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乙两个电热器的电阻之比为5∶4,通过的电流之比为2∶1,通电时间之比为1∶2,则电流通过甲、乙两个电热器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
A.5∶2
B.5∶4
C.2∶5
D.10∶1
2、下面实验中使用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长度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实验误差时,平均值的取值可以任意四舍五入
B.用累积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时,可以用纸的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
C.一把钢尺受热后,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偏大
D.在测量铜丝的直径时,若铜丝在笔杆上缠的太松,测量的结果会偏大
3、为响应“绿色出行”的号召,三个好朋友决定选择不同的低碳环保方式出行,他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小刘骑电动车以18km/h的速度平稳前进;小韩以4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王骑自行车出行,他每分钟通过的路程为270m。关于三者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刘速度最小
B.小韩速度最小
C.小王速度最小
D.三人速度一样大
4、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已成为同学们的共识,会议室里贴了如图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5、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行驶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速度的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少,说明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
6、对速度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小
C.相同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的通过的路程越小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与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7、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D.秋城海雾重,职事凌晨出——雾是汽化形成的
8、科学小实验: 从垃圾袋上剪下的塑料丝在头发上摩擦几下,与摩擦过的气球相互靠近(如图所示),塑料丝就能在气球上方翩翩起舞。下列实例中与塑料丝起舞原理相同的是( )
A.静电除尘抹布
B.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C.油罐车底部拖着长铁链
D.禁止用塑料桶装汽油
9、下列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
②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现在一些场所设有红外人脸识别测温系统,可以在1s内完成测温并控制门禁/闸门通行,如图所示。若红外测温感知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开关S1闭合;若人脸识别通过,开关S2闭合;只有当体温正常、人脸识别通过时,系统才会打开闸门。下图设计的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11、如图﹣1是一款家用空气净化器,其内部有一个空气质量监测装置,图﹣2为该监测装置的简化电路图,它是通过粉尘浓度传感器R来进行检测的。粉尘浓度传感器R的阻值随粉尘浓度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3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18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30Ω,传感器R的最小阻值为10Ω,电压表的量程为0~9V。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电流表变化范围为0.3~0.45A
B.电压表变化范围为4.5~9V
C.电路总功率变化范围为5.4~8.1W
D.电压表示数随粉尘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12、如图甲,验电器A带正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B两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如图乙),金属棒中( )
A.电流方向由B流向A
B.自由电子从A流向B
C.正电荷从A流向B
D.自由电子从B流向A
13、关于如图所示的水银体温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每次测量前都要甩,使进入管内的水银回到玻璃泡内,这是利用了水银的重力
B.水银体温计测温过程中,水银面上升,但管中水银密度不变
C.用示数为36.5℃的体温计,在没有甩的情况下测量37℃的体温,则最终读数仍为36.5℃
D.水银体温计之所以使用水银而不用水,是因为水银受热后膨胀程度更明显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任何机械都能省力
B.总功等于有用功加额外功
C.使用某些机械可以省功
D.额外功可以不做,现实生活中机械效率可达100%
15、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5A,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A,则通过小灯泡L1、L2的电流分别是( )
A.0.3A,0.2A
B.0.2A,0.3A
C.0.5A,0.3A
D.0.5A,0.2A
1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若将电阻和电流表A的位置互换,则互换前后,不变的是( )
A.电流表A的示数
B.电压表V的示数
C.电路中的总电阻
D.电阻两端的电压
17、如图所示的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B.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C.在第30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D.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因为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18、上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图像,由图可知( )
A.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B.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19、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外科医生常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
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20、在如下几个电路图中,闭合开关后,能使两灯泡都正常发光的图是( )
A.
B.
C.
D.
