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拼音,写字词。
其实,并没有人将时间cáng(______)起来,就在你每日抱怨、pái huái(________)的间隙,它便踮着脚慢慢地nuó yí(________)了。
2、读拼音,写词语。
jiǎo zǐ biān pào jiān duàn rán fà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tián nì fěn suì wài tào rǎn gā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3、名篇阅读。
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主要记述了唐僧师徒4人历经__(多少)难,战胜各路____,终于取回真经的故事。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的开卷诗。
4、照样子写词语。
黑糊糊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喳喳地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下列两家店铺橱窗上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①公用电话亭:公用电话 长途直播 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②手机专卖店:新款手机 震憾上市 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甲)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写出(甲)诗中表现自然景物之间亲密融洽关系的词语。(答出两个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首诗都写了荷花,但写法上各有不同,请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朝杨万里的这两首小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二十五年(737 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1】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答:这两句诗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首句用“______”和两个“______”字组合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诗人的主观感受。渲染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
【3】“______”以下全是想象,猜想重阳佳节到来的时候,亲人们也一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这样紧扣了诗题中的“______”字,也点明了第二句中提到的“_______”的具体内容了。
【4】有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春夜喜雨》
①这首诗是 朝诗人 所作,属于 诗。
②诗中没有一个 字,但处处体现着诗人 的心情。
③解词
潜: 发生:
乃: 润物:
野径: 锦官城:
花重:
后四句诗意:
④我还知道的杜甫诗有:
10、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请你记得歌唱
①为一次医疗事故,他在四个月大时成了聋儿,在母亲竭尽全力的教导下,他终于理解了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名字,并慢慢学会开口说话,普通话说得甚至比一般孩子还标准。
②可是一进学校,他的助听器还是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好奇。有时他听不清楚老师提的问题,答非所问,也会招来哄堂大笑。这一切都让他很沮丧,他恨不得把助听器摔烂,再也不去学校。
③母亲安慰他,他不听,哭着问:“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母亲回答,他是医生一针给打聋的。他哭得更厉害:“我恨他,我要找他报仇!”母亲难过地别过头:“找不到了,就是找到了,你的耳朵也是这样了。”
④他只能接受现实,并比其他同学更努力。小学时的听写课,同学们只需记住单词,他还要记住单词的次序,老师嘴巴动一下,他就写一个,同样拿了满分。他甚至报名参加北京市、区中小学生朗读比赛,第一次上台吓得双腿发抖,怕自己吐字不清晰,或者忘词。望着众多正在注视他的听众,他终于鼓足勇气开口,结果获得了一等奖。
⑤努力总有回报,他一直是学校骨干,并且日益自信起来。
⑥可是,因为是聋儿,仍然有尽了努力也无法做到的事情,譬如音乐课的考试。那天音乐课下课时,老师说:“大家都准备一下,明天考试,要唱《歌唱祖国》。”其他的同学都嘻嘻哈哈的不当回事,他却犯难了。他一直不大会唱歌,难以把握节奏。回家后,他愁眉苦脸,母亲就一边弹钢琴一边教他唱。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过去了,他的嗓子都嘶哑了,但是还是跑调。节奏很对,但他完全是在“说歌”,一个字一个字无比认真地说。母亲摸摸他的头说:“考试时你就这样唱吧。”他说好。母亲又严肃地叮嘱道:“可能大家会笑,但是你自己不能笑,坚持把歌唱完。”
⑦第二天音乐考试,轮到他上台了。他舔舔发干的嘴唇,跟着节奏开始“唱”歌。第五句的话音才落教室里的同学已经笑翻了天。他不理会,在笑声中仍然继续自己的歌唱。他就这样一丝不苟地跟着节奏把歌“唱”完。
⑧教室里不知何时已经安静了下来,他突然发现,同学和老师的眼睛里都有些亮晶晶的东西。接着他看到了同学们在使劲的鼓掌。
⑨他就是梁小昆,曾多次参加专题电视节目制作,是电影《漂亮妈妈》中郑大的原型。时下他正在北京电影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摄影界已经小有名气,而且前不久刚在北京“东方新天地”举办了自己的个人摄影展。
⑩至今,梁小昆都非常喜欢唱歌,每次去卡拉OK,必唱无疑。他并不避讳自己的跑调,但求能够唱出个性。他深信,不管歌声是否动听,歌唱,首先是一种态度,包含着努力、尊严、坚持和快乐……
在失败的时候,你仍有歌唱的勇气吗?在绝望的时候,你还会记得最爱的歌词吗?在人生路上,迷失方向、不知所措的时候,你会记得且唱且行吗?
