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万宁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B.期颐:指人一百岁。

    C.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D.不惑:指人三十岁。

  • 2、在作者的眼里,祖父的园子是(   )的。[多选]

    A.自由自在

    B.生机勃勃

    C.热闹喧哗

    D.寂静萧条

  • 3、下列词语与“龇牙咧嘴”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A.眼疾手快

    B.手舞足蹈

    C.肺腑之言

    D.张牙舞爪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中,作者笔下的小艇的外形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威尼斯被称为“______”。

    (2)《牧场之国》一文描述了荷兰牧场____________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荷兰______之情,让我们知道了荷兰不仅是____________,也是牧场之国。

    (3)学习了《金字塔》一文,我知道最大的金字塔是____________

    (4)《乡村四月》一诗中,表现农民繁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读拼音,写词语。

    dù jì wěi tuō chǐ xiào xiōng tá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7、填上合适的反义词。

    1._______使人______________使人_______

    2.______________之母。

    3.宁为玉_______,不为瓦_______

    4.宁可站着_______,也不跪着_______

    5.______首方悔读书______________发不知勤学_______

    6.爸爸很_______,不像妈妈那样______

    7.从室内看外面很_______,从外面看室内却很_______

  • 8、日积月累。

    1.童年中有快乐的时光。“____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稚子金盆脱晓冰,__________。”“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这些诗句描写了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请再写两句描写儿童的诗句: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寓言中有深刻的道理。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__________________。”又誉其矛曰:“__________________。”或曰:“___________________?”其人弗能应也。_________,不可同世而立。其中,“誉、弗、立”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自相矛盾”这样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抓起胡琴,拉弓抚弦,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于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

    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傅,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熬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明月……

    1解释下列词语。

    委婉连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蜿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升腾跌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势不可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表示琴声变化的标志性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 )盆( )碗,( )灶( )床,( )过来,( )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1】将下列动词还原到文中。

    占 争 抢 夺 搬 移

    【2】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力倦神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众猴只顾戏耍玩闹,可石猴却讲出那番话,说明了石猴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石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段话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理解。

    塔是随佛教进入中国的。相传释迦牟尼死后,其火化的骨殖变成许多黑白珠子,名“舍利”,诸弟子将其埋葬,并在地面筑一个圆形坟丘,顶上立一根“刹”以为装饰,名曰“悉堵婆”,简称为“塔”。

    当佛教在东汉传到中国后,作为佛教的崇拜物,“塔”的形象也随之而来。但是,面对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印度的“悉堵婆”并不能被人们所接受,而只能作为一种标志放在塔顶上,这就是最早的楼阁式塔的来历。

    楼阁式塔是仿照我国传统多层木构架高楼建造而成的。我国现存唯一楼阁式木塔为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它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这座塔高67.31米,共9层。塔身平面为八角形,建于砖台基座之上,底层包砌在厚达一米的土坯墙内。经过多次地震,该塔仍保存完好,表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精湛的技术。

    密檐塔是由楼阁式塔发展变化的另一种类型,它的建筑材料一般用砖、石。这种塔的特点是底层较高,上施密檐7至13层,一般不供登临眺览。现存最早的密檐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32年),位于河南登封嵩山,称为嵩岳寺塔。塔身呈现12边形,每个角有砖砌的倚柱,各面的门和龛上都饰有印度式的火焰拱券。塔身为150层砖檐,排列紧密并富于节奏感,最上面是一个砖砌的“悉堵婆”式的刹,它的创作构思,既摆脱了汉魏传统的楼阁,又不拘泥于印度的形式,而着力表现宗教在人们心中唤起的那种深邃而又神秘莫测的力量。此外,陕西西安的小雁塔,云南大理的崇圣寺塔也属于这一类型。

    塔的类型还有喇嘛塔(如北京妙应寺白塔)、金刚宝座塔(如北京大正觉寺)和墓塔(如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等数种。

    1这篇短文是一篇(  ) 。

    A.散文 B.说明文 C.记叙文 D.童话故事

    2我国现存唯一的楼阁式木塔是(  )。

    A.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B.嵩岳寺塔 C.密檐塔 D.金刚宝座塔

    3对文中提到的“刹”“悉堵婆”“塔”和“楼阁式塔”四个概念间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悉堵婆”就是“刹”或“楼阁式塔”,简称为“塔”。

    B.“刹”和“楼阁式塔”,都是“悉堵婆”的组成部分,简称为“塔”。

    C.“悉堵婆”就是“塔”,“刹”是它的组成部分,“楼阁式塔”是它的一种类型。

    D.“刹”和“塔”是“悉堵婆”的不同称法,“楼阁式塔”是它的一种类型。

    4文中“它的创作构思”的“它”指代的是(  )。

    A.密檐塔 B.最上面是一个砖砌的“悉堵婆”式的刹

    C.嵩岳寺塔 D.塔身为150层砖檐,排列紧密并富于节奏感

    5对“山西佛宫寺释迦塔”和“河南嵩岳寺塔”的共同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起源于印度。②现存唯一。③建筑材料有砖。④塔身平面为12边形。⑤用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⑥塔顶上有“悉堵婆”式的刹。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合的一项是(  )。

