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焦作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字成词,并解释加点的字。

    ___天飞舞    ___而不舍   ___   震耳欲___   抱头鼠___

    名思___   ___兴叹   明察秋___   美妙绝___   硕大无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2、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______

    2.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______

    3.那么这个礼物是从哪儿来的呢?谁也不知道。______

    4.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能不照你说的办吗?______

    5.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______

  • 3、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跨越百年的美丽》

    盛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玛丽·居里没有被盛名宠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4、读音节,写规范汉字。

    biān pào cǎi huì rǎn gāng jiě shì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làng màn nài hé luò tuo tōng xiāo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5、多音字组词。

    结:jiē________    jié________        重:zhòng ________    chóng ________

    和:________    huó________       作:zuō________    zuò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外阅读。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①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②酒家:酒店。③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

    【1】解释加点的字词。

    (1)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

    (2)路上行人断魂。_____

    (3)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

    (4)牧童指杏花村。_____

    【2】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________,天气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

    【3】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好像 B.等闲:平常 C.浑:浑浊

    3解释下列词语。

    (1)吟: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锤万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   )诗。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物喻理

    5诗句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6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_千锤万击,_________烈火焚烧,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

    7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语双关,借石灰石之口,表现

    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追求。

  • 8、阅读冲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   灰肩雄出事了

    这天上午,灰肩雄同往常一样,带着两只雏鹅下到湖里嬉水觅食。天气很好,艳阳高照,碧空如洗,湖面荡漾着清波。两只雏鹅一会儿啄咬随波漂(piāo  piào)浮的水草,一会儿互相追逐嬉闹,玩得很高兴。开始,灰肩雄还瞪大眼睛寸步不离地跟在两只雏鹅后面,警惕地( 瞭望 观察 )四周。四周很平静,什么可疑的迹象也没有。过了一阵,它脖子弯成一个圆圈,嘴壳抵在胸前,浮在水面上打起瞌睡来。它太累了,两只眼睛熬得通红,严重睡眠不足。春阳暖融融,湖水散发出野花的香味,也容易使疲倦的天鹅变得懒洋洋,浮在水面上打瞌睡。暖风吹拂 ( hú  fú ),它随着水波慢慢飘向芦苇丛。我恰巧在用望远镜观察,整个过程看得清清楚楚。,它的身体撞在一根芦苇上。芦苇秆轻轻摇曳,撒下一层白色花粉。在轻微的弹力作用下,它退离那根芦苇秆数尺远。随着芦苇秆的(震动  颤动),突然,芦苇梢花絮里伸出一只三角形蛇头来,蛇脖子紧张地扭成麻花状,碎玻璃似的眼珠死死盯着灰肩雄,叉形舌须不怀好意地吞吐着。我熟识这种蛇,学名叫中华水蛇,别名泥蛇,是一种生活在沼泽湖泊里的小型毒蛇,体长有七十厘米左右。显然,这条泥蛇原本盘在芦苇梢睡觉,冷不防被撞醒,受了惊吓,以为受到了威胁,便摆出攻击姿态来。灰肩雄大概昨晚上没有睡好,睡得很沉,毫无察觉威胁正在临近。又一阵暖风吹来,它被微波推搡着,一点点往那根芦苇秆漂去。一般来说,细小的泥蛇不是成年疣鼻天鹅的对手,不敢与成年疣鼻根芦苇秆漂去。一般来说,细小的泥蛇不是成年疣鼻天鹅的对手,不敢与成年疣鼻天鹅正面交锋;成年疣鼻天鹅对蛇毒没有免疫力,害怕遭到致命的噬咬,所以也心有畏惧,不敢贸然攻击泥蛇。假如此时此刻灰肩雄是醒着的,一定会嘴壳对着泥蛇,嘶嘶嘶,发出恫吓的叫声,一面做出积极防御的姿势,一面慢慢往后退却;而泥蛇也会重新缩进芦苇梢花絮里,蒙头大睡,以消化囤积在体内的食物。说到底,疣鼻天鹅和泥蛇彼此并没有食物链的关系,也不存在争夺领土资源的矛盾,犯不着斗个你死我活。然而,灰肩雄闭眼瞌睡,什么都不知道。泥蛇用尾巴缠住芦苇秆,身体弯成S形,蛇头左右晃荡着,那架势,是在发出最后警告:你再过来,我就要不客气了!暖风和水波依然把瞌睡中的灰肩雄往那根芦苇秆推搡。它的身体刚触碰到芦苇秆,泥蛇突然松开尾巴,弹飞过来,像根草绳一样落到灰肩雄的脖子上,迅速盘了一圈,狠狠地咬了一口。灰肩雄一阵刺痛,地惨叫一声,从睡梦中惊醒,还没等它看清是什么东西咬了它,那条泥蛇已跳入湖里,潜水逃之夭夭了。

