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反义词。
清白—________ 等闲—________ 不怕—________
2、补全下列词语,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____________人烟 天______海______
重见____________ 心______气______
与世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待毙
(1)我被抛弃在一座可怕的荒岛上,没有______的希望。
(2)过去______的北大荒,如今成了米粮仓。
(3)遇事别急燥,咱们还是坐下来______地谈一谈吧。
3、成语是祖国语言文字的瑰宝,想必你一定积累得不少,考考自己怎么样?
(1)形容人精神好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形容朋友多,情谊深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来自历史故事的: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火眼金睛。(我能分辨它们的不同,然后组词)
侵( ) 孤( ) 浸( ) 弧( )
猬( ) 梓( ) 渭( ) 辞( )
5、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 ) ( ) ( ) ( )
一鉴开 徘徊 半亩 水渠
( ) ( ) ( ) ( )
遗力 方塘 子聿 躬行
6、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②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③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署:衙门。
B.萧萧:形容草木凋零。
C.吾曹:我们。
D.关情:牵动情怀。
【2】给诗句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疑是民间疾苦声(________)
①指(人民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②憎恶,厌恨。③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2)些小吾曹州县吏(________)
①细小;微小。②稍许;略微。③少许。
【3】“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关情的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题画诗,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
【5】诗人写竹的诗很多,你还能再写出几首吗?
(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8、阅读理解。
独在异乡为异客, 。 ,遍插茱萸少一人。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题目是 ,作者是 代诗人 。
【2】“独”的意思是_________,“倍”的意思是_________。
【3】“佳节”泛指亲人团聚的节日,在诗中指的是______,是农历_______这天。诗中提到的习俗有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
A.喜欢秋天。 B.思念亲人。
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1】对选段内容概括最为准确的是哪一项?( )
A.初一的热闹场景。
B.除夕的热闹场景。
C.元宵节的热闹场景。
D.春节的热闹场景。
【2】在文中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划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你觉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选段,你想到了家乡元宵节的哪些风俗呢?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今天,我们怎样阅读
【材料一】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考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关系。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不管任何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材料二】 2010年、2011年18—70周岁国民阅读调查摘要
年度 | 人均纸质 书阅读量 | 人均电子书 阅读量 | 日均纸质书 阅读时间 | 日均数字化 阅读时间 |
2010年 | 4.25本 | 0.73本 | 16.78分钟 | 12.07分钟 |
2011年 | 4.35本 | 1.42本 | 14.85分钟 | 16.64分钟 |
【注】数字化阅读指上网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5阅读等。
【材料三】在加拿大,人们喜欢全家逛书店,喜欢全家出动去图书馆,喜欢饭后一起围坐在暖烘烘的壁炉前读书。加拿大几乎每座图书馆都有儿童读书区,家长可以把孩子放在那里,自己放心地去阅读感兴趣的书籍。喜爱阅读的不仅只有加拿大人,据调查,以色列人均纸质书年阅读量达到64本,日本为40本,韩国也有11 本,而我国只有4.77本。我国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1】什么是碎片化阅读?请用一句话概括。(不得照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认真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碎片化阅读能让人们迅速获得海量信息,不会造成人们的思维惰性。
B.只有爱读书,人民文化素质才会提高,民族才能进步。
C.从国民阅读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看,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D.深度阅读是构筑人们精神家园的有效办法,需要自身努力和社会的关注。
【3】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出碎片化阅读的利和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平时的阅读中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你的阅读经历,谈谈我们小学生应该如何加强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