【1】阅读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题目中“歌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中“努力总有回报”指什么事,第⑥段中“仍然有尽了努力也无法做到的事情”又指什么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两句话看似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表达了老师和同学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其实有时残缺也是一种美,而且美得让人震惊,让人感动。请你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残缺也是一种美”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短文阅读
我爱红杜鹃
离开黄龙沟已经两年多了,我却经常想起那万绿丛中的杜鹃花。
那时每当花开时节我都要上山去采杜鹃花有一次我看见一位老爷爷正把一束杜鹃花放在墓碑上写着革命烈士之墓的墓前我便问老爷爷这里怎么有烈士墓呀他看了我一眼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三个八路军伤病员在这个村里边养伤、边帮乡亲们干活,还向乡亲们宣传革命道理。乡亲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精心地照料他们。他们很喜爱杜鹃花,说她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象征。后来,日本侵略军进村扫荡,为了掩护乡亲们安全转移,他们拖着受伤的身体,穿行在杜鹃花丛中,把敌人引到这个山坡上,子弹打光了,就拉响了手榴弹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望着老爷爷放在墓前的杜鹃花,我仿佛看见了当年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情景,烈士们宣读革命道理时的音容笑貌和英勇抗敌、慷慨赴死时的悲壮场面。是他们,是无数像他们这样的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浇成的,她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永远不会凋谢,永远开在我们后来人的心上。
【1】给短文的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经常( )精心( )安全( )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同归于尽:————————--
(2)音容笑貌:——————————-
【4】用“———”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
【5】杜鹃花作为一种象征物,不同的人对她寄托的思想感情也不同:八路军伤病员把她作为:作者借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2、阅读说明性文章《蚂蚁的文明》,完成第小题。
蚂蚁的文明
徐永康
据统计,全世界有7000多种蚂蚁,它们的个体数远远超过所有其他陆生动物。蚂蚁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很强,无论是高山洞穴,还是冰天雪地,或者戈壁沙滩,到处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昆虫学家发现,蚂蚁是一种高级社团性的昆虫,它们的行为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刚出生的蚂蚁,它们在专门的“托儿所”里度过自己的童年。在“托儿所”里有职业“保育员”,这些“保育员”经常带领“婴儿”在“托儿所”附近散步。蚂蚁一旦生病,有“医生”给以精心治疗。“医生”每天实行预防性检查,当蚂蚁受伤时,“医生”就小心翼翼地舔它的患处,分泌一种胶质为“伤员”治病。
在爱沙尼亚的原始森林中,人们发现了一座蚂蚁城。在蚂蚁城中,有1500个街区,每个住着l00多万只蚂蚁。蚁窝一般以松毛和小树枝为材料,搭在靠近树墩处,窝与窝之间道路相通。窝的大小和高度都有一定规格,远远看去,颇为壮观。蚂蚁很讲究“血缘关系”,随着子女的成长,到了定时期,它们就要分家,但是亲属户住在一个街区。
在南美洲有一种会种庄稼的蚂蚁,它们先在树木裂缝中装满泥土,然后在这些独特的土地上栽种各式各样的作物。一到收获季节,所有成员全力以赴,一起参加收割庄稼的劳动。有些蚂蚁的家庭里用自己的前院后宅来种植庄稼。他们把收得的果实作为粮食,而把又短又长的禾秸作为建筑材料。
在墨西哥南部森林中,有一种会放牧的蚂蚁,它们能“豢养”和“放牧”一种罕见的蝶形昆虫,以获取它们身上的分泌物。每晩,它们把幼虫驱赶到寄生植物的顶叶上去“放牧”。拂晓,蚂蚁又把幼虫赶回地面洞中,留下一些蚂蚁守卫。
蚂蚁还具有一种类似人的灵敏性和感情的本能。当同伴或幼蚁生病会明显表现出闷闷不乐。它们还有送葬仪式哩!“掘坟穴的工人”把已故者抬到坟地,坟地通常位于自己的家园附近,掩埋深度在2——2.5厘米。
罗马尼亚昆虫学家认为,蚂蚁的某种先天性本能对其生命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至于说到与人类的关系,某些专家认为,蚂蚁是害虫。这是因为,它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例如有些红蚂蚁专门鲸吞植物的根和茎,使农作物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然而,有不少蚂蚁却是十分有益的。据有关昆虫学家称,有一种竹筒蚁可食害虫60种以上。在我国的台湾和福建,利用竹筒蚁防治甘蔗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苏联科学家发现,有些蚂蚁是森林的天然保护者,因而他们正在对蚂蚁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和对植林效果影响等进行研究。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
A.蚂蚁的文明
B.蚂蚁的蚁窝
C.蚂蚁的蚁城
D.蚁窝的材料
【2】“独特的土地”在文中指什么( )
A.蚂蚁的前院后宅。
B.装满泥土的树木裂缝
C.寄生植物的顶叶。
D.蚂蚁家园附近的土地。
【3】爱沙尼亚的蚂蚁,蚁窝一般用什么材料( )
A.树叶和禾秸
B.禾秸和松毛
C.禾秸和小树枝
D.松毛和小树枝
【4】对第1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是哪一项( )
A.说明蚂蚁个体数远超其他陆生动物。
B.说明蚂蚁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很强。
C.说明蚂蚁的种类繁多,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D.说明蚂蚁喜欢生活在高山洞穴、冰天雪地、戈壁沙滩。
【5】第2至第7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先总后分
D.先分后总
【6】第8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A.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蚂蚁与人类的关系。
B.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蚂蚁与人类的关系。
C.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蚂蚁某种先天性本能对其生命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
D.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蚂蚁某种先天性本能对其生命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
【7】本文标题为《蚂蚁的文明》,“蚂蚁的文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文本内容,注意加点词语,仿写“——无论是高山洞穴,还是冰天雪地,或者戈壁沙滩,到处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__________________
【9】“据有关昆虫学家称……”中的“据”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 ) 瞬间——( )
【2】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比喻为( )。
【4】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故乡的元宵
汪曾祺
