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把每个词写得规范工整。
qī liáng jì mò kǒng jù yàn huì quē fá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zhà lán kòng zhì xí jī shū jí tiāo tì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给画线的字注音。
湍急( ) 酣睡( ) 漆黑( )
蓦地( ) 幽灵( ) 翘起( )
3、形近字组词。
茵________ 概________ 睹________ 炼________ 拔________ 恍________
菌________ 慨________ 赌________ 练________ 拨________ 晃________
4、根据原文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脸蛋 ( )的眉毛 ( )的眼睛
( )的身体 ( )的口齿 ( )的双手
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增添——(________) 活泼——(________) 聚拢——(________)
停止——(________) 玲珑——(________) 灵活——(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
幽人①应未眠。
(注释)①幽人:隐士。
【1】“怀君属秋夜”中“属”的意思是( )
A.适逢 B.属于 C.家属
【2】“空山松子落”运用了_______的写作手法,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______的情怀。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卜算子·咏梅》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陆游
风雨送春归, 驿外断桥边,
飞雪迎春到。 寂寞开无主,
已是悬崖百丈冰, 已是黄昏独自愁,
犹有花枝俏。 更著风和雨。
俏也不争春, 无意苦争春,
只把春来报。 一任群芳妒,
待到山花烂漫时, 零落成泥碾作尘,
她在丛中笑。 只有香如故。
【1】两首诗在题材和体裁上的相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梅花形象有何不同?借梅花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花各长在什么地方?这么写各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朝)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直”意思是:( )
A. 成直线的,跟“曲”相对
B. 跟地面垂直的,跟“横”相对
C. 挺直,使笔直
D. 直爽,直截
【2】生紫烟的“紫”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的部首是( )部,余下的部分是(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的音序字母是( )。
【3】“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选用的修辞手法是: 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考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关系。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不管任何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材料二)民营实体书店现状
(媒体信息)4月20日,左岸书店店主发微博宣布:左岸书店将于五一节后关门谢幕。近年来,由于书店入不敷出,席殊书屋、新世界书店相继关门,如今左岸书店也即将和市民说再见。民营书店从诗意地栖居到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书店文化逐渐衰弱。英国诗人多恩说:一个书店倒闭毕竟跟一个饭馆倒闭不一样,如果没有人买书,也没有人卖书,这个国家的文化就完了。但愿,在全社会的关心下,我们的实体书店能够兴旺起来。
(他国调查)在加拿大,人们喜欢全家逛书店,喜欢全家出动去图书馆,喜欢饭后一起围坐在暖烘烘的壁炉前读书。加拿大几乎每座图书馆都有儿童读书区,家长可以把孩子放在那里,自己放心地去阅读感兴趣的书籍。据调查,以色列人均纸质书年阅读量达到64本,日本为40本,韩国也有11本。
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国,对小书店的税率为零,瑞士、意大利的税率也只有2%。法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日本和韩国则由政府制定图书最低折扣以保证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处于平等的竞争舞台。此外,西方不少城市还有各类文化基金,为一些有地标景观性质的书店提供资助,用以保护城市文化的多样性。
(材料三)2020年第十七次我国国民阅读调查量结果
年度 | 人均纸质书阅读量 | 人均电子书阅读量 | 日均纸质书阅读时间 | 日均数字化阅读时间 |
2018年 | 4.65本 | 2.84本 | 19.81分钟 | 84.87分钟 |
2019年 | 4.67本 | 3.32本 | 19.69分钟 | 100.41分钟 |
*数字化阅读指上网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
【1】什么是“碎片化阅读”?请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碎片化阅读往往能让人们迅速获得海量信息,但也容易造成人们的思维惰性。
B.很多外国政府都对实体书店实行免税,并提供资助,以保护城市文化多样性。
C.从近两年国民阅读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看,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D.深度阅读是构筑人们精神家园的有效办法,这需要自身的努力和社会的关注。
【3】学校举行“碎片化阅读利弊谈”的辩论比赛:甲方观点是“碎片化阅读弊大于利”,乙方的观点是“碎片化阅读利大于弊”。如果你是辩手,请拟写一段辩论词,陈述你方观点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上述材料,至少从四个方面推断民营实体书店衰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材料三),结合前几则材料请你对提高全民阅读量提出自己的建议。(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有一天,酒馆女主人和外祖父吵架,她捎带着把没有参加吵架的外祖母也骂上了,骂得很凶,甚至向她扔胡萝卜。
“你真糊涂,我的好太太。”外祖母安详地对她说,然而可把我气坏了,我决定对这个恶婆报复一次。
我想到一个法子:我瞅酒馆女主人下地窖的时候,合上地窖的顶盖,锁上,我在上面跳了一通复仇者之舞;把钥匙扔到屋顶上,就一溜烟地跑到厨房里,外祖母正在那里做饭。她没有马上明白我为什么高兴,但当她弄明白后,狠狠地朝我的屁股拍了几巴掌,把我拖到院里,叫我到房顶上去找钥匙。我对她的态度觉得很奇怪,我默默地把钥匙拿下来,躲到院子角落里看她释放被俘获的酒馆女主人,她们俩友善的一面走过院子,一面大笑。
外祖母揪住我的领子,把我拉到厨房里,问道:“你干吗要这样做?”“她拿胡萝卜打你嘛……”
“你是为了我吗?原来是这么回事!你瞧我把你这块废料塞到炉底下喂老鼠,你就知道了!你算什么保护者啊,一个小泡泡儿,一戳就破!你看我告诉外祖父——他不打掉你一层皮才怪呢!到顶楼念书去吧……”
她整天不理我,到晚上,她在床沿上坐下,教训了我几句永志不忘的话:“阿廖沙,亲爱的孩子,你要记住:不要管大人的事! 大人都学坏了,上苍正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到考验,你应当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等上苍来开你的心窍,指示你应当做什么,领你走那应走的道路。懂不懂? 至于什么人犯了什么过失——这不是你的事。这让上苍来判断,惩罚。这要他来管,不是我们!”
