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乌海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渴三千斛,常驱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这首诗写的是谁?(  )

    A. 周瑜   B. 诸葛亮   C. 曹操   D. 刘备

  • 2、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间:A.中间;

    B.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

    C.一间房子;

    D.量词;

    E.隔开。

    1.京口瓜洲一水间。(  )

    2.这篇文章根据时间来安排写作顺序。(  )

    3.单元房的里间住着美国来的小表妹。(  )

     

  • 3、下列字与“屉”结构相同的一组是(       

    A.供 藏 拴

    B.遂 迸 病

    C.著 装 延

    D.困 国 厅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用“立”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并依意思填空。

    1.一座座石油平台____在海涛中。

    2.五壮士____在狼牙峰顶。

    3.桂林的山一座座拔地而起,危峰____

    4.一排排白杨像____的哨兵。

    5.李白依然____在江边,凝视着远方

    6.同学们____在烈士墓前致哀

    7.我们要从小_____远大的理想。

  • 5、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________ ,来往船只很多,他________ ,毫不 ________________怎么拥挤,他 ________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 ________的地方,他总能 ________地穿过,而且速度________ ,还能作________ 

  • 6、词语书写。

    juàn liàn chàn dǒu hóu lóng fàng sì wéi gān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fù yōng mó quán cā zhǎng yǎng zūn chǔ yōu

    ____ ____ ____

  • 7、读下面一段话,看拼音写词语。

    美丽乡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感受乡村zhǎn xīn_____的面貌。一些小朋友来到这里进行duàn liàn_____,体验bá cǎo_____ɡē mài_____等农活。劳动间隙,他们在田埂上xián ɡuànɡ_____,一会儿捕hú dié____,一会儿捉mà zha_____,玩得不亦乐乎。

  • 8、下列加点的字词是什么意思,请写在括号里。

    (1)武松吃了道:“好酒!”店家又( )了一碗。

    (2)( )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3)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 )几时( )听说有大虫( )

    (4)走到庙前.看见庙门上贴着一张榜文( ),上面盖着官府的印信( )

    (5)请( )(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本梳理。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话。

    1威尼斯在哪里你知道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威尼斯的小船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思维。

    牧场之国(节选)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 )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biāo     piāo)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用“√”给选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根据意思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非常广阔,看不到边界。                ( )

    (2)指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重。          ( )

    (3)用尽目力向远处看。                              ( )

    【3】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

    【4】选文向我们展示了荷兰白天的独特风景,牧场是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毛山羊这些动物们的自由王国。

    【5】作者多次提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伞的故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艰难,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 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她一脸喜气。见了我,娘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笑着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喜出望外,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这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喜出望外: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一处“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我当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我”为什么舍不得扔掉这把黄油布伞?从中可以读出“我”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一杯蜜是炼过几只蜂的(节选)

    住处附近有一家卖野蜂蜜的小店,夏日里,我常常到那里饮蜜茶。我常觉得,在炎炎夏日喝一杯冰zhēn zhèn)蜜茶,甘凉沁脾,是人生一乐。

    今年我路过小店,冬蜜已经上市,喝了一杯蜜茶,付钱的时候才知道价格zhàng   zhǎng)了一倍有余。我说:“怎么这样贵?比去年涨了一倍。”照顾店面的是个眉目清秀的小女孩,讲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马上应答道:“不贵,不贵,一杯蜜是炼过几只蜂的。”

    这句话令我大惑不解,惊问其故。

    小女生说:“蜜蜂酿一滴蜜,要飞很远的地方,要探过很多花,有时候摘蜜,要飞遍一整座山头哩!还有,飞得那么远,说不定会迷路,说不定给小孩子捉了,说不定飞得疲juǎn juàn)累死了。”

    听了这一番话,我欣然付钱,离开小店。走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那位可爱的小女生说的话,一任想象力奔飞。

    也许真是这样的,一杯在我们手中看起来不怎么样的蜜茶,是许多蜜蜂历经千辛万苦才采集来的,我们一口饮进一杯蜜茶,正如饮下了几只蜜蜂的精魂。

    蜜蜂是一种奇怪的动物,飞来飞去,历遍整座山头、整个草原,搜集花的精华,一丝一丝酝liàng niàng),很可能一只蜜蜂一生只能酿成一杯我们一口喝完的蜜茶吧

    蜜蜂虽不澡身,但是它每天啖蜜,让人们在夏季还能享受甘凉香醇的蜜茶。在啖蜜的过程中,有许多蜜蜂要死去,未死的蜜蜂也要经过许多生命的熬炼,熬呀熬,才炼出一杯蜜茶。光是这样想,就够浪漫了,够令人心动了。

    在实际人生中也是如此。生命的过程原是(   )的,情感的追寻则是(   )的,如何在平凡的生命中酿出一滴滴的花蜜,这花蜜还能让人分享,还能流传,才算不枉此生。虽然炼蜜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一定要飞过高山平野,一定要在好大的花中摘好少的蜜,或许会疲累,或许会死亡。

