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彼此(bǐ) 旖旎(yī) 踌躇(chú)
B.手镯(zhuó) 忌讳(huì) 丞相(chén)
C.蚌壳(bànɡ) 血泊(pō) 燕国(yān)
D.镌刻(juàn) 弓弩(lǔ) 倭瓜(wō)
2、回忆《在仙台》一文,联系上下文,说说:“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这句话中“这样的优待”鲁迅先生指的是( )
A.出自内心真诚的优待。
B.他人地两生给予优待
C.物以稀为贵的优待
3、下列词语与现在的说法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榜文——公告 客官——顾客
B.驿站——招待所 印信——书信
C.掌柜——店主 客舍——旅店
D.伙计——服务员 官府——政府
4、小小书法家(看拼音写词语)
jiǎo huá yǐn bì bǐ shǒu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ēn cì yuè qì yī lià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诗词大比拼。(按要求写出相关的诗句)
1.当你的好朋友要转学到外地读书时,你会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慰他。
2.对不好好学习的同学,你会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勉他。
3.教师节,在写给老师的贺卡上,你会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4.当妈妈过生日时,你胡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心中对她的感恩。
6、趣味语文。
几千年来,汉字经历了从“甲骨文—________—小篆—隶书—________”的演变过程。你能从下面的字形中分辨出它们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字吗?请写下来。
(______)
(______)
7、查字典填空。
看到“怔、憎、惊、情”这一组词,“我”猜想它们的含义跟_______有关,这四个字在字典正文中前后顺序应该是惊、_______、_______、_______。字典中“情”的解释有:①感情;②爱情;③情分、情面;④状况,情形。在“情不自禁”和“情景”中应选第_____和第_____种解释。
8、根据描述写出相应的成语。
1.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__________)
2.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____________)
3.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__________)
4.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__________)
5.形容高而陡峭不能攀缘的山崖。(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军神(节选)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①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②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汗珠滚滚”“汗如雨下”都是形容_______________。沃克医生“汗珠滚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病人“汗如雨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选文中画“ ”的句子①,试从表达效果上分析“一刀刀”在句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选文中画“ ”的句子②,这句话是对沃克医生__________的描写,表现出沃克医生______________的心理。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沃克医生此时内心想法的一项是_________
A.这个人具有勇敢无畏、坚忍不拔的品质,是个真正的男子汉。
B.这个人能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疼痛,与众不同,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C.这个人的意志远远地超过一般军人,是一个神一样的人。
D.这个人具有超人的能力,他一定在军中享有极高的地位,战无不胜。
【4】读了本文,请你用合适的词语或句子赞美刘伯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节选)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选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描写来塑造周瑜这个人物形象,从选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周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2】文段中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尝试用“因为……所以……结果”的句式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
【3】“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周瑜高兴是因为_____________。
【4】“军令状”指接受任务时所做的按时完成任务的保证。选段中诸葛亮的军令状该怎么写呢?请你照样子,结合画线句子写在下面方框内。
军令状 我们承诺:在本次活动中一定全力以赴,势必完成任务,如未完成甘愿受罚。 承诺人:××× 日期:××年××月××日 | 军令状 _______________ 承诺人:_____ 日期:××年××月××日 |
11、课外阅读练习,解答问题。
汉字与中国心
1998 年春在纽约时,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的确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眷恋”“依依”……都能使受到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从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语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古典诗词。过年时吟“ ”;春雨时吟“ ”;中秋时吟“ ”;送别时吟“ ”;喜悦时吟“ ”;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和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以我国古典诗词为例,全部改成拼音文字以后,还能设想原汁原味的诗词的存在吗?
【1】读短文的第 4 自然段,将合适的诗句的序号填在短文横线上。
①漫卷诗书喜欲狂 ②明月几时有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
④好雨知时节 ⑤劝君更尽一杯酒
【2】本文述说的中国汉字的特点没有哪一项( )
A.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B.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
C.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D.汉字好记好学,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3】本文述说的最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是( )
A.汉字的形
B.汉字的义
C.中国古典诗词
D.汉语拼音
【4】用“_____”画出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
12、对比阅读
(一)
烛邹为齐景公养鸟,但是不小心让鸟飞走了。齐景公很生气,下令杀烛邹。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就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齐景公听后说:“不用处死烛邹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二)
甘罗的爷爷是秦国的宰相。有一天,甘罗看见爷爷在后花园走来走去,不停地唉声叹气。“爷爷,您碰到什么难事了?”甘罗问。“唉,孩子呀,大王不知听了谁的挑唆,硬要吃公鸡下的蛋,命令满朝文武想法儿去找,要是三天内找不到,大家都得受罚。”“秦王太不讲理了!”甘罗气呼呼地说。他眼睛一眨,想了个主意,说:“爷爷您别急,我有办法,明天我替您上朝好了。”第二天早上甘罗真的替爷爷上朝了。他不慌不忙地走进宫殿,向秦王施礼。秦王很不高兴,说:“小娃娃到这里捣什么乱!你爷爷呢?”甘罗说:“大王,我爷爷今天来不了啦。他正在家生孩子呢,托我替他上朝来了。”秦王听了哈哈大笑:“你这孩子,怎么胡言乱语!男人家哪能生孩子?”甘罗说:“既然大王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怎么能下蛋呢?”
