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下面语段,根据语段内容推断概括,说说维持生命存在的因素有哪些。
科学家们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96%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知识百科。
(1)《别董大》中流传千古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元二使安西》中流传千古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盛唐边塞诗派中的“高岑”指的是高适和________。
(4)田园诗派中的________与王维齐名,他们被称为“王孟”。
3、积累填空。
(1)古往今来,有不少描写节日的诗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个:描写寒食节的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描写七夕节的诗句“_________,脉脉不得语”;描写中秋节的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
(2)“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描写了社会上不公平的现象。《寒食》一诗中的“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两句也表达了这一意思。
(3)中国的食物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如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______;过生日的时候吃面条,寓意______;过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寓意______。
4、画龙点睛。(我会解释带点的词语,并写出句子的意思)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见: 尽: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浥:
(3)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萋萋:
5、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学语 ________学步 ________圆月 ________昆仑
翱翔的________ 青春的________ 璀璨的________ 崭新的________
6、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解释诗中的加点字。
(1)休: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的哪一句批判了统治者的苟且偷生、不思进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西湖的诗句还有很多,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 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说说"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的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注释]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方盘城。③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1】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综合训练。
痴鸡(节选)
①那年春天,我家的一只黑母鸡正趴在鸡蛋上想孵小鸡。但母亲并不打算让它孵,给了我一根竹竿,让我把它吓醒。
②我跑过去将黑母鸡撵起来。它在前面跑,我挥着竹竿在后面追。从屋前追到屋后,从竹林追到菜园。我追赶的速度不断加快,黑母鸡的速度却越来越慢,翅膀也耷拉下来,还不时跌倒。见竹竿挥舞过来,它只好又挣扎着爬起,继续跑。
③我终于筋疲力尽地瘫坐在草垛底下。黑母鸡钻到了草丛里,一声不吭地将自己藏到傍晚。第二天,它“咯咯咯”地叫着,依旧寻觅着鸡蛋。但它一下子就瘦损下来,似乎只剩下了一只空壳。本来鲜红欲滴的鸡冠失了血色,一身漆黑的羽毛也失去了光泽。
④其他鸡趁机捉弄它,它们不是群起而追之,便是群起而啄之。它毫无反抗的念头,也无反抗的能力,在追赶与攻击中,只能仓皇逃窜,最后蜷缩在角落里。
⑤过不几天,大姨妈家送孵出的小鸡来了。
⑥黑母鸡一听到小鸡叫,立即直起颈子,随即大步跑过来,翅大身轻,简直像飞。它要做鸡妈妈。但那些小鸡一见了它,就像小孩见到疯子,吓得四处逃散。它四处去追那些小鸡,追着了,就用大翅将它们罩到了怀里。那被罩住的小鸡,就在黑暗里惊叫,然后用力地钻出来,往人腿下跑。它东追西撵,弄得四下里一片“叽叽叽”的惊叫。
⑦母亲专门将邻居家的毛头请来对付黑母鸡。毛头做了一面小旗,将这小旗缚在黑母鸡的尾巴上。毛头将它松开后,它误以为有什么东西向它飞来了,惊得大叫,发疯似的跑起来。
⑧黑母鸡钻进了竹林,那面小旗被竹枝勾住,终于从它的尾巴上被拽了下来。它跌倒在地上,很久未能爬起来,张着嘴巴光喘气。可是,黑母鸡依旧痴心不改。
⑨然而,过了两天,黑母鸡却不见了,无论你怎么四处去唤它,也未能将它唤出。一个星期过去了,也未见到它的踪影。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我和母亲正在菜园里种菜,忽然隐隐约约地听到不远处的竹林里有小鸡的叫声。再寻声望去,眼前的情景把我俩惊呆了。
⑩黑母鸡领着一群小鸡正走出竹林,来到一棵柳树下。当时,正是中午,阳光明亮照眼,微风中,柳丝轻轻飘扬。那些小鸡都已显出羽色了,在黑母鸡周围欢快地觅食与玩耍。再细看黑母鸡,只见它神态安详,再无一丝痴态,鸡冠也红了,毛也亮亮闪闪的,又紧密又有光泽。
【1】读第①~⑧段,黑母鸡因“发痴”而吃了许多苦头,请抓住关键词概括,完成思维导图。
【2】短文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黑母鸡因“发痴”而吃的苦头,这样写的目的是( )
A.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位伟大的母亲,必须先吃苦头
B.表达了作者对伤害动物的行为的谴责,呼吁大家保护动物
C.表达了“我们”一家对黑母鸡的无比厌恶
D.表现出黑母鸡对做母亲的执着,赞颂母爱的伟大
【3】读第⑥段两个画“______”的句子,注意加点字,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前后两次写到黑母鸡的样子,请用“﹏﹏”画出来。这样前后对比,突出了黑母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一说你对短文题目“痴鸡”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北京的春节》节选,回答问题。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pū pù)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guān guàn)、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guàng kuáng),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lèi luó)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1】用“√”标出选文中正确的读音。
【2】“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中“光景”一词在句子中的含义是( )
A.时光景物
B.情景
C.表示估计
【3】截然不同的光景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中“最”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二段对不同的人物来进行描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窗外
从我居室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一株高高的芙蓉树。在那烟树参差的春日里,花红点点,煞是迷人。它牵动我的灵感,撩拔我的文思,久而久之,我竟视这位隔窗而立的“邻居”为知己了。
可是,有一个早展,我推窗而望,蓦然发现昨夜的一场风雨已将它剥蚀得面目全非。立时,一种“繁花落尽”的悲凉掠过了我的心头!我不由感慨系之:在人生道路上磕磕绊绊,几经周折,几度沧桑,又一次次地失落了许多至爱的朋友,生命不正如同这随风而逝的繁花么?
