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期末贺州五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词语中带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晃晃huǎnɡ  拳擦掌(

    B.生(jiàn馅儿(lòu   一针见xiě

    C.ɡǎn) 豁喇() 情不自jīn

    D.恋(juàn) 徘huí)   养尊优(chǔ

  • 2、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气(huǐ)    避wěi

    B.)  击(

    C.yuán)  手

    D.妹()  刑(jiāo

  • 3、海伦·凯勒不是(    

    A.慈善家 B.演讲家 C.文学家 D.教育家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1)诚实是美德,( )做什么,( )要讲老实话,办老实事。

    2)四合院的房子与房子之间,( )相互连接,( )各自分开,有分有合。

    3)黄道婆看到黎族人( )棉花种得好,(   )纱也纺得好。

    4)(   )觉如到的地方,( )有人们幸福稳定的生活。

    5)(   )想参加书法培训班,( )得主动提出申请。

  • 5、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  晦_________  帕__________  敞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悔_________  怕__________  敝___________________

  • 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威严——   考究——

    居然—— 仍旧——

    胆怯——   兴奋——

     

  • 7、猜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谜底:________

    2.三人同日来,喜见百花开。   谜底:________

    3.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不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谜底:________

    4.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   谜底:________

    5.十字对十字,太阳对月亮。   谜底:________

    6.一边是红,一边是绿,一边喜风,一边喜。   谜底:________

  • 8、在这半学期中,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吕岩写的一首描写古代儿童有趣生活的诗,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全诗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

     

    我有一个愿望,就是能为祖国做出一点贡献,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好。正好,我们学校参加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捐款活动,于是我就悄悄攒起钱来。

    攒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得有决心!一天,放学后我去商店买橡皮。刚进门,便不由自主向食品柜台走去。这时,那位认识我的售货员阿姨向我招呼道:今天可有你爱吃的巧克力豆呢!我没说话。那巧克力豆好象也笑着开口说:我好吃极了……我的手不由地伸进兜里掏钱,但是我想到我的愿望,立刻又把手缩回来。我望了望那诱人的巧克力豆,抱歉地对售货员笑了笑,高兴地离开了柜台。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学校举行隆重的捐款仪式,当我把积攒的钱全部交给老师的时候,会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能为祖国作出一点贡献的愿望实现了,虽然这点贡献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表达了我的一点心愿。为此,我感到无比的骄傲。

    (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  

    (2)第二自然段分成两层用表示,写出分层的根据。

    (3)第三自然段的段意:

    (4)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几个词的词意:

    微不足道 积攒

      抱歉

    (5)选择正确的中心意思,括号内画“√”

    A.说明攒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得有决心。(  

    B.表现了从小愿为祖国做贡献的好思想。(  

    C.表现了高兴的心情。(  

    (6)用直线画出拟人句。

    (7)填空:

    作者用自己(   )的一件事说明了 的道理,表达他   心愿。

     

  • 10、课内语段阅读。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

    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语段主要描写的是荷兰牧场________________这个时间段的景象。

    2作者对这个时间段的景象进行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请将下列属于静态描写的情景画上“√”。

    (1)驾船来挤奶  (  )

    (2)晚霞铺在西天  (  )

    (3)汽车、火车开往城市  (  )

    (4)牲畜沉睡  (  )

    (5)灯塔闪烁光芒  (  )

    3此时的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句话来夸一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______次,下面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总结文章的内容。

    B.着重强调荷兰是牧场之国。

    C.既是向读者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美景发出的赞叹。

  • 11、课外阅读。

    军礼

    离军区司令部门岗只有几步远了,她仍骑在车上,旁若无人地朝门岗驶去。

    “喂,同志,请下车。”

    下车?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脚一蹬……“站住!”随着喊声,车后架被人拉住了。她急忙用脚撑在地上。扭头一看,不由气恼地问:“你干什么?”

