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博州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对《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内容赏析正确的是(       )(多选)

    A.这是一首送别词,词题交代了送别友人的地点是浙东。

    B.词的上阕着重描写了送别时的情景。

    C.词的下阕借惜春表达了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王观对友人美好的祝愿。

    D.全词构思别致,情景交融。笔调轻松活泼,比喻巧妙别致,语言风趣俏皮。

  • 2、下列字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眺:盯着看。

    B.垠:边际。

    C.悠然:悠闲的样子。

    D.吆喝:大声喊叫。

  •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夜(zhòu)     壳(bànɡ)     幼zhì)     涟

    B.juàn)   明晃(huānɡ瓜()   街(ɡuànɡ

    C.污(diǎn边(sāi) 提ɡōnɡ火(ɡōu

    D.yínɡ小(miǎo草(ɡē性(bǐnɡ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拼音写词语。

    (1)在一个fēng píng làng jìng______的夜晚,沃克医生shěn shì______着yì shēng bù kēng______躺在床上的刘伯承,sù rán qǐ jìng______

    (2)“六一”儿童节那天,同学们个个 mó quán cā zhǎng______,想把自己的才艺shī zhǎn______出来。

  • 5、按要求填空。

    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意思:①舍弃,抛弃。②献助。③旧时献钱得官职。④赋税的一种。在词语捐躯中选______;在词语捐献中选______

  •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_____________、船夫驾驶小艇的_____________以及小艇的重要性,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特有的风光。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_____________》,也是他的作品。

    (2)《与象共舞》介绍了象是_________ (国家)的国宝,作者饶有兴致地讲述了___________,展示了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

    (3)《彩色的非洲》中,作者采用“_____________”的结构形式,为我们描绘了非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展现了非洲的自然文化和异域文化。

  • 7、古诗中有许多数字,请给下面诗句填上合适的数字,并想一想它们的作用

    1 )个黄鹂鸣翠柳,( )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2竹外桃花( )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3南朝( )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4 )个星天外,( )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5城阙辅( )秦,风烟望( )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8、经典阅读填空。

    (1)阅读经典,方能成就人生。“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这句话中藏着两部古典名著,分别是曹雪芹写的___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通过本学期的课外文学名著单元的学习,我还认识了______的诸葛亮,课外我还读过和这个人物有关的故事——______

    (2)在《人物描写一组》中,《摔跤》选自徐光耀的儿童小说________,《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老舍先生的________,《两茎灯草》选自清代______的讽刺小说________。这组课文,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__和神态等描写方法刻画了人物形象。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zhù)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来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得动他。”说得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饭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的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短文写的是(   )的场面。

    A.刘姥姥进大观园

    B.贾母请刘姥姥吃饭

    C.林黛玉进大观园

    【2】众人为什么“先是发怔”,后来又为什么“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意拿___________取乐,目的是为了讨好___________,让大家开开心。

    【4】短文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人笑时的情形。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

    黎明悄然而至,黑幽幽的树木如同坚实的壁垒,这会儿成了灰白色。宽阔的河面在眼前打开,水面像玻璃一样平滑,泛着一圈圈幽幽的白雾。没有一丝风,树叶一动也不动,一切如此静谧,让人感到无比惬意。

    这时一只鸟儿唱起来,另一只也跟着唱,不一会儿百鸟争鸣,成了一场热闹的音乐狂欢。可是你一只鸟也看不见,只是在歌声中穿行,仿佛歌声自己在唱。

    天更亮了,可以看到近处稠密的树叶一片浓郁的绿色。这绿色在你面前越来越浅,一英里外或更远一点,在下一个伸进河里的岬角土,已淡成春天娇柔的嫩绿。再远处的岬角几乎没了颜色,最远处的则在数英里外的地平线下,安静地睡在水面,化为一团氤氲的雾,与周围的天际连成一片。这一片河面好像一面镜子,映出树叶、曲折的河岸和那些渐渐远去的I角幽暗的倒影。

