__________的特点。

    3“太阳被裹上橘黄色,没有了刺眼的光芒,稳稳地站在那排杨树的树梢上,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

    (1)这句话运用了____的修辞方法。

    A.比喻B.拟人C.夸张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

    A.这句话写出了太阳落山时静态的美

    B.这句话写出了太阳落山时动态的美

    C.这句话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出了太阳落山时的美

    4“啊,它和我们一样调皮!”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两茎灯草》全文,回答问题。

    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小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次早打发几个家人、小斯,满城去报丧。族长严振先,领著合族一班人来吊孝;都留著吃酒饭,领了孝布回去。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2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本课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段极力描写严监生临死前因见灯盏里点了两根烟草,伸出两根手指不肯断气,这属于 ( )。

    A.细节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D.侧面描写

    4作者写严监生临终为两根灯草不肯断气,其作用是( )。

    A.严监生有极强的求生欲望

    B.突出严监生害怕侄子瓜分他的财产

    C.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严监生的吝啬

    D.体现只有赵氏才真正了解他

    5在下面句子括号内加入正确的关联词语。

    严监生___________不肯断气,___________灯盏里点着两茎烟草。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王宁说:我要像李永红那样关心集体。(改为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圣陶要见我这样一个小学生,我自然当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漓江的水很绿。 (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桃花潭水很深,没有汪沦对我的情谊深。(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空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南方赶来的美丽的小燕子加入了春天这百花争艳的盛会。(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红柳开出小花。 (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请以“生气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横线上填人物名称。②字迹工整,语句通顺,不得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