21、将标有“ 3W”的甲灯和“
2W”的乙灯串联起来,接在电压为
的电源两端,接通电路后,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只小灯泡都能正常发光
B.两只小灯泡两端电压相等
C.通过两灯的电流相等,乙灯较亮
D.通过两灯的电流相等,甲灯较亮
22、如图所示,实心均匀长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底面积,它们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
,对地面的压强为
。现沿竖直方向切去甲、乙相同的体积,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量相等,则( )
A.,
B.,
C.,
D.,
23、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24、一辆小车沿直线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小车在0~6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车在0~2s内做加速运动
C.小车在2~4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D.小车在4~6s内的速度为5m/s
25、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6V,R1=30Ω,同时闭合开关S、S1,电流表示数为0.5A,则通电1分钟电阻R2产生的热量为______J。
26、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的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个器件相当于______(凸/凹)透镜,它对光线有______(会聚/发散)作用,要取火,可以把干草放在透镜的_______处。
2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a、b为其两个端点)。当闭合开关S,滑片P在某一端点时,电压表示数为8V,R2消耗的功率为0.8W;当滑片P移到另一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0.3A,R2消耗的功率比原来增加了1W。则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是______W。
28、一个导体当它两端加8V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2A;这段导体两端加6V电压时,它的电流为___________A;当它两端不加电压时,导体的电阻是___________Ω。
29、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折射角度数为______,玻璃在______(选填“MM′的左边”、“MM′的右边”、“NN′的上边”或“NN′的下边”)。
3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f=15 cm,则:
(1)若将物体放在距离透镜20 cm处时,会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2)若将物体放在距离透镜35 cm处时,会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3)若将物体放在距离透镜10 cm处时,会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3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km/s,小明在“翠微峰”为父母拍照时发现主峰没有完全进入取景框,为了将父母和主峰都拍摄下来,他向后退了一段距离,并将照相机的镜头______(选填“向前伸”或“向后缩”)一点。
32、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原子由原子核和 _____组成,该粒子环绕原子核运动。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_____。
33、如图甲所示是某种电热保暖鞋,乙是它的电路原理图,电源电压恒为6V,R1的阻值为3Ω,它有高温、中温、低温三个挡位。若保暖鞋低温挡时的额定功率为6W,则电阻R2的阻值为 ___________Ω;保暖鞋在高温挡正常工作1min产生的热量为 ___________J。
34、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很多物理知识:有些收音机使用电位器调节音量,电位器其实是______; 夏天的晚上,人们使用电热驱蚊器驱蚊,这是将______转化为______能;在干燥的条件下,头发越梳越蓬松,这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而发生______现象,而使头发带上______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因。
35、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______(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为了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需将透镜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4)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近视眼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6、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图甲是某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进行调整;
(2)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a所示,分析该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______;
(4)该小组用甲图完全相同的器材,将水换成相同质量的另一种液体B,重复了刚才的实验步骤,并利用记录的数据作出了B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b所示,分析比较a、b图像发现:
①开始阶段图线的倾斜度不同,这是因为水和液体B的______不同;
②图线水平段不重合,这说明水和液体B具有不同的______。
37、晓亮利用阻值为R0 的定值电阻和一块电流表测量未知电阻 Rx 的阻值。他选择了满足这个实验要求的器材,并连接了部分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1)为了测出电阻 Rx 的阻值,请添加一根导线完成图所示的实验电路的连接;
(______)
(2)开关S1、S2 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I1 ; 只闭合开关S2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I2,则R x=_____。
A. B.
C.
D.
38、小李同学用如图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当时的室温是20℃.
(l)液体温度计是根据 的规律制成的,她在使用温度计时的错误是: .
(2)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冰在第 1min 时是否开始熔化? .并写出判断依据: .
(3)小李实验时没有使用酒精灯加热,该物质熔化时是否在吸热? .并写出判断依据: .
时间/min | 0 | 1 | 23 | 4 | 5 | 6 | 7 | 8 |
|
温度/℃ | ﹣4 | ﹣2 | 0 | 0 | 0 | 0 | 1 | 2 | 3 |
物态 | 固态 | 固态 | 固液共存 | 固液共存 | 固液共存 | 固液共存 | 液态 | 液态 | 液态 |
39、某学习小组在“探究通电导体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器材如下:学生电源(6V),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定值电阻(5Ω、10Ω、20Ω各一个)、开关、滑动变阻器和导线若干。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___________状态;
(2)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接近于电源电压,电流表几乎无示数,则故障为定值电阻R ___________(选填“短路”或“断路”);
(3)图乙是小组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R两端的电压为 ___________V;当R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时,闭合开关后,为使R两端的电压 ___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 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滑动;
(4)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它的电阻成 ___________;
(5)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的滑动变阻器规格是 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50Ω、1.0A
B.30Ω、1.0A
C.20Ω、1.0A
D.10Ω、1.0A
40、小阳在生活中发现:不同的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同;物体距离平面镜越远所看到的像越小。由此他提出如下问题:
问题1:平面镜所成像的高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吗?
问题2:平面镜所成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有关吗?