    “请你下车!”哨兵不动声色地回答。

    “真新鲜,我在司令部进进出出快一年了,第一次听说‘下车’二字。”“第一次听说,就请你第一次执行吧。

    “得了吧,你看你的门,我走我的路,何必这么啰嗦。”说着,脚一蹬,又要上车。不防哨兵抢前一步,迅速地将车锁住,拔出钥匙。

    “你!”她傲气的脸顿时沉下来,气冲冲地走进岗亭,拿起话筒,拔了个号码:“喂,爸.爸!爸爸!我进大门没下车,被岗哨拦住,他还锁了我的车,你快来,我等你。”

    不一会儿,朝门岗走来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军人,他,魁梧的身材,背略有点驼,脚步分外沉重。“爸爸!”她迎上前去,好不神气地瞟了哨兵一眼。陈司令员并不理睬她,径自向哨兵走来。他深沉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哨兵那涨红的脸上,然后,他缓缓地举起右手,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霎时,热血在战士的心中沸腾了,他强忍着就要涌出的泪花,一个挺胸立正,向司令员回答了一个军礼。一老一少两代军人的心在庄严的军礼中紧紧地贴在一起了。

    她呆呆地望着,好像明白了什么,羞愧地低下了头。

    【1】《军礼》写司令员女儿时抓住了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她由傲慢、神气到羞愧的变化过程。

    【2】司令员“脚步分外沉重”,是因为____________;哨兵热血在心中沸腾,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3】“她呆呆地望着,好像明白了什么,羞愧地低下了头。”“她”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过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活着的手艺(节选)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

    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面子要多大,腿要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个衣柜、张桌子。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他的眼力就这样厉害。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他雕的蝴蝶、鲤鱼,让那要出嫁的女孩看得目不转睛,真害怕那蝴蝶飞了,那鲤鱼游走了。树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1文章主要借其他人之口,从侧面介绍了文中木匠这些年的经历,既节约了文章篇幅,又巧妙地展示了木匠的__________

    2文章是怎样突出他的高超技艺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对木匠的介绍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你对文章题目“活着的手艺”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乐园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胆战心惊,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  向海里跳 不然我就开枪了 一 二 刚喊出 三 孩子往下一纵身 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给文中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加上标点。

    2“正在这时候”指_____________

    3孩子“没有明白他爸爸的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用“_____”画出写孩子处境危险的词语或句子。

    5那个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推敲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当参知政事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他在京城闲居无聊、定回南京去看看妻儿。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今江苏者向京市),路过京ロ(今江苏省镇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在金陵钟山的亲人来了,他走进船舱,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题为《泊船瓜洲》的诗:

    京ロ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体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盘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增色,全诗都活了。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它为例。

    1试想一下,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推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春风绿野,皓月当空”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的“过”“入”“满”“绿”这几个字有区別吗?为什么王安石要一改再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仔细推敲字词,将这个句子写得更生动优美。

    微风吹过湖岸,杨柳轻轻地摆动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现代文阅读。

    儿科大夫的手

    年轻的讽刺小说作家冷凌抱着出世才20天的儿子,顶着寒风,匆匆来到儿童医院。

    诊室靠窗处设两张桌子。一男一女两个大夫面对面坐在桌旁。男大夫生得魁伟粗壮,肤色黧黑。“像个铁匠。”冷凌心里说。女大夫生得娇小玲珑,一脸孩子气。“医学院来的实习生。”冷凌判断。他本来希望给儿子看病的大夫是一位慈祥和蔼的老太太。

    “下一个——梁虾仔。”“铁匠大夫”嗓音洪亮,与他的个头很相配。

    一个衣衫单薄的农村妇女赶忙上前就坐。她怀里抱着一个用黑粗布裹着的婴儿。

    “铁匠大夫”朝那妇女看了一眼,皱着眉说:“天这么冷,怎么不多穿件衣服?你也病倒怎么办!”语气粗暴,像个爱摆架子的大夫。

    “不吃奶……哭了一夜,怎么哄也不行……”妇女开始诉说孩子的病情。“铁匠大夫”表情平淡,一边“嗯、嗯”地应着,一边搓着手。“他的手大概患了某种奇痒难熬的皮肤病吧。”冷凌暗想。

    终于,“铁匠大夫”停止了搓手,从脖子下的衣服里掏出听诊器的听头,夹在两手掌间又搓擦了几下,然后探进病婴的衣服下。听完后,他把听头插回原处,又搓了搓手掌,才伸手摸病婴的肚子。

