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期末石嘴山六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莎士比亚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人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如果拥有各种美德,那么精神就会流芳千古。

  • 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省吃检用______   迫不急待______

    赞叹不己________     震奋人心________

  • 3、____________,年年相见在他乡

  • 4、查字典填空。

    1.在阅读文章时,你遇到了生字“怆”,要想知道它的读音应用( )查字法,先查( ),再查( )画。

    2.在写作文时,你不知道“chen”怎么写,应用( )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

    3.你不认识”瓦“,又不知道它的部首,可以用( )查字法,查( )画。

  • 5、根据积累完成练习。

    1.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轮弯月当空;月光洒在万里平沙上,像是一层白皑皑的霜雪。此情此景,让人想起李贺《马诗》 中的诗句:“__________。”

    2.郑板桥在《竹石》中,借咏物以明志,表明自己即使经历各种挫折和打击,也仍坚韧挺拔、顽强刚毅的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灰吟》中,作者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之人的诗句是:“ _________。”

    4.幸福是什么?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定义,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理解。李大钊说:“幸福就是寻求革命真理。”老炊事班长说:“幸福就是_________。“毛主席说:“幸福就是_______。”作为新时代小学生的我说:“幸福就是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理解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吟”是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____;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的决心。

    【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_千锤万凿,_________烈火焚身,_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 7、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请用“∕”划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2写出下列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吾:_____ 淡墨痕:_________ 

    夸:_____ 满乾坤:_________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句意:__________

    3诗中表现诗人王冕高尚情操的诗句是 ___________  。

    4“岁寒三友”指的是_________。“文房四宝”指的是______________

    5历代文人墨客喜欢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节操。请你默写一首课外搜集的描写梅花的古诗。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8、古诗赏析。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

    魂驻小红桥

    一个清瘦干练的姑娘穿梭在长征队伍里,像踩着风火轮似的,跑前跑后,安排抬担架的,照顾负伤的。这是她的职责,她是担架队队长——20岁的英子。

    随着战事的吃紧,担架不够用,伤员有增无减!她对担架员的任务进行了分配,尽量安顿好每个伤员。可安排到最后,再也匀不出担架和人来抬一个伤势严重、生命垂危的小战士了。看着奄奄一息的小战士,英子决定背着他走。

    她背着他在崎岖泥泞的路上,迈开了沉重的步子……伤员的手无力地搭在她的肩上,微弱地声音说:“放————我,放————我吧……”英子充耳不闻,薄薄的嘴唇坚强地抿起。是奇迹吗?弱小的她,背着比她高、比她重的战士,翻山越岭,竟然走过了许多路程。而受伤的战士,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居然开始好转!而英子却越来越瘦弱,她总是将少得可怜的食物分给担架员和伤员……

    队伍来到山里的一座小桥时,仿佛春天正好等在这里,娇嫩的小花与新绿扑面而来。那个重伤的战士已经可以拄着棍子走了,他走到英子队长面前,说: “队长,我要编个花环给你!”英   子笑了,那开心而生动的笑脸让人想起她也只是个孩子,她点点头回答:“嗯,好。”可接着又故意板起脸说:“但是,你现在还需要休息。”这是她一生中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为了给伤员舀水喝,她坠到了桥下的河水里。她坠落的声音那么小,她甚至没有挣扎,就顺水飘去……

    七十年后,一个垂暮老人,站在小桥边,凝视远方。他的眼睛湿润了,半晌才说:“如果英子队长多吃一点东西,可能就能坚持下去,可能就……”老人缓缓地在草地上采来缤纷的野花,用颤抖的手认真地编起一个花环,轻轻挂在桥头……

    1从这篇文章中,你感受到英子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红军战士。

    2“是奇迹吗?弱小的她,背着比她高、比她重的战士,翻山越岭,竟然走过了许多路程。”你觉得这是奇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了解“她坠落的声音那么小,她甚至没有挣扎,就顺水飘去……”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为什么编一个花环挂在桥头?写出你的理解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鲤鱼和泥鳅

    宁书科

    我在青铜峡工作20余年,学会了捕鱼。青铜峡濒临黄河,渠道如网,湖泊、水坑星罗棋布,是个捕鱼的理想所在。我有两张渔网,每到星期天便外出捕鱼,每次都能捕到很多鱼,但大多是鲤鱼。自己吃不完,便送给邻居们分享。

    一次一位邻居向我要几条泥鳅,说是当药引子治病。可我几次都没有捕到泥鳅。是泥鳅太狡猾了吗?不,从我数年的捕鱼经验来看,泥鳅并不狡猾,那为何捕不到呢?原来每次撒网抛出去,泥鳅闻声就朝泥里钻,极难捕到它。鲤鱼就不同了,听见撒网声,就跳到水面上逃跑,水面阻力小跑得快,但渔网抛出的速度更快。鲤鱼被渔网罩住后,________往下钻,________继续抬头跑;此时只要它能低头钻下去,或许能逃过一劫。它的悲剧就在这里。

