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六安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为海伦·凯勒开启心灵之窗的启蒙老师是(  

    A.斯博尔丁先生 B.奥利维埃夫人 C.瑞米小姐 D.莎莉文小姐

  •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妹(zhǐ 裂(bèn 子(kài

    B.子( 目(mín   chiànɡ   子(màn

    C.huì  书(kǎi   蹿出(chuān   毛(lín

    D.气(huì  liè   (lǐ)   相(chénɡ

  • 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费奥多罗夫童年的发现非常有趣极了。

    B. 我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来和悦耳的驼铃声。

    C. 我认真改正并发现作业中的错别字。

    D. 我对相声很感兴趣,一有空就听。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快乐调音师。(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可千万别跑调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将相和》中“将”是_______,“相”是________。文章描写了___________、渑池之会、_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

    2孔指以示儿曰:“_______________。”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__。”

    3怪生无雨都张伞,__________________

    4《猴王出世》节选自《______________》,我知道里面的许多故事,如:《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孔明借东风——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无志空长百岁。

  • 6、看拼音,写词语。

    dù  jì jiān dū shān zhài   dié piàn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xiōng táng   tuō bǎ   bǎng wén chā shǒu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 7、写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手法。

    (1)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 )

    (2)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

    (3)“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

    (4)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

  • 8、读拼音,写汉字。 

    qín  guò

    guān  

    biàn  zhōu

    ____

    ____

    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登天都峰

      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旅行家。

      一次,他和朋友一起攀登黄山的天都峰。天都峰是黄山的第一高峰,上山的道路很陡,几乎是直上直下,使人望而生畏。

      走了一段路,他的朋友就抱怨起来:“这路真难走,我的衣服都被汗湿透了。”

      徐霞客笑着说:“我还好,咱们慢慢走吧!”

      又走了一段,到了半山腰,他的朋友气喘吁吁地说:“我的包袱太重,我背不动了。”

      徐霞客接过他的包袱说:“我的包袱不太重,我帮你背吧!”

      好容易爬到了离山顶不远的地方,他的朋友喘着粗气,筋疲力尽地说:“我的鞋磨破了,脚掌也磨出了血,我实在走不动了。”说着,坐在地上,简直不想起来了。

      “我的包袱里还有一双鞋,你换上吧!”徐霞客把鞋递给朋友,热情地鼓励说,“我们慢慢走,一定可以走上去!”

      他们好不容易登上了峰顶。他的朋友这时才发现,徐霞客的衣服比自己还湿得厉害,两个包袱把他的腰都压弯了,两只脚都磨开了口子,脚掌也流着血。他的朋友惭愧地说:“原来你并不比我轻松,可你为什么一点不叫苦呢?”

      徐霞客回答说:“上山怎么会没有困难呢?如果我们都叫苦,互相抱怨,恐怕我们就上不来了。”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望而生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筋疲力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互相抱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登山途中,徐霞客做了哪三件事帮助他朋友克服困难?概括一下写出来: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打“√”:

    (1)本文记叙的方法:

    ①先总述后分述。(  ) ②先概括叙述后详述。(  )

    ③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

    (2)本文赞扬了徐霞客:

    ①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

    ②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的精神。(  )

    ③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精神。(  )

    【4】登上峰顶,举目远眺,会使人想到诗句_________________

  • 10、短文一。

    每当看到现在孩子背着那印满各式各样卡通画的精致书包上学时,我就会想起属于我的第一个书包。

    那是个花格子书包,是妈妈做的。

    7岁那年,我终于拥有了上学的资格。在学校里,我各科成绩都遥遥领先,真可谓是春风得意,很是风光。可是有一件事却总是令我耿耿于怀,觉得自己在大家面前抬不起头来——我没有书包。

    那时,我们乡下孩子最常背的就是用花布拼成的花格子书包。就是用平常裁衣服剩余的碎花布拼接成一个个大小相等的花方格,然后再缝在一起做成书包。当时在我眼里,这大约是世界上最美的书包了。

    但我却连一个书包都没有,更不用说什么花格子书包了。于是,每当同学们谈论谁的书包哪块花布多么多么好看时,我都会躲得远远的。心里却一遍遍地喊着:我也要有一个花格子书包!

    新学期即将来临的时候,我终于向母亲开了口。

    家里没有碎花布。妈妈平静地说。

    我要!我固执地坚持着,却不敢看妈妈的脸。家里的窘境我是知道的,成年不做新衣服,平日里连往旧衣服上打补丁的布,妈妈都要翻箱倒柜的找上半天,哪里还会有碎花布给我做书包呢?

