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搜集资料的方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
A.想象猜测 B.查找图书 C.网络搜索 D.请教别人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相同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又雄浑的画卷啊!
B.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C.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D.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3、为句子选择恰当的含义。
【1】周瑜对诸葛亮说:“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
A.军中真的缺箭周瑜请诸葛亮帮忙。
B.周瑜设下圈套,企图为难和暗算诸葛亮。
C.周瑜以公事为重,为打败曹军委托诸葛亮造箭。
【2】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 )
A.表示对曹操借箭的感谢。
B.讽刺曹操上了当。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 爱惜——( ) 聪颖——( ) 渴望——( )
反义词: 胆怯——( ) 慌忙——( ) 脆弱——( )
5、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再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句子填空。
(1)__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2)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
(3)恻隐之心,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必自毙。
(5)人有耻,________________。他没少干坏事,现在落到这种下场,真是应了那句“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话啊!“_______________”所以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6、把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并选择相应的歇后语填空。(填序号)
A.刘关张桃园三结义——__________
B.梁山泊的军师——____________
C.孙猴子的脸——____________
D.关公赴会——___________
1.这六月的天气,可真是(_____),刚刚还晴空万里,现在却大雨倾盆。
2.我们要搬家了,很多旧东西都成了(_____)了。
3.他们几人这么多年的兄弟之情,也称得上是(_____)。
4.别看我们班长个子小,可性格豪爽,快言快语,做什么事情都是(_____)。
7、日积月累:根据意思写出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就能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
8、课文精彩内容我知道。
⑴五月,是槐乡孩子_____________ 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_____________的季节。
⑵《记金华双龙洞》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作者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从闰土给“我”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几件事,可以看看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少年。
⑷像_____________一般的雪,像_____________一般的雪,像_____________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⑸我们学习了两首描写杭州西湖的诗,你能写出作者和诗句吗?
⑹泰山气势雄伟,被称为“五岳之首”,你积累了哪些写泰山的诗句?
孟子——
李白——
杜甫——
⑺课外你读过论语吗?其中孔子说:“三人行,_____________。”
⑻千里之行,_____________。
9、(二)说明文阅读(10分)
雷电
①古往今来,人们对雷电都心存敬畏。中国成语中的“五雷轰顶”意思就是做了伤天害理的坏事,会遭天打五雷轰。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里,雷公和电母这对神仙老是一起出任务,可见古时候人们就已经认识到,雷与闪电是密不可分的。
②现代科学研究已知,雷与闪电是在云层放电时同时产生的。但为什么我们听到的雷声和看到的闪电不同步呢?这是因为雷是大气中小区域强烈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形成的声波,而闪电则是大气中发生的火花放电现象。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就是因为声音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远远比不上光的速度。
③虽然闪电还挺好看的,但是平时关于雷电的新闻报道基本上没啥好事,尽是些吓人的负面新闻。2012年7月10日,新疆和布克赛尔县查干库勒乡松树沟夏牧场出现雷雨天气,一牧民家的羊群在这次雷雨天气中遭到雷击,经现场确认,这次雷雨天气中共有173只羊被雷电击中死亡,牧民经济损失严重。据统计,中国每年由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达到1000多人,经济损失达到上百亿元。
④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地的人被雷击中的概率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在北极和南极地区雷电就很少,陆地的平均雷电活动密度是海洋的10倍,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雷电灾害多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地区。全国平均每年每一百万人中大约有0.53人死于雷电灾害,虽然这个概率不高,与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难以相提并论,但雷电的突发性和致命性常让人畏惧,所以我们不能对雷电大意。
⑤虽然被雷电击中也不一定会死,但是被雷击中后,幸存者往往身受重伤。首先是伤害神经和心脏,受害者会出现血管痉挛、心搏停止,严重时心脏会停止跳动,雷电电流伤害大脑神经中枢时,也会使受害者停止呼吸。另外受害者往往还会受到严重烧伤,电流、电压作用于周围空气,出现局部高温,瞬间温度可达两三千摄氏度以上,强大的电流通过肌体时会造成电灼伤、肌肉闪电性麻痹甚至烧焦,除此之外,有些受害者还会遭到内伤,表面看着没什么事,但其实已经有颅骨骨折和内脏损伤。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
【1】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就是因为雷声产生声波,闪电是火花放电现象,光的速度快于声波。(______)
(2)不同的地区的人,被雷击中的概率不同。(______)
(3)与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比,雷电概率很低,所以我们不用太在意。 (______)
(4)雷电击后,有时表面看着没什么事,实际上已经严重受伤了。 (______)
【2】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3分)
【3】“电流、电压作用于周围空气,出现局部高温,瞬间温度可达两三千摄氏度以上”这一句中,能否将“瞬间”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猛醒
一个乞丐来到一个庭院,向女主人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个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到很难过,碰上谁都会慷慨施舍的,可是女主人毫不客气地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意给就不给,何必捉弄人呢?”