    啊,这真是太美了,那么柔和、浓郁、美丽!太阳完全跃出了地平线,在这边的灌木丛上洒下一片粉红,在那边洒下一缕金光,还有那最美不过的一抹紫烟,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美景。

    【1】文章按照__________顺序,分别描写了密西西比河___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___时和_________________时景色的变化,写出了密西西比河黎明的美丽迷人。

    【2】第三自然段是_________________态描写,按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了树叶颜色的变化,让我们体会到了密西西比河水面的美。

    【3】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美景”说它“真正值得铭记”是因为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自然段运用静态描写的方法,表现了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的静谧之美。

    B.文章主要运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表现了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热闹非凡的动态美。

    C.本文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景优美又不乏活泼、自然、清新,让人如临其境。

    D.文章通过描写密西西比河边的树木、水面、鸟儿、阳光这些景物,流露出作者对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5】展开想象,对密西西比河入夜时的景物进行静态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在临时搭建的抗震棚里,老师把外地同学捐赠的书本分发给大家。他分到的书很新,翻开第一页,里面竟有两张剪纸!他高兴的欢呼起来。这欢呼引来了全班的同学,大家妒忌地分享了他那份巨大的欢乐……

    你可知道,在废墟掩埋了一切的背景下,这两张剪纸带给一个可怜孩子的是什么吗?丈夫动情地对我说,那是一个快乐至极的天堂!我想,在这个世界上,大概只有孩子才最懂得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哪怕捧在手里的只是几粒石子,甚至是一块捏得什么也不像的泥巴,但当他把这作为礼物赠给一个极企盼它的小伙伴时,他们就共有了一个快乐的天堂!

    1补写出选文中画横线出的句子。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欢呼——(   )  妒忌——(   )  可怜——(   )

    3里面竟有两张剪纸字流露出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哪怕捧在手里的只是几粒石子,甚至是一块捏得什么也不像的泥巴,但当他把这作为礼物赠给一个极企盼它的小伙伴时,他们就共有了一个快乐的天堂!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

    暴风雨

    ①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眠。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地轰鸣,使人惊恐。

    ②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③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④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⑤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⑥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⑦从窗外躲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了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 得更加明亮。

    ⑧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喷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⑨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⑩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1】第⑥段中,“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实指_____________

    【2】第⑦段“ ”处应填的动词是( )

    A.点缀

    B.擦洗

    C.洗涤

    D.擦拭

    【3】“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题为“暴风雨”,却又花了将近一半的篇幅写“更加绚丽的早晨”,意在表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美极了糟透了”(节选)

    我等呀等,好不容易等到七点半,爸爸这才气冲冲地回到家中。他回来后铁青着脸大发(脾气 牢骚),(诅咒 埋怨)同事们不跟他好好配合。

    “不过,巴德创造了一个奇迹,”妈妈劝慰道,“他写了一首诗!写得真美!”

    “要是你不介意的话,”爸爸打断了妈妈的(赞叹 赞扬),“还是让我自己来评判吧。”

    在他读诗时,我的脸几乎要埋进盘子中。诗只有短短十行,但爸爸似乎读了好几个小时。我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终于,爸爸将诗稿放回盘子里。接着,他直截了当地(批评 评判)说:“依我看,诗写得糟透了。”

    我抬不起头来。我的眼中顿时涌出了泪花。

    1选出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2妈妈对的诗的态度是          ,爸爸对的诗的态度是        

    3爸爸似乎读了好几个小时一句说明了(  )。(可多选)

    A. 爸爸的批评是用心良苦的

    B. 爸爸的确是认真读了的诗

    C. 爸爸故意挑刺好批评

    D. 等待爸爸的评价的心情很急切,所以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材料一】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其艺术魅力的认识,它越来越受重视。书法艺术,从精神层面上讲是“书为心画”,从人格层面上讲是“字如其人”,从表现层面上讲是“心正则笔正”。隶书的参差俯仰,使其姿态飘逸,轻灵飞动,工整险峻。楷书的方正端庄,使其虚旷、简静、遒劲有力。行书的错落有致,使其若天马行空,雷奔云集。草书的绵婉流转,使其通篇郁郁苍苍,奇姿雄迈。各种书体无不体现线条的和谐之美。

