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照样子写词语。
想来想去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舒舒服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圆圆的茧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1.观察:表的秒针会_____,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_____,这声音比蝉鸣要______,比虫的歌曲要_____。
猜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______。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_______的孩子。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被微风吹散了,如__________,被初阳__________了。
(2)《那个星期天》一文采用倒叙的写法开头,以“________”为线索,讲述了“我”从星期天的早晨到黄昏一直____________,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3)《别了,语文课》一文抒发了“我”对______________之情。
(4)《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中,阳光的两种用法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查字典。
1.“诞”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诞”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诞生,人出生;②生日;③荒唐的,不合情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中“诞”的意思是____(填序号),“荒诞不经”中“诞”的意思是____(填序号)。
2.《新华字典》中正文按音序排列,“凄”“锤”“援”在字典中的位置分别是____、____、____。当我遇到“虔”这个生字时,老师教我先在《新华字典》中翻至____表,找到偏旁____,再查____画,顺着页码就可以知道它的读音了。书写“飞”字的时候,老师说第一笔的笔画名称叫作____。
5、猜谜。
1.云儿抹远山,天端掩明月。(______)
2.欢天喜地贴对联,敲锣打鼓笑开颜。(______)
3.沙漠上面一只船,船上载着两座山。远看像笔架,近看一身毡。(______)
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绝句
(唐)杜甫
迟日①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②飞燕子,沙暖睡鸳鸯③。
(注释)①迟日:指春日,因为春天光照时间长,太阳落山晚,所以说迟日。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湿润。③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1】填空。
①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之情,我们还学过他写的《________》和《________》。
②诗中写到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鸳鸯。
【2】请写出这首诗中后两句诗的大体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3】上面的诗句中写出了两种动物,下面的诗句中也写有动物,你能填上吗?
①两个________鸣翠柳,一行________上青天。
②西塞山前________飞,桃花流水________肥。
③留连________时时舞,自在________恰恰啼。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解释下列词语。
无声:___________ 野径:___________
花重:___________ 独明:___________
【2】题目中的_____字是全诗的字眼。
【3】首联中的“知”与尾联中的“重”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时节,应时而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
C.最后两句,诗人没有想到的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全是不漏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
8、课文理解。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诗的第一句以______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千古边关月夜图,暗写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紧承上句,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四句,由______转入______,既含蓄委婉地____________,又侧面烘托了____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跨越百年的美丽(节选)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 变成 ,变成 ,变成 ,她变成了 。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卓有成效:_____
侵蚀:_____
【2】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填空。
“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指的是_____;“对人生意义的发现”指的是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短语。
10、现代文阅读理解。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孙道荣
①这节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能写完整、写准确。
②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堂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妈妈的真实情况撰写。
③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④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⑤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⑥老师说,性别。
⑦女。大家唰唰写下。
⑧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像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⑨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妈妈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妈妈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妈妈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儿有点弯曲什么的。
⑩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妈妈的腰杆儿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像每个人的妈妈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⑪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妈妈的,又好像不太像。
⑫老师说,请同学们再接着写,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辨认依据。
⑬班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就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过。
⑭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而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⑮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身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
【1】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文章开头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3】第⑨自然段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第⑬自然段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第⑮自然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
11、《跨越百年的美丽》片段(15分)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他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是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 ,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 ,变成一条条 ,她变成了科学史上 。
(1)“卓”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2分)
(2)按课文内容填空。(4分)
(3)“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指的是 。(2分)
(4)“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中“伟大自然发现”指的是 ,而玛丽•居里发现人生的意义
是 。(4分)
(5)居里夫人在科学事业上贡献了一生,她美丽健康的容貌隐退,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你觉得这样值得吗?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12、阅读下面文段,选择正确的答案。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这个片段选自《匆匆》,作者是( )
A.老舍
B.朱自清
C.史铁生
【2】文中的加点字形象准确地表达了什么含义?( )
A.时间像神仙一样会飞会变。
B.太阳像人一样要睡觉。
C.时间来得快去得也快,拦挡不住,挽留不住。
13、片段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要。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这句话中的“又”承接了上文,告诉我们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元宵。
【2】第一段文字中从___________多和___________多写元宵的灯,突出了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3】下列关于元宵的风俗,语段中没写到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挂灯笼 ②燃花炮 ③走亲戚 ④观花灯 ⑤吃饺子 ⑥吃元宵
【4】通过这两段文字,让人感受到北京在元宵节这一天的“___________”以及日子的“_________”。
14、品读语段,完成练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描写,从“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最后一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声音的延长 B.表示意思转折 C.表示解释说明
【3】在法庭上,父亲的神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这时他心里也许在想:__________。
15、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们应该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 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江南风景如画,怎么比得上我的家乡美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4分)
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封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使节。
缩句:
爸爸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用了什么用词手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请你使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19、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
1.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伙伴说:“我爸爸说手表里住着很多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对我说:“今天我有事,你自己在家写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对我说:“今天晚上我要排练节目,您就别等我吃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________
②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 ________
21、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们要学会使用语文这个工具。
六年级(1) 班要举行一个“告别母校”的座谈会,时间定在明天(6月25日)下午4时。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邀请黎明校长来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