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崇左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 )中的一个人物。

    A. 《儒林外史》 B. 《西游记》 C. 《三国演义》 D. 《红楼梦》

  • 2、下列关联词语使用有误的是(   )

    A.(只要)身上有白点, (就)白刷不要钱。

    B.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 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C.(虽然)刷子李技艺高超, (但是)曹小三很佩服他。

  • 3、下面句子中与“自作孽,不可活”意思相近的一句是(   

    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B.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D.多行不义,必自毙。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读句子,完成练习。

    (1)读句子,猜年龄。

    小宝尚在襁褓之中,姐姐已是及笄之年,爸爸正值不惑之年,爷爷已进古稀,曾祖父已在耄耋之年,一家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小宝:_____ 姐姐:__爸爸:____

    爷爷:____曾祖父:____

    (2)读句子,学写法。

    ①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②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这两句话描写了孩子所面临的危险境地,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的?(填序号)

    句①:____ 句②:_____

    A.反面说出结果 B.正面描写动作    C.侧面烘托

  • 5、古典家园(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写出其作者和出处)。

    1)秦时明月汉时关, 。作者:   出处:《

    2)山外青山楼外楼, 。作者:   出处:《

    3)王师北定中原日,   。作者:   出处:《

    4 ,春风不度玉门关。作者:   出处:《

     

    5 ,南望王师又一年。作者:   出处:《

  • 6、看拼音,写词语。

    dù jì______ juàn liàn______ hóu long______ nán kān______ yǎng zūn chǔ yōu________

  • 7、下面句子描写的都是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读一读,猜猜写的是谁。

    1.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______

    2.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______

    3.戴上紫金冠,贯上黄金甲,登上步云鞋,手执如意金箍棒,领众出门,摆开阵势。______

    4.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______

  • 8、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杨氏之子》一文出自《________》,杨氏之子回答孔君平的话“________”说明了他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2.《手指》一文通过刻画五根手指的形象告诉我们____________的道理。

    3.一个懂得羞耻的人,就会主动拒绝做一些事情。就像《朱子语类》所言:“__________________。”

    4.作恶多端的人一定不会有好下场。正如《左传》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品读句子,回答问题。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 )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 )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用______比喻______,阐明了_______的人生道理。

    【3】下面的谚语与这段话意思不一样的是( )

    A.人心齐,泰山移。

    B.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C.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

    D.帮人要帮到底,救人要救到头。

  • 10、课外阅读。

    趣答难题

    周恩来总理是我国人民(敬畏 敬爱)的领袖,在外交领域,周恩来总理也是享誉世界的外交大师。

    一天,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周总理介绍完中国建设方面的成就后,记者们纷纷提问。

    有的外国记者对中国存有(偏颇 偏见),提出来的问题让人很难回答。每次周总理总能随机应变,绕过暗礁。

    一个记者问:“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存款?”这是一个带有(挑衅 侵略)性质的提问,其实是在嘲笑中国穷。

    周总理不慌不忙,幽默地说:“十八元八角八分。”全场都愕然了,大家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周总理解释道:“当前我国发行的人民币有拾元、伍元、贰元、壹元、伍角、贰角、壹角、伍分、贰分、壹分。它们加起来是十八元八角八分。中国人民银行的信用很好,币值稳定,在国际上享有(荣誉 信誉)。”

    大家听了周总理的精彩解答,不禁热烈地鼓起掌来。

    (有删改)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根据繁体字写出简体字或者根据简体字写出繁体字。

    ____)   ____)   ____

    3短文的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至七自然段是_____________的关系。

    4“暗礁”在短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

    5周总理回答的“十八元八角八分”的意思是什么?用“____”在文中画出。

    6周总理被称为外交大师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课文里的片断,完成练习。

    满分5 manfen5.com

    1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浓或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盘曲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修辞手法是(

    3无论…………”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描写了沿途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拓展阅读。

    毛泽东读书

    毛泽东同志自小就热爱学习。他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远远超过一般人。

    毛泽东同志酷爱学习,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湖南一师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晨光,高声朗读古典文学作品。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来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课余时间把必须完成的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或看报。晚上,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哲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星期天,他从不白白度过,除了爬山、游泳,就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师家里去请教学业。

