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3-2024年学年安徽省宣城市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令人振奋,其实这与她和她的科研组多年来  、忘我工作密不可分。

    ②既然简·奥斯丁如此           地经营了她的语言,作为读者,我们在阅读、研究她的《傲慢与偏见》等作品时就不应忽视它。

    ③这些品牌为了让消费者认可它们,可谓是           ,弄出许多花样造势宣传,就是要人们相信,购买喜爱的品牌非常值得。

    A. 殚精竭虑 煞费苦心 苦心孤诣

    B. 煞费苦心 苦心孤诣 殚精竭虑

    C. 殚精竭虑 苦心孤诣 煞费苦心

    D. 煞费苦心 殚精竭虑 苦心孤诣

  •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近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它以四言诗为主,主要运用风、雅、颂的表现手法。

    B.《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丛书,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书中保存整理了大量的历史文献。

    C.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现存的《庄子》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庄子》一书不但反映了庄周的哲学思想,而且显示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

    D.朱熹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哲学上发展了程颢、程颐关于义理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 3、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名著中传统节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许多的工夫过去了;上坟的人渐渐增多,几个老的小的,在土坟间出没。”这是《药》中描绘的清明节的景象。

    B.“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这是《边城》中描绘的端午节的场景。

    C.“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这是《社戏》中描绘的中秋节的景色。

    D.“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这是《红楼梦》中描绘的除夕的场景。

  • 4、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军队改革必然会触碰到各种盘根错节的利益,也可能会在“深水区”遇到种种阻挠。但无论如何,都应该以壮士断腕的精神前行。

    B.正月初一出行的旅客本来就不甚了了,并且以短途为主,所以一向人涌如潮的车站此刻显得冷冷清清,与前几天的拥挤形成鲜明对比。

    C.在台州打工的小郑被人劫持,他打电话假意向人借钱,却用温州方言向哥哥求救,听不懂方言的劫匪不知所云,还以为钱马上就能到手。

    D.过去两周,这家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处于关停状态。危急时刻,湖南商会伸出援手,帮企业解决了资金问题,这家企业最终起死回生

     

  • 5、对下列语段中必须删去的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苏轼一生为官①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通通②皆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④影响,与辛弃疾一起⑤并称苏辛;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⑥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64年三届人大召开期间,著名科学家赵九章写信给周总理,建议尽快开展人造卫星研究工作。这很快得到聂荣臻、张爱萍等领导人和竺可桢、钱学森等科学家的支持。

    1965年9月,中国科学院组建卫星设计院,对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方案展开论证,确定在保证可靠性基础上,卫星的各项指标要比各国的第一颗卫星先进一步,即发射一个连续信号。1967年初,确定要播送《东方红》乐曲,让全世界人民能听到中国卫星的声音。12月,这颗卫星被正式命名为“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24日点,“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卫星准确送入大空,发射成功。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以来,我国的空间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卫星事业蓬勃发展遥感卫星、静止通信卫星、极轨气象卫星等一系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卫星技术在许多重要领域达到了世界水平,表明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卫星事业的道路。

    (摘编自人民网“历史上的今天”《中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材料二: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4月23日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习近平指出,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杨“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自2016年起,国家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曰”。近日,孙家栋等11位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表达了对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坚定信心。

    (摘编自《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

    材料三: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和图形标识全球征集活动于2016年8月启动,共收到工程名称35912个,工程图形标识7439个。经专家评审筛选,“天问”排名第一,得票31.7万余张。据悉,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宇宙自然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天问”这个名称,厚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彰显了中国人迈向更远深空的决心和毅力。

    火星探测的图形标识同样通过征集和网络投票,标识呈“揽星九天”图形,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表达了宇宙的五彩缤纷,呈现了科学发现的丰富多彩。开放的椭圆轨道整体倾斜向上,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代表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体现着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标志着深空探测进入太空能力(C3)等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此次标识设计以行星探测重大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统一命名并设计标识。根据不同行星探测任务,标识下方的“Mars”(火星)标志以行星英文名称进行替代。

    根据计划,我国将在2020年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专家表示,这是中国航天走向深空的里程碑工程。火星探索的起步,代表了中国在深空探索领域已确定了下一个方向,在火星使命牵引下的新一轮创新,对实现航天技术领域新跨越、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意义重大。

    (摘编自冯华《“天问一号”离火星还有多远》《人民日报》2020年4月25日)

    1下列对“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够在太空播送《东方红》乐曲这一连续信号,表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比各国的第一颗卫星都要先进一些。

    B.科学家赵九章最早写信给周总理,建议尽快开展“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究工作,这很快得到国家领导人和科学家们的支持。

    C.“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空间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从此以后,我国的卫星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D.为了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我国空间技术进入新时代,从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的4月21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50年来,我国已成功发射了遥感卫星、静止通信卫星、极轨气象卫星等一系列各型卫星,中国已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卫星发展之路。

