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王维是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东坡评价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陆游,号放翁,北宋诗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就是他的作品。
C.《军神》一课中,“军神”指刘伯承,是沃克医生对他的赞誉。
D.“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这句话是对军长的神态描写。
2、汉字演变过程中,五种典型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楷书
B.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楷书
C.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D.甲骨文——隶书——小篆——金文——楷书
3、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监狱 监考 监生 监视
B.晕车 晕船 晕倒 晕血
C.燕国 燕山 燕园 燕子
D.着笔 着想 着重 着手
4、课文回顾。
1.“绿遍山原白满川,________。乡村四月闲人少,_________。”这首《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______写的_________(时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_________, 也表达了他对__________的赞美之情。
2.《杨氏之子》选自________________。
3.《手指》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4.网络搜索时,在网上查找资料________很重要。检索后的_______很多,可以根据_______、________ 的内容等, _______哪些是需要的资料。
5.汉字是世界上______的文字之一,曾对______ 的 ______ 有过重要影响。
5、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在括号里。
1.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__________
2.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__________
3.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__________
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__________
5.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__________
6、请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侍候( ) 拜见( ) 束缚( )
提携( ) 精致( )
7、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手(______)眼快 精神抖(______) 半(______)半疑 (______)头十足
助人为(______) 翻来(______)去 全神(______)注 闭目养(______)
自相(______)盾 田忌(______)马 垂头(______)气 目(______)口呆
8、比一比,组词语。
拨(_____) 珠(_____) 栓(_____) 截(_____) 答(_____) 眺(_____)
拔(_____) 殊(_____) 拴(_____) 载(_____) 签(_____) 挑(_____)
9、课外阅读我能行。
独果
小荣我家后院栽了 一棵橙子树,每年果实累累。可今年不知怎么的,竟一个橙子也没看见。
转眼秋天过去了。有一天,我’坐在树杈上玩,突然发现一个熟透了的大橙子,宛若一 只灯笼,深深藏在茂密的树叶里。我马上想起奶奶曾经说过,这叫“独果”,百年难遇。它 是果树几十年的精气炼成的,吃了便能延年益寿,聪慧过人,但只能独吃,不能分吃。
我一溜烟下了树,就往屋里跑,边跑边喊:“奶奶,我发现了一个橙子,可是独果呀!” 我小心地摘下独果,捧到奶奶手中。奶奶抚摸着,嘴里不停叨念着:“独果,这是独果, 这可是一个宝物哇!”猛地,她把橙子往我手里一塞:“小荣,快吃了,会有大造化的!”
□奶奶□您吃吧□您要是能长生不老多好哇□虽然我很想尝尝□但还是笑着对 奶奶说□
□你吃吧□我怕酸□我活到七十多岁□心满意足啦□反正老了没用了□
我咽了咽口水,跑开了。
玩了一会儿回到家里,奶奶正在劝妈妈:“这东西能治百病,你吃了吧。你身体不结 实,家里里里外外都靠你一个人,身子不硬朗不行啊!”
妈妈说:“您老别信那些。来,我们三个分着吃。这东西味道一定很不错。”“反正我不 吃。”奶奶真的生气了。
“好吧,( ) 是稀罕物,( ) 留着更好。”妈妈找来一个网兜,把这稀罕物挂在奶奶的床头上。从此,屋里飘溢着一股沁人的香气
【1】在文中方框内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一组合适的关联词。
【3】“我很想尝尝”的原因是( )
A. 吃了会有大造化
B. 吃了能延年益寿,聪慧过人
C. 嘴馋
【4】联系上下文,可知“造化”一词在文中合适的解释是( )
A. 指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大自然 B. 福气、运气
【5】短文中画“ ”的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了解名著内容后,奇奇想把有趣的情节分享给大家,请你阅读并完成下列各题。
真假美猴王
吴承恩
①这行者与沙僧拜辞了菩萨,二人同驾云而去。不多时,果见花果山,按下云头,二人洞外细看,果见一个行者,与群猴饮酒作乐,模样与大圣无异。
②这大圣怒发,一撒手,撇了沙和尚,掣铁棒上前骂道:“你是何等妖邪,敢变我的相貌,敢占我的儿孙,擅居吾仙洞,擅作这威福!”那行者见了,公然不答,也使铁棒来迎。二行者在一处,果是不分真假。沙僧在旁,不敢下手,见他们战此一场,诚然难认真假,欲待拔刀相助,又恐伤了真的。
③看那两个行者,飞云奔雾,打上西天。他两个在那半空里,扯扯拉拉,且行且斗,直嚷至大西天灵鹫仙山雷音宝刹之外。早见那四大菩萨、八大金刚等诸大圣众,都到七宝莲台之下,各听如来说法。大众举目看之,果是两个行者,吆天喝地,打至雷音胜境。慌得那八大金刚上前挡住道:“汝等欲往那里去?”