女主人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女主人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了一趟说:“你看,并不是非要两只手才能干活的。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终于他俯下身,用他那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歪贴在额头上。
妇人递给乞丐一条雪白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妇人有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妇人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工钱。”乞丐说:“我不会忘记凭力气挣工钱。“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这条毛巾也留给我作纪念吧。”说完那人深深地鞠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这庭院。那妇人把乞丐引到屋后,指着砖堆对他说:“把砖搬到屋前就给你20元钱。这位双手健全的乞丐却鄙夷地走开了,不知是不屑那20元还是别的什么。妇人的孩子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对他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可就大不一样了。”
此后还来过几个乞丐,那堆砖也就在屋前屋后来回了几趟。
若干年后,一个很体面的人来到这个庭院。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那些自庭院。他西裝革履,气度不凡,跟那些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人只有一只左手,后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来人俯下身用一只独手拉住已经有些老态的女主人,说:“如果没有你,我还是个乞丐,可是现在,我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独臂的董事长要把妇人连同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妇人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董事长伤心地坚持着:“妇人,你让我知道了什么叫人,什么是人格,那房子是你教育我应得的工钱!”
妇人终于笑了:“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气度不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中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读短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短文,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等),请找出一处,读读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母亲对他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可就大不一样了。”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你觉得平时应该帮助哪些人?怎么帮助那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母亲的哲学
文/董瑄修
我的母亲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上过几天学,识字不多,但她朴实的语言闪烁着智慧与哲思的光芒。
小时候,有一次在田里干农活,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在头顶蓝蓝的天空中____________【甲】地飞着,不时发出畅快的叫声。母亲见了,说:“鸟儿中只有大雁最有学问,人家会写字,你看看“人”字写得多好——做人多好啊,就连鸟儿也想做人。但有的人做的事却没个人样儿,倒不如这鸟儿。”我家的母鸡下蛋了,拍着翅膀____________【乙】地跑到主人面前邀功:“个大啊,个大啊。”母亲抓把米赶紧喂它,嘴里还念叨着:“你的功劳我看着呢,不会亏待你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嘛。”做饭的时候我帮母亲削土豆皮,她喃喃自语:“土豆、红薯农药最少,因为它们很少生虫子。”我问母亲:“为什么它们很少生虫子呢?”母亲说:“它们谦虚呗。它们有了果实就在土里默默地生长,不像辣椒、豆角那么招摇,有一点果实就高高地挂在枝梢,当然‘招蜂引蝶’了。”
藕从家里的池塘里挖出来,用清水洗净后白白胖胖的。母亲说:“藕是荷生的,是荷的孩子。这孩子多坚强,在那样的环境里竟然没有被染脏。瞧,它多白啊!”