塑料袋——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①100多年前的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从此以后,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想到,到塑料袋百岁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②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不可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③现在全世界每年生产多少塑料袋?消费者又使用多少塑料袋?这无疑是个很难统计的天文数字。人们把塑料袋给环境带来的灾难称为“白色污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了。
④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工业包装膜、商品包装袋用后较干净,应作为主要回收利用对象,分类收集,回收利用。这在国内外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而对于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不可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则使用可降解塑料。这才是一种依靠科技进步的积极态度,即采用两者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
⑤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起来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针对这种情况,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法律以减少塑料袋的污染。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
【1】为什么称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的发明为最糟糕的发明?请至少列出2条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塑料袋是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的。(______)
(2)塑料袋大都是用不可降解和不可再生的材料生产的。(______)
(3)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______)
(4)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比较现实的。(______)
【3】第③自然段画横线内容运用了________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④自然段说明对待塑料袋的积极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采用________和________相结合的方法去解决。
【5】为什么说“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就“减少使用塑料袋来减少环境污染”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学类文本,回答问题。
了不起的粉刷工(节选)
【美】马克•吐温
①汤姆提着一桶石灰水,拿着一把长刷子,出现在人行道上。满心的快乐一下子离他而去,深深的惆怅不觉压上心头。三十码长的木栅栏有九英尺高!在他眼里,生活似乎一下子变得空虚了,而活着也只是一种负担。他叹了口气,将刷子蘸上了石灰水,顺着栅栏墙最顶上的木板开始刷起来。等他将那一小条刷白了的木板和那还没刷白的、犹如一望无际的大陆一样的栅栏一比较,他就垂头丧气了,呆呆地坐在了一只保护小树的木箱上。
②就在这黑暗绝望的时刻,一条妙计突然涌上心头!那可真是一个了不起的、绝妙的好主意!
③他拿起刷子,若无其事地干起活来。不一会儿,本•罗杰斯出现了。他吃着苹果对汤姆说:“嘿,老伙计,你非得干活吗?我要去游泳。难道你不想去吗?不过当然啦,你宁愿干活儿,对不对?”
④汤姆仔细地打量了那男孩一小会儿,说:“你说,什么叫干活儿?”
⑤“瞧,难道这不是干活儿?”汤姆继续刷墙,心不在焉地回答道:“啊,可以说它是,也可以说它不是。我所知道的是,这个活儿挺适合汤姆·索亚。”
⑥“噢,别来这一套,你不是说你喜欢干这个吧?”
⑦汤姆漫不经心地说:“喜欢?啊,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不应该喜欢。难道一个孩子能天天有机会刷栅栏吗?”
⑧这话不能不叫人对此刮目相看了。本停止嚼他的苹果。汤姆把刷子挥过来划过去——退后几步看看效果——然后再这儿添一下,那儿加一刷子——再品评一下效果——本静静地看着他的一举一动,越看越有兴趣,越看越入神。
⑨一会儿,他忍不住了,对汤姆说:“喂,汤姆,让我来刷几下吧。”
(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下列对选文第⑧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都表示解释说明
B.都表示意思的递进
C.都表示意思的转折
D.前三个表示意思递进,最后一个表示意思的转折
【2】“难道一个孩子能天天有机会刷栅栏吗?”与这句话的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
A.每一个孩子都能天天有机会刷栅栏。
B.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天天有机会刷栅栏。
C.一个孩子怎么能天天有机会刷栅栏呢?
D.一个孩子能天天有机会刷栅栏吗?不能。
【3】“就在这黑暗绝望的时刻,一条妙计突然涌上心头!”这个妙计指的是( )
A.诱使本喜欢上刷漆。
B.找人聊天打发无聊的时光。
C.汤姆想让别人帮他刷栅栏。
D.将刷子蘸上了石灰水,顺着栅栏墙最顶上的木板开始刷起来。
【4】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和汤姆一开始就认识。
B.汤姆的话不让人刮目相看。
C.汤姆的妙计,最后取得了成功。
D.因为可以赚钱,所以本后来主动要求刷栅栏。
【5】读了短文,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__________
13、名为“课外”的阅读。
一条马肉(节选)
副官处的同志非常担心毛泽东的身体,他们发现警卫战士的粮袋中只剩下很少的一点儿青稞麦了,便坚持要给毛泽东同志留下两指宽的一条马肉。警卫战士们悄悄收下了。
做饭的时候,战士们拿出了那条马肉,准备混在野葱、野菜中煮汤吃。毛泽东见到马肉后,语带责备地说道:“你们又打埋伏了!”但他知道警卫战士们的良苦用心,况且战士们也是很长时间没沾荤腥了。他不忍再说他们什么了。于是,他便帮着战士们生火、煮菜。忽然间,他又想起了什么,吩咐战士们说:“马肉不能全吃尽,要给戴天福同志留下一些!”
