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恰好/融洽 坠落/辍学 霹雳/刀劈
B.妒忌/嫉妒 惩罚/丞相 擂鼓/花蕾
C.投奔/奔向 忌讳/晦气 湖泊/血泊
D.诡计/轨迹 踉跄/呛声 岗位/景阳冈
2、《呼兰河传》是萧红在( )写的。
A.呼兰河
B.香港
C.台湾
D.澳门
3、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人家,怎的不来筛酒?(筛酒:斟酒。)
B.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镌着:刻着。)
C.他是一名郎中,看好了许多疑难杂症。(郎中:一种官职。)
D.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籆子来。(籆子:绕丝线的工具。)
4、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指很聪明,灵活。( )
2.比喻做事情不细致,粗心大意。( )
3.指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
5、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舍shě(_______) 调tiáo(_______) 供gòng(_______)
舍shè(_______) 调diào(_______) 供gōng(_______)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______方志敏说他身上一个铜板也没有,______那两个国方兵士就是不相信。他们______搜遍方志敏全身,就是他藏躲的地方_____不放过。他们不知道,对于一名革命者来说,______是一分一厘,_____不会占为己有。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1.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革命烈士_______________。
2.全文详细记叙了________捕获__________后想从他身上发洋财,结果_______________的“趣事”。
8、一首诗,一幅画。
(1)请根据下面的画,写两句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下面的描述,写出相应的诗词句子。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中“青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9、(二)《拯救书籍》(9分)
书籍面临着危机。据估计,美国各图书馆中有近二分之一图书的纸张已严重老化。美国国会图书馆普通类和法律类的1200万卷藏书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书籍已脆到不能翻阅。1850年后出版的书籍,平均保存寿命为50至100年,有些书籍只能保存25年便化为尘土。已经查明造成这一恶果的主要原因并非时间,而在于现代造纸过程中所添加的化学物质。
当今,造纸主要取自木质原料,要使木块分解成纤浆,再将其漂白、浓缩,必须添加一些酸性剂。这种酸性剂残留在纸张上,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起着“焚书”的作用。目前虽已生产出一些无酸纸,但由于产量低、价格贵,经济上并不可取。
电子存储技术的问世和化学技术的革新给人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途径。美国国会图书馆已研制出一种“抗酸化”流程,将书籍放在真空室进行千燥处理后,再将该室充以汽化乙锌,这样处理4至5天,书籍的保存寿命便可从100年延长到500至600年。
①电子存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保存书籍内容的新途径。②一个数字激光存储器可存储相当于两万页的文字内容。③一旦读者需要时则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阅读。④人们相信,随着技术革命的发展,更加合理的保护书籍的新途径一定会找到。
【1】文章的第五自然段原本有5句话,按照合理的顺序,“这在经济上远较微缩胶卷合算,而且使用也较灵便。”这句话应该补在第_______句的后面。(2分)
【2】书籍面临着什么危机?从文中找出恰当词句,回答不超过8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介绍了哪两项保护书籍的新技术?用简明的话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线的语句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这两种说明方法在这里有什么共同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外文段《汉字与中国心》,完成下面各题。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明 表达 表现)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和“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靠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吟“明月几时有”;______吟“劝君更进一杯酒”;______吟“漫卷诗书喜欲狂”;______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 强烈 猛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以我国古典诗词为例,全部改成拼音文字以后,还能设想原汁原味诗词的存在吗?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用“√”标出。
【2】文中横线出正确的选项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A.喜悦时
B.慷慨时
C.中秋时
D.送别时
【3】读完文段,你知道汉字有哪些特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下列有趣的歇后语。
咸菜烧豆腐——______ 隔着门缝吹喇叭——______
【6】我国的汉字经历了从“______——金文——小篆——隶书——______”的演变过程。
【7】读汉字小故事:一位文化水平不高的男青年在外谋生,因下雨,给家里人写信:“人家有命,你儿无命。你儿无命,难归家门。家中有命,快快送命。家中无命,快快买命。”这位男青年因为不能准确地写出“________”字,闹出了笑话。
11、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殊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1】你从作者对沃克医生在手术台上的表现和他忍不住对病人说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病人在手术中的表现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作者对这两个人的描写中你学到哪些写人的手法?试按照作者的写法,描写你熟悉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12、胡杨树
七月中旬,我去新疆穿越了戈壁。我看见──湛蓝的天空下,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多姿多彩的西域风情,连绵起伏的沙丘错落有致,胡杨树铁干虬枝,龙盘虎踞,顶着戈壁滩上的烈日迎着大漠的雄风,吮吸着脚下土地中贫瘠的养料傲视众生。戈壁滩上大片的胡杨树林将我深深地迷住了,让我惊叹的是──胡杨铁骨铮铮的树干,形状千姿百态,有的似鲲鹏展翅,有的像骏马扬蹄,还有的如纤纤少女,简直就是一座天然艺术宫殿,那鬼斧神工般的形态,更使我感到大自然的壮美。我看见──蓝色的天空下荒凉的土地上,活着的绿色胡杨与死去的灰色胡杨交织地站在一起,千姿百态,神情傲然,地上稀疏地躺着死去多时的树干树枝。胡杨树不高,特别是树干短,树叶小而茂盛,它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顽强地活着。我感受到──胡杨从不因自己生活的贫瘠而放弃对生命的渴望和追求。
胡杨,是戈壁滩与沙漠的骄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杨树,尤其以强大生命力闻名,素有“大漠英雄树”的美称,胡杨树有着对生命的执著和渴望: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这就是胡杨树的品性!沙漠中的脊梁,就是禀性高贵而倔强的胡杨树!我觉得──矗立在戈壁滩上的胡杨,就像颠沛一生但决不向命运妥协的强者,双手伸向天空无声地呐喊,向苍天诉说着不屈的灵魂!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忍的树。胡杨能在40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它是神树,是生命的树,是不死的树。我感受到──胡杨在逆境奋起,一息尚存,决不放弃的精神。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身后的芸芸众生,是它们生下来活下去斗到底的唯一意义。它们不在乎,它们并不期望人们知道它们,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我爱胡杨树,更爱那些具有胡杨树的品性的人们!