    毛泽东同志不但抓紧时间读书,而且特别讲究读书方法。“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他用得最多的读书方法。他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就是到了晚年,对他喜爱的同一本史书,他也是反复研读,并有读过一遍就在封面上画一个圈做记号的习惯,所以,在他读过的许多书籍中,均留下了表示他读过两遍、三遍的圈。毛泽东读书时有“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他读书时,喜欢写内容摘录,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图、杠、点等符号,作批注,写读书日记,在原书上改错纠谬,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有时还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曾经,在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

    毛泽东同志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并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孜孜不倦”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改错纠谬”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的句子。

    【4】把第二自然段分成两层,用“/”标出。

    【5】读第四自然段,用“____”画出写毛泽东同志采用的“三复四温”式阅读方法的句子。

    【6】“曾经,在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简述句中的加点词“一万二千多字”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花开了,就像A 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B 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C 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请将下列三个词还原到文中A、B、C三处。

    说话  逛  睡醒

    2下列四种动植物中,文段没有描写的是(   )

    A.蜻蜓 B.蝴蝶 C.黄瓜 D.倭瓜

    3这一段描写的景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词是(   )

    A.随意 B.自由 C.美丽 D.明亮

    4假如请你为全班同学朗读这段,你认为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才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   )

    A.喜悦、愉快 B.悲伤、难过 C.生气、愤怒

  • 14、请认真阅读下列选文,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自己开门

    其实,无论你小时候想成为怎样的人,英雄也罢,凡人也罢,首先要确立的,就是拥有独自面对任何挫折的勇气。

    那年我5岁,那晚大风呼呼。已经记不清到底因为什么惹父亲发脾气,只记得他一怒之下把我到了门外面,一句话也不说就插上了门闩。

    门外,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大风刮到脸上,又冷又疼。站在黑暗中,所有可怕的东西一瞬间从四面八方涌来。也就在我最害怕的那一刻,邻居家的狗不知为什么歇斯底里地叫起来,地哭了出来。

    以往,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只要我一哭,奶奶就会护着我,我以为这次我的哭声依然能招来奶奶,让她用温暖的棉袄把我抱回去,但是我的嗓子都快哭哑了,依然没有听到奶奶的脚步声,只听到父亲的吼声:就会哭,今天没人给你开门。

    父亲的话让我明白哭是无济于事的,如果奶奶已经被父说服,那么家里已经没有人敢给我开门了。

    想到这里,我止住哭声,开始使劲推门。那时候门是两扇对开的,使劲推能推开一条小缝,伸手就能碰到门闩( shuān)。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推门,并把手伸进去,够着门闩,一点一点地挪动,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门终于被我弄开了。站在院子里,我看到奶奶、父亲、母亲,还有脸上流着泪的小姑。

    长大以后才知道,那晚奶奶并不是没有听到我的哭声,小姑已经走到了门后,母亲因为此事和父亲吵了起来,但父亲阻挡了所有人对我的帮助,他说:让她自己开门进来。也正是那晚的独自开门,让我渐渐独立起来,也让我明白:任何人的帮助只能是一时而不是一世,想回家,必须自己开门。

    【1】第②段的“只记得他一怒之下把我到了门外面,一句话也不说就插上了门闩”一句中的“拎”能换成“拖”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文中第③段画线处“我”哭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时门外漆黑一片

    B.邻居家狗叫的声音让“我”更加害怕

    C.我被父亲打了一顿

    D.我年龄小,想到其它可怕的事情

    【3】第6段开头说:“想到这里”,“我”想到了什么?请用“ ”画出相关语句。

    【4】下列对短文表达方法的分析,对的打“√”,错的打“×”。

    (1)第③段中“门外,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大风刮到脸上,又冷又疼,”这是环境描写,反衬出“我”当时的愉悦心情。 _______

    (2)第④段生动地刻画了“我”开门时的动词,再现了开门的过程,说明“我”为开门所做的努力。_______

    【5】第6段中的“站在院子里,我看到奶奶、父亲、母亲,还有脸上流着泪的小姑。”此时奶奶和父亲会想些什么?

