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期末莆田六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下列句子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1)过新年,小孩子( )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玩意儿,( )可以放鞭炮。

    (2)这( )粥,( )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3)今日腊八粥的颜色( )是深褐色,(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

    (4)春节( )很快乐,( )一眨眼工夫就过去了。

  • 2、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七八碎   ______更新   ______然不同

    张灯______   ______大笑    优哉______

    ______积德    引人入______    青面______

  • 3、根据课文内容和积累运用完成填空。

    (1)《为人民服务》中,毛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增加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2)有意栽花花不发,____________。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

    (3)常将有日思无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

    (4)“良药苦口________,忠言逆耳________”告诉了人们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 4、课文链接吧。

    1.《学弈》一文里,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其一人_______;一人________。故事使我们懂了_________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围绕“_________”观点写的。文中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3.《表里的生物》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的事情。表达了我是一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4.《那时候,他们多有趣啊》一文中,150年后的学校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玛吉的爷爷上的学校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学弈》选自《________》。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________不同的人下棋,学习________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________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________,不可________的道理。

    (2)《表里的生物》是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散文。文中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________,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________在里面的话。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②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③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署:衙门。

    B.萧萧:形容草木凋零。

    C.吾曹:我们。

    D.关情:牵动情怀。

    2给诗句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疑是民间疾苦________

    ①指(人民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②憎恶,厌恨。③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2)些小吾曹州县吏________

    ①细小;微小。②稍许;略微。③少许。

    3“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关情的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题画诗,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

    5诗人写竹的诗很多,你还能再写出几首吗?

    ___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山青花欲燃这句中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作出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课内阅读。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请将古诗补充完整。

    2诗的前两句用“____”“____”两字点明诗歌描写的是春天景色;后两句用“_____”“_____”两词点名享受特权的对象,现人们常用“________”这句诗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

    3第一句诗意是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处不”用双重否定写出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B.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刻画了一幅夜晚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C.后两句诗歌说明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皇宫也不例外。

    D.“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5《寒食》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寒食》是一首_______诗。诗人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_______,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诗人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完成下题。

    表里的生物

    ①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②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③一天,我对父亲说:

    ④“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⑤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⑥“只许听,不许动。”

    ⑦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⑧“小孩儿不许动表。”

    ⑨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⑩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蛰你。”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1“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完成:

    (1)自然段“我吓了一跳”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也感到愉快”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段“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对“这么好的表”上文是这样描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自然段“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样的话”是指自然段“我”见人就说的话。

    B.“这样的话”“我”说了很久呢。

    C.“我”后来不说了,是因为“我”随着年龄增长知识增加了,不再像原来那样天真、幼稚了。

    D.后来“我”对这件事印象不深了。

    3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对“我”的心理描写有多处,请摘录一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下面两题中选择一题来完成,不少于50字。

    (1)对文中爸爸一系列的做法,有些人欣赏,有些人并不认同,你的看法是什么?

    (2)“我”对父亲的怀表从疑惑、好奇、猜测,到又产生新问题、解答疑问……有人说“我”是胡思乱想,也有人说是探究和思考,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

    擦不掉的鼓励

    ①十八年前,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自认为对画画独具天赋,意识深处有一个当画家的梦。

    ②那时候家里太穷,买不起画笔和画纸。于是在上学的时候,内心迸发出的画画冲动让我偷偷拾起老师用过的粉笔头,在黑板上一展风采。

    ③有一天,一个戴着眼镜、长着鹰钩鼻子、笑嘻嘻的人头像出现在黑板上。同学们进来了,看着这蝠漫画(哄堂大笑 谈笑风生)。因为大家知道,我画的是班主任老师——一位头发白了大半的老人。大家笑过后,我开始害怕了,正想上去擦掉,老师却已大步走了进来。老师朝黑板上看了一眼,轻咳一声,眯起双眼,表情严肃而凝重地说:“是谁画的?请站出来!”