(1)根据下列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写下来。
①像老虎蹲坐,像龙船盘曲;形容地势雄壮险要。( )
②好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技艺非常精巧。( )
(2)从文中找出反义词。
顺境( ) 反抗( ) 酷暑( ) 肥沃( )
(3)补充词语。
( )天( )地 ( )天( )地
千( )百( ) 千( )百( )
(4)用“__________”画出体现胡杨树外形特点的句子。
(5)细读全文,概括出胡杨树的品质特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 ”画出第二至四自然段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再谈谈你的理解与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举例说说你身边的什么人具有胡杨树一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在线。
秋的原野
窗外飘来一片梧桐的落叶。我对它凝视了一会儿,恍然领悟到:那是大自然给人们的讯号,秋天已经来临了。
我匆匆地走到郊外,在原野中漫步游荡,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凉风,感到浑身有说不出的舒畅。我贪婪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又不由自主地哼出一支轻快的小调。
天空像__________,它已经被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明亮。村外的那个小塘,也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这美好的天色。那塘边开满白花的芦苇丛里,忽然钻出一对白鹅,慢吞吞地在水面浮游着,它们显得天真烂漫,或许嫌这儿过于寂寞吧,于是伸长颈项“哦!哦!”有节奏地叫着,把水面荡漾起一圈圈的波纹,也为大自然的画面平添了不少生气。
山谷里枫树的叶子,或许是喝了过量的酒,或许是为了向秋天表示他们无限的热情,不然,它们为什么红得像__________似的呢?
村前村后,等待着收割的稻田,好似__________。一阵微风吹过,泛起了一排排金色的波浪:稻田深处,不时传来一阵阵农民的欢笑声。
当七彩的晚霞在天边编成瑰丽的织锦时,村里屋顶的烟囱上也升起了缕缕的炊烟,跨上牛背回家的牧童们,唱着抒情的歌谣,歌声在晚风里飘得很远,很远……
【1】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白鹅为大自然的画面平添了不少生气。( )
(2)今天,我又惹妈妈生气了。( )
A.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B.生命力,活力。
【2】选择恰当的句子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A.一片金黄色的大海 B.一团火焰 C.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
【3】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画上横线。
【5】你喜欢秋天的原野吗?读完短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旅游的意义在于带着一定的文化理解去解读和体验一座山、一道河流、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旅游天地》
【材料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暑假期间,我随同家人开启了文化之旅。从沈阳出发,途经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感受欧阳修醉乎山水的情致;再赴杭州西湖,徜徉于白堤柳岸,忆一段白居易勤政爱民的佳话;最后到了武汉的黄鹤楼,登楼游赏,寻觅崔颢在浩渺烟波中眺望故乡的身影。
【材料三】
峨眉山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南部,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春夏两季,云低雾浓,古木葱茏,雨后山野空气清新,寺庙庭院一尘不染;秋季水位涨高,乘风破浪,白水秋风;冬季晴雪初霁,“幽峭精绝”的冬景令人称绝。身临这山灵水秀的旷世奇观,把自己完全交给大自然,在峨眉秀丽的山色中尽情吮吸天地间的精华。——《行走峨眉山》
作为亚洲第一长河,长江是仅次于非洲尼罗河与南美洲亚马逊河的世界第三长河。它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上的雪域中缓缓流出,注入浩瀚的东海。长江滋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孕育着一个个文明。——《漫步世界看山川》
洛阳这座城市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一座美丽的牡丹花城。白马寺和龙门石窟是洛阳的著名景点。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寺院;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迄今已有1500年历史。——《中华传统文化》