    奶奶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内阅读。

    凡卡(节选)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要篮的时候,不知不(jiào  jué )睡着了。老板jiū  qiū)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起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鱼嘴直(chuō  cuō) 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jiào  jué),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给文中加点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

    2你认为这段主要写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部分是从( )( )(   )三方面写出凡卡当学徒的痛苦生活的。

    4老板、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从文中找出表示他们动作的词。(字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凡卡过着怎样的学徒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凡卡的学徒生活是不幸的,他才只有9岁,读过课文,你一定会对小凡卡给予深深的同情。与凡卡相比,你对自己的童年有何感受?请以《我和凡卡比童年》为题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内阅读

    大圣驾着云,念声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赤脚大仙模样,前奔瑶池。不多时,直至宝阁,按住云头,轻轻移步,走入里面。

    那里铺设得齐齐整整,却还未有仙来。这大圣忽闻一阵酒香扑鼻;忽转头,见右壁厢长廊之下,有几个造酒的仙官,盘糟的力士,领几个运水的道人,烧火的童子,在那里洗缸刷瓮,已造成了玉液琼浆,香醪(láo)佳酿。大圣止不住口角流涎,就要去吃,奈何那些人都在这里。他就弄了个神通,把毫毛拔下几根,丢入口中嚼碎,喷将出去,念声咒语,叫“变!”即变做几个瞌睡虫,奔在众人脸上。你看那伙人,手软头低,闭眉合眼,丢了执事,都去盹睡。大圣却拿了些百味八珍,佳肴异品,走入长廊里面,就着缸,挨着瓮,放开量,痛饮一番。吃了多时,酕(máo)醄(táo)醉了。自揣自摸道:“不好!不好!再过会,请的客来,却不怪我?一时拿住,怎生是好?不如早回府中睡去也。”

    【1】给加下划线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浆(qiónɡ qínɡ) (xián yán)   碎(jué jiáo)  (yǒu yáo)

    【2】根据上下文,解释一步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丢了执事:________

    ②一时拿住:________

    【3】你喜欢“孙大圣”吗?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岀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  游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蓆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飞扬  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

    2用“√”选出短文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3短文中画橫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

    4黄晓文在脚被铁钉扎了之后是怎么做的?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5在这样的大灾大难面前,群众是怎样看到希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怎样理解“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英勇的人民子弟兵”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下面是小爽和爷爷奶奶的一组对话,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小爽:“过年总是吃水饺,都吃腻了”!

    奶奶:“爽爽,你可要知足啊!我小时候做梦都希望能天天吃上水饺呢。”

    小爽:“那奶奶小时候都吃什么呢”?

    奶奶:“唉,那时候家里穷啊,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水饺啊,平时就别提了,吃不饱,穿不好。记得我小时候家里太穷,虽然学习很好,但是……”

    爷爷:“哪像你们似的,每天可以上学学文化,放学后还可以看电视,可以上网,有吃不完的美食,穿不完的新衣,而且还不知足!”

    小爽:“那爷爷奶奶小时候都干嘛呢”?

    爷爷:“不信你问你奶奶,我们小时候每天都很辛苦,去农田里拔草,去山上捡拾柴禾。现在想想,你们这一代可真是幸福啊!”

    奶奶:“爽爽,你们赶上了好时候,可要好好学习啊,千万不要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1】请根据对话信息完成下表。

    小爽的童年

    爷爷奶奶的童年

    幸福

    贫穷辛苦

    上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吃不饱、穿不好

    【2】请仔细品读对话,思考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请将省略的内容补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读语段,做练习。

    这个字是星星的“星”。在甲骨文里,开始用三个圈表示“星”,它的字形必须和日、月相区别:太阳是圆的,月亮是缺的,星星的特征是众多,所以画三个圈来表示。但问题是,三个圈表示的事物太多了,可以是三块石头、三个果子、三个拳头……谁说它一定就是星星呢?为了与其他的事物加以区别,古人就在字形里加了一个声符“生”——在古音中,“星”和“生”的读音是一样的。由于强化了字音,人们把“星”和其他圆形的物体区分开来。

    1读完语段后,我知道了象形字的缺点是(  )

    A.不便于区分事物 B.形态不好看

    2这段话主要为我们介绍了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

    B.形声字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旁组合而成。

    C.我们所认识的汉字都是形声字。

    D.形声字在汉字的发展史中不断变化。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句子练习

    1.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鲤鱼消失在水中。(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座公园真美丽。(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仿写句子。

    故乡的歌是一声亲切的呼唤,总在游子的心头回响。

    故乡的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乡的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快乐习作。

    你喜欢探险吗?你想到哪里去探险呢?请展开你丰富的想象,编一个刺激的探险故事。题目自拟。要把遇到的困境、求生方法写具体,如果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就更好了。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