农闲时,父亲常常带着我和母亲到河边撒网捕鱼。即使运气不好捕不到多少鱼,母亲也要父亲把小鱼丢进水里。她说:“不能赶尽杀绝了,细水长流呀!”我很惊奇,母亲竟然有资源合理利用的大局意识。
我家院中有棵高大的柿子树。到了秋天柿子红了的时候,整个树冠便像燃烧的火团。母亲总是让父亲留下树顶端的柿子。树顶端的柿子因为阳光充足,长得又大又圆,不摘下来我觉得怪可惜的。我问母亲为什么不摘,母亲说“鸟儿为树捉虫忙碌一年了,留点犒劳它们吧。人太贪心,树儿会不高兴的,来年它就不会结那么多果子了。”
在我看来,母亲虽不会高谈阔论,但她的话语里充满了智慧,她的生活里处处都是哲学,我自叹不如。
(摘自《特别关注》)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甲】【乙】空白处。
【甲】:悠然 散乱 【乙】:自豪 自满
【2】母亲看到排着“人”字形的雁阵时所说的话包含的哲理是( )
A.团结协作,永不分离
B.认真做事,做个人样
C.执着向前,永不放弃
D.鸟有人样,人没鸟样
【3】母亲对邀功的母鸡念叨的一番话,告诫人们不要_________,但也应该_________。而母亲关于土豆、红薯、辣椒和豆角所说的一席话,告诉人们要_________,不要_________。
【4】除了以上题中提到的母亲的话外,母亲的其他话同样富有哲理,选择一处用“_________”在文中标出,并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_________(选填: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表现母亲的形象。如果用几个词语来形容母亲的品质,我想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片段阅读
①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②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③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④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⑤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⑥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⑦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⑧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⑨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⑩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⑪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⑫太阳也不知道。
【1】文段中描写的景物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可用( )一词来概括。
A.明亮
B.随意
C.自由
D.美丽
【2】选段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反复
【3】这段话中第④⑤句与第⑥~⑫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
【4】请发挥想象,仿照选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完成下面这首小诗。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蜻蜓飞了,____________________。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云朵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玉米成熟了,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
家是风雨中一间小屋,家是大雪天的一把酒壶。
家是什么?
家是锅碗瓤盆油盐酱醋,
家是高堂孺子共伴红蚀。
家是什么?
家是远行时的一声声叮嘱,
家是重逢时流落的泪珠。
家是什么?
家是姑舅叔伯彼此相助,
家是赵钱孙李兄弟手足。
家是亲情的归宿,
家是半夜梦醒依旧未眠的慈母,
家是人生课堂——
读不完的一部长书……
【1】第1小节诗中,作者把家说成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作者运用比喻手法来描写家。在这一系列比喻中,你喜欢的说法是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首诗,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解扬征服楚庄王
春秋时期,有一次,楚国攻打宋国睢(suī)阳(今河南商丘),宋国便向晋国求救。晋国君臣商议后,就派大夫解扬前去宋国传达命令,说晋军已经开拔,要宋人坚守城池。
不巧的是,解扬在路上被楚人抓获。于是,楚庄王就威逼解扬,让他对宋人谎称晋国根本没有派援兵救宋,让宋人投降。解扬先是假意答应,而后在登上战车喊话时却说:“我是晋国大夫解扬,不幸被楚人俘获,他们威逼我劝诱你们投降。我假意应承,好借机传达下面这个重要的消息:我主公已经亲率大军来救你们,很快就会到来,你们可要坚持下去啊!”
听他这么说,楚庄王怒吼道:“把这个不守信用的小人推出去斩了!”
闻此,面无惧色的解扬辩驳说:“我根本就没有失信!作为晋臣的我,如果守信于你楚王,岂不失信于晋君?假如楚国有一位大臣公然背叛自己的主子,取悦他人,你说他是守信还是失信呢?好了,没什么可说的,我愿意立刻就死,以此来说明楚国对外讲信用,对内则无信用可言。”
听罢这话,楚庄王怒气顿消,不仅免其死罪,还由衷赞叹说:“解扬真是个大忠臣啊!”