这件事过了些时日,也就渐渐地淡忘了。一次,我下乡归来,感觉到室内空气有些沉闷,就不经意地打开了窗户,顿觉眼前一亮:一树火红的三角梅映入眼帘,它在夕阳的背景下定格。意外的惊喜使我几乎不能自制,我诧异,当初在落英的背后,为什么竟没有发现这萌动着的不屈的生命呢?
是的,芙蓉的最后一叶花瓣凋落了,人们对它的嘉许也遗忘在往昔的记忆里,可是三角梅却成长了,那火焰般灿烂耀眼的红色向人们昭示着生命的更迭与延续。
谁能说,失去与获得不是一曲交响乐呢?
我久久地伫立窗前,深深感悟到:生命中没有不变的风景,只要心永远朝着阳光,你就会发现,每个早晨都会有清丽而又朦胧的幢憬在你的窗前旋转、升腾,这个世界永远传送着希望的序曲。
【1】这位隔窗而立的“邻居”是( )
A.一树火红的三角梅 B.至爱的朋友
C.阳光 D.一株高高的芙蓉树
【2】对“我竟视这位隔窗而立的‘邻居’为知己”的原因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长在“我”的窗外
B.它牵动“我”的灵感,撩拔“我”的文思
C.“我”与它相处的时间久了
D.在那烟树参差的春日里,花红点点,煞是迷人
【3】下列表述不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只要改变心态,便会发现到处是新的风景
B.文中多处运用心理描写,不仅串联起窗外情景的更迭,更为哲理的抒发穿针引线
C.失落了许许多多的朋友如同随风而逝的繁华
D.“我”的心情变化仅仅只是因为景物的不同导致的
【4】结合全文,说说文中划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刻画芙蓉树和三角梅形态的时候,只用寥寥数笔,你觉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神奇的克隆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
我们知道,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繁殖后代。人们把这种繁殖叫做有性繁殖。换句话说,每只动物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如果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_____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_____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里_____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_____把仙人掌切成几块_____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_____长成新的仙人掌_____此外,一些植物还可以通过压条或嫁接培育后代。凡此种种,都是植物的克隆。
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那么,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从20世纪开始。科学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科学家借用一名;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
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
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大大提高饲养效率。
克隆技术还可以挽救一些濒危物种,让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免遭厄运,从而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
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1】文中横线上的地方怎样加标点呢?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2】文中划线的词语,你还能用别的意思相同的词来代替吗?写在横线上。
制造——________ 配件——________ 装配——________
【3】短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知识的?请填空。
短文先介绍了________,然后介绍了________,最后介绍了________。
【4】为了说明什么是克隆,作者引用了《西游记》里孙悟空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________”标出相关的句子。
13、阅读课文《理想的风筝》片断,回答问题。
不见到他已经近三十年了。倘使他还健在,这时候也许又会糊风筝,教给自己的孙子,把那精致的手工艺品送上天去。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倘若不幸他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倘使________ 仰仗________
顽强________ 翱翔_______
【2】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句子的含义。
①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问答。
①为什么说刘老师的圆木棍是功德无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联系课文,写一段话来赞扬刘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完成后面的练习。
生命的高度
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在农家仓库里觅食的老鼠意外地掉进一个盛得半满的米缸里。这飞来的口福使老鼠喜出望外,它先是警惕地环顾了一下四周,确定没有危险之后,接下来便是一通疯吃、猛吃,吃完倒头便睡。
老鼠就这样在米缸中吃了睡,睡醒了再吃,日子不知不觉地在丰衣足食的悠闲中过去了。有时,老鼠也曾为是否要跳出缸去进行过思想斗争与痛苦的抉择,但终究未能摆脱白花花的大米的诱惑,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觉得以米缸现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没有这个能力了。
对于老鼠而言,这缸米就是一块试金石,( )它想全部据为己有,其代价( )只能是自己的生命。( ),我们把老鼠能跳出缸外的高度称为“生命的高度”。而这高度就掌握在老鼠自己的手里,它多留恋一天,多贪吃一寸,就离死亡更近了一步。
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能做到在明显有危险的地方止步,但清醒地认识潜在的危机并及时跨越“生命的高度”就没那么容易了。
生活中,有很多人,年轻时不去奋斗,满足于仅填饱肚子的生活,到老的时候,看着周围人都过着比自己好的生活,给下一代创造了多么优越的条件,这时他才意识到要努力,可是,“生命的高度”已到尽头。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青黄不接:______________
据为己有: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对于这只老鼠而言,试金石就是________,“生命的高度”就是_______。这个高度掌握在_______,它多留恋一天,多贪吃一寸,“生命的高度”就越________,最后的代价就是________。
【4】寓言总是警示我们道理的,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短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米缸中的老鼠在临终前终于见到了前来觅食的一个伙伴,它会对伙伴提出怎样的人生忠告呢?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照管花草。(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缩句)
2.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改为“被”字句
3.你不用蜡烛就不能去搬柴了吗?(改为陈述句)
4.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像你这样大的小女儿。”(改为间接转述)
18、按要求改写句子,不要改变句子原意。
1.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换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换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辅导我。我学作文。(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乐园。
1.小刚对我说:“明天,我找你,我们去看电影。”(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上一个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起来。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
(1)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里夫人是一个非常令人崇敬和敬佩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兵工厂。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也会写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我知道这是一个___________句,我能把它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昨天一夜几乎完全没合眼。(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妈妈都出差了,我只能自己学着做饭、收拾房间。(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请以《我喜欢的一次活动》为题,写一写“轻叩诗歌的大门”这次活动。
要求:(1)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注意运用积累的语言和学过的表达方法;(2)全文不少于400字;(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