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忻州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多读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B.班子成员讨论并听取了李校长的报告。

    C.孩子犯了错误,做父母的不应袒护他,而应该对他进行批评教育。

    D.下课铃响了,争先恐后的同学们来到操场。

  • 2、下列对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祖父的园子》作者将感情蕴含在园子中的花朵、虫子、鸟儿等事物中。

    B.《月是故乡明》作者用典型的事例和直接抒发感情的语句表达强烈的思乡之情。

    C.《梅花魂》通过一些事例、细节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D.《古诗三首》都是单纯描写古代乡村中的儿童生活的。

  •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形容谋划周到,看得深刻,可以用 ;形容根基坚实,可以用 ; 形容灾难重重,可以用 ;形容意味丰富,耐人寻味,可以用

    A.深远 深长 深重 浓厚

    B.深长 深厚 深重 浓远

    C.深长 深厚 深远 浓重

    D.深远 深厚 深重 浓长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又誉其矛曰:“________________。”或曰:“___________?” 

    2.孔子在《论语》中有一段自述:“三十____,四十而____,五十而知天命。”意为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人生体验;陆游在诗中曾言:“耄及光阴古更稀,自今惟有数期颐。”我们知道“期颐”是指________

  •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_______

    2.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_______

    3.楚人有盾与矛者。_______

    4.物莫能也。_______

  • 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疾驰——_________  羞愧——_________  拘束——_________

      洒脱——_________  严肃——_________  伤心——_________

    反义词:暂时——_________  迂回——_________  惊慌——_________

      奖励——_________  热烈——_________  放弃——_________

  • 7、给下列词语写出合适的近义词。

    专注──_______  仪态──_______  端庄──_______  

    无垠──_______   安闲──_______   欣赏──_______   

    悠悠自得──____________ 

  • 8、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妈妈的手

    我的妈妈有一双勤劳的手,一双充满爱意的手。

    记得一个冬天的傍晚,我在回家(A)路上,一脚陷进了小水坑里,弄得鞋子满是泥水;回到到家里,我把鞋子悄悄放在厕所的门背后,准备等天气暖和些再洗。天气真冷!晚上我躲在房间里做作业,忽然听到厕所里传来刷刷的声音。我走过去一看,妈妈蹲在厕所的水龙头旁边,正在洗我那双沾满泥水的鞋子。望着妈妈冻(B)通红的手,我感到妈妈不是在刷鞋,而是在洗我那懒惰的习惯。

    我回房做作业,做的很专心,很认真。妈妈轻轻(C)来到我的身边。他拿起我的作业,说:“我看看你的作业。”说着,就到一边坐下。看完以后,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用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说:“你进步多了,继续努力吧!”这时,妈妈的手热烘烘的,一股暖流流遍我(D)全身。顿时,我沉浸在无限幸福中了。

    做完作业,我在床上总睡不着,闭上眼睛,仿佛看见妈妈的手在眼前晃动,烧饭、煮菜、刷洗衣服,一切都是为了抚育我成长。

    【1】选择“的、地、得”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A___ B___ C___ D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我的妈妈有一双___的手,一双___的手。

    (2)冬天的夜晚,妈妈用冻得通红的手___,又用那温柔的手___

    (3)闭上眼睛,我仿佛看见___,又想到___

    【3】这篇短文开头的方法是( )

    A.简要叙述,说明起因

    B.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C.开门见山,点明主旨

    【4】怎样理解“我感到妈妈不是在刷鞋,而是在洗我那懒惰的习惯”这句话?联系实际生活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①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了,丫头们在那山坡上已放起来。宝琴叫丫头放起一个大蝙蝠来,宝钗也放起个一连七个大雁来,独有宝玉的美人儿,再放不起来。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个来放罢。”

    ②宝玉等大家都仰面看天上这几个风筝起在空中。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说:“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于是丫头们拿过一把剪子来,铰断了线,那风筝都飘飘摇摇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一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儿,一会就不见了。众人仰面说道:“有趣,有趣!”说着,有丫头来请吃饭,大家方散。

    【1】宝琴的风筝是______,宝钗的风筝是_______,宝玉的风筝是_______

    【2】黛玉分析宝玉的风筝放不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众人说黛玉放飞风筝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铰断籰子线后风筝的状态。

    【5】用简短的语言描写一种最喜欢的玩的游戏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秦兵马俑》节选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1选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 话没有说完 B. 声音的延长 C. 同类词语的省略

    2选文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选文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

  • 12、阅读益智园。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从“吃惊”一词可以看出鲁肃 ______;从“饮酒取乐”可以看出诸葛亮________