【1】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
A.如果我守信于你楚王,也不会失信于晋君。
B.如果我守信于你楚王,难道不是失信于晋君吗?
C.如果我守信于你楚王,难道是失信于晋君吗?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晋国大夫解扬在去宋国传达命令的途中主动投降了楚国
B.解扬在战车上喊话时,按照楚庄王的意图传达了命令
C.楚庄王并没有因为解扬的“失信”而斩掉他
【3】解扬认为自己根本没有失信,他的理由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解扬是个怎样的人?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汉字的敬畏(节选)
中国的汉字,只要你用得巧妙,就是在字里行间的空白处,你也觉得有味;中国人发明的字终究像中国人:含蓄。有时,表面上淡淡数语,内里却有含藏不尽的意蕴。方块字这种言简意赅的特点,确实与集成电路板相似,面积小,所包含的信息量却是惊人。譬如一提到“翠”字,我们就有一种玉石的感觉,润润的;一提到“风”字,我们仿佛见到了飘飞的柳絮;一提到“雨”字,我们又见到了江南水乡的朦胧。这些分开的字,要是请一位书法高手写下来,可以悬挂起来当作名画欣赏。可要是再把这些字叠连在一起,又会是什么景象?一位诗人曾在西湖留下过这样的楹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章节有快有慢,大声念出来,也像大声唱出来一样愉快。作者所使用的也就是十个字,它所渲染出来的,却是一幅气象万千的图画。方块字的空间调度能力,在此展示给我们。
【1】根据词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言语简练而意思完整。_________
(2)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巧妙——_______ 含蓄——_______
渲染——_______ 敬畏——_______
【3】中国的汉字和中国人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块字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方块字的特点确实与集成电路板相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
呼兰河传(节选)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钩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分多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
“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1】“我”给祖父戴花,那是“我”摘完花后的( )
A.异宝奇珍 B.异想天开 C.异曲同工 D.异口同声
【2】“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是因为“我”( )
A.生病了。 B.被玫瑰的刺刺了。
C.被蜂子的钩刺了。 D.笑得全身哆嗦,没有力气。
【3】“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是因为( )
A.“我”肚子饿了。 B.祖父叫“我”拔草,“我”不想拔。
C.屋里没有人,不会被发现。 D.“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
【4】“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文中“我”说这句话的目的是( )
A.逗爷爷笑。 B.提醒爷爷春天雨水大。 C.自我解嘲。
【5】“我”摘玫瑰花有两种恐惧,是( )
A.怕蜂子的钩刺人,怕玫瑰的刺刺手。 B.怕草丛有蛇咬人,怕玫瑰的刺刺手。
C.怕蜂子的钩刺人,怕虫子咬人。 D.怕草丛有虫咬人,怕玫瑰的刺刺手。
【6】文中写道:“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那是因为祖父和后园给“我”的童年带来__________。
【7】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16分)
将相和(节选)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①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 说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 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 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②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3分)
(2)这段文字已用“/”分为四层,请概括第二、三层的层意。(4分)
第一层:写蔺相如献上和氏璧,秦王却并无诚意以城换璧;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层:写秦王无奈,与蔺相如约定举行隆重的换璧典礼。
(3)文中①②两处都是对蔺相如的________描写,其中,②处的中心意思可以用成语“宁为玉碎,____________”来概括,与这段话有关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3分)
(4)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是为了( );因为蔺相如从秦王“( )”这一表现中,看出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填序号)(2分)
A.证明和氏璧是无价之宝
B.拖延时间
C.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D.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5)这段文字是怎样表现蔺相如的机智和勇敢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海门市图书馆办证须知
一、办证手续
①年满18周岁的读者,带本人身份证原件;未满18周岁的读者,带本人身份证原件或户口簿原件。
②凭有效证件于一楼总服务台领取申请表,填写完整,并选择需要的借阅证类型。交付押金,领取借阅证。二、借阅证类型