【1】“我”的文化之旅的路线:从沈阳出发__________ ,再赴杭州西湖,最后__________。
【2】杭州西湖的白堤柳岸与历史名人( )有关。
A.欧阳修
B.白居易
C.崔颢
【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是对( )的妙喻。
A.琅琊山
B.白马寺
C.峨眉山
D.唐古拉山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旅游的意义不仅在于欣赏景点的外在之美,更在于理解其文化内涵。_____
(2)游人在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会感受到白居易勤政爱民的情怀。_____
(3)峨眉山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南部,这里一年四季景色宜人。_____
(4)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亚洲第一长河,是世界第三长河。_____
【5】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给“洛阳城中寻历史足迹”对出下联,其中最恰当的是( )
A.登黄鹤楼觅崔颢身影
B.峨眉山上赏自然奇观
C.临洛阳城赏牡丹白马
D.长江绵延入浩瀚东海
15、中国馆展区简介
中国馆内部共分三层,全馆展览面积1.5万平方米,分为四大展区(分别标注为A、B、C、D)。如图所示:
A 中国省区市园艺产业成就展区 位置:地上一层(IF)、二层(2F) 展览面积8590㎡。在各省区市展区内,将展示各地园艺历史文化、园艺产业发展、园艺科技创新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特色内容。 | C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插花艺术展区 位置:地上二层观景平台(2F) 展览面积1780㎡,以“国风花韵”为主题,分为“识花”、“赏花”、“品花”三部分。通过花材花器、古籍书画,展示中国传统插花经典作品、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插花花艺的博大精深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精神。 |
B 中国生态文化展区 位置:地下一层(-1F) 展览面积约3500平方米,展区以“天地人和”“四时景和”“山水和鸣”“春江风和”“样和逸居”“和而共生”之“六和”为主题,依次布局,通过传统园艺场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营造出梦幻的动态效果,给观众带来全新的参观体验。 | D 中国园艺类高校及科研单位成果展区 位置:地上一层(1F) 展览面积1130m2,汇集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中国原创的园艺产业科技成果,展示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绿色发展技术成果。 |
【1】根据短文《北京世园会——中国馆》和《中国馆展区简介》,在情境中补充适当的内容。如果你是中国馆的义务引导员,面对要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插花艺术展区的游客,你会将他们引导到场馆的_________________,并且会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写好《关于中国馆传播中华文化的研究报告》,请你利用短文《北京世园会——中国馆》和《中国馆展区简介》内容,搜集、整理有关“中国馆”的资料。然后照样子制作一张资料卡。
要求:
(1)资料卡内容应符合“中国馆传播中华文化”这一主题;
(2)资料卡中每一项目,用简要词、句归纳、概括。
中国馆资料卡 中国馆资料卡
资料名称:植物画卷 |
| 资料名称:______________ | ||
信息 出处 | 《北京世园会中国馆》 第4自然段 | 信息 出处 | ______________ | |
内容 摘要 | 1.汲取园艺元素 2.植物布景 3.运用多媒体 | 内容 摘要 | ______________ |
16、课外阅读我能行。
周瑜取荆州
周瑜当上南郡(jùn) 太守以后,决定讨回荆州。
周瑜想出一个取荆州的计策。他叫鲁肃去荆州对刘备说,东吴替他们取西川,取来西 川当作陪嫁给刘备,然后刘备再把荆州还给东吴。
鲁肃听了,说:“西川那么远,可不容易去攻打。都督这条计策,恐怕行不得。”周瑜笑 着说:“子敬,你太老实了!你以为我真替刘备去取西川?其实我是以打西川为名,叫刘备 不作准备,乘机去取荆州。”
鲁肃同意周瑜的计策,便又往荆州去见刘备和诸葛亮,说明来意。诸葛亮识破是周瑜 的计策,便将计就计,一 口答应下来,然后安排众将作好准备。
鲁肃回到柴桑,告诉周瑜说刘备已经同意了他们的主张。周瑜很高兴,以为诸葛亮这 次真的中了他的计。周瑜任命甘.宁为先锋,亲自率领五万水陆大军向荆州进发。快到荆 州时,只见江面上空荡荡的,负责侦察的军士报告:“荆州城上,插了两面白旗,看不见一个 人影。”周瑜心里疑惑,叫人把船靠岸,带兵来到城下。忽然一声梆子响,城上军士 一齐竖 起刀枪。赵云从城楼上问道:“都督这次来,到底是为的什么?”周瑜说:“我替皇叔去取西 川,你难道还不知道?”赵云说:“军师早已看破你的计谋!东吴想乘机夺占荆州,实在是 妄想!”