    B.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到“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即将实施,一代代航天人的功勋被铭刻在中华伟大复兴的辉煌史册中。

    C.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和火星探测图形标识“揽星九天”都通过征集和网络投票而命名,都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D.2020年将实施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中国航天迈向深空的里程碑工程,但也只是我国规划中的行星探测重大工程整体中的一部分。

    3推动我国成为航空强国的因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陈情表

    (1)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自己早年坎坷多难的命运。

    (2)在《陈情表》中,作者用“________”委婉地说出母亲改嫁的事实;而“________”则直接表现了他门庭衰微福分浅薄的事实。

    (3)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自己缺少亲人、童仆的帮助,不得不事必躬亲。

    (4)《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李密孤单无依,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安慰的境况。

    (5)李密在《陈情表》中写自己虽然想为国效力,但是祖母病情日渐加重,让他进退两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在《陈情表》中作者抓住晋朝“________”的治国原则,坚持和祖母相依为命,因此“________”。

    (7)“物尤如此,人何以堪”,李密在《陈情表》中通过列举鸟雀反哺的事例来恳请皇帝答应自己将祖母奉养至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8)李密在《陈情表》中写自己无论活着还是死去都要报答晋武帝恩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时一呼百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写个人的生命短暂即逝,而人类的存在则绵延久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屈原列传》中,作者连用了“______________”。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

  • 9、(1)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3)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4)夕阳下,酒旆闲,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寿阳曲 远浦帆归》)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7)子曰:______________,不谋其政。(孔子《论语 泰伯》)

    (8)奇文共欣赏,______________。(陶渊明《移居》)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写出箫声的情绪内涵。

    (2)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在《 陋室铭》 中写自己不受世俗、公务缠身而倍感轻松的句子是“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荀子运用对比,指出如果“锲而舍之”,就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如果“锲而不舍”,就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圣明之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今之众人”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更加愚笨。

    (3)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写下怀古名篇,既因为他想到了英雄孙权,又因为在那窄狭的街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继而又联想到刘裕当年两次北伐,不仅装备精良,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橡。且莫思身外,长近樽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溧水,今江苏省县名,周邦彦贬任溧水县令,本篇为此间所作。②社燕:于春社时飞,秋社时归去,故称。③翰海:沙漠。这里泛指遥远、荒僻的地方。

    (1)从  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以白居易自比。

    (2)以下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上阙一、二句用词新颖,“老”写出雏鸟在风雨中羽毛渐丰,历练成长的过程;“肥”写出了梅子受到雨水滋润,圆润饱满的形态,富有动感。

    B.上阙“人静”句以乌鸢在夏日宁静的山间无所事事、自得其乐,反衬公务之劳顿,突出词人对仕途生涯的厌倦。

    C.“新绿溅溅”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既描绘了溪水映衬碧树的绿意,又仿佛能够听到流水声的悦耳潺潺。

    D.“歌筵畔”一句写出词人希望在歌舞和美酒中暂时入眠,体现他有着摆脱不了的愁苦。

    (3)下阕措辞婉转,情感曲折多变。结合词句,对此加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释之,季,南阳堵阳人也。与兄仲同居以货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免归。中郎将爱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文帝称善,拜释之为谒者仆射。从行,上登虎圈,问上林尉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薄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亡穷者。文帝曰:“吏不当如此邪?尉亡赖!”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亡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察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项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遂核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拜释之为廷尉。其后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案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亡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基。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是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相山都侯王恬启见释之持议平,乃结为亲友。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

    (选自《汉书·张释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与兄仲同居/以货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B. 与兄仲同居/以货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日/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C. 与兄仲同居/以货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日/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D. 与兄仲同居/以货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日/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指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通常有某种关系的称呼。

    B. 免冠:脱去帽子,我国古时可以表示敬意,也可以表示谢罪。

    C. 廷尉:官名,掌军事。秦汉至北齐时期主管军事的最高官吏。

    D. 弃市:古时死刑之一,是在人群聚集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释之素有贤能,才华出众。张释之要辞官回乡,中郎将爱盎知道他贤能,奏请补授张释之谒者的职位;张释之在朝廷上分析秦汉之间的事,受到汉文帝的称赞。

    B. 张释之理性睿智,眼光长远。汉文帝因啬夫熟知禽兽簿,对答如流,要授予啬夫上林令,张释之以担心上行下效,误导天下人崇尚浮夸,不讲求实际来劝止皇帝。

    C. 张释之不惧权贵,刚毅严正。张释之阻止过司马门不下车的太子、梁王进人殿门,并弹核他们的不敬之罪,薄太后批评汉文帝教子不严,又传令赦免太子、梁王。

    D. 张释之执法公正,得到认可。汉文帝要将盗取高祖庙内玉环的人诛灭全族,张释之据理力争,要求按照法律规定判处死刑;张释之议论公正,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察也。

    (2)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语云“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其实“怒目”与“低眉”是两种不同的生活姿态罢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