④这大圣道:“妖精变作我的模样,欲至宝莲台下,烦如来为我辨个虚实也。”众金刚抵挡不住,直嚷至台下,跪于佛祖之前,拜告道:“弟子保护唐僧,来造宝山,求取真经,一路上炼魔缚怪,不知费了多少精神。前至中途,偶遇强徒劫掳,委是弟子二次打伤几人,师父怪我赶回,不容同拜如来金身。弟子无奈,只得投奔南海,见观音诉苦。不期这个妖精,假变弟子声音、相貌,将师父打倒,把行李抢去。”大众听他两张口一样声俱说一遍,众亦莫辨,惟如来则通知之,正欲道破,忽见南下彩云之间,来了观音,参拜我佛。
⑤我佛合掌道:“观音尊者,你看那两个行者,谁是真假?”菩萨道:“前日在弟子荒境,委不能辨。特来拜告如来,千万与他辨明辨明。”如来笑道:“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亦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也。”菩萨又请示周天种类。如来才道:“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赢、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赢、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像同音者,六耳猕猴也。”
⑥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像,胆战心惊,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
⑦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像,是一个六耳猕猴。
(文章有删减)
【1】请你结合所学,猜测下面词语意思解释有误的是( )[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A.第②段中“掣铁棒上前骂道”中的“掣”字联系上下文猜测是“丢下”的意思。
B.第③段中“汝等欲往那里去”中的“汝”和“吾”一样,都是表示人称。
C.第④段中“不期这个妖精”中的“不期”结合语境可以猜测是“不料”的意思。
D.第⑤段中“委不能辨”中的“委”可联系“委实”猜测是“确实”的意思。
【2】下面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假美猴王要代替真美猴王去西天取经。
B.沙僧拔刀相助,不小心伤了真美猴王。
C.最后观音菩萨用金钵盂盖住了六耳猕猴。
D.如来辨别出了假美猴王的真实身份。
【3】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 真假美猴王 |
人物 | 真美猴王:孙悟空 假美猴王:(1)___________ |
性格特征 | 真美猴王:(2)___________ |
【4】读完这篇文章,你更喜欢真美猴王还是假美猴王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某小学学生使用网络新词的调查统计表
调查年级及人数 | 经常使用 | 偶然使用 | 从不使用 |
一二年级(100人) | 10人 | 25人 | 65人 |
三四年级(100人) | 65人 | 19人 | 16人 |
五六年级(100人) | 89人 | 11人 | 0人 |
材料二:由于时代的不同,人类的语言也日渐丰富,网络新词也快速席卷到校园,它正如一场新的文化大爆炸一般,在校园中“炸”开了,像“Pk”“逆袭”“锦鲤”等这些网络新词在许多学生口中时常说着,在习作中偶尔用着,俨然成为校园里的又一“时尚”。
【1】阅读材料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写出你的发现: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描述的这种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按文后要求去做。(20分)
春笋
(1)我爱竹山,我爱竹林,我更爱竹山的春色,竹林的后代——春笋。△
(2)春日,春雨潇潇,绿幽幽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像一幅烟雾迷蒙的水墨画。雨雾纷扬,洒在竹叶上,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像春蚕吞食桑叶。滴嗒——滴嗒——小水珠掉落在地上,渗进土里了。地里的笋芽儿如同婴儿吮吸着母亲的乳汁,咂呀咂,积聚着力量。
(3)嗬,一夜之间,又有无数春笋拔地而起啦!瞧,漫坡遍地,麻麻密密。一个个像尖锥似的。
(4)啊,春笋生得多么顽强啊!春雷一动就破土而出,冲破地皮蹦出来,顶开沙砾冒出来,窜过石缝钻出来……别看它们嫩生生的,浑身可充满活力,比钢钎更刚强,比风钻更锐利,任何阻碍也压制不住它们向上的生机。
(5)啊,春笋长得多欢畅啊!迎着阳光、吸着雨露,一个劲地拔节。叭叭叭,一节,一节,又一节……你追我赶,竞争着向上。
(6)长吧,长吧!高高的蓝空多广阔,看谁快快长成材,比谁早日作贡献。△
(1)按分好的段落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2自然段里,用“——”画出作者看到的景物,用“~~~~”画出作者听到的声音,用“ ”画出作者的联想。
(3)文章中主要运用了_____和_____的修辞方法。
(4)本文的中心思想是:(对的画“√”,不对的画“×”)
①作者看到了充满勃勃生机的春笋。( )
②作者热情赞颂了春笋“竞争着向上”的精神。( )
13、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1】这段话出自《________》,文中的“玄德”是( ),“孔明”是( )。
【2】在这部名著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周恩来的外交幽默
