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科技小组设计了一种烟雾报警装置,其简化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光敏电阻,R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大,当电流表示数减小到某一值时,装置报警,开关S闭合后,当有烟雾遮挡射向R的激光时( )
A.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B.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之比不变
C.增大R0的阻值,可使装置中的R在更高光照度下报警
D.增大电源电压,可使装置中的R在更高光照度下报警
2、寒冷的冬季,停在室外的汽车玻璃上出现了冰花,冰花的形成是( )
A.升华现象
B.凝固现象
C.凝华现象
D.液化现象
3、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6.9℃。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6.5℃和37.5℃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
A.36.5℃,37.5℃
B.36.5℃,36.9℃
C.36.9℃,37.5℃
D.36.9℃,36.9℃
4、物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B.某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成绩为
C.用体温枪测得小明同学体温为
D.初中物理教材的长度约为
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电压表V1的示数为6V,电压表V2的示数为4V。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V1测的是L1两端电压
B.V2测的是电源两端电压
C.L2两端电压为2V
D.电源电压为6V
6、2021年12月9日15∶40“天宫课堂”开讲。下图为王亚平往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叶光富在水球中形成一正一反两个像,小明看了之后认为,这可能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和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光的折射角度不一样造成的。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上讲,“小明的认为”属于( )
A.提出问题
B.猜想和假设
C.分析论证
D.合作与交流
7、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静电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摩擦后的气球能够吸引细水流,说明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B.乙图:细绳悬挂的轻质泡沫塑料小球相互吸引,则两小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C.丙图: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会带正电荷,在这个过程中丝绸会失去电子
D.丁图:验电器是利用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8、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
A.米(m)
B.秒(s)
C.摄氏度(℃)
D.千克(kg)
9、在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如图所示,如用这种检查视力的方法,则视力表的像与人眼的距离是( )
A.4.6 m
B.5.0 m
C.2.9 m
D.5.4 m
10、某小组探究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如图1所示,将光屏和光源分别竖直放置在水平光具座上的A、C位置,B是AC的中点放置一个凸透镜,光源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小亮在BC之间朝向C观察,如图2所示,看到的光源形状如图3中的甲所示,此后,他在AB之间观察光屏。小明在B处将凸透镜更换为一个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镜面朝向光源,小明在AB之间观察光屏。上述实验过程中,小亮、小明观察到的分别是图3中的( )
A.丁、丙
B.丁、乙
C.乙、丙
D.戊、丙
11、白露是中华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露珠的形成属于(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
12、下列关于速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C.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小
D.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
13、如图所示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利用光学知识一致的是( )
A.变幻的“手影”
B.钢笔错位
C.雨后彩虹
D.牙医用平面镜检查牙齿
14、自行车尾灯的结构如图所示。夜晚,当有汽车灯光照射到尾灯上时,就会发生反射,以引起司机注意,汽车司机看到自行车的尾灯很明亮而其它部分很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行车尾灯明亮是因为尾灯是光源
B.图中三条光线照射在自行车尾灯上主要是发生了漫反射
C.图中三条光线照射在自行车尾灯上都要发生两次反射
D.自行车其它部分很暗是因为其它部分不反射光
15、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B.人洗澡时水温约为60℃
C.手机电池的电压约为220V
D.教室内日光灯正常工作时功率约为600W
16、频闪照片是研究物体运动的重要手段.通常一只掉在水平面上的弹性小球会跳起,而且弹跳的高度会越来越低.如图所示,是小球弹跳过程的频闪照片,小球在 1、2 位置的高度一样.比较 1、2、3 位置正确的是( )
A.1 位置的机械能小于 3 位置的机械能
B.1 位置的动能最大,3 位置的势能最大,2 位置的机械能最小
C.由 1 到 3 的过程中,动能减少,势能增大,机械能不变
D.1 位置和 2 位置的势能相等,动能相等
17、小田学习科学后,对抽烟的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我和妈妈都在被动抽烟。”小田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间存在斥力
18、如图所示,小林设计了一个加热装置电路。已知电源电压为220V,电阻丝R1=110Ω(电阻丝阻值不改变)。当开关S1断开、S2接b时,整个电路的发热功率为550W。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阻丝R2的阻值为88Ω
B.利用该加热装置能够实现高温、中温和低温三挡加热
C.当开关S1断开、S2接a时,加热装置处于低温挡
D.当电路接高温挡时,整个电路的发热功率为550W
19、在如图中,开关闭合后,灯L1、L2属于并联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丙
20、如图是一张初三毕业创意照片。利用视觉错位技术一次拍照而成。不需经过后期再处理在拍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B.手通过镜头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学生通过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学生和手到镜头的距离一样
21、如图所示,电路中的a、b是电表,则
A.a、b均是电压表
B.a、b均是电流表
C.a是电流表,b是电压表
D.a是电压表,b是电流表
22、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
A.透过水面看到水中的“鱼”
B.灯光下看到地上的“人影”
C.用凸透镜看到放大的“字”
D.在化妆镜中看到的“自己”
23、如图所示,R0是一个光敏电阻,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R是电阻箱(已调至合适阻值),它们和继电器组成自动控制电路来控制路灯,白天路灯熄灭,夜晚路灯亮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给路灯供电的电源应接在a、b两端
B.电路工作时,电磁铁上端为N极
C.电磁继电器相当于工作电路中的开关
D.路灯发光时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
24、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谚语、俗语.下列是对有关相应物理本质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因为声音的反射结果
B.“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低于一般炉火火焰温度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D.“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25、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________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需戴________镜调节; 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需戴________镜调节.