沉默了一会儿,嗅了嗅鼻烟,眯缝起右眼,补充说:“是啊,谁犯了过错,大约连上苍也不是任何时候都弄得清楚的。”
“上苍不是什么都知道的吗?”我吃惊地问道。
她轻轻地,悲哀地回答道:“他要是什么都能知道,大约有很多事情人们就不会做了。他老人家从天上向人间、向我们大家看了又看,有时会大哭起来,一面哭一面说:“我的人们啊,我的人们啊!嗅啊,我是怎样可怜你们啊!”
从那时起,她的上苍对于我更亲近更可理解了。
【1】以上文段是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的第一部《_________》。其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另外两部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在这部作品中,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乐观纯朴的________,正直的老工人________,献身科学的知识分子__________,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通过阅读第( )自然段,知道了“我”想到的报复酒馆女主人的办法是:________
【4】如何理解“从那时起,她的上苍对于我更亲近更可理解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父亲的打与不打
小时候,宁涛是个调皮的孩子,爬树掏鸟蛋,下河摸虾,不是把裤子撕开一条口子,就是把衣服挂个洞,父亲见了,却从不打他,而是笑呵呵地跟他的母亲解释:“孩子嘛,都这样,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
可有一次,宁涛偷了邻居的五块钱。五块钱在当时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父亲知道后,把他用皮带捆在树上,狠狠地抽了好几鞭。边抽边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我看你还敢不敢偷,下次再偷,我剁了你的手!”那一次,他被打得皮开肉绽,母亲看了极其心疼,说父亲下手太狠,和父亲吵了一架后回娘家了。那一次,父亲破天荒地没有去外婆家接他们,他这才意识到偷是让父亲最痛恨的事情。他再也不敢偷了,他怕说到做到的父亲真砍了他的手。
九岁的时候,宁涛带6岁的弟弟去外婆家,刚好那天村里放电影,他带弟弟去看电影,电影看到一半,宁涛出去上厕所,结果回来的时候没有看见弟弟,当时,他猜想弟弟可能是跟着熟人回家了吧,便没有放在心上。直到他回到家,没有看见弟弟,他才慌了神。全家人奋力寻找,也没找到弟弟。——闯下这么大的祸,父亲肯定会狠狠地打他一顿吧,可是,父亲却一句话也没有说。之后,弟弟就像一根刺,梗在宁涛的喉咙里,他不提起,父母也不提起。但他知道,父母都想念弟弟,特别是年纪越来越大,对弟弟的思念与日俱增。但父母从来没有责怪他。他其实很希望父亲打他一顿,哪怕是狠狠地打他一顿,他也不会怨父亲一丝一毫。
在弟弟失踪后的第26年,宁涛看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寻人节目,才又燃起了一丝希望。通过央视节目组的多方寻找,他终于找到失散26年的弟弟。那一刻,他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节目现场,父亲老泪纵横。主持人问他的父亲:“弟弟丢了,你打了哥哥没有?”父亲坚定地答:“没有。”主持人问为什么没有。父亲说:“弟弟丢了,他心里已经很自责了,我们已经丢了一个小孩了,我们得把爱加倍地放到哥哥身上。”
那一刻,宁涛泪流满面。父亲的打与不打,都是因为爱他。父亲的打,是因为怕儿子染上恶习,走上不正当的道路;而父亲不打他,是因为怕儿子心理负担过重,希望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1】文章是按________顺序来叙述的。( )
A. 空间 B. 时间 C. 事情发展
【2】文章围绕父亲的“打”与“不打”来叙述,这样的写法是( )
A. 正反对比 B. 前后对比 C. 前后照应
【3】简要概括文章所叙述的父亲“打”与“不打”的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三件事中,作者详写的是哪一件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刻画父亲主要运用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而第4自然段则主要运用的是________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宁涛是一个________的人。
【6】读了这篇文章,对照文中父亲的教育方式,你想对你的家长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前,有个财主很抠门,他雇了一个长工,在年底结算工钱的时候却提出了一个条件。他要求那个长工到集市上去买“啊”和“哇”,如果长工买不来,工钱免谈,显然财主是在刁难长工。那个长工十分聪明,他想了好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而且他还要教训一下这个抠门的财主。
于是,长工到集市提了两个筐回来,对财主说:“我把‘啊’和‘哇’买来了。”财主听了很奇怪,出于好奇便伸出双手分别到两个筐里去摸,很想知道筐里究竟是什么。当他把左手伸入一个筐中时,他惊叫了一声:“啊!”原来筐中的蛇咬了他的手,当他把右手伸入另一个筐中时,他又惊叫了一声:“哇!”原来他的右手被蝎子蜇了。于是那位聪明的长工说:“‘啊’和‘哇’,按您的吩咐都买来了,您也应该付我工钱了。”财主无奈,只好付了工钱。
【1】给短文加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财主在年底结算工钱时提出的条件是什么?用“________”画出相关语句。
【3】长工到集市上买来了________和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________的人。