    ④刹那间,教室里一片沉寂。谁都有种预感——暴风雨即将来临。

    ⑤同学们紧绷心弦,始终没人应声,我吓得两腿发抖,准备迎接老师更为严厉的责骂。但没想到,老师却微笑起来:“妤,现在我再问一遍,这是谁画的?”同学们将所有的目光都聚向了我。半晌,我才站了起来,嗫嚅地说:“是我。”然后惭愧地低下了头。

    ⑥老师来到我的身边,用手帕轻轻地抹净我沾满粉笔灰的脸,然后走向讲台,大声问道:“同学们,你们看,这个人头像像谁呀?

    ⑦同学们全都屏气息声,谁也不敢说像老师。于是,老师把目光转向了我:“你画的是我吗?”

    ⑧“是的。”我的声音(亮如洪钟 细若蚊蝇)。

    ⑨那你说说 你画的是我什么时候的神态 老师笑了 不要怕 尽管说

    ⑩这时,我抬起头,看见了老师和颜悦色的脸。一时间,我忘了自己的过错,大声说道:“我画的是老师高兴时的神态!”

    这时候,我看见老师笑着点了点头,眼神中满是赞许,我也笑了。我看了看老师,再扫了眼画像,发现鼻子有一些偏差。我羞愧得红了脸。老师却手抚下巴,慢条斯理地说:“鼻子(   )大了点儿,(   )这是漫画,漫画是允许夸张的。小画家(   )敢把我的鼻子拉长放大,(   )他准确地抓住了我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我们写作文也是同样的道理,抓住描写对象的基本特征去写,就能又简约,又鲜明。”说着,他拿起粉笔,在嘴角处加了一道笑纹,立即,一个(笑容可掬 满脸堆笑)的人头像出现了。

    同学们(身不由己 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时,老师向同学们打了一个手势,又说:“鱼儿在水里才能遨游,我们这位小画家的画应该出现在哪里呢?应当出现在他的画本上,应当出现在学校的墙报上,应当出现在漫画家的著作上。画在黑板上,往往容易产生不礼貌之嫌,而且也彯响环境美。所以说,我得擦掉它!”然后,我看见老师拿起黑板擦,往那个人头像擦去。随着那人头像一点一点地消失,我的眼睛一点一点地湿润起来。老师那擦不掉的鼓励的话语,深深地留在我的心底。

    十八年后,我终于成了一名全国小有名气的青年画家。画作先是出现在画本上,然后是墙报上,宜至漫画家的著作上。逢人我便提起,是老师那个擦不掉的鼓励,让我实现了画家梦。

    (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从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 ____ ____ ____

    【2】在第⑨自然段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在黑板上画了老师的人头像后,“我”的内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仔细阅读短文,找出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语句,完成下面的填空。

    开始害怕→____→惭愧地低下了头→忘了自己的过错→____→羞愧得红了脸→____。“惭愧地低下了头”和“羞愧得红了脸”都是因有缺点或做错事而感到不安的表现。“惭愧地低下了头”是因为____。“羞愧得红了脸”是因为____

    【4】仔细阅读画“——”的部分,完成练习。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这是人物的   描写,先对“我”画的人头像作了客观的评价,再对“我”的画技作出肯定,最后联系到写作文也是如此,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   的老师。

    【5】对下面语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鱼儿在水里才能邀游,我们这位小画家的画应该出现在哪里呢?应当出现在他的画本上,应当出现在学校的墙报上,应当出现在漫画家的著作上。

    A.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强调了画应该出现的地方。

    B.三个“应当”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既对“我”在黑板上画画提出了委婉的批评,又在巧妙地引导“我”,鼓励“我”。

    C.体现了老师的一丝不苟、严格要求,反映了老师对“我”的殷切期望。

    【6】短文结尾有什么好处?下列说法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表达了“我”实现画家梦的喜悦与自豪。