借阅证类型 | 使用权限 | 押金 | |
基本借阅证 | 可在图书馆内借阁图书,现场阅读,不得外借。 | 免费 | |
一类借阅证 | (1)可现场借阅; (2)可外借各类图书、期刊。 | 可借图书4册,期刊4册。 | 50元 |
二类借阅证 | 可借图书6册,期刊6册。 | 100元 | |
三类借阅证 | 可借图书10册,期刊10册。 | 200元 |
【1】暑假里,回海门的大学生若是需要办理图书借阅证,需要准备的有效证件是_________,应该至_________办理手续、并交付押金。
【2】爷爷每天下午都会去图书馆看两小时书报,他最适合办理的借阅证类型是________。如果杨老师想一次性借阅8册期刊,则必须办理________借阅证。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海门市图书馆的图书借阅证共分4种。(______)
(2)办理各类借阅证,都需要缴纳押金。(______)
19、课外阅读。
荷兰的花
荷兰,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国家,沿海有一望无际的洼地。海风轻轻鼓起波浪,海水就会漫过浅滩,把荷兰成片成片的洼地淹没。于是,荷兰人在大海里筑起了一道宏伟的堤,像万里长城一样,把汹涌的海水挡在堤坝外,让泥土完完整整地显露出来。这样,荷兰人从海里淘出了千顷土地。
也许这土地是用血汗来的缘故,荷兰人对土地有很深沉、很执著的感情。在新垦的田野上,荷兰人种满了自己心爱的花儿。像郁金香,像风信子,像百合花。春末夏初这些花儿盛开时,像一片五彩的海,与远处波动的湛蓝的海水相辉映。
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走遍荷兰,你会发现都金香到处开放。那花儿有光滑碧绿的长叶,叶间仲出一梗壮实的花茎,向上托了朵柔关的花,活脱脱像只典雅的高脚酒杯。郁金香花色缤纷,而且每种颜色都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像烈焰般炽热鲜艳的叫“斯巴达克”;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白花,镶有浅红花边的,被誉为“中国女性”,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荷兰人的想象多妙!
荷兰人迷郁金香快疯了。有个老板竟用他的酿酒厂换一枚罕见的都金香。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幢美丽别致的小石屋,就像童话里的一座皇宫,门前墙上的一块石头上刻着:“此屋出售,价值三枚郁金香。”所以荷兰人坚决地把郁金香定为自己的国花。
其实,都金香原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现在那儿还有野生的郁金香。很久以前,这花被荷兰人发现,小心翼翼地捧回家,他们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的手,轻轻抚弄着暗淡柔弱的小花朵,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都金香小可怜似的模样,她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流连荷兰,你会觉得到处都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
【1】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为了说明郁金香漂亮,用了一个______句,把郁金香说成_______。
【2】“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这句话独自成段,其作用是( )
A.概括全文 B.总领全文 C.承上启下
【3】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这样,荷兰人从海里淘出了千顷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花被荷兰人发现,小心翼翼地捧回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从哪些方面说明了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短文,说说荷兰人的手神奇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
(1)黄继光对指导员说“请把任务交给我。”(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刚几下就爬到了杆顶,非常灵活。(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春天来了,大地一片生机。(改为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祖国。(改为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老大娘走过小路。(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比山还高的比海还深的兄弟情谊,我们不会忘记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句子创作室。(按要求写句子)
(1)窗外闪过白杨树的身影。(扩句,不少于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引起人们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恶劣的气候条件阻止不了施工人员前进的步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小艇穿过石桥。(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的夜晚,池塘里的青蛙叫个不停。(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对鲁肃说:"我来请你一起去取箭。”(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上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题目:一个 的人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优美、热心肠、智慧……)再根据题目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