小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透明玻璃板为平面镜)、刻度尺和如图所示的两根外形完全相同且长度可调的伸缩杆A、B进行实验。
(1)为了探究问题1,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调节伸缩杆A的高度为25cm,放在平面镜前适当位置,测量A到镜面的距离u,将伸缩杆B放到平面镜的另一侧,调节B的位置和高度,从不同角度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测量B的高度h,将u、h的数据记录到表中;
②改变A到平面镜的距离,仿照步骤①再进行一次实验。
u/cm | 10 | 25 |
h/cm | 25 | 25 |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2)小阳接下来继续探究问题2,小阳认为:实验中必须保持伸缩杆A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变;小红认为:改变A到平面镜的距离,仍然可以探究问题2,你认为______的说法是正确的,请你说明理由______。实验中,小阳使用两根完全相同且长度可调的伸缩杆的目的是:①______;②______。
41、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再盖上盒盖,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比较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下面的表格是为了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而设计的,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表______。
表一
材料 | 毛衣 | 报纸 | 棉花 | 泡沫塑料 |
响度 | 弱 | 响 | 最弱 | 较弱 |
表二
材料 | 毛衣 | 报纸 | 棉花 | 泡沫塑料 |
距离 | 短 | 长 | 最短 | 较短 |
(4)待测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
42、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序号 | 动滑轮重G动/N | 物重G/N | 物体上升的高度h/cm | 绳端受到的拉力F/N |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1 | 0.5 | 1 | 10 | 0.6 | 30 | 55.6 |
2 | 0.5 | 2 | 10 | 1.0 | 30 | 66.7 |
3 | 0.5 | 4 | 10 |
| 30 |
|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甲种画出滑轮组的绕绳方法;______
(2)实验中,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缓缓上升,在测量绳端所受的拉力时,弹簧测力计应______(选填“保持静止”或“匀速上升”);
(3)第三次试验时,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绳端受到的拉力为______N,所做的有用功为_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
①随着物重的增大,额外功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原因是______;
②要提高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可以采取______的措施。
43、某小组进行电学实验探究。
(一)某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他用了3个干电池,一个定值电阻、一个滑动变阻器(20Ω,1A),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导线若干。
(1)请将实物图补充完整______;
(2)若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此时原因可能是______(选填“R断路”或“R短路”);
(3)他用此电路做了若干组实验,以下第______组实验数据有问题;
| ① | ② | ③ | ④ |
I | 0.1 | 0.2 | 0.3 | 0.4 |
U | 1 | 2 | 3 | 4 |
(4)根据此表格可知: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_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
(二)某同学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他有5Ω、10Ω、15Ω、20Ω、25Ω的电阻,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和导线若干,多次实验后得到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如图所示。
(5)电阻两段的电压为______V;
(6)若电源电压为4.5V时,由电流与电阻关系图可知,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1A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____;此时,定值电阻的电功率为________W;
(7)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的作用中除了保护电路外,还有_______。
A.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B.改变电路中电流
44、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海绵等物品在水平桌面上进行探究。
(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海绵的________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所包含的物理原理可通过比较_______两图实验现象来验证;
(4)小明想通过丁图和乙图来比较压力的大小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他______(“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结论,理由:_______。
45、
(1)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相互碰撞跌倒受伤后,队医会迅速取出一只瓶子,对着球员的伤痛处喷一种药液,这种药液喷到伤处时马上产生一股白雾,使受伤处温度急剧下降,血管收缩,神经麻痹,痛感很快消失。它的原理是: 。
(2)足球运动员用平均500N的力将一个重为6N的足球踢出,球从静止到离开运动员脚的距离约为20cm,之后球在空中飞行了20米,落在草地上又向前运动了5m,最后停下来。在此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做了多少功?
(3)在进行点球大战时,我们经常看到球向球门左边飞去而守门员却扑向右边,有人认为是球速太快,守门员无法在看到球的方向后再去扑球,只能预判球的方向造成的。请你根据以下数据,通过计算说明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运动员射点球时,点球的位置距球门9.15m,射门时球速为100km/h,人脑从看到球到做出动作的反映时间大约是0.6s。
4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E=6伏,R=2欧;S为电键;其他8个电阻一个未知,设为Rx。剩下的7个电阻的阻值均为1欧。若闭合电键S以后,电源的输出功率为12瓦,则Rx的阻值为多少?通过Rx中的电流为多少?
47、如图所示为一辆汽车在两段不同的路面上匀速行驶时的s-t图像,整个行驶过程汽车的功率恒为30kW。求∶
(1)0~20min时间段汽车所做的功;
(2)30~60min内汽车的牵引力。
48、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如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49、如图所示,有两只灯泡L1和L2,还有电池、开关。现要求将灯泡L1和L2并联起来,并用开关控制两个灯泡。请将图中的实物元件连接起来,并在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50、作图
(1)请根据反射定律,作出光线AO射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时的反射光线;
(2)一束光由玻璃中射入空气,请根据折射规律作出其进入空气中的光线;
(3)画出光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4)画出光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