    再者,我在捕鱼前,首先要观察一下水面,看看水中是否有鱼,我在岸边静坐不到十分钟,便有鲤鱼跃出水面,发出啪啪的击水声。它首先暴露了自己的位置,捕它就有的放矢了。

    鲤鱼失败的教训首先是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炫耀自己;再就是不肯低头、不愿钻到污泥里去。它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就在所难免了。泥鳅和鲤鱼恰恰相反,该低头时则低头,该钻泥时就钻泥,它不像鲤鱼一样一辈子困在自以为是的里。

    1联系上下文,在短文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鲤鱼被渔网罩住后,________往下钻,________继续抬头跑;此时只要它能低头钻下去,或许能逃过一劫。它的悲剧就在这里。

    2每次渔网抛出去时,泥鳅和鲤鱼分别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文中的四字词语(至少两个)归纳概括鲤鱼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与“见微知著”意思有较大不同的成语是(   )。

    A.一叶障目 B.一叶知秋 C.以小见大

    2“这样的事例”在文中指(   )

    A.波义耳制成了石蕊试纸。

    B.小孩睡觉时,眼珠忽然转动。

    3选文中“偶然的机遇”指的是(   )

    A.科学真理来自偶然的灵感。

    B.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

    C.科学真理很难寻求,并非人人都能得到。

    4从这两段话中,你领会到了什么样的科学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为人民服务(选段)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为人民服务》是________同志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________同志而作的演讲。

    【2】用横线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3】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的意思。

    有一死,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________或: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4】死得“比泰山还重”是因为________;死得“比鸿毛还轻”是因为________

    【5】请把画线的句子改成因果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理解

    秃的梧桐

    (1)——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2)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3)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4)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5)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6)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7)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8)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9)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10)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4)——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15)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1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11)(12)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手和脑的故事

    一天,手正在欣赏一件自己精心制作的杰作,又高兴又骄傲地说:“我确实是万能,如果没有我,怎能制造出这样精美的东西,人类哪里有美满的生活呢?”手洋洋得意,越说越兴奋,大有目空一切的气概。

    大脑听了很不服气,于是大声地说:“你这么自大,太过分了。其实,你有什么了不起?如果不是我在动脑筋,你哪有这样的成就?你不过是依从我的命令行事罢了。”手立即加以反驳:“胡说!你只凭空想,不做一事。 哪里比得上我一天到晚都埋头苦干,制造出 无数有用的东西!”

    他们因为吵了嘴,便谁也不理睬谁。大脑每天在计划怎样改良机械,怎样设计精密的仪器,希望用来代替人力,减轻人类的辛苦,却始终无法实现。而手呢,也只是习惯性地整天忙忙碌碌地工作。但是做出来的东西,完全缺乏良好的性能。至于什么缘故,总是弄不清楚。

    眼睛看见他们互不相让,真是又气又急,便对他们说:“你们这样相持下去,终究不是办法,必须互相配合才对。大脑想出来的计划,要靠手从实际生活中证明这个想法是否 正确,从而获得宝贵的经验。手的劳动依靠大脑的帮助,才能进步;大脑的思想,得到手所提供的经验,也就更灵活,更精明了。这样,大家才能够收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人类社会才能够不断地进步。”

    听了眼睛的忠告,手和脑都觉悟过来。从此,大家和好如初,一同合作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忠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脑为什么争吵?请用一句话概括出它们争吵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和脑争吵后谁也不理睬谁,造成了怎样的后果?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手和脑觉悟到了什么才和好如初,一同合作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李晓玲对王红说:我要像你一样热爱集体。(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高兴得坐立不安。(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学校是全区人数最多的学校。(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地方太小,怎么容易下几个班的同学活动呢?(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宽容如喜雨,滋润人的心田。(仿写句子)

    宽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宽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缩句)

    2.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   ,(A.冲垮海堤 B.毁灭沿海的城镇 

    C.无情地掀翻船只)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将正确的序号填人横线上)

    3.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

    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两句合成一句)

    4. 人类正面临食物匮乏的威胁。(改为被字句)

    5. 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不可缺少的每日的食盐。(修改病句)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紧紧地缩成一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句:小明爱钓鱼。(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完成句子

    (1)是刘姥姥逗笑了大家。

    改写成把字句。

     

    改写成被字句。

         

    改写成反问句。

     

    (2)在二进荣国府的时候,刘姥姥逗乐了府里上上下下的甚至包括贾母在内的所有人。(缩写句子)

         

     

  •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改成间接引语

    蔺相如对赵王说:我愿意带和氏璧到秦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生活是多彩的,也是美好的,我们用耳朵感受着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愉悦,用眼睛感受着万花筒的世界,用心灵感受着真挚的情感……请写出你的兴趣或爱好。要求:写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什么喜欢,它对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在写的时候注意把情感和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题目自拟,字数450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