戴天福是警卫班中年龄最小的战士,在过大渡河的时候,他不幸患了疟疾,紧接着爬雪山,又劳累过度,身体更加虚弱了。一路上,毛泽东对他格外照顾。
战士们说:“小戴是重病号,他一定能分到一份。”
毛泽东说:“还是留下一些好,万一他分不到马肉,不就可以补救啦!”
正谈着的时候,奉命去照顾戴天福的钟福昌气喘吁吁地走了过来。毛泽东问:“小钟,戴天福同志呢?”钟福昌再也忍不住眼泪,他哽咽着说:“他……牺牲啦……”他边说边将一个纸包递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接过纸包,轻轻地将它打开,里边包着的竟是一条马肉。他明白了,这是分给戴天福的那条没有来得及吃的马肉。毛泽东托着纸包的手微微地颤抖起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气喘吁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三个结构(ABCC式)的词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又打埋伏了!” 这句话中“打埋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牺牲啦……”前后省略号的作用是( )
A.前面的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后面的表示表静默或思考 。
B.前面的表示表语言的中断,后面的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C.面的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后面的表示表静默或思考。
【4】“毛泽东托着纸包的手微微地颤抖起来”此时,主席的心情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篇文章,我们能从毛主席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我在行!
(节选)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 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1】本文题目是________,本文作者是________ 。
【2】选段写的是( )这件事。
A.做粥
B.等粥
C.喝粥
D.议粥
【3】在选段中找出一个描写腊八粥的句子。并分析这样描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中的八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缩句:
改为反问句:
(2)拉骆驼的说,它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改为语言描写的句子:
(3)爸爸想了想,笑着说:“也许你的想法要美些。”
改为转述句:
(4)《牧童》这首诗的作者是吕岩写的。
修改病句:
(5)春天的早晨时最美好的季节。
修改病句:
(6)小宁整天好吃懒做,虚度光阴,我会用 劝他。(写《偶成》中的名句)
(7)与“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流成河”相关的名句是
。
(8)花园 像 我们 美丽的 大 一个 的 校园
把上面的词语合并成一句通顺的话:
(9)用“骄傲”的不同词义造句。
①(指不谦虚)
②(指很自豪)
16、按要求写句子
1.还有谁比我更了解他呢?(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鸟很喜欢鸣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树叶从枝头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改写句子。
①我们难道不应当热心地为他人服务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不计其数的中外游人在广场上漫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老师对我说:“我相信你不会知错还犯错。”(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花的秘诀是在传承中得到创新。(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天真”的其中一个词义写一句话。
天真(心地单纯,性情直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真(头脑简单,容易被迷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聪明机智的大卫,出其不意地打败了狂妄自大的歌利亚。
缩为最简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温柔的春风轻轻地吹拂着柔嫩的柳丝。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①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非凡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就不会有我今天的一切。(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汤姆说,他认为他不会在意的。(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给出的句式,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为疫情中的逆行者点赞。
疫情中的逆行者,像虎一样勇猛和无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轻松写作。
真情的自然流露时常让我们感动,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动植物之间,只要彼此真诚对待,爱的甜美总让我们久久回味。回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感人的瞬间,用你那细腻的笔触叙述真情故事。要求:题目自拟;叙述要清晰,细节的描写要生动、有感情;4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