    “下一个……”“铁匠大夫”喊完病人的名字,又把手搓起来。搓呀,搓呀

    讽刺小说作家看着眼前这位“手掌痒痒”的大夫,职业习惯使他马上进入艺术构

    思。该用什么题目?“搓手”?不行,不够尖刻,不够讽刺,太一般化……

    “铁匠大夫”的大嗓门把作家召回现实,他喊了冷凌儿子的名字。

    冷凌抱着儿子在那张就诊椅子上坐定,一边描述儿子的病状,一边注视那双搓动的大手。距离近了,看得真切了。那双大手很正常,看不出有什么异样。大概是一种怪癖。这怪癖占了多少时间!假若他急病人之所急,假若他全心全意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他肯定不会这样毫无意思地搓手不止!

    终于,“铁匠大夫”停止搓手,开始听诊和按摸肚子了。这时,“铁匠大夫”的目光离开冷凌儿子的脸,像聆听美妙的小夜曲那样侧扬起头。就在他的目光移到对面女大夫身上的时候,他突然说:“不要这样!你的手指和听头都很凉,这不仅会惊吓到孩子,孩子还会受凉呢。孩子的肚皮又嫩又薄,经不起你的突然袭击……先把手搓暖……听头不要吊在胸前,该藏进衣服里……”

    女大夫连声应诺,脸也红了。

    冷凌的脸也悄悄地红了。儿科大夫的手……自己刚才构思的文章……

    “谢谢!”讽刺小说作家临离开诊室的时候向那位男儿科大夫致意,一点儿也不含讽刺的味。

    1男儿科大夫搓手是因为( )。

    A. 他患了怪病 B. 他有这种怪癖 C. 使孩子避免受惊吓和受凉

    2整个过程中,冷凌的情感变化是( )。

    A. 焦急——遗憾——不满——羞愧——敬意

    B. 焦急——不满——遗憾——羞愧——敬意

    C. 痛苦——遗憾——不满——敬意——羞愧

    3“____”画出文中与讽刺小说作家临离开诊室的时候向那位男儿科大夫致意,一点儿也不含讽刺的味照应的内容。

    4冷凌最初不喜欢男儿科大夫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女大夫的脸红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凌的脸红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外阅读。

    暖冬

    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可是那个冬天,母亲却落下一生的病根——类风湿。那天,她用了整整一夜,将自己的棉袄棉裤认真地改小,套在他的身上。、

    然后,整整一个冬天,母亲没有自己的棉衣。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______

    (2)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______

    【2】“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愁苦”的原因是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与题目相对应的一句话,用“﹏﹏﹏”画出来。

    【4】文中说,那年冬天“特别冷”,但“他”却一直认为,“那是他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为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文章,按要求答题。

    豆当家(节选)

    ①豆当家,其实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店,小店的生意并不好。来吃早餐的人不是陆陆续续,而是零零星星。不过,这样倒使小店显得很清静,特别适合晨练后想小憩的人落座用餐。

    ②小店环境优雅,干净卫生,餐品种类不多,但还算合乎口味。其实吸引我的不是这一家店的饭菜和环境,而是开店的这一家人。

    最先吸引我的是店内的一个小姑娘,十四五岁的样子,齐耳短发,正头顶上的一缕头发扎着自然地朝后顺垂下来,单凤小咪眼,一副笑容可掏的样子。出于职业习惯,我问她在哪里上学?她说在县二中上高一。一个高中生能在假期帮爸妈打理店里的生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太懂事了。我本能地喜欢这样的孩子,直接夸她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小姑娘高兴地笑了,笑得可开心了!

    ④第二天,我去店里的时候,小姑娘便把我当成老主顾了。隔着窗户我就听见她说“她来了”。我纳闷她在向谁介绍我?哦,原来店里多了一个小朋友。是个小男孩,十来岁的样子。不用问看长相便知道是她的弟弟。这小男孩正在餐桌上写作业,一看见我来了,马上拿起一个托盘去收拾餐桌上的剩餐具了。我很友好地对他笑了笑。小男孩也像是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把餐桌收拾得可干净了。小姑娘连忙问我们吃什么?然后很自然很熟练地给我们盛上了主食。我们选了一个靠窗子的餐桌坐下,碰巧小姑娘要出去买点东西,她的自行车就放在门外窗户边,她推自行车的时候,隔着玻璃窗朝正在就餐的我招了招手,我和她特别会心地同时笑了一下。这个镜头像刻在我心里一样,顿时感觉心里暖暖的。