    然而,我不想没有书包。面对我的倔强,妈妈没有再说话。

    从那以后,我发现从来不喜欢串门的妈妈开始串门了。对于寡言少语的她来说,和人谈天说地是多么吃力的事情!有好几次,在一边玩耍的我发现妈妈的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通红。然而,妈妈依然全力以赴着——因为,每每从一户人家走出来,她的手里总会分到几块色彩艳丽的碎花布。不知串了多少家的门,不知有多少艰难的开口,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花布。

    开学的前夜,妈妈把书包做好了。美丽的图案,细密的针脚这真是一只可爱的书包!我还惊喜的发现书包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夹层。这可是我们村独一无二的新设计啊!

    我兴奋地把书包看了又看。然后抬头看看妈妈的脸,她的眼神十分安适。好好学习。她依然平静地说。

    躺在床上,我的泪水忍不住淌了一脸。愧疚和不安开始一点一点地吞咽我的喜悦和满足。我知道这书包意味着什么:这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这道道匀净的线路是她那颗绵延万里却从不言爱的心啊!

    第二天上学时,我郑重地背上了这只书包。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后来,它一直陪伴我读完了小学和中学,直到它不能再用,我也依然保存着它。因为我知道:这只书包必定是世界上最珍贵最美的书包。

    【1】请仔细阅读文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遥遥领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耿耿于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文章内容,为文章取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没有书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花书包时,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之后是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得到花书包后,却为什么躺在床上却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的结尾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伞的故事(18分)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 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艰难,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 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目的说: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沉思良久:                       

    欣喜之余:           

    2读句子,注意划线部分的词句,联系课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用一个词写出来。(3分)

    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   )

    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目地说:去吧,你要的伞!(   )

    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

    (3)请用 划出与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相照应的句子。作者看见伞,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的原因是  

    4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              ,这句话表达了                                            

    5)课文已用‖”分好段落,请写出第二、三段的段意。(4分)

    第二段:  

    第三段:  

    (6)假如你就是文章中的作者,收到母亲的,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请写下来。(3分)

     

     

     

  • 12、阅读

      接着,江主席又背起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明月几时有,把___________________ 他忽然停了下来,让王辉接着背。王辉大声背道: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旁边一位同学接下去: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___________________ 王辉又接着背: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许多同学都跟着一起背起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到了最后,江主席也很有兴致地参加了进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大家背完了,江主席高兴地说:不错,不错。

    1在文中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

    2段落中出现的婵娟是指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郑板桥送贼诗

    清代画家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尽管他的画很好,却卖不出好价钱,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一天,郑板桥躺在床上,忽见窗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法人人影,他想:一定是小偷来了,可是我家有什么值得拿呢?于是,他便高声吟起诗来:“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登寒门。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

    小偷听了,转身就溜。郑板桥又吟了两句诗送行:“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小偷慌忙越墙逃走,不小心把几块墙砖碰到了地上,郑板桥家的黄狗直叫,追住小偷就咬。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还把跌倒的小偷扶起来,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个揖,又吟诵了两句诗:“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

    郑板桥吟蟹诗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有一天差役传报,说是知府大人路过潍县,郑板桥却没有出城迎接。原来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是买官的钱,就足够抬一轿子,肚里却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瞧不起他。

    知府大人来到县衙门后堂,因郑板桥不出城迎接,心中十分不快。在酒宴上,知府越想越气。恰巧这时差役端上一盘河蟹,知府想:不如让他以蟹为题,即席赋诗,若作不出来,我再当众羞他一羞,也妤出出我心中的闷气!于是用筷子指着河蟹说:“此物横行河中,目中无人,久闻郑大人才气过人,何不以此物为题,吟诗一首,以助酒兴?”郑板桥已知其意,略一思忖,吟道:“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知府自讨没趣,十分尴尬。

    【1】两则故事分别表现了郑板桥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是告诉小偷自己家里没钱。______

    (2)“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是告诉小偷他跑不掉了,有黄狗追他。______

    (3)“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的意思是没让小偷偷到钱,他心中有愧。______

    (4)“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是讽刺知府横行霸道,却无真才实学。______

    【3】理解文中画“ ”的两部分的意思,并填空。

    (1)“此物横行河中,目中无人”中的“此物”表面上指______,实际上暗指_____________

    (2)“郑板桥已知其意”中的“其”指______,“其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是( )