    B.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抒发了“我”对老师的感激与赞美之情。

    C.总结全文,引发思考,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无比怀念。

  • 11、阅读

    《从现在开始》

    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于是,他宣布:从现在开始,你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

    第一个上任的是猫头鹰。他想到自己成了万兽之王,神气极了,立刻下令: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大家听了议论纷纷,可是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天天熬夜。一个星期下来,动物们都叫苦连天。

     第二个星期,轮到袋鼠上任了。他激动地说: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跳着走路!听了袋鼠的话,大家直摇头。可是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苦练跳的本领。

    第三个星期,轮到小猴子当万兽之王。大家都非常担心:他会不会命令我们从现在开始,都得住在树上,成天抓着藤条荡来荡去?谁知,小猴子只说了一句话:从现在开始,每个动物都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话音刚落,大伙儿立刻欢呼起来。

    狮子见了,笑眯眯地说:不用再往下轮了。我郑重宣布,从现在开始,小猴子就是万兽之王了!

    1读第四自然段他会不会命令我们从现在开始,都得住在树上,成天抓着藤条荡来荡去这一句话,你觉得大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个自然段,狮子为什么说不再往下轮了,他开头不是说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问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 dāi  dài)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竞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zhe  zháo)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  )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的括号里加上标点。

    3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并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缴电话费的老人

    到电信大楼营业厅去缴电话费,队伍排得很长,只有慢慢地等。终于我是第二个了,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从步履神态上看好像已经年逾六旬。

    请问您的电话号码 营业员问老妇人 老妇人脱口就说出一个电话号码。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又问:“是叫李强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儿子的名字!”然后她又说了一个电话号码,还是脱口而出,没有一点儿犹豫。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问:“是叫李捷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女儿的名字!”营业员说:“对不起,阿姨!您家的电话号码到底是什么?”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后面有人开始不耐烦了,叽叽喳喳有些骚动。 

    可能是她觉察到了后面的骚动,便转过身来,半是自言自语半是道歉地对大家说:“没有记住自家的电话号码,人老,忘事啦。孩子家的倒是记住了,不打磕绊,主要是成天往他们家打,问问孙子、外孙。”她刚想走,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刚才那两个电话没缴费吧?”“没有。”“那我给他们缴了吧,省得他们再跑一趟。”于是老人歉意地一笑,又排在了我前面。这次,后面一片寂静。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费(jiǎo)    (lǔ)

    B.意(qiàn)        喳(zā)

    C.豫(yóu)        绊(kē)

    D.年(yù)         动(sāo)

    【2】补全第2自然段空缺的标点。

    【3】第1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描写。第2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描写。第3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描写。

    【4】第2自然段中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人物。“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一句,与前文“___”形成对比。(填文中词)

    【5】在文中找出与“这次,后面一片寂静”相照应的语句,用“  ”画出来。

    【6】短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总的来说,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

    【1】从上面两段话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安慰——_________  窘境——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舒舒服服 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和“焉知非福”相关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  )

    A.在不幸的处境中,想到曾经美好的事物,以安慰自己失落的心。

    B.在不幸的处境中,坏事更能磨炼人的意志,能使人更坚强。

    C.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完成句子。

    (1)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要重。(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老师说:“看到你们的进步,我非常高兴。”(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避免不再发生交通事故,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修改病句,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 17、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这幅奔马图是徐悲鸿的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刚吃过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中断通讯联系。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听说他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通信员回答说:“你从城市来,爱干净讲卫生。我们已经习惯了,没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抱怨地说:“太阳先生,你要怎么做,随你的便,我们早已决定不再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作业本说:“我今晚要批改这些作业。你送来的试卷,我放在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 能不能战胜自己的决心,是每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修改病句)

     

    2. 第二天,他把这两个日本孤女送往石家庄。(改为被字句)

     

    3. 看到他今天的成功,我真感到自豪。(转换句式,意思不变。)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请以《从此,我不再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3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