    A.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建筑成就。

    B.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审美趣味。

    C.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建筑中,“塔”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D.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 12、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一时,丫鬟们又都拿了许多各式各样的送饭的来,玩了一回。紫juān jiān)笑道:“这一回的劲大,姑娘来放罢。”黛玉听说,用手帕duān diàn)着手,顿了一顿,果然风紧力大;接过籰子来,随着风筝的势将籰子一松,只听一阵豁剌剌响,登时籰子线尽。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笑道:“各人都有,你先请罢。”黛玉笑道:“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李纨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紫鹃笑道:“我们姑娘越发小器了。那一年不放几个子,今日忽然又心疼了。姑娘不放,等我放。”说着,便向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来,齐籰子根下寸丝不留,咯噔一声jiāo  jiǎo)断, 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那风筝飘飘飖飖,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再展眼便不见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照样子,写词语

    例:笑嘻嘻(ABB)            

    例:飘飘摇摇(AABB)             

    例:各式各样(ABAC)          

    3“飘飘飖飖”是什么意思?把这个词语换成“飘飘荡荡”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鸡蛋”“黑星儿”描写了什么?风筝为什么由“鸡蛋”变成了“黑星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中描写时间变化的词语有哪些?从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主题思辨

    作为少年儿童,是只要学习就行,还是应该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时事政治?谈一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文段落品析。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       )大抵(   )是暖春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     )愈(   yuè)是寒冷(     )愈是风欺雪压(     )花开得愈精神(     )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     )最有灵魂(     )最有骨气的(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_______在怎样的境遇里,_____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给文中的括号内加上标点符号。

    【2】给这段话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

    【3】在文中“____”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梅花的秉性是怎样的?用“        ”在文中画出。

    【5】文中连用四个“愈”字,写出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6】这段话表明外祖父希望“我”做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 15、阅读理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反义词。

    拥挤一(__________   倒退一(__________

    【2】“挤过去”中“挤”的正确解释是(   

    A.(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

    B.在拥挤的环境中用身体排开人或物。

    C.用压力使之从空隙中出来。

    D.排斥、排挤。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手忙脚乱:________________              

    (2)操纵自如:_________________

    【4】“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描写了_____(a.动态  b.静态)的画面,说明_______________

  • 16、班级开展了有关“古文字”的综合性研究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让古文字“活”起来

    曹怡晴

    ①“甲骨文方向毕业是种什么体验?”不久前,一名研究学习甲骨文的95后女生,因为在短视频平台上介绍自己的专业引发关注。视频中,她以风趣的独白,向观众科普甲骨文的源头、学习甲骨文的用途。很多网友在线催更,希望通过学习甲骨文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

    ②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开展甲骨文研究和应用,培养了一批跨学科人才,经过几代人辛勤努力,甲骨文研究取得显著成就。

    ③据统计,目前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共4000余个,取得学界共识的破译字约占1/3。经过一代代学者的研究,已被释读的甲骨文内容十分丰富,全方位展示了商代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对中国早期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④学习研究甲骨文虽是冷门专业,但也有办法引起公众兴趣。让看似远离生活的“冷门”变为引发共鸣的“热门”,需要将复杂深奥的专业知识轻量化、前沿的学科热点大众化。科普视频通俗展现商王武丁写给妇好的“甲骨文情书”,让普通网友感受数千年前流淌于文字间的丰沛(pèi)情感,也更直观地理解象形字“斗(門)”的文字演变史;计算机专家则在利用技术手段,破译那些还没有被认出来的甲骨文……得益于知识分享与数字技术的化学反应,研究者能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汉字知识,为甲骨文的活化利用打开了广阔空间,也让更多人领略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⑤但也要看到,甲骨文乃至古文字学研究,都不是简单轻松地“讲故事”。每一个甲骨文被破译的背后,都是研究人员“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勤勉与付出。通过技术赋能,加强顶层规划,重视文理结合,构建中国古文字的大数据应用生态体系,是时代的机遇,也是时代的呼唤。注重包括甲骨文与甲骨学在内的古文字学专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培育一批科普园地,才能把公众对古文字的关注从“一时热”变为“持续热”。

    (文章有删减)

    材料二:

    如今,甲骨文手机表情包已经成为斗图圈的“新宠”。设计者让甲骨文字的图案意义和使用者要表达的意思相融合,不仅可爱有趣,还充满内涵。使用甲骨文表情包,“萌得有文化”变成一种新型的潮流趋势。