    1用“√”画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和词语。

    2照样子写词语。

    碧空如洗: ____________  

    逃之夭夭: 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冷不防: _______________

    贸然:  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文中灰肩雄因过度劳累而疲惫不堪的样子。

    5读了短文,你觉得灰肩雄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谈谈你的感受。

  • 10、阅读与理解。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

    【1】选段的作者是_________,原名_________。我还知道他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个)

    【2】用“ ”画出选段的中心句。

    【3】画“﹏﹏﹏”的句子中“_____”和“_______”“都是”的意思相近,写出了_____________,为的是突出元宵节的热闹。

    【4】请你写出两句和春节有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练习

    回忆访问叶挺将军(节选)

    叶挺将军出狱第四天早晨——一九四六年三月八号,我遵照约定,来到重庆中三路二六三号中共代表团驻地访问他。我在门前停立片刻,便拾级而上。满墙红绿色的“欢迎叶挺将军出狱”的大字标语……

    登上台阶,往左一拐,约莫走过十五米的距离,就来至楼前。一位值勤同志郑重其事地告诉我:“叶将军昨夜四点才睡,请稍等!”片刻后,当我被引向楼下右首一间客厅时,叶将军却已经先我站在客厅的门口。他年龄不足五十,身穿浅灰西服,说话还带有明显的广东腔,和蔼地趋前和我热烈握手。

    我敬佩地仔细观察着站在我面前的将军。颀()长的个儿,炯炯的眼色,抖擞的精神,朴实的仪表,谦逊的作风,这是将军给我的最初印象。就是他,于一九四一年一月六日晨,国民党部队向新四军发起进攻时,手持二十响驳壳枪,亲临指挥,和国民党进行了肉搏战,一直持续到天黑。就是他,曾在阵前高呼:“党中央和毛主席信任我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我们坚决战斗下去,就是剩下最后一人一枪,也要和卖国贼打到底……”

    正是在这次皖南事变中,叶挺将军被非法逮捕。谈到将军的“囚犯”生活。将军感触颇深地说:“这是和外界隔绝的一段时间。书报、杂志读得极少。”“囚犯嘛!”将军笑声朗朗。谈到这儿,我插问了一句:“叶将军,您不是写过一首《囚歌》吗?”“是唠!”将军紧接着答道,随之他便陷入了沉思。我们知道,在《囚歌》后半首中,将军写下了这样一些火一样的句子:“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将军站起来,往前踱了几步,回答我提出的“有关当局和将军谈过话没有”的问题时说:“我告诉他们,在我还没有获得自由以前,一切条件都不能考虑。”将军的话语,充分表明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他看了看时间,接着说:“今年三月四日,邵力子先生陪我坐一部小汽车到中共代表团。我是自由了,可是皖南事件最后留下来的新四军弟兄们,至今下落不明,我日夜思念他们。我还要为他们进行斗争!”