    2诸葛亮断定曹操不敢出兵的原因是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与“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相照应的句子。

    4“神机妙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课文围绕“神机妙算”来突出诸葛亮,他到底“算”到了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的表面结果是_______,实际结果是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材料一   

    “杨家岭革命旧址”景点信息

    景点开放时间:冬令时08:0017:30(最晚入园17:00)

    夏令时08:00 18:00(最晚入园17:30)

    入园须知:持有效身份证件入园,不限人群。

    景点介绍:杨家岭革命旧址是毛泽东等老一辈中央领导人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分路南路北两部分,路北是中央机关旧址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旧居。路南是中央大礼堂,党的“七大”就是在这里召开的。杨家岭革命旧址是追寻革命足迹、重温红色记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材料二

    ①伫立在宝塔山下,那如火如荼的延安岁月突现眼前:枣园土窑洞里那彻夜不灭的灯光, 杨家岭山坡上吱扭扭飞转的纺车,南泥湾大生产的劳动号子,延河边洗衣唱歌的八路军女战士……艰苦、浪漫、温馨的画面在我的心中定格。

    ②走进杨家岭,瞻仰毛主席当年住过的窑洞。小院子清洁朴素,在糊着白纸窗花、门窗斑 驳的土窑洞里,映入眼帘的是破旧的木桌、木椅、木沙发、木床,木桌上还摆放着一盏小小的油灯。

    ③在那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毛主席和战士们一样垦荒种地,和 大家一样每天三钱盐、五钱油,吃小米,穿粗衣。夜晚,毛主席在那盏煤油灯下伏案疾书,写下卷卷雄文。

    ④沐浴着融融的晨风,凝视着毛主席劳动过的,曾结出过西红柿、辣椒、南瓜的那块菜园。 那块土地黑油油的,看上去是那么肥沃,抓一把,很松软。在这片土地上曾洒下了毛主席的汗水,留下了伟人的足迹,结出过丰硕的果实。

    【1】丁丁一家想去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请你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 错误的打“×”。

    (1)丁丁的爷爷今年68岁了,他可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 )

    (2)丁丁一家7月23日到达该地,他们最晚入园时间为17:00。( )

    (3)丁丁一家可以在杨家岭革命旧址追寻革命足迹,重温红色记忆。( )

    【2】读材料二的第①②段,第_____ 段是作者真实看到的情景,第 ______ 段则是作者想象的画 面。第②段是 ________ (静态 动态)描写,表现了毛泽东主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第④段中“丰硕的果实”含义深刻,不仅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指 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童稚可嘉

    若让你形容女孩子好看的眉毛,你会怎样形容?

    你会不会马上想到柳叶儿或者月牙儿之类的形象来?或者堆砌出许多甜腻的词儿来?

    可是,我就在一个小男孩的作文里,看到这样的句于:“阿姨的眉毛淡得好像忘了长出来一样。”我就惊叹,小孩子怎么会有这般让人大跌眼镜的发现?

    还记得一个6岁的小女孩,做过一首美妙绝伦的题为《爱》的小诗:“妈妈是一杯酒,爸爸喝上一口,就醉了。”短短几句,童心盎然却又形象逼真,丝丝入扣。

    两年前我写过一篇给女孩子看的文章,却怎么也定不下标题。一个女孩读了,便道:“何不取《花开的声音》呢?”我惊呆了:花开的声音。一个小女孩何以有如此奇妙万千却合情合理的想象?试想:因为花开,一个春天都不寂寞了,花儿怎么会寂寞呢?花儿怎么能独自开着却没有声音呢?

    突然发现有时候童稚是一种最机智、最完美的智慧,甚至这种智慧寓含着最深的哲理。因为孩子的世界里有许多大人们看不透的东西。

    【1】文中提议文章标题用“花开的声音”的小女孩的想象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来形容。

    【2】文章通过三个事例来说明“童稚可嘉”,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A.赞扬了童稚是一种最机智、最完美的智慧。

    B.表达了“我”对孩子的理解和喜爱。

    C.赞扬了孩子的世界里有许多大人们看不透的东西。。

  • 15、重点段落品析。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屏障”的意思是_________,在这里,“屏障”是指 ________

    2“养尊处优”的意思是_____。联系文段,中指养尊处优,体现在________

    3文中说中指“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的手法,以精妙之笔勾勒出中指___________的姿态和________的特点。

