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3-2024年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以下哪两句诗词本意是写情侣之间牵手的?(   )

    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C.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 2、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B.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C.惜其用武不终也 D.二败三胜

  • 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斗折

    B.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 非能也,而绝江河

    D. 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暴秦之欲无   厌:讨厌

    B. 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附

    C. 胜负之   数:命运

    D. 后秦击赵者   再:两次

  • 5、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   )

    A.60 B.70 C.100 D.141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   天文学也是物理。现在的天文学,不是光研究太阳、月亮、星星在天上的位置和运行规律,还要研究星星里头的变化,研究宇宙的演化。比如研究太阳内部、恒星内部。人去不了,怎么研究?一是研究可见光,把可见的星光分成光谱,把不同频段的光摄下来进行研究。再就是研究看不见的频段,如波长比较长的红外线、无线电波,波长很短的紫外线、X光,波长更短的γ射线等。这么一研究,就发现天上可是热闹——到处有星的爆发,一颗星爆发像氢弹爆炸一样。一个爆发的过程是一两个月、几个月。中国古书上有所谓客星,实际上就是星的爆发。爆发时亮了,就看得见,天上来了“客人”;过一段时间爆发过程结束,看不见了,就以为是“客人”走了。天上还有一些更怪的现象。如中子星,是由中子组成的密度非常大的星,一颗芝麻点大小的中子星物质就有几百万吨重,而且转得很快,转时发出的X光强度不一样,变化周期不到一秒。还有一种星,名叫“黑洞”,其实不是洞,是光出不来的星。这种星密度更高,引力场特别强,强到光线被吸住射不出来,只有当其它物质被吸引掉进去时才发光,发射出X线。不但恒星会爆发,而且由亿万颗恒星组成的星系,像我们所在的银河星系,中心也会爆发,还会爆发得更强烈。一颗恒星爆发起来产生的能量等于十万亿亿个氢弹爆炸的能量,而一个星系爆发起来的能量等于亿亿个恒星爆发的能量。要了解这些天文现象没有物理学是不行的。

    (选自钱学森《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1对选文中加横线的语句理解正确的是( )

    A.天文学和物理学二者互相包含。

    B.天文学的发展促进物理学的进步。

    C.天文学和物理学都是基础学科。

    D.天文学和物理学关系非常紧密。

    2对选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举例子   作诠释 B.举例子   引用

    C.列数据   打比方 D.列数据   作比较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选文语言特点的是( )

    A.句式复杂,表达周密 B.用词严谨,具有科学性

    C.形象生动,富有趣味 D.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月亮、星星在天上的位置和运行规律是天文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B.天文学研究的途径是研究可见光,或者研究看不见的频段。

    C.银河星系不但会爆发,而且爆发的能量等于亿亿个恒星爆发的能量。

    D.选文重点介绍了天文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突出物理学的重要性。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苏轼的《赤壁赋》中刻画乱世之雄曹操伟岸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道出自己接受先主重托之后夙夜忧叹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认为郯子、苌弘等人虽是贤者,但与孔子相比,“_____________”,而孔子以他们为师,其原因是人们懂得道理有先后,“_____________”,如此罢了。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一句,写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一句,写自己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3)“蛟”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平时栖隐在深渊之中,能腾云驾雾,兴风化雨。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它的身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________”两句指出读书人要有宏大的志向和坚忍的品格。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以“________”的质问,对秦王朝极尽贪婪的掠夺和肆意无度的挥霍,表达强烈的愤怒。

    (3)李白在《蜀道难》中多次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其中两处接着用“______”的表情变化和“______”的动作情态,凸显了蜀道之“难”。

  •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游对曰:“昔闻偃也闻诸夫子曰:________ ,________。”(《论语·阳货》)

    (2)《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 ,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________ ,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4)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________ ,________,亦曷故哉?(张溥《五人墓碑记》)

    (5)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________ ,________ (秦观《鹊桥仙》)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面对北国河山,不禁被勾起了对历史英雄的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生动写出了刘裕当年北伐时的豪迈气概。

    (3)《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被贬的苏轼面对滚滚长江,感慨人生如梦,用“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以一杯清酒祭月的心境。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思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来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1920年1、2月间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诗的主体形象是炉中煤,表达了诗人眷念祖国、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感情。

    B. 诗的第二节从煤的外形与内心的比较,进一步诉说自己的衷情,表白自己虽然卤莽直率,但胸中却有“火一样的心肠”。

    C. 诗的第三节交代煤的出身,隐喻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D. 诗的第四节进一步说出自己的心愿。“自从重见天光”,隐喻革命将起的中国;“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了诗人渴望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2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将“燃”字换成“爱”或“思念”,好不好?为什么?

    3诗人为什么要用“炉中煤”自喻?请结合诗歌意象加以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C.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的宗族,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

    B.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C.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政事,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贤能之臣,考核成败,赏罚分明,一定能够大治。

    D.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朝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的不当行为谏诤,受到唐太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5】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劝学》)

    材料二: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各国都期望通过重大科技突破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中国科学院瞄准科技前沿,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引领我国凝聚态物理、分子科学、干细胞筹一批重要前沿方向研究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立德中学学生会向全校学生征集五四青年节活动的主题语,假设你推荐的主题语是“格局·突破”,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校学生会写一封推荐信,阐述你的思考与推荐理由。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