周瑜知道自己中计,掉转马头就走。只见一名军士报告说:“都督不好了!关羽、张飞、黄忠、魏延四路大军,从四面杀过来,喊声动天,都说要活捉周瑜”周瑜听了,怒气填胸,大叫一声,箭疮崩裂,翻身坠落在马下,命悬一线。周瑜在死时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接着大叫几声,闭上眼睛,死时才三十六岁。
(改编自《三国演义》)
【1】诸葛亮识破周瑜的计谋后,是怎样将计就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瑜临死时说过什么话?话里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你面对有才干的强手时,你会怎样做?把你的想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在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都要演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习惯。
【1】“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几乎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乐曲可以用许多词语,本文就用了这样三个: ______、 ______、 ______
【3】本段从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这样几个方面写了从们对音乐的喜爱。
【4】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______ ”在文中画出来。
18、知恩图报
①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人生之路总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到底哪一缕(lóu lǚ)阳光最耀眼?有人说是优异的学习成绩,有人说是给予别人帮助……而我认为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最灿烂的阳光应该属于知恩图报,感谢帮助我们成长的每一个人。是的,学会感恩,是一种情怀,学会感恩,更是一种情操
②两年前,李勇得了一场大病,父母背着他东奔西跑,到处求医,从他们焦急的神态中,从他们悉心的呵护中,李勇深深地体会到父母对他发自内心的爱。一天,爸爸用自行车驮李勇去医院,李勇坐车后发现爸爸骑得很慢。几个月了,爸爸是太累了,李勇的病让爸爸身心疲惫。李勇无意中发现了爸爸头上的一些白发。啊,爸爸变了,变老了。他在爸爸身上看到了岁月的沧桑,看到了生活的艰辛,更看到了爸爸为他操劳的痕迹。啊,爸爸没变,大山般的父爱没变。李勇依然感受着爸爸的温暖和父爱。
③那是李勇住院期间的一天傍晚,天很冷,外面的雪下得很大。爸爸下班后赶来给李勇送饭,可是李勇想吃饺子。爸爸二话不说,放下手里提来的家里做好的饭菜,迎着凛冽的大风,冒着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又出去为李勇买饺子。天黑了,风更猛了,雪更大了,这时,雪人似的爸爸一边走还一边说( )饿坏了吧( )看着爸爸慈祥的面容( )摸着爸爸冻得通红的双手( )李勇感动得流泪了。“爸爸,爸爸 。”冬天是寒冷的,而爸爸所做的一切,却仿佛阳光,温暖李勇病痛的躯体;又似暖流,融进他愁苦的心坎里;爸爸的关爱,撑起了李勇战胜病魔的信念,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李勇康复(fú fù)出院。
④李勇永远不会忘记父母对他的爱,对他的呵护和关怀。我能为父母做些什么?李勇常常这样问自己。哪怕是为他们垂垂肩,洗洗碗,给他们唱段曲儿,陪他们逛逛(guàng kuáng)街,散散步,他也会感到心里的安慰。学会感恩,学会报答,李勇仿佛一下子长大了,他用心学习,不让他们为自己的操心;他抢着洗碗拣菜,让他们能多休息一会儿;李勇经常哼哼小曲,让家庭充满欢声笑语……李勇尽我所能给父母留下最难忘的美好时光,让他们开心,让他们骄傲。
⑤李勇爱他的父母,普天下的孩子们都爱自己的父母。让我们一起对父母说一声:“我们爱您!”让我们一起行动,知恩图报,学会感恩,冬天就不再寒冷,黑夜就不再漫长,幸福快乐就时刻陪伴在你我身边。
【1】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给第三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判断对错。
①李勇的病让爸爸身心疲惫,无意中发现了爸爸头上的一些白发。________
②爸爸下班后赶来给李勇送饭,可是李勇想吃馄饨。________
③爸爸的关爱,撑起了李勇战胜病魔的信念,康复出院。________
④李勇尽我所能给父母留下最难忘的美好时光,让他们开心、骄傲。________
【4】在第③自然段的横线写上作者没说完的话。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勇为什么要感恩?他是怎样感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感触很深,联系本文的内容,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回放。
两茎灯草(节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把文中加点词换成另一个词,意思保持不变。
【2】严监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想对严监生说点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妈妈严厉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老师和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儿的景色真美,使我流连忘返。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月,桂花香。
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这么美丽的草原,我们怎么能不向往?
改为陈述句:
(2)工人们修铁路。
扩句:
(3)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缩句:
(4)《草原》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
(5)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用带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23、习作。
题目:美丽的
要求:写一处景物,如公园、果园、校园、田野等,要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把最能表现景物特点的地方写详细,写具体。写出景物的动态、静态,并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