    【材料二】认识文房四宝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美感,无所谓好坏。

    B.文房四宝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书写工具,即笔、墨、纸、砚。

    C.南唐时期的文房四宝均产自安徽。

    D.在宋朝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宣笔、安徽徽州徽墨、安徽徽州宣纸、安徽歙砚(甘肃洮砚、广东端砚)。

    【2】请根据每种字体的特征,将字体和对应的特点及人物用线连起来。

    隶书绵婉流畅太极武术家

    楷书方正端庄侠客

    行书豪放自由君子

    草书轻灵飘逸舞者

    【3】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运用对联知识写出下联。

    上联:参差俯仰隶书轻灵飘逸   下联:_____

  • 15、综合性学习,认真阅读,完成后面答题。

    电影院购票须知

    ①观众在购买优惠票类时请出示相关证件以作凭证。

    ②请观众确认好电影的场次,电影票售出后概不退换。

    ③请您当面点清找零和票面金额,离开柜台概不负责。

    ④普通观众在非活动时间需按正价购买影票,购买影票张数不限.每张票仅限一人使用。

    ⑤130cm以下的儿童免费,每位家长限带一位免票儿童(3D影片、特殊厅除外)。

    ⑥会员持储值卡购买影票享有普通厅5折、特别厅6折优惠,每张会员储值卡在普通厅限购8张电影票,特别厅限购5张电影票。

    【1】根据购票须知:每位家长限带一位免票儿童,儿童必须在130cm以下,可以在(   )使用。

    A.特别厅

    B.普通厅

    C.观看3D影片

    【2】观众在购买电影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这些事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电影票售出后概不退换。

    B.购买优惠票时,必须出示相关证件以作凭证。

    C.无论何时,每张电影票仅限一人使用。

    【3】姐姐不是这家电影院的会员.在非活动时间购买电影票,应该(   

    A.购买优惠票

    B.按正价购买电影票

    C.只能购买一张电影票

    【4】哥哥是这家电影院的会员,他想用自己的会员储值卡在普通厅购买二张电影票,他可以享受什么优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

    ____________

    汉武帝时,朝中有三位有名的臣子,分别叫作汲黯、公孙弘和张汤。这三个人虽然同时在汉武帝手下为臣,但他们的情况却很不一样。

    汲黯进京供职时,资历已经很深且官职也已经很高了,而当时的公孙弘和张汤还只不过是两个小官,职位低得很。可是由于他们为人处事恰到好处,加上(       ),因此,公孙弘和张汤都一步一步地被提拔起来,后来公孙弘封了侯又拜为相国,张汤也升到了御史大夫,两人官职都排在汲黯之上了。

    汲黯这个人原本业绩就不及公孙弘、张汤,可他又偏偏(       ),眼看那两位过去远在自己之下的小官都已身居高位,心里很不服气,总想要找个机会跟皇帝评评这个理。

    有一天散朝后,文武大臣们陆续退去。汉武帝慢步踱出宫,正朝着御花园的花径走去。汲黯赶紧趋步上前,对汉武帝说:“陛下,有句话想说给您听,不知是否感兴趣?”

    汉武帝回过身停下,说:“不知是何事,不妨说来听听。”

    汲黯说:“皇上,您见过农人堆积柴草吗?他们总是把先搬来的柴草铺在底层,后搬来的反而放在上面,您不觉得那先搬来的柴草太委屈了吗?”

    汉武帝有些不解地看着汲黯说:“你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汲黯说:“您看,公孙弘、张汤那些小官,论资历论基础都在我之后,可现在他们却一个个职位都比我高多了,皇上您提拔官员不是正和那堆放柴草的农人一样吗?”

