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下面的句子,尼尔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将恰当的评价写在括号里。
(1)“怎么着?我还要揪你的尾巴!”他说着便向猫扑了过去。( )
(2)“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
(3)当他这样想的时候,他又忘记了他是多么弱小无力。他一下子从墙上跳下来,跑进鹅群里,用双臂抱住了雄鹅的脖子。( )
2、根据课内阅读,结合自己的感悟填空。
1、《空城计》的作者是_____,选自_____,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_____,他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
2、《我很重要》一文作者从_____、_____、_____三方面去阐述___________这个观点的。
3、从1996年10月起,在演化科研领域,科学家心悦诚服地将心中的大师做了这样的排列,恐龙向鸟演变的过渡性生物是:___________。
4、从《暴风雨的启示》一课中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
3、词语俱乐部。
1.补充词语。
语(_______)心(_______) 举(_______)反(_______) 座无(_______)(_______)
养(_______)处(_______) 美不(_______)(_______) 与世(_______)(_______)
标新(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而逃
2.选择括号里搭配合适的词语,并打上“√”节。
阳光(闪烁 明媚) 维持(秩序 工作) 步伐(坚定 坚决)
猎取(冠军 食物) 身体(强大 健康) 修理(文章 桌椅)
心情(沉重 繁重) 爱惜(粮食 时间)
4、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遨游——( ) 新奇——( ) 蕴含——( ) 嗜好——( )
鼓励——( ) 前途——( ) 试图——( ) 闻名——( )
5、把词语补充完整。
精兵简( ) 五( )四海 死得( )所
6、填空并答题。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遍插茱萸少一人。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带点的词语。
独_________________
异乡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诗的前两句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全诗抒发了他_____。
7、阅读理解。
《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朝)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直”意思是:( )
A. 成直线的,跟“曲”相对
B. 跟地面垂直的,跟“横”相对
C. 挺直,使笔直
D. 直爽,直截
【2】生紫烟的“紫”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的部首是( )部,余下的部分是(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的音序字母是( )。
【3】“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选用的修辞手法是: 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请用“∕”划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2)写出下列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吾:_____ 淡墨痕:_____
夸:_____ 满乾坤:_____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句意:____________。
(3)诗中表现诗人王冕高尚情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4)“岁寒三友”指的是___、___、___。
“文房四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9、课外类文阅读。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 屹)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 尉)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 副)庄严绚丽的画图。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钮 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万人大礼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体积达86000立方米,像一座大厦。但是由于设计师们处理得巧妙,走进大礼堂的人,放眼一望,从屋顶到地面,上下(浊 浑)然一体,并不感到怎样空旷。
屋顶是穹隆形的,天花板上纵横密排着近500个灯孔。灯光齐明的时候,就像满天星斗。顶部的中心挂着红宝石般的五星灯,灯的周围是70条瑰丽的光芒线和40瓣镏(liú)金的向日葵花瓣,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在它的外围,有三环层次分明的水波形暗灯槽,同周围装贴的淡青色塑料板相映,形成“水天一色”的奇观。
大礼堂呈椭圆形,有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至 致)的整体。两层挑台连地面共3层座席,有9600多个席位。礼堂的主席台像个小会场,能容纳300多人。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合适的字。
【2】用自己的话说说第1自然段交代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是( )。
A. 举例子 B. 打比方 C. 列数字
【4】第3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介绍万人大礼堂采用了( )。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10、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问题。