【4】你想对短文中的财主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都是绿,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练,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材料二]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 , 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宗璞《西湖漫笔》节选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苍翠欲滴:________
蜿蜒:________
【2】诗歌作为文学体裁,以抒情为主,或叙事,或说理,想象丰富。请回忆你学过的古诗,写两句带有颜色词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观察两组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和感受。
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雨中的舞蹈
杨红樱
夏天到了,红红的草莓熟透了,狐狸一家要到河那边的树林里去采草莓。在半路上,天突然下起了大雨,狐狸先生和狐狸太太的心情一下子变得非常坏。“下雨了!下雨了!”小狐狸却________着,撑开了红雨伞。
“下雨有什么好?”狐狸太太白了小狐狸一眼,“下雨连草莓都采不成了。”
“妈妈,你应该这么想:下过雨后的草莓更新鲜,更好吃。”
听小狐狸这么一说,狐狸太太的心情变得好起来。狐狸先生却还在发愁:“河水把小桥都漫过了,再________的草莓也采不到了。”
“爸爸,你应该这么想:下过雨后,河上说不定会出现一座彩虹桥呢!”听小狐狸这么一说,狐狸先生的心情也变得好起来。
雨更大了,地上盛开着白色的水花。小狐狸撑着红雨伞,在雨中跳起舞来。
“你疯了吗?”狐狸太太朝小狐狸喊道,“下雨还跳舞!”
“有这么好听的鼓声,怎么能不跳舞呢?”
“哪里有鼓声?”狐狸先生和狐狸太太伸长了耳朵,“我们怎么听不见?”
“你们到伞下来听——”
狐狸先生和狐狸太太跑到红雨伞下,果然听到了________的鼓声“哒哒哒”……在雨中,有一把________的红雨伞,红雨伞下有三只狐狸在尽情地舞蹈。
在雨中跳舞,多么有意思的事呀!有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换一个角度想想,也许,你就能快乐起来。
【1】请把下面四个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欢呼 欢快 新鲜 鲜亮
①小狐狸却________着,撑开了红雨伞。
②河水把小桥都漫过了,再________的草莓也采不到了。
③狐狸先生和狐狸太太跑到红雨伞下,果然听到了________的鼓声“哒哒哒”……
④在雨中,有一把________的红雨伞,红雨伞下有三只狐狸在尽情地舞蹈。
【2】狐狸一家准备去河那边干什么?( )
A. 去看彩虹桥 B. 去采草莓 C. 去参加舞会 D. 去听鼓声
【3】半路上,天下起了大雨,这时狐狸一家的心情是( )
A. 狐狸一家都很不开心。
B. 狐狸一家都很开心。
C. 狐狸先生和狐狸太太很不开心,小狐狸却不受影响。
D. 狐狸先生和狐狸太太很开心,小狐狸却很不开心。
【4】读了短文,我知道小狐狸听到的鼓声是________。
【5】读了短文,我觉得这是一只________的小狐狸,因为________。
15、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妹妹这样乖巧,我们怎能不喜欢她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难道英语不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马克·吐温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船长答应带他们愉快地回英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费了九牛一毛之力,总算爬了上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一会儿,街上就挤满了欣喜若狂却衣衫不整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①美丽的大草原令人神往。(改为反问句、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改为“把”字句、“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妈妈对我说:“等你测试完回来,陪我去书城买些教学用书。”(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满园的柿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不会忘记几年来老师对我们的教育。(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心里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中队委员会的决定,我们都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肯定很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完成一篇习作,不少于400字。
题目一:当我________的时候
金色的童年里一定有许多事情令你回味,可能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苦恼,有欢笑的场面,有痛苦的经历……请选择其中最难忘的一件事,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完成一篇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题目二:我来到神秘的________
请展开想象,完成一篇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