    几句话说得汉武帝很不高兴,他觉得汲黯如此简单片面地看问题,是(       )的。他本想贬斥汲黯,可又想到汲黯是位老臣,便只好压住火气,什么也没说,一甩袖子就走了。此后,汉武帝对汲黯更是置之不理,他的官职也只好原地踏步了。

    后来人们将汲黯的比喻概括成成语“后来居上”,但是意义却发生了改变,用来形容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2】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相应的括号里。

    心胸狭窄       政绩显著       不通情理

    【3】文中两处加点的部分可以分别改成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汲黯认为提拔官员的原则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而汉武帝提拔官员的原则是____________

    【5】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晏子使楚》选段,完成练习。

    晏子使楚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1选文中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王吩咐打开城门,迎接晏子是因为(   )

    A. 楚王不敢得罪晏子,怕齐国派兵来攻打楚国。

    B. 晏子的话迫使楚王必须打开城门,否则就承认了楚国是“狗国”。

    3选文第二自然段写楚王刚见到晏子时的表情时,用的词是“      ”,体现了他               。写晏子的表情时,用的词是“    ”,体现了他   

    4选文第二自然段中晏子的话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城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苿、鹧鸪菜、石花苿;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第⑥自然段中,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A.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

    B.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

    C.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

    D.分类别、列数据、打比方

    【2】下列句子表述不符合短文内容的一项是(   

    A.海洋中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

    B.海洋中有丰富的藻类,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维生素

    C.海洋中有众多的鱼虾,虽然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D.对于近海资源而言,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潜力巨大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

    【3】结合短文内容,下列哪项不是人类开发海洋资源的原因(   

    A.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

    B.海洋中有丰富的藻类鱼虾、浮游生物,可以让人类大饱口福

    C.海洋有丰富的资源可供开发,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D.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4】第①段中加点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本文知识,谈谈你对2004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与理解。

    弹性水库

    ①弹性水库,是指那些装点着青山的森林。 树大根深的森林区土壤每万平方米可蓄水 500~2000吨,“水库”因此得名。 那么,为什么说它是“弹性”的呢?因为这里的植物不但“吸水器”,还是“降雨机”。

    ②弹性水库在调节降水不均衡问题上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植物体内大约90%是水。天旱时,植物的叶子蒸腾水分到大气中,甚至可以把它所吸收水分的99%都释放出去。这样一来,依靠茂密的森林,干燥的空气会变得湿润,使旱情减轻。弹性水库雨季能蓄,旱季能吐,完全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自动变化,无须人工操纵。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建弹性水库,对于许多干旱、半干旱地区扩大水源、改变缺水现象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③弹性水库还有着地上水库和地下水库所不易起到的重要作用,那就是能够改善小气 候。在一个森林环抱、绿树成荫的城市里,这个功能最明显。人们不但感到空气清新,还会感 到温度和湿度都很适宜。冬季,它能挡风御寒,既可使气温不致降得过低,又可使环境不至于过分干燥;夏季,它能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凉爽、舒适的环境。

    【1】弹性水库指的是___________,短文主要介绍了它在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的作用。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天旱时,植物的叶子蒸腾水分到大气中,甚至可以把它所吸收的水分全部释放出去。( )

    (2)弹性水库雨季能蓄,旱季能吐,完全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自动变化,无须人工操纵。( )

    (3)弹性水库会使城市冬天的环境不至于过分干燥。( )

    【3】第①段中画“ ”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____________ ,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

    【4】第②段,“植物体内大约90%是水”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去掉?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写字台上,放着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泻了无限的父爱。(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句子乐园。

    【1】妈妈对我说:你好好养病吧,我已经向你的老师请假了。(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我们班在三月八日举办了一次主题为祝妈妈节日快乐的班队活动。(换个说法)

    【3】红日升起。(扩句)

    【4】蝴蝶飞舞。(扩句)

    【5】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仿写拟人句

     

  • 22、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沃克医生一针见地说:“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麦子熟透了,田野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表达与交流。

    “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请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把你经历过的一件事写下来,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