①周恩来是一位博学多谋、辩才杰出、富有幽默感的人。在长期对外交际中,周恩来以幽默一次次地巧解人意,化险为夷,深受众人的敬佩。
②一次,他接见美国记者,对方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呢?”他听后没有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对方又说:“总理阁下,在美国,人们都是抬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都低着头走路呢?”他又微笑道:“这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的,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要低着头走路了。”寥寥数语,使对方哑口无言。
③1972年2月,他陪美国总统尼克松参观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当踏上引桥时,尼克松突然问:“总理阁下,请问南京长江大桥每天有多少人经过?”“总统阁下,南京长江大桥每天有5个人经过。”看到对方发怔的样子,他又自豪地解释说:“每天经过长江大桥的人是工、农、兵、学、商,不是5个人吗?”尼克松听后.赞叹不已。
④50年代的一天,周恩来设宴招待外宾,正当宾客围着工艺品般的佳肴赞不绝口时,突然,用笋片刻成的一个中国民族图案,在汤里一翻身变成了“卍”,来宾大吃一惊,面面相觑。这时,周恩来神态自若,随即解释道:“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这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一种图案叫‘万’字,象征‘福寿绵长’的意思,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转而,他又爽朗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关系嘛,我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顿时,宾主哈哈大笑,一会儿就把这道菜吃个精光。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化险为夷: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面相觑: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哑口无言——( ) 赞不绝口——( )
【3】文中画“——”的句子,起到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统领全文。
C.总结上文。
【4】短文写了周恩来的哪几件事?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他怎样的才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②自然段中,周总理的回答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①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②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③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句①中,“_____”和“_____”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侧面反映出刷子李__________。
【2】句②运用了______描写,写出了刷子李刷墙时的________,让我们体会到了刷子李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画“ ”的部分都是作者的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
【4】仿照句②,用上同样的描写方法,写一写爷爷练习书法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春的林野》,回答问题
春光在万山环抱里,更是泄露得迟。那里的桃花还是开着;漫游的薄云从这峰飞过那峰,有时稍停一会,为的是挡住太阳,教地面的花草在它的荫下避避光焰底威吓。岩下的荫处和山溪的旁边满长了薇蕨和其他凤尾草。红、黄、蓝、紫的小草花点缀在绿茵上头。
天中的云雀,林中的金莺,都鼓起它们的舌簧。轻风把它们的声音挤成一片,分送给山中各样有耳无耳的生物。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花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的节拍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镇定的时候。
林下一班孩子正在那里捡桃花的落瓣哪。他们捡着,清儿忽嚷起来,道:“嗄,邕邕来了!”众孩子住了手,都向桃林的尽头盼望。果然邕邕也在那里摘草花。清儿道:“我们今天可要试试阿桐的本领了。若是他能办得到,我们都把花瓣穿成一串璎珞围在他身上,封他为大哥如何?”众人都答应了。阿桐走到邕邕面前,道:“我们正等着你来呢。”阿桐的左手盘在邕邕的脖上,一面走一面说:“今天他们要替你办嫁妆,教你做我的妻子。你能做我的妻子么?”邕邕狠视了阿桐一下,回头用手推开他,不许他的手再搭在自己脖上。孩子们都笑得支持不住了。众孩子嚷道:“我们见过邕邕用手推人了!阿桐赢了!”邕邕从来不会拒绝人,阿桐怎能知道一说那话,就能使她动手呢?是春光的荡漾,把他这种心思泛出来呢?或者,天地之心就是这样呢?