    为珍惜将军的时间,我提最后一个问题:“将军,请问今后打算怎样?”“除了为人民外,还能有什么选择呢?”将军用爽朗的笑声,结束了这次会见。

    三十四年过去了,将军的音容笑貌仍旧跃然脑海,追忆这段往事,不禁对叶将军肃然起敬。正是:浩气传千古,英名芳万年!(选文有删改)

    1(理解词句)读文中画线句,联系上下文,“火一样的句子”的意思是(   )

    A.文中指叶挺将军写的《囚歌》中的诗句,充满了将军追求自由、献身革命的炽热的情感。

    B.文中指叶挺将军写的《囚歌》像地下的烈火,燃烧了作者的心。

    C.文中指叶挺将军希望地下的烈火会将自己与黑暗的旧社会一起焚烧。

    2(诗词积累)读叶挺将军的《囚歌》,体会其品格和志向,想一想下面哪些古诗句也是描写人物品格和志向的(   )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品读句子)读句子,分析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品质。

    (1)片刻后,当我被引向楼下右首一间客厅时,叶将军却已经先我站在客厅的门口。

    从将军的______当中,我感受到了他__________的特点。

    (2)就是他,于一九四一年一月六日晨,国民党部队向新四军发起进攻时,手持二十响驳壳枪,亲临指挥,和国民党进行了肉搏战,一直持续到天黑。

    从将军的______当中,我感受到了他__________的特点。

    (3)将军感触颇深地说:“这是和外界隔绝的一段时间。书报、杂志读得极少。”“囚犯嘛!”将军笑声朗朗。

    从将军的____________当中,我感受到了他__________的特点。

    4(语言运用)读短文,结合下面资料袋里的内容,你想对叶挺将军说些什么?请简要写一写。

    资料袋  皖南事变中的叶挺:1941年正当中国人民的抗日卫国战争全面进行时,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9000余人在奉命北移途中,遭到国民党军队,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将士血战七昼夜,最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2000余人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和被俘。军长叶挺前去谈判时,被国民党扣押,他在上饶李村牢房的墙上,奋笔写下了“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正气压邪气,不变应万变”“坐牢三个月,胜读十年书”等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花灯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用雄黄画个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个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了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的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是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子,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边。至今我还记得的是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个梳了抓髻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1连一连。

    七月 中秋节   吃月饼

    八月 灯节   登高,吃花糕

    九月 七夕   放莲花灯

    正月 重阳节   观灯

    2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端午节是“雅”的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要写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中国人过端午节的主要目的是避五毒。________

    2)八月节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来说最为伤感。________

    3)春节是中国所有节日中最热闹的。________

    4)上元佳节其实就是灯节,所有花灯中最好玩的是“气死风”。 ________

  •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死也不倒下

    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1在文中的方框中加上标点符号。

    2句子“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是对特务的____________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务的__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写出了___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第一个“休息”指_________;第二个“休息”指_________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敌人让吉鸿昌看上面写着“立刻处决”的电报,是想吓唬他,要他投降。

    B.“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一句表现了吉鸿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

    C.“‘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一句写出了特务的慌张和胆怯神色。

    D.文章是以倒叙写法行文的。

    5标题“死也不倒下”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啄木鸟的嘴直而有力,很像木匠使用的凿子。它在树木上一面攀登,一面以嘴叩树,速度非常快,一旦察觉树干内有虫子,就会伸进舌头,将它勾出来吃掉。

    1想一想啄木鸟的嘴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一说啄木鸟找虫、吃虫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保卫黄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

    (2)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缩句)

    ______________

    (3)清晨,我走在田野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

  • 16、李杰严肃地说:小雨,如果你再迟到,我就一个人去。

    改为间接转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把句子换成另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

    ________

  • 18、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一个包含两个以上叠词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改成陈述句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6分)

    (1)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 我的心哪,留在祖国的蓝天上。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题目:这件事,我不会忘记 提示:这是件什么事?为什么令你难忘?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内容具体,把难忘的原因写出来;句子通顺、中心突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