2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把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这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将__,灯泡的亮度将变__.
27、炖鸡肉是通过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鸡肉的内能,如图所表示的是热机的_____冲程。
28、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_____________m/s.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___________(以上两空选填“大”或“小”).
29、某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测量质量的简易电子秤。如图是其结构原理图,它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电路:托盘、压力变阻器R(电阻值会随所受压力大小发生变化的可变电阻)、定值电阻、显示质量大小的仪表A(实质是电流表)、开关、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使用时,闭合开关,当托盘上所放物体的质量越大,仪表A的示数也越大。
①由上述信息可推断:压力变阻器R的电阻值随所受压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②在此电路基础上,若将显示质量大小的仪表改为电压表。请在答题纸的空白处画出电路图________,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
30、弹簧测力计下挂着一重为2N的物体,物体一半体积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则该物体所受浮力为_____N,该物体体积为_____ m3。(g=10N/kg,=1.0×103kg/m3)
31、工人装修电路时不小心使火线和零线直接接通,会造成_____,导致电路中_____过大,总开关会“跳闸”,保护电路。
32、2021年扬州疫情期间气温很高,有一些热心人士为核酸检测点的医务人员提供大量冰块降温,这是因为冰块______时(填物态变化名称),要______(放/吸)热。冰块从冰库取出时直冒“白气”,“白气”的形成是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33、电路元件甲和乙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的电阻是_________5Ω.若将甲,乙并联到电压为2v的电源两端,干路中的电流是______0.6A。
34、如图所示,在螺线管的两端各放一个小磁针,并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上铁屑,通电后观察小磁针的指向.敲击纸板,观察铁屑的排列情况,与________磁体周围铁屑的排列情况进行比较,会发现两者非常相似.通电螺线管的两端相当于________磁体的两极,它的极性可以用小磁针的指向来确定.当改变电流方向时,发现通电螺线管的南北极正好对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为比较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小明用如图两个相同的装置做实验,收集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物质 | 质量/g | 初始温度/℃ | 加热时间/min | 最后温度/℃ |
液体1 | 50 | 20 | 5 | 45 |
液体2 | 50 | 20 | 5 | 68 |
(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 .
(2)小明设计的记录数据的表格如下,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他是用 相同比较的 方法看来完成探究实验的.
(3)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选填“液体1”和“液体2”)的吸热能力较强.
36、如图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活动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小丽同学负责的实验小组测量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表: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7 | 98 | 98 | 98 | 98 | 98 |
(1)当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在本次实验中,观察到:①水的沸点为______;②烧杯口有大量的“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______。
(3)通过实验可得: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
(4)图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______(填“A”“B”“C”或“D”)。
37、如图是小明同学所做的“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装置。
(1)如图1A和B分别是甲乙两小组同学所做的实验。图C是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a图线所选择的装置应是_______(A/B)。
(2)如图D是他们观察水沸腾______(前/时)实验中出现的情景。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 。气泡里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字母)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氧气
(3)现有丙丁两组同学在某实验室里做“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E所示。问a、b图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当温接近90℃时,丙丁两组同学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请你在如图2小方格纸上画出的图象_____。
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请你分析水的沸点是________℃,由此可以判断实验室的大气压_______(高于/低于/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5)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_______(选填“高”或“低”)。
(6)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两种):______;_________。
(7)实验后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如图3图象中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______。
38、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强利用了多个完全相同的木块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2)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当压力一定时,______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对比甲、丁两图,小强认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你认为他的观点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