(A)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听到别人的心声和自我灵魂的独白吗?(B)没有人会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完全暴露给别人,也没有人能够不让自己的愿望从言语中流露出来。①与他人沟通的最好方式就是倾听。②倾听是需要一种定力的。“高山流水逢知音”,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演绎了千古知音情。③钟子期当时步履匆匆,④不可能听清楚,更谈不上欣赏伯牙弹奏的“高山流水”了。(C)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其实,“知彼”难,“知己”更难。因此,我们不妨将脚步放慢一点,多多聆听心灵的激情呼唤或喃喃低语。(D)
【1】句子“心浮气躁的人,既无暇听清别人的心声,也很难静心聆听自我灵魂的独白。”应放在文中( )
A.(A)处 B.(C)处 C.(D)处 D.(B)处
【2】填入句中①、②、③、④四处的词语,分别是( )
A.虽然 但是 如果 就 B.尽管 可 倘若 因此
C.因此 然而 之所以 是因为 D.因此 然而 倘若 就
【3】下列有关伯牙·子期和孙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子又名孙膑,著有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本兵书——《孙子兵法》。
B.《高山流水》为中国的十大古曲之一。后也用“高山流水”来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C.孙子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的“百”是“很多”的意思,而非具体指“一百”。
D.“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流露出的感慨——知音难觅,与伯牙在子期死后的感概相同。
【4】对文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设问 B.引用 C.设问和引用 D.反问和引用
11、阅读理解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看,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人们说 谁也不知道她曾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 她曾经多么幸福 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的幸福中去
【1】给短文最后一段加上标点
【2】这段话选自 ,作者是丹麦作家 ,他的其他童话作品还有 、 等。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幸福”,第一个“幸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幸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姑娘能得到幸福吗?谈谈你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文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兔爷儿
金波
①小白兔向来是孩子们的宠物,雪白的绒毛,通红的眼睛,尤其是温顺的性格,让我们格外爱怜。每年中秋节,市面上除了卖月饼、水果、干果外,最引起我们孩子家兴趣的,就属泥塑兔儿爷了。
②本是兔儿,偏以“爷”相称,这在别的动物中,绝无这种殊荣。“爷”字向来是与长辈、与威严连在一起的。在人间不说,单就诸神而论,我有时候就知道有“灶王爷”“财神爷”;对这些“爷”们,需格外敬畏,以免招灾惹祸。
③这兔儿爷,虽然也算得上广寒宫里的“神兔”,即使称得上“爷”,我们也并不惧怕它,相反,都觉得这兔儿爷和我们最平等、最亲近。每年的中秋节,都愿意“请”一尊兔儿爷来和我们玩耍。它带给我们的快乐,是别的玩具所不能代替的。
④对兔儿爷的喜爱,除了源于对生活中真实小白兔的喜爱之外,还由于兔儿爷多了几分童话色彩。兔儿爷的外貌就很奇特,兔脸儿,人身子,那样子格外引人遐想。
⑤那时候,每逢买来一个兔儿爷,总是沉甸甸地抱在怀里,和它脸对脸地对视好久。兔儿爷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很有神。三瓣嘴儿闭得紧紧的,显得很严肃。脸蛋儿总是施着淡淡的胭脂,样子有些滑稽可笑。
⑥兔儿爷的穿着打扮也很奇特,有的穿着大红袍,有的披着甲胄,有的背插令旗,样子很是威武。
⑦兔儿爷可不是卧在那儿,而是骑着老虎,或者狮子,或者麒麟,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无往而不胜。
⑧在我买到的众多的兔儿爷中,我最喜欢的是一种叫“呱嗒呱嗒嘴”兔儿爷。这种兔儿爷嘴唇会动,一动就发出“呱嗒呱嗒”的响声。原来有一根线连着嘴唇,从中空的身体里伸到脚下,用手一拽,嘴儿一张一合,就会发出声响。
⑨说起兔儿爷,本是中秋祭月的象征;以兔代月,又是源于兔居月中捣药的神话。妇女拜月,供的是“月光码儿”,我们儿童效法妇女,供的是兔儿爷。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拜月是游戏,兔儿爷就成了我们的玩具了。
⑩小时候,年年中秋节都要买一个兔儿爷。开始,由于年龄小,买个二三寸高的,随着年龄增长,买的兔儿爷也越来越大。我买过的兔儿爷,最大的有身高一尺的。
⑪兔儿爷最大的有二三尺高。这么高的,我没买过,一来因为抱不动,二来也没地方摆。
⑫已经好多年没见过兔儿爷了;如果现在有卖兔儿爷的,我一定买一个大个儿的。
【1】文章首先通过孩子们的宠物小白兔引出了文章主角兔爷儿,之后又依次介绍了 ①_____,②_____,接着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兔爷儿的象征意义和尺寸。
【2】文章中作者对兔儿爷的喜爱溢于言表,请你从两个划线句子中任选一个,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答:_____
【3】兔爷有很多形象,不同的兔爷寓意不一样。坐象兔爷,寓意为吉祥如意,象与祥同音,象本身也是祥瑞的象征;坐虎兔爷,寓意为事业兴盛,虎为百兽之王,是统帅者,因此骑虎兔爷象征事业有成,人脉广博;麒麟兔爷,因麒麟吐书的典故而流传,象征着学识广博,学业有成;坐葫芦兔爷,象征着福禄双全,因葫芦与福禄同音,葫芦在民间也是平安吉祥的化身……
请你从下面的兔爷形象中选择一个,送给你的朋友,同时要向朋友描绘它的样子,并借兔爷送上你的祝福。(介绍的时候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号的作用有 A.表示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B.表示多重句子中第一层分句与后面分句之间的停顿(主要是选择、转折等关系)。“已经好多年没见过兔儿爷了;如果现在有卖兔儿爷的,我一定买一个大个儿的”这句话中分号的作用是哪一种?(填选项即可)
答:_____
【5】请你揣摩一下作者写下最后一句话:“已经好多年没见过兔儿爷了;如果现在有卖兔儿爷的,我一定买一个大个儿的”时的心理活动。
答:_____
13、课外阅读
浓浓枣花情
提起甘甜绵润的红枣,无人不晓。但枣花的知名度,似乎就小了一些,这不会是花朵太小的原因吧。
其实,没有花儿,哪有果儿。老家的枣树,(漫 慢)山遍野,到底有多少棵,谁也数不清。