    可是痛苦算什么呢?每一杯蜜都是炼过几只蜂的。

    1给选文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短文中画横线的语段运用了( )等描写方法。

    A.外貌、语言 B.神态 C.动作

    3在( )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A.平淡无奇 B.雪上加霜 C.出奇制胜

    4画波浪线的句子,与诗句( )描写的意境是一致的。

    A.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

    B.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C.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一杯在我们手中看起来不怎么样的蜜茶,是许多蜜蜂历经千辛万苦才采集来的”一句中的“千辛万苦”具体指什么?请在文中用虚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6“光是这样想,就够浪漫,够令人心动了。”此时的作者,对蜜蜂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面的通讯,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

    (某广播电台1947年广播)在山西文水县,一个叫云周西村的村子里,1月12日,有一个15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被阎锡山的军队杀害了。

    在当众审讯的时候,阎军官问她:“你是共产党员吗?”她说:“是。”阎军官又问她:“你为什么要参加共产党?”她说:“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阎军官又问:“你不知道做共产党员是要掉脑袋的吗?你小小的年纪就不怕死?”她答:“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了!”这时候,士兵抬出了铡刀,在她面前铡死了6个人,又问她:“你怕不怕?自白不自白?”刘胡兰坚决地回答:“我死也不屈服,决不投降!”她大声喝问:“我咋个死法?”阎军官指着6位身首分离者说:“一个样!”说完,又要伤害其他村民。刘胡兰见状厉声喝道:“我一个人死好了,不能叫众人死!”这位年轻的女英雄从容地躺在铡刀上慷慨就义了。

    全村的父老,都记下了这个血海深仇。他们决定立一块碑,来永远纪念这位人民的好女儿。

    【1】这是一篇通讯。通讯通常包括六个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和发生经过。这篇通讯的第1自然段交代了哪几项要素?

    A.通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通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通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通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通讯的第2自然段全是对话实录,而且很少用带感情色彩的词语。这正符合新闻(  )的特点。

    A.真实性

    B.时效性

    C.准确性

    【3】这篇通讯采用__________方式,开头概括事件的结果,然后叙述过程。

    【4】这篇通讯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刘胡兰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这篇通讯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写在横线上。

  • 14、阅读与理解。

    跳 水(节选)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用小标题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大意:_____

    【2】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

    【3】如果孩子没有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多选)(  )

    A.临危不惧

    B.急中生智

    C.急躁独断

    D.当机立断

    【5】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你妈妈知道了,带着你(浑  混)进敌占区,偷偷地靠近了关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你妈妈故意跟哨兵争吵,引出那个班的敌人。你乘机进屋里,解开老王身上的绳索,救出了老王。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  恶)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垛  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 

    (浑  混)________     (噩  恶)________     脚一________(垛  跺)

    2小金花和她妈妈是怎样救出老王的?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

    3文中划线的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______的句子,你是怎样理解的?

  • 16、课外阅读我能行。

    ______________

    记得小时候,我总以为牛奶瓶上用来(   ) 绳子的褐色物体是巧克力,老是想尝 一尝。

    有一次,家里没人,我高兴极了,这下可以尝巧克力了。我小心翼翼地将巧克力拉下来,用小手擦干净,张开嘴轻轻地将巧克力放进去,并谨慎地咬了一口。顿时,一种 说不出的怪味留在舌尖。呸!我一口吐了出来,这是什么东西?怎么这么难吃?我知 道自己上当了,急忙剥开一颗糖,把糖塞进嘴里,这才感到好受些。正在这时候,爸爸回来 了,知道了这件事,哈哈大笑起来。他用手指点了点我的头:你像只小馋猫,没搞清楚就吃,怎么会不上当呢?这叫作哑巴吃黄连-(   ) ,啊!然后又亲切地说:虹虹,牛奶瓶上褐色的东西不是巧克力,是用来(   ) 绳子的火漆。你这个小傻瓜, (  ) 把它当成了巧克力,可要记住这个教训啊。我点了点头,心想:怪不得这么不好吃,原来是漆啊。

    童年啊,我的生活中有这么多不懂的趣事,现在想起来,还会忍不住笑出声来。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把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字画掉。

    3文中有一处歇后语,将其补充完整。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谨慎一(   ) 顿时一( )

    清楚一(   ) 教训一( )

    5“__________ 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然后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我知道短文主要讲了小时候把 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隋朝重臣杨素家里有个口吃但聪明的人,杨素没事时,常拿他寻开心。一年腊月,杨素问口吃的人:“现在家里有人被蛇咬了,你懂得多,想想办法吧。”口吃的人应声答道:“用五月五日南墙下的雪,涂涂抹抹就好了。”杨素说:“五月上哪儿找雪去啊?”口吃者答道:“如果五月没雪,腊月哪有蛇咬人的事呢?”