你且看:漫游的薄云还是从这峰飞过那峰。你且听:云雀和金莺的歌声还布满了空中和林中。在这万山环抱的桃林中,除那班爱闹的孩子以外,万物把春光领略得心眼都迷蒙了。
【1】这篇散文描写了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主要从_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描写的。
【2】读第一自然段,请用“ ”画出其动态描写的语句,用“﹏﹏”画出其静态描写的语句。
【3】“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这个句子其实是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象,运用了拟人手法写的更美。我也能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詹天佑》片段,回答问题。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1】文中这条“人”字形线路的设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中的提示,请画出“人”字形路的草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修筑过程中,詹天佑是怎样客服困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7分)
第 一 次
马路旁的行(háng xíng)人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他简直还没满一周岁。
他长着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地……但两条腿的主人——小男孩,想从马路上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猛烈),而且信心十足。
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了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缘上,但孩子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那么站着:一只脚在人行道上,而另一只脚还在原处没动。
然而小孩又收回了跨出的那一步,他似乎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又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
“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能跨台阶?”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啧了啧嘴说:“做大人的要帮他一把。”
而孩子的妈妈并没伸出手去,只是微笑着(鼓舞、鼓励)说:“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
“加油!加油!”旁边的小姑娘喊道。
终于,孩子的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小胖脸同时(裂开、绽开)了笑容。
“好一个登山者!”胡子爷爷幽默地说。他又摸摸孩子的头说:“一开头有困难,但坚持就能胜利。祝贺你成功!”
(1)划掉括号里不合适的读音和词语。(4分)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失败( ) 后退( ) 消耗( ) 容易( )
(3)“坚持就能胜利。”改为反问句是: ?(1分)
(4)概括写出下面四种人的态度:(4分)
(1)老奶奶的态度: (2)妈妈的态度:
(3)小姑娘的态度: (4)胡子爷爷的态度:
(5)你从“小孩学步”这件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也经历许多第一次,如: 、 ,其中最令你难忘的是第一次 因为 。(2分)
19、课外阅读。
元宵观灯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终于来到了,我和爸爸来到杭州的西湖,也加入了欢闹元宵的人流中。
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那一盏盏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鲤鱼”……你看那雪白的“玉兔”,拿着红红的萝卜,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呢。突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条金黄色的巨龙,啊,真漂亮,真神气呀!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只见那只巨龙张着血盆似的大口,鼻子翘得老高,两只宝珠般的圆眼,放射出白光,金黄色的龙身上披满了片片金甲,像一位身披盔甲的将军。一位外国人对着巨龙,竖起大拇指,连声说:“好!好!”那金光闪闪的“金鱼”仿佛真的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它蠕动着身子,摆动着美丽的大尾巴,眼睛像滚动的球似的,不停地转,真是玲珑剔透,栩栩如生。
不一会儿,龙灯耍起来了。一个健壮的小伙子手里拿着彩球逗引巨龙,巨龙在十几个小伙子的舞动下,追逐着彩球,嬉戏着……围观的人们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
我们继续往前走,感到观灯的人越来越多。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奶奶在孙女的搀扶下指着口吐泡泡的“鲤鱼”不禁赞叹:“现在的灯真有趣。”孙女说:“这不算什么,还有的灯比这更有趣呢!”我们看着这五光十色的灯笼,感觉如同进入了仙境。
好一个热闹的元宵佳节。
【1】补充词语。
红彤彤的( ) 千姿百态的( )
昂首挺胸的( )活泼可爱的(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有滋味,有趣味。(________)
(2)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_____)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作者写了哪些花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想象一下还有哪些花灯吗?请你形象地描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
(1) 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深深地感动了我。(缩句)
(2) 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改为反问句)
21、改为双重否定句。
(1)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的经过你应该很清楚。
_____________
(3)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爱自己的母亲。
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没占到便宜。(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王不得不将蔺相如送回赵国。(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根据以下对话,代王静写一张留言条。
张星:今天是6月15日,学校要搞义务劳动,我们快去参加吧!
王静:什么时候回来?
张星:中午11:30回来。
王静:好的。我给妈妈写张留言条就出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