    A.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是因为他的画不好,没人购买。

    B.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扶起跌倒的小偷,是体恤小偷,希望他能重新做人。

    C.郑板桥没有出城迎接知府是因为知府太横行霸道,郑板桥不喜欢他。

  • 14、阅读《颜料坊的孩子》这本书的宣传页,获取有用信息。 

     

    1“100%的精品说明________ “75%的价格说明________   

    2)这本书的书写对象是________   

    3)推荐阅读这本书的理由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 15、阅读练兵场。

    _____________

    5月12日,和平常一样,谭千秋老师6点多就起床了。他给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天空阴沉沉的。下午2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谭老师正讲得起劲,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土腾空而起。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跑出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已冲不出去了!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

    13日22点12分,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说。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一个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事实证明,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在学生眼里,谭老师曾是一个多么和善的人啊。他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51岁的宝贵生命诠(quán)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1给文章拟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照样子写词语。

    (1)大公无私(含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绘声绘色(ABA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我也会用省略号写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三个叹号让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

    6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请用“_____”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7你如何理解“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1】对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毛主席的内心独白,他多么希望毛岸英能像前几次一样,平安回到自己身边啊!

    B.省略号的运用,突出了毛主席无比悲痛的心情。

    C.这两句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慈爱的父亲形象。

    D.这是对毛主席的语言描写,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2】读选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这句话是对毛主席接到电报后的______描写,深刻揭示了主席失去爱子后___________的心情。

    【3】对于选段的最后一句,应该如何朗读?( )

    A.语速较快,语调激昂。

    B.语速略慢,语调低沉。

    C.语速适中,语调低沉。

  • 17、课内阅读。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1】阅读选段,联系全文,用准确的词语填空。

    ___________的园子 ___________的祖父

    ___________的“我” ____________的童年

    【2】用“ ”画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3】选段共介绍了“我”在园子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件事,其中_________这件事写得最详细。

  • 18、课外阅读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就会认为我们的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宴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你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请求——   特别——  

    严厉——   开导——  

    【2】齐景公没有杀死烛邹的原因是(

    A.他发了善心。

    B.晏子宣布的三条罪状不足以定烛邹的死罪。

    C.齐景公听完晏子的话,明白了杀烛邹是错误的做法。

    【3】看完这个故事,你想对晏子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拓展。

    学溜冰

    从前有一位体育老师,教我们溜冰。

    开始时,我不知道技巧,总是跌倒。所以,他给我一把椅子,让我推着椅子溜。

    果然,此法甚妙。因为椅子稳当,可以使我站在冰上如站在平地上一般,不再跌跤,而且,我可以推着椅子行进,来往自如。

    我想,椅子真是好!

    于是,我一直推着椅子溜。

    溜了一个星期之久,有一天,老师来到冰场,一看我还在那儿推着椅子哪!这回他走上冰来,一言不发,把椅子从我手中搬走。

    失去了椅子,我不觉惊惶大叫,脚下不稳,跌了下去,嚷着要那椅子。

    老师在旁边,看着我在那里叫嚷,无动于衷。我只得自力更生,站稳了脚步。我这才发现,我在冰上这样久,椅子已经帮我学了很多。但推椅子只是一个过程,真要学会溜冰,非得把椅子拿开不可﹣﹣没有人带着椅子溜冰的,是不是?

    不要以为你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更不要使你自己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世上没有人可以支持你一生!别人可以在你必要时扶你一把,但是别人还有别人的事,他不能变成你的一部分,来永远支持你。所以还是拿出力量来,承认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吧!

    1读拼音,写词语。

    nuò ruò_________ jué jiàng_________ zǔ náo_________ kǒng bù_________

     

    2根据文章的内容,用“‖”把文章分成两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_____

    第二部分:_____

    3故事中,在我初学溜冰时,老师为什么给我一把椅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我能推着椅子自如溜冰时,老师为什么又把椅子搬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理解故事中椅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1)捐出70元钱。 能帮助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自己干活来攒够2000元,实在是太困难了。 瑞恩并没有放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把反问句改称陈述句。

    (1)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吓唬胆小鬼的,我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风的时候,湖面非常平静。(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子的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晏子的巧妙回击维护了国家的尊严。(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起面孔讲人的起源。(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题目:留在心里的印象

    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或许是你的父母、老师,或许是你的同学、伙伴,或许是曾帮过你的陌生人……请以“留在心里的印象”为题写作文。

    要求:选择典型事例,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人物,叙事清楚完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