    不仅“甲骨文表情包”,印章、项链、贺卡……各种文创产品中也都能看到甲骨文的身影。从国宝盲盒,到《经典咏流传》中将古典诗词重新传唱为歌曲,再到国家典籍博物馆推出的沉浸式互动解谜游戏“故纸修复师·碎丹青”……近年来,传统文化不断与年轻人的接受方式实现“嫁接”,使原本躺在博物馆中高冷的“小众文化”,也有了一定的温度,真正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和生活,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带来了附加值。

    (根据相关资料编写)

    【1】(内容概括)阅读两则材料,说说甲骨文是如何走进大众视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息提取)请你根据上面两则材料补全研究报告。

    (1)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问题的提出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甲骨文表情包”。甲骨文重要吗?它的研究现状是怎么样的呢?后续又是怎么发展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甲骨文研究的现状和后续发展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资料。2.询问身边的人。

    三、资料整理

    类别

    内容

    甲骨文的重要性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现状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续发展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研究结论

    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对甲骨文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后续发展要依靠多方面领域的支持。

     

  • 17、阅读短文。

    _________________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血癌。

    由于多次化疗,这个19岁男孩的头发已全部掉光,脸色苍白如纸,只有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地闪着不屈的青春之光。入院时130斤的体重只剩下90多斤,同时,也打碎了他的教师梦。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终点时的压抑因为有了冬冬那清脆的笑声而变得活力四射。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问我:“医生,我还能活多久?”我故作轻松地说:“起码要活100年,好好过你的瘾。”他却盯着我的眼睛:“我想知道实情。”我躲开他那探询的目光,说:“好好做治疗。”便匆匆逃出病房,心里却非常清楚,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第二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一道灿烂绝伦的光环笼罩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说:“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我担心冬冬的死会影响他的情绪,便劝他保重身体。他却一把抓住我的手说:“医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教师,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病房晚上10点熄灯太早,您能不能再给我亮一个小时的灯?还剩最后一册我就学完了全部课程。”

    “不行,那样违反规定。再说,你学了,也没有用。”我有点残忍地拒绝着。

    “不!”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学完了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明亮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得很安详。我想:他一定去了天堂,他会是天堂里最好的老师。

    每当夜深人静时,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仿佛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读书郎……

    1给短文起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他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

    3“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这句话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对“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当时矛盾的心理

    B.在病魔面前,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但是阿明积极同病魔作斗争的精神是顽强的

    C.在死亡面前,生命是脆弱的,每个人都想活着

    5文中“明亮的灯光”是指____________

  • 18、课内阅读。

    在桂林的东南方,还有一座小县城叫朔阳,这里山水风光比桂林还要优美奇妙,所以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说法。阳朔城北是阳朔水,城东面临漓江,山峰奇特苍翠,江水清澈迂回,众山拱卫看着城,阳朔就好像隐居在开放的莲花瓣之中,所以古人说:;阳川百里尽是画,碧莲峰里住人家。这里的名胜风景很多,如书童山,因山腰有一块巨石耸立,高约五米,很像一个宽袍大袖的书童在捧书诵读。还有一座寿阳山,形状宛如含苞待放的莲花,所以也称为碧莲山。

    【1】给加点字注音。

      回(   立(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浑浊——   闭塞——

    【3】写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中把___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__。

    【4】阳朔县城有哪些风景名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阳川百里尽是画,碧莲峰里住人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语段做出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阳朔在桂林的东南,漓江在阳朔的东面。 ( )

    (2)莲花就是荷花。( )

    (3)迂回就是迂腐的意思。( )

     

  • 19、课内语段阅读。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

    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语段主要描写的是荷兰牧场________________这个时间段的景象。

    2作者对这个时间段的景象进行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请将下列属于静态描写的情景画上“√”。

    (1)驾船来挤奶  (  )

    (2)晚霞铺在西天  (  )

    (3)汽车、火车开往城市  (  )

    (4)牲畜沉睡  (  )

    (5)灯塔闪烁光芒  (  )

    3此时的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句话来夸一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______次,下面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总结文章的内容。

    B.着重强调荷兰是牧场之国。

    C.既是向读者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美景发出的赞叹。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他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枪声低回在角落。(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掩埋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改写字句和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说:我明天带你到儿童乐园去玩。 (改为第三者陈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发起脾气来,姐姐和我远远地躲着。(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一个人有困难,大家应该帮助他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雨刚停,太阳就出来了。(改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金文  甲骨文 隶书 楷书 小篆 草书  行书(按汉字演变过程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班主任改进并提出了建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们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都去参观博物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学习如登山,需要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才能登上高峰,这是十分清楚的道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值得我们敬佩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题目:想起这件事,我就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③字数不少于400字。④如果要写到人名或校名,用XX小学代替真实校名,用小丁、小刚、小芳、小英等代替自己或他人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