    ⑤第三天早上,我照例又走进这家早餐店。还没走到门口,便听到里面小姑娘在说“又来了,又来了”。这次可不仅仅是对小男孩说的了。店里又多了一个比她年纪小、比她黑瘦一点的小女孩。看长相不用猜,还是一个爹娘生的。

    ⑥突然想起前一天问了一句小男孩在哪里上学,他说在姑姑家上学。当时我还纳闷怎么不在父母身边呢。现在想想,应该是那时候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把户口给落在姑姑家了吧?

    ⑦这三个小鬼一起来帮爸妈卖早点。他们分工明确,合作愉快。不声不响、不紧不慢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给人一种很友善很祥和的感觉,满屋子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⑧在当今时代,城市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居多,独立自主自食其力的寥寥。像这样理解家长、心疼家长、帮助家长做事情的孩子实在太稀缺了。我想,这应该归功于店主的家教家风吧。这个早餐店也可以称夫妻店,两口子很纯朴很厚道。他们的孩子能在小孩的姑姑家长大,说明他们那一代人也很和睦,好家风代代相传啊!

    ⑨再看“豆当家”这个店名,突然感觉这个名字就是给他们家准备的。因为他们家的三个豆豆都懂得当家,都会当家。所以我给别人介绍这家店时候,不说是“豆当家”而是直接说成“豆豆当家”了,呵呵……

    ⑩后来的几个早上,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就没有再去那个店里吃饭了。不知道店里的小姑娘还有没有记得我,还有没有等待着我去就餐?

    【1】选文第②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从“小姑娘连忙问我们吃什么?然后很自然很熟练地给我们盛上了主食。”中加点词语,感受到小姑娘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自然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与“豆当家”中的小朋友相比,在家里表现得怎么样呢?请举出自己“理解家长、心疼家长、帮助家长做事情”的例子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熬鹰

    这是一只刚刚成年的苍鹰,嘴尖锐而弯曲,披一袭铁灰色毛羽,带有铁爪的四趾苍劲有力,但腿却被一条特意打造的细铁链拴住。第一天,猎人就在隐秘的处所开始了对它的磨练;在鹰的周围布上绳网,绳网的外面故意摆放着鲜嫩的羊肉和清水。苍鹰对此不屑一顾。在荆棘中不慎撞入猎人的机关,被冰冷铁链锁住的瞬间,苍鹰就表现出暴烈悍野的气质。两只虬劲的鹰爪不停地抓挠,将铁链哗哗抖响,它发出一阵阵愤怒的唳啸,啸声苍凉、悲壮。猎手在网绳外冷笑着,于是雄鹰更加愤怒,一次次飞起向他扑去,想用铁喙啄他,用利爪撕袭他,但一次次都被铁链拽回,石块般重重摔倒在地。徒劳的扑击中,雄鹰的体力在一点点耗去。

    夜暮降临,大地沉入无边的暗夜,深秋的风带着砭骨的寒意吹来。猎手拾来枯枝,在场地边生起一堆火,不断添加的枯柴使火焰噼啪爆响。火光下,雄鹰的两只眼血红,怒视着不怀好意的猎手。猎手的眼睛也是血红的,鼓着凶光和它对峙着,谁也不愿处于下风。

    第二天,当第一缕晨光染上雄鹰的苍羽时,它更加愤怒急躁了。它隐隐觉出腹中的饥饿,猎手殷勤地将羊羔肉捧到它眼前。雄鹰凶猛地撑开门扇般的翅膀向猎手扑去。猎手急忙躲闪,但还是被凌厉的劲风扫了个趔趄。惊魂不定的猎手看到,鹰对鲜嫩的羊肉置之不理,只用铁喙去啄击铁链,啪………………发出爆响,但铁链依然,只是鹰喙已鲜血淋漓。鹰仿佛不知疼痛,一如既往地啄击着。鲜血,一点点滴下来,浸湿了爪下的黄土、岩石。