(4)图甲、丙、丁中木块对海绵的压强分别为p甲、p丙、p丁,用等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39、小明将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每隔一定时间,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画出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_____min开始凝固;
(2)从图像中得到该盐水的凝固点为_____℃,第12分钟时物质的状态为_____;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选填“变多”、“变小”或“不变”)。
40、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烧杯中分别加入初温、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盐水,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直到沸腾。
(1)分别测量出水和食盐水的沸点,发现食盐水的沸点比水高。其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局部放大图如乙图所示,水的沸点为_______℃;
(2)实验中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说明食盐水吸收的热量比水______(选填:多或少);
(3)如果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均未达到沸点),发现水加热时间长,则___吸收的热量多,则说明水的比热容_____(选填:大、小)。
41、在做“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小文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如图乙是他在实验中所要用到的电阻丝。
(1)把B和D两根电阻丝分别接入E、F两点间,可以探究电阻大小跟导体的_____ 的关系,接入电阻丝B时电流表的示数较_____ 。
(2)要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该选择_____ 和_____ 两根电阻丝。
42、实验桌上有:质量为20g的钢球A、质量为30g的钢球B、物块C、一把刻度尺,以及如图所示的装置。装置中斜槽末端跟水平面平滑连接,钢球从斜槽上某位置由静止滚下后在水平面上运动。运动的钢球碰上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块后,能将其推动一段距离s,这说明钢球对物块做了功。物块被推得越远,则说明钢球对物块做的功越多,钢球的动能就越大。已知钢球运动到斜槽底端时的速度大小跟钢球的质量无关,且随释放的高度增大而增大。利用上述装置及器材探究钢球的动能跟钢球的质量是否有关。
(1)请你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将物块C放在水平面P点处,将钢球A从斜槽M点处由静止释放,用刻度尺测出物块C被推动的距离s,将钢球A的质量m和物块C被推动的距离s的数值记录到表格中。
②将物块C仍放在水平面P点处,________;
(2)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________。
43、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本实验应选择玻璃板替代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拿与A一样大的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面观察,直至蜡烛B和蜡烛A的像位置重合。选择一样大的蜡烛进行实验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________(选填“大小关系”或“距离关系”);
(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___像;
(4)实验中,需要在白纸上确定玻璃板的位置,由于玻璃板具有一定的实际厚度,于是小红认为:玻璃板的位置应该以玻璃板厚度的中线为准,如图乙中虚线所示。小红的这种认识是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44、小明同学利用实验室中的器材测量盐水的密度:
(1)图甲是小明同学在调节天平平衡时的情景,请你指出他在操作上的错误:________;
(2)小明同学改正错误后,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是5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量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盐水的质量是________g;
(3)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内,其示数如图丙所示,经计算盐水的密度是____kg/m3,小明用此方法测出的盐水密度比真实值偏 _______(填“大”或“小”);
(4)小明想利用弹簧测力计、水和细线来测量石块的密度,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将石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石块的重力为G;
②将石块浸没在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
③石块浸没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_, 石块的密度表达式:________(细线质量忽略不计,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45、空心的铜球,其质量为178g,体积为30cm3,ρ铜=8.9g/cm3
(1)求这个铜球的空心部分体积
(2)小华同学在此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314g,那么这种液体可能是酒精,水或者水银中的哪一种?(ρ酒精=0.8×103kg/m3,ρ水银=13.6×103kg/m3)
46、今年的科技文化节又掀起了一番热潮,初三创新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一个电路来研究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为滑动变阻器,电压表量程为0-15V,在压敏电阻Rx上放有托盘,托盘上放有足够深的容器(不计托盘和容器的质量),容器的底面积为500cm2,装有50N的水,压敏电阻Rx上表面的受力面积为100cm2把滑动变阻器调至最大值,闭合开关,用足够长的轻质硬杆(质量和体积均不计)连接不吸水的圆柱体模型,硬杆能承受的最大力为32N,模型的底面积为400cm2,高10cm。将模型两次浸入水中,两次滑动变阻器都接入最大值。第一次模型下表面距水面3cm,电压表示数为9V,杆的作用力为16N;第二次模型下表面距水面9cm,电压表示数为6V。Rx的阻值随压力F的变化关系如下表
F/N | 50 | 55 | 62 | 78 | 82 | 86 | 90 | 100 | 110 | 120 | 130 |
Rx/Ω | 25 | 23 | 20 | 16 | 12 | 10 | 8 | 6 | 5 | 4 | 3 |
(1)若滑动变阻器接入阻值不变,将模型逐渐浸入水中直到浸没的过程中,请分析说明电路中的电流如何变化?
(2)当模型下表面距水面9cm时,求杆对模型的作用力
(3)在保证电路及各器件安全的情况下,求该电路的最大电功率。
47、如图 所示,工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800 N的货物,所用的拉力F为500 N,货物匀速上升5 m.在此过程中,求:
(1)滑轮组做的有用功.
(2)工人拉力做的功.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8、用轻质杆将一电灯吊起,O点是支点,请画出动力F1的力臂和阻力F2的示意图。
49、如图所示,一木块正沿着固定在地面上的光滑斜面下滑,请作木块受到的重力G和支持力F的示意图。
( )
50、图中,(a)是打开的汽车后备箱盖,它被液压杆支撑(不计后备箱盖重).关箱盖时, 它可看作一个杠杆,(b)是其简化图:O 是支点,F2 是液压杆作用在 A 点的阻力.请在图(b) 中画出阻力臂 l2 及在 B 点关上后备箱盖的最小动力 F1 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