  • 16、阅读理解

    生命的选择

    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薇了,花工们说。

    不多日子,油黑的蔷薇叶子便密密地遮(闭 避)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地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饰 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 模模糊糊)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躁 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 阳光下 姹紫嫣红 楼后 月光下 洁白如雪 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1】用“ ”划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词。

    【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标上恰当的标点。

    【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带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坚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柔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句子,体会表达效果。

    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

    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些花惊醒了。”其实说的是玫瑰花的美激发了人们心中对美的热爱,他们变得善于观察美了。

    B.文章主要采用了反衬的手法,用玫瑰来反衬白玉簪花,说明白玉簪花比玫瑰花更高洁、更美丽。

    C.文章主要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色彩、形态、气质以及人们的感受这四个方面,对白玉簪花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6】“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理解。

    照亮别人

    ①“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

    ②最近,我从朋友那儿得到新的诠释。这位朋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盲人在夜里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呢?”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③有一次,我搭朋友的车,就借花献佛,再将这则故事叙述一遍与他分享,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又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佐证,他说:“以前我开车经过隧道,总是不喜欢开车灯,一来隧道不长,里面光线还不差;二来嫌麻烦,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开开关关。不料有一天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了个正着,险些命丧黄泉,后来我才觉悟到,车灯是开给对方看的,因为车子经过隧道,对方是从亮处进入暗处,视觉一时调整不过来,如果对面的车不开灯,那实在太危险了……”

    ④世上的朋友,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自己一个人走路是多么孤寂与危险,旦夕祸福,没有人知道你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假如能学学提灯笼的盲人,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会帮助你,所谓“为善至乐”就是这个意思吧。

    【1】用“______”在文中画出点明文章主题的句子。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

    【3】文中第③段说“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又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佐证”。这里的“实际经验”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

    【4】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获得进步的事例呢?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

  • 18、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相关作业。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15.38分

    18.91分

    98.85分

    2012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调查项目

    中国

    美国

    公共图书馆数量

    3076个

    8951个

    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

    每44万人拥有1个

    每1.3万人拥有1个

    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

    0.58本

    50本

    公民拥有图书证比例

    7%

    62%

    人均年阅读量

    4.39本

    7本

    图书畅销类型

    教辅、养生、食谱等

    小说、科技等

    ——参考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15位教授中,有12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

    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

    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

    15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1】根据材料一,请用横线画出周国平对于阅读的定义。

    【2】你从“材料三”中得出了什么结论?请至少写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上述材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是为了消遣,在时光的消磨里获得精神的启迪和享受。

    B.中美两国在图书馆数量、人均阅读量上的差异,可能是两国创新型人才不等的原因。

    C.从我国图书畅销书类型看,我国国民阅读的取向过于功利,缺少精神追求与享受。

    D.家庭的阅读氛围对于一个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会阅读的人成功的几率更大。

    【4】根据材料,导致我国国民缺少阅读习惯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国民喜欢看电视胜过喜欢阅读。

    B.中国的父母对于阅读比较关注与重视。

    C.阅读内容以实际用途和消遣为主,缺失精神的享受。

    D.公共图书馆数量较少,图书馆藏书量不足。

  • 19、阅读检阅台

    先生,您认错人了

    有一家外资企业很大的在中国招聘雇员,条件很非常苛刻。前往应聘的都是巨有高学历的人。

    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露出兴奋之色,像他乡遇故知一样。这个美国人热情地说:你不是哈佛大学某某专业的研究生吗?我比你高一届,你不记得了吗?

    应聘的年轻人心里一震:他认错了。在此时,承认自己有哈佛大学的学历对应聘绝对有好处。但这个青年冷静地说:先生,您认错人了。我没有到美国学习过,我只有中国大学的学历。说话的时候,他已做好了不被录用的心理准备。

    没想到,主考的美国人透出惊喜之色。他说:很好,刚才就是我们考试的第一关。下面我们进行业务考试……”

    1短文第一自然段有三处错误,请你找出来,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2先生,您认错人了这句话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位__________的人。

    3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露出兴奋之色是因为什么?待应聘者回答之后,主考的美国人透出惊喜之色的原因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次招聘考试,第一关考的是什么?第二关考的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淮南的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楚王仗着自己国事强胜,想乘机侮辱晏子。(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2)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怎地斗得他过?(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字句改成字句:

    那个渔民的儿子把埋在沙里的琥珀挖了出来。

    海水渐渐漫上来,把这片森林淹没了。

    (2)缩句:

    一只小苍蝇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

    许多老松树在热辣辣的太阳光里,渗出厚厚的松脂。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与表达。

    题目:他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场面,回想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把经过写下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