A每年在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竞相争奇斗艳之后,(娇 骄)小的枣花,悄悄的露出头来。B 小花色米黄,花骨朵很小,简直都不像花,就像粘在叶梗上一撮儿、一撮儿的小米粒儿,透着饱满,说它是金色小花,也不为过。C小姑娘要是用这样的布,做一件小袄,或是一件小裙子,那可真是(漂 飘)亮极了。D当晚风吹来,一串串的小黄花,摇摇摆摆,从密密麻麻的叶丛中,挤出来,躲进去,真是“金盏满树、香染满枝”。
提到香,那可不是一般的香。不是清香 ,也不是芳香,是陈香,是浓香。人的鼻子都禁不住这样的诱惑,蜜蜂的尖鼻子就更别提了。几里、十几里、几时里,翻山越岭,蜜蜂一群一群慕名而来,到盛开的花乡来。
枣花蜜极富营养,不但含矿物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而且它香醇、味厚、质好。枣花蜜很沉,盛一斤酒的瓶子,装蜜,是两斤酒的分量,压手的感觉很刺激。
蜂蜜,眼下太多了,超市上琳琅满目,腻的人似乎已不再正眼看它。可四十年前,谁敢吹这大话。我十年前,不怕笑话,没大口大口地吃过蜂蜜,没那条件,哪儿吃去?当年还得感谢枣花。记得实在馋了,就盼着等着枣花盛开的时候,捏一把针,放进火柴盒儿,到枣树下和蜜蜂抢蜜吃。拽一杈花最多的叶子,用针尖一点一点往嘴里挑,蜜太少,半天也甜不满舌头。后来学一招,把舌头伸出来,牙咬着,等抹上百八十次,再把抹着蜜的舌头缩回去,这才略微感觉有点蜜的味道。有一次,那真正是饱吃一顿。不知哪年,生产队时兴养蜂,几个小孩子偷偷摸到养蜂场,趁大人(戴 带)着蜂帽看蜂时,几个人呼啦趴在摇蜜桶上,把桶底积存的蜜,用手指刮得精光,
“花香蜂采蜜,辛苦为谁忙。”枣花为什么香得那么浓,香得那么远,就是含的蜜太多了。特别是雨过天晴,那蜜就快流出来了。一朵花儿,就是一个蜜疙瘩,太阳一晒,香气四溢,香得蜜蜂都没有喘息的工夫。枣花的浓香,准确地说,是蜜散发的味道。当然蜜也由花生,其浓香才回味无穷。因为她追求的是厚重,所以别看花小,内存大,每一朵如没受伤,一定都要结果,从不开谎花。这就是小小枣花的风格和气质。
【1】根据短文的内容,用“√”在( )中选择正确的字。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竞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香气四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果把枝叶比作一块布,那布上印的就是一朵紧挨一朵的小碎花,极富层次感。”是第三自然段中的一句话,若把它放回到原文中,应放到A、B、C、D四处中的哪一处?“我觉得应放在_______处。”
【4】结合生活实际和对第七自然段的理解,把蜂蜜的味道写在第六自然段的横线上。
【5】枣花的“风格与气质”是指什么?请用“ ”画出有关句子。说说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用简要的话写下来。
14、秋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 ,它是那缠绵悱测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盛会。瞧,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如今都已成为收获。那沉甸甸的金穗,那饱满硕大的果实,无一不在向人们炫耀着这个流光溢彩的季节。在秋风里,丰收是金色的,喜悦也是金色的。
秋天,对于充满热情的人来说,是个美丽可爱的时节。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随着落叶飘逝的每一个秋天,都为热爱它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金色的礼物。
我祝福秋天……
(1)本文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绘,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①这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那缥缈的游丝迷蒙着游子的心。
(3)“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和“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两句中加点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
(4)文中说“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请找出文中原句来具体阐释。
“兼容四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的个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1.妈妈严厉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对我说,星期天他要去郊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军对陈赓说,他还要等他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百花园。
1.仿照例句的句式所用的修辞手法,仍以“她”为开头写两个句子。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前进。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她 ;她 。
2.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改成反问句)
3.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缩句)
4.孔雀的羽毛多么漂亮啊!(改成拟人句)
5.晚霞映红了天空。(改成比喻句)
17、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哨棒被武松赶紧丢在一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天,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改写句子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班长摸摸嘴说:“我早就吃过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成陈述句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缩句)
2.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改为“被”字句
3.你不用蜡烛就不能去搬柴了吗?(改为陈述句)
4.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像你这样大的小女儿。”(改为间接转述)
21、作文。
即将离开母校了,你一定有许多想对母校、老师或同学说的心里话吧!请你给母校、老师或同学写一封信,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信件的正文要有一个明确的表达主题,并能在字里行间流露自己此刻的心情。书信格式要正确、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