    【1】与“如果五月没雪,腊月哪有蛇咬人的事呢?”这句话意思相同的是( )

    A.如果五月没雪,腊月没有蛇咬人的事吗?

    B.如果五月没雪,腊月就不会有蛇咬人的事。

    【2】腊月是几月?为什么没有蛇咬人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口吃者的回答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觉得文中的口吃者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 18、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旅游的意义在于带着一定的文化理解去解读和体验一座山、一道河流、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旅游天地》

    【材料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暑假期间,我随同家人开启了文化之旅。从沈阳出发,途经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感受欧阳修醉乎山水的情致;再赴杭州西湖,徜徉于白堤柳岸,忆一段白居易勤政爱民的佳话;最后到了武汉的黄鹤楼,登楼游赏,寻觅崔颢在浩渺烟波中眺望故乡的身影。

    【材料三】

    峨眉山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南部,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春夏两季,云低雾浓,古木葱茏,雨后山野空气清新,寺庙庭院一尘不染;秋季水位涨高,乘风破浪,白水秋风;冬季晴雪初霁,“幽峭精绝”的冬景令人称绝。身临这山灵水秀的旷世奇观,把自己完全交给大自然,在峨眉秀丽的山色中尽情吮吸天地间的精华。——《行走峨眉山》

    作为亚洲第一长河,长江是仅次于非洲尼罗河与南美洲亚马逊河的世界第三长河。它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上的雪域中缓缓流出,注入浩瀚的东海。长江滋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孕育着一个个文明。——《漫步世界看山川》

    洛阳这座城市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一座美丽的牡丹花城。白马寺和龙门石窟是洛阳的著名景点。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寺院;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迄今已有1500年历史。——《中华传统文化》

    【1】“我”的文化之旅的路线:从沈阳出发__________ ,再赴杭州西湖,最后__________

    【2】杭州西湖的白堤柳岸与历史名人( )有关。

    A.欧阳修

    B.白居易

    C.崔颢

    【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是对( )的妙喻。

    A.琅琊山

    B.白马寺

    C.峨眉山

    D.唐古拉山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旅游的意义不仅在于欣赏景点的外在之美,更在于理解其文化内涵。_____

    (2)游人在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会感受到白居易勤政爱民的情怀。_____

    (3)峨眉山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南部,这里一年四季景色宜人。_____

    (4)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亚洲第一长河,是世界第三长河。_____

    【5】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给“洛阳城中寻历史足迹”对出下联,其中最恰当的是( )

    A.登黄鹤楼觅崔颢身影

    B.峨眉山上赏自然奇观

    C.临洛阳城赏牡丹白马

    D.长江绵延入浩瀚东海

  •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让露珠多美丽一会儿

    早晨,阳光下,一个孩子蹲在一棵小草前,凝视着草叶上的一颗露珠。

    母亲走过来,看孩子在干什么。

    “妈妈,这草叶上的露珠怎么会越来越小呢?”

    “被阳光蒸发了。”

    “最后,整个露珠都会蒸发掉吗?”A.孩子睁大了眼睛,澄激而明亮

    “孩子,会的。”

    “多美的露珠啊!就这样消失了多可惜呀。”

    B.只见孩子伸出手掌,小心地盖在露珠的上方

    “孩子,你在做什么呢?”

    “我在为露珠遮挡蒸发它的阳光。”

    “这样做是没用的,最后露珠都会消失的。”

    孩子说了一句话,令母亲回味了许久:“妈妈,这样至少可以为露珠遮住一些阳光,让露珠多美丽一会儿。”

    让雪人多暖和一些

    冬天,母亲和孩子堆着雪人,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都有了。

    孩子似乎还不满意,绕着雪人转起了圈儿。

    母亲问,还差点什么呢?

    孩子突然解开棉衣的纽扣。

    母亲赶忙劝阻,说解开纽扣会冻着的。

    孩子说,这么冷的天气,雪人一点儿衣服也没穿,更会冻着,让雪人披上棉衣会多暖和一些。

    说完,孩子把从身上脱下的棉衣,披在了雪人的身上。

    【1】《让露珠多美丽一会儿》主要通过_____(对话       心理变化)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A、B两处画“ ”的句子,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

    【3】“孩子似乎还不满意,绕着雪人转起了圈儿。”联系上下文,说说孩子这时在想什么,试着把他的心理活动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说说文中的孩子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缩写句子。

    (1)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 请把下面的反问句变为陈述句。

    (1)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好的天气,难道我们不应该出去游玩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12分)

    (1)蜻蜓飞得那么快,我哪里追得上?(改陈述句)

    (2)《舟过安仁》的作者是杨万里写的。(修改病句)

    (3)这个地方这么小,怎么开宴会?(改夸张句)

    (4)枝头的画眉在不停地叫着。(改拟人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回忆成长历程,哪一刻,哪一件事让你感到快乐?请你把它写下来,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写出那一刻的快乐感受。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注意: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