    又是一夜对峙。

    两天两夜过去了,猎人依然与鹰对峙着。对峙的过程是人驯服鹰的过程;一点点磨灭鹰的野性,消磨它的意志,使它产生对人的敬畏心理,猎手看到,夜深后,在无边黑夜的包围下,苍鹰的戾气一点点消散,但猎手不敢松懈,他怕稍一不慎即前功尽弃。

    当第三天阳光普照时,鹰嘴已结满黑硬的血痂,瘀血甚至堵塞了鼻孔,眼中集结的怒气消散殆尽,疲弱的身躯仿佛再也拖不动沉重的铁链,蕴满黄金般光泽的眼睛不时半眯,似随时都会睡去。猎人手里拿了一根棍子,不停地撩拨它。无可忍耐之下,苍鹰的怒气又一下子凝聚,但已没有了锐气。它喑哑的叫声缺乏底气,少了威慑,多了悲伤与无奈。秋风袭来,鹰的毛羽显得苍老凌乱毫无光泽,再也找不出昔日天之骄子的神情……猎手看到,雄鹰从体力到意志都濒临崩溃。

    又一个白日过尽寒夜降临。在猎手精心安排的场地上,响起阵阵野兽的嗥叫,声音中充满嗜血的欲望。雄鹰拢紧身上的毛羽,将身体畏畏缩缩移向火堆,它感到自己的孤独无助。野兽的嗥叫又逼近,鹰身上开始有了明显的颤栗。猎人清楚地看见鹰眼里戾气消尽,闪过一丝乞怜。猎人走进网围将鹰抱入怀中,抚摸鹰的头部,它不再挣扎啄击,任猎人的手指从头顶滑下,顺着修长的脖颈儿,抚摸到宽阔的背脊。鹰驯服地舒展开身体,眼睛里透出温和与顺从的光。再将鲜嫩羊肉托上掌心时,鹰迅捷地一块块叼入口中……一只鹰熬成了!这时猎手的体能也快熬尽了,把鹰交给帮手后,便翻身倒下睡上三天三夜才能恢复元气。

    当这只鹰再次出现时,不是蹲踞在猎手的肘上肩上,就是在猎手的头上低飞盘旋。待到远方猎物闪现,不待指令它便会迅猛出去……猎手开剥猎物时,会大度地将动物的肠子、肝肺扔给它……一个桀骜不驯的灵魂从此消失。

    1用下列词语组成两组意思不同的句子。

    在一个隐秘的处所  火光下 猎人 苍鹰 怒视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与猎人的较量过程中,苍鹰的野性发生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文章,你认为下列观点与作者不一致的是( )。

    A. 一只充满野性的苍鹰补猎人驯服了,人类的力量太伟大了。

    B. 一个自由的灵魂在慢慢地消失,它只懂得讨主人欢心,被主人利用,可悲。

    C. 桀骜不驯的雄鹰消失了,这一切下是人类征服自然所制造的悲剧。

  • 19、品味探究。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酒席招待他。

    【1】周瑜是东吴的大都督,尤善水战,况且三天造十万支箭可谓难如登天,周瑜为什么要难为诸葛亮?

    (1)我要抓住周瑜的语言、动作,谈谈对他的理解:______________

    (2)结合“草船借箭”发生的背景或《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故事,我对周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他怎么知道三天后有大雾?

    像这样的问题能激发我阅读的兴趣,我要提出自己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联系上下文,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缩写句子。

    (1)红军的主力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2)那小巧的扁桃状胸针上烫着金光闪闪的字。

    (3)全场观众对福勒高尚的体育风范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呼喊

    (4)扬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

     

  • 21、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

    (1)黄继光对指导员说“请把任务交给我。”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刚几下就爬到了杆顶,非常灵活。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春天来了,大地一片生机。改为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祖国。(改为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老大娘走过小路。(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比山还高的比海还深的兄弟情谊,我们不会忘记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写句子。

    (1)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改为陈述句)

    (2)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为肯定句)

    (3)她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改写成比喻句)

    (4)楚国的大臣们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缩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快乐习作。

    翻阅影集、日记、成长手……回忆一下自己成长的历程,有没有某一个瞬间、某一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请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