【1】(内容感知)读短文(一)和(二),再填一填。
(1)短文(一)的故事耐人寻味,你能梳理出这个故事的梗概吗?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短文(二),填一填。
当爷爷在后花园走来走去,不停地唉声叹气时,甘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秦王很不高兴,说“小娃娃到这里捣什么乱!你爷爷呢”时,甘罗说:“___________________”
当秦王听了哈哈大笑时,甘罗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读感悟)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说说两则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1)短文(一)里齐景公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短文(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______________。从文中可以看出甘罗是个_________的孩子。
【3】(智慧之妙)体会晏子和小甘罗的智慧。
(1)晏子没有直接批评齐景公,齐景公却领悟到其中的道理,晏子言语的奥妙之处在于(_____)。
①正话反说 ②动之以情
(2)甘罗用什么办法说服了秦王?(_____)
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②针锋相对
13、阅读《桥》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纵 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 拖)出一个小伙子,(骂 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呼喊)。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1】“奠”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 ,再查音节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打上“√”。
【3】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并写一句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短文中的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你在祭奠的现场,你有什么话对老支书说呢?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草船借箭》选段,完成练习。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搬箭的五百个军士已经等在江边了。每条船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吩咐——(______)
【2】结合全文内容,想一想面对来犯之敌时,曹操只叫弓弩手射箭,而不出兵迎战,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特点?
________
【3】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的原因是( )。
A.表示对曹操借箭的感谢
B.讽刺曹操上了当
C.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的暗算落空
D.诸葛亮善于识别天象,正确估计曹操的行动,利用大雾的掩护,巧妙地向曹操“借”了10万支箭
【4】结合全文,你可以看出诸葛亮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歪 儿
冯骥才
①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 “踢罐电报”是那时男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③然而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盼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大一小。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尤其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叮里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扯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的刺痛了。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⑦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做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契约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里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反它点亮。
(选自冯骥才《灵魂的巢》)
【1】随着事件的发展,“我”对歪儿的感情发生了变化,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填写下表。
事件 | 歪儿坐庄 | 歪儿挨骂 | 歪儿扔下铁罐 | 歪儿回来 |
感情 |
|
|
|
|
【2】第④段中极力渲染“我”在游戏中的迅猛威风,请指出这样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划线处是一个细节:“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请根据上下文揣摩歪儿此刻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说:“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歪儿的眼睛是如何被“点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文《梅花魂》选段,回答问题。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1】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描写了外祖父的______和______,突出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_______。
【2】“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联系课文内容,想象外祖父发脾气,“稀罕”墨梅图的原因。照样子,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意思前后连贯。
外祖父之所以发脾气,“稀罕”墨梅图,是因为在外祖父心中梅花是________________的象征。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______________的精神。
17、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青山处处埋忠骨》)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wēi yí)腾如浪,乌蒙磅碍(páng bó)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③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毛主席在花山》)
④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开国大典》)
【1】读上面几个文段,结合其中一个文段,写写你从中看到的毛主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如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选择文段①中的一两句话,先用“_____”画出来,再在下面的横线上批注:在人物描写方面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从中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习了如何搜集资料。你搜集了毛主席的哪些资料?试着写一条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顾茅庐(节选)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已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到诸葛亮。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
(1)三顾茅庐: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塞顿开: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面的比喻句。
(1)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句话把______比作_________。
(2)“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
【3】读文章完成练习。
(1)这篇文章选自古典名著________,作者是_______。
(2)刘备拜访诸葛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二自然段写_________。第三自然段具体地写出了_________的经过。我们从文中“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快步走进”等词语可以体会出刘备重视人才。第四自然段写表现出诸葛亮是________,表现出诸葛亮是_______的一个人。
19、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军神(节选)
“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
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下来,他吩咐护士:“准备手术。”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①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②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1】用“﹏﹏﹏”画出沃克医生断定病人是军人的依据的句子。
【2】结合语境,品味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1)句子①中,沃克医生“双手却有些颤抖”是因为____________;“额上汗珠滚滚”让我们体会到沃克医生____________的心理;而一句“你挺不住可以哼叫”则体现了沃克医生____________。这段话运用前后____________的手法,从侧面烘托了____________。
(2)句子②是对刘伯承的_____描写和______描写,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刘伯承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刘伯承需要有清醒的大脑,所以拒绝在手术中使用麻醉剂,可见在刘伯承心目中革命事业是最为重要的,为此他宁愿忍受痛苦。
B.文中的“一刀刀”写出了手术的复杂,病人要有忍受剧痛的心理准备;“一次又一次”则从侧面突出了病人的意志坚强。
C.“试试看吧”是对刘伯承的语言描写,一个“试”字让我们感受到其实刘伯承心中也没有十足把握,他只能努力克服疼痛。
D.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是因为之前还没有出现过不听医生话的病人,这个病人对医生太不尊重了。
【4】曾有诗赞曰:“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刮骨人”涉及的情节是四大名著《___》中的______(故事情节)。
20、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齐威王对田忌说:“难道你还不服气?”
_____________
(2)人的聪明和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请把下面的反问句变为陈述句。
(1)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好的天气,难道我们不应该出去游玩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芳草地。
《快乐王子》这篇童话文质兼美,读后让人回味无穷。假如你是作者王尔德,如果再让快乐王子奉献一次,他会急切地帮助谁呢?请你大胆想象,编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