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
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会”——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的。很多地方兴“闹元宵”,我们那里的元宵却是静静的。
有几年,有送麒麟的。上午,三个乡下的汉子,一个举着麒麟,——一张长板凳,外面糊纸扎的麒麟,一个敲小锣,一个打镲,咚咚当当敲一气,齐声唱一些吉利的歌。每一段开头都是“格炸炸”。
街上掷骰子“赶老羊”的赌钱的摊子上没有人。六颗骰子静静地在大碗底卧着。摆赌摊的坐在小板凳上抱着膝盖发呆。年快过完了,准备过年输的钱也输得差不多了,明天还有事,大家都没有赌兴。
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孙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
北市口有捏面人的。青蛇、白蛇、老渔翁。老渔翁的蓑衣是从药店里买来的夏枯草做的。
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即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
到泰山庙看老妈妈烧香。一个老妈妈鞋底有牛屎,干了。
一天快过去了。
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灯,才算。元宵元宵嘛。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灯节要过几天,十三上灯,十七落灯。“正日子”是十五。
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大妈(大伯母)屋里是四盏玻璃方灯。二妈屋里是画了红寿字的白明角琉璃灯,还有一张珠子灯。我的继母屋里点的是红琉璃泡子。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吉祥。
上街去看走马灯。连万顺家的走马灯很大。“乡下人不识走马灯,——又来了。”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隆和的走马灯并不“走”,只是一个长方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丝,烛火烘热了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要不,叫它什么灯呢?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唐僧取经。
有一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硬木长方框,约三尺高,尺半宽,镶绢,上画一笔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灯节前装好,一堂围屏约三十幅,屏后点蜡烛。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看围屏有两处,一处在炼阳观的偏殿,一处在附设在城隍庙里的火神庙。炼阳观画的是《封神榜》,火神庙画的是《三国》。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
街上有人放花。
有人放高升(起火),不多的几支,起火升到天上,嗤——灭了。
年过完了,明天十六,所有店铺就“大开门”了。我们那里,初一到初五,店铺都不开门。初六打开两扇排门,卖一点市民必需的东西,叫做“小开门”。十六把全部排门卸掉,放一挂鞭,几个炮仗,叫做“大开门”,开始正常营业。年,就这样过去了。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全文整体可分为四个部分:第____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总写家乡的元宵节并不热闹;第____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叙了__________;第____自然段为第三部分,记叙了__________;第____自然段为第四部分,写过完元宵节,年就过去了。
(2)详略得当是本文的突出特色,故乡元宵节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民间节日活动中,写得最为详细的两件事分别为:______、______;写得非常简练,一笔带过的事情有______、_____等等。
【2】“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句话哪个词语反复出现?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中语境“走马灯”的“走”是什么意思?( )
A.来回走动
B.来回转动
C.来回奔跑
D.上下行动
【4】结合短文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
(1)“元宵”是“夜晚”的意思,因此短文重点写了晚上的情景。(_____)
(2)故乡元宵节的夜晚看灯、看围屏,这些习俗是外地没有的。(_____)
(3)第12自然段,作者主要写了街上三家最有特点的“走马灯”。(_____)
(4)最后一句“年,就这样过去了。”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年的依恋,对年过去的惋惜之情。(_____)
【5】中国有很多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词,下面哪一项与“春节”有关?( )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D.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5、按要求写句子。
(1)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用加点的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走进快速办公室。(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难道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例:乌云遮住了太阳。乌云把太阳遮住了。太阳被乌云遮住了。
【1】我们消灭了全部敌人。
(改成“把”字句) 。
(改成“被”字句) 。
【2】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又何必介意呢?(改成陈述句)
【3】小鸟在枝头跳来跳去唱歌。
【4】赵虎说:“我要向灾区人民捐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5】学校要开春季运动会,纷纷报名参加。(修改病句)
【6】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18、句子乐园。
【1】的好朋友伦捷送给我一块电子表。(改成“把”字句)
【2】假如因为这些我们就退回去,退到爸爸妈妈温热的怀中,那我们还算什么呢?(改成陈述句)
【3】一个叫权善才的将军误砍了昭陵上的柏树。(改成“被”字句)
【4】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改成转述句)
【5】修改病句。
(1)某家新开张商店广告:欢迎新老顾客光临。
(2)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3)演员的穿着打扮怪模怪样,同学们不禁忍不住笑了起来。
19、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春姑娘不是快活地喊着吗?
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燕子在电线上排列成了错落的音符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例句,不改变句子的原意。
例句: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1) 变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变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变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变成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变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芳草地。
生活中总有许多发现让我们惊奇、激动、感动,你有没有什么发现呢?
要求:内容要具体,描写要细致,字数4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