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王同学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已经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现在将一副眼镜放到蜡烛和凸透镜中间,像变模糊。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后又重新得到清晰的像,由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蜡烛的燃烧,可以发现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动
B.如果将凸透镜遮掉一半,会发现光屏上的像只剩下一半
C.该眼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可以用于近视眼的矫正
D.该眼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用于远视眼的矫正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两灯均不亮,电压表的指针偏转了较大的角度。若电路中只有一处发生故障,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
A.L1处发生断路
B.L1被短接
C.L2处发生断路
D.L2被短接
3、伏下身用耳贴着铁轨的人总比站着的人先听到火车撞击铁轨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较慢
C.声音在铁轨中传播速度较快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以下给出的数据中,最接近真实情况的是( )
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B.一头大象的质量可达
C.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大约为
D.高铁列车的速度可达
5、用四个滑轮和两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用它们匀速提起货物,在绳自由端施加竖直的拉力分别为F甲和F乙,物重分别为G甲和G乙,物体被提升高度分别为h甲、h乙,不计绳重及摩擦,则( )
A.若F甲=F乙且G甲=G乙,则乙的机械效率比较低
B.若F甲=F乙且h甲=h乙,则甲的机械效率比较低
C.若G甲=G乙且滑轮重均相同,则甲的机械效率比较低
D.若F甲=F乙且滑轮重均相同,则乙的机械效率比较低
6、下列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寒冬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
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D.冬天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7、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某摄影师用相机记录了一只黄鼠狼骑在一只啄木鸟背上飞行的场景,如图所示,认为黄鼠狼静止不动,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啄木鸟
B.地面
C.摄影师
D.天空中的云朵
8、“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游戏的“手影”、拍照的“摄影”、海市蜃楼的“幻影”、水中的“倒影”等。如图所示,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手影:光的反射
B.摄影:光的直线传播
C.幻影:光的折射
D.倒影:光的折射
9、图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气球时的情形,则气球(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10、一消防员进行徒手爬绳训练,当他双手握住绳索竖直匀速上攀时,绳索对他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分别是( )
A.小于消防员的重力,竖直向上
B.等于消防员的重力,竖直向上
C.大于消防员的重力,竖直向下
D.等于消防员的重力,竖直向下
11、当飞机在某一高度水平匀速飞行,喷洒农药的过程中,飞机的( )
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不变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
12、飞机空投救灾物资时,投掷点应选在( )
A.目标的正上方
B.目标的左右方均可
C.接近目标的正上方提前投掷
D.远离目标的正上方投掷
1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心潮澎湃
C.海水奔腾
D.流星似剑
14、小明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实验中,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物。闭合开关,发现灯L1和L2都不亮,小明用电压表逐一与元件并联,以查找故障,测量得出;
;若电路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可能为( )
A.L1断路
B. L1短路
C. L2断路
D. L2短路
15、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银、铜、塑料都是导体
B.人体、大地、石墨都是导体
C.橡胶、玻璃、石墨都是绝缘体
D.金属、陶瓷、食盐水溶液都是导体
16、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上要对汽车限速,因为车速越大惯性越大
B.足球踢出后继续向前滚动是因为它受到惯性
C.宇航员在太空中执行任务时由于失重没有惯性
D.所有物体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17、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和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所使用的的凸透镜焦距为16cm
B.物体放在A点对应的位置上,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C.物体放在C点对应的位置,放大倒立的实像
D.物体从A点移到C点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18、电脑正常工作时,中央处理器(即CPU)不断发热必须用风扇给其降温。为了保证中央处理器不被烧坏,要求:中央处理器CPU工作之前,带动风扇的电动机要先启动;中央处理器断电后,电动机仍能继续工作进行散热。下列四个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19、迷你型变色龙是世界上最小的变色龙。如图所示,变色龙在指甲盖上静止,根据图片信息估测变色龙的体长约为( )
A.1mm
B.5mm
C.1.5cm
D.5cm
20、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倒计时方式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曲,从“雨水”开始,一路倒数最终行至“立春”,在开幕式开篇就向世界展现本届开幕式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质。下列自然现象,由液化形成的是( )
A.立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B.白露,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C.霜降,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
D.冬至,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仍然沿直线传播
B.2000年前《墨经》中描述的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虚像
C.“三点一线”瞄准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D.我们能看见彩色的花朵,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照到了花朵上
22、如图所示为多挡位加热器的电路图,电热丝R1的电阻小于电热丝R2的电阻,对电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只闭合S1时,发热功率最大
B.同时闭合S1和S2时,发热功率最大
C.同时闭合S1和S2时,流过R1的电流小于流过R2的电流
D.如果R1断了,R2也不能工作
23、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小晋调查“家用燃料的变化与合理使用”时发现,我国近几十年家用燃料由柴草、煤炭发展至天然气。使用天然气作为家用燃料主要是因为天然气的( )
A.内能较大
B.热量较多
C.热值较大
D.比热容较大
24、三个完全相同的量杯中盛有水,将质量相同的铝块、铁块、铜块(ρ铝<ρ铁<ρ铜)分别放入三个量杯中,液面恰好相平,原来盛水最少的量杯是( )
A.放铝块的量杯
B.放铁块的量杯
C.放铜块的量杯
D.原来盛水一样多
25、在我国古典小说“镜花缘”中有这样一句话:“前几天刮了一阵大风,把咱家院里的一口井忽然吹到篱笆外去了”。说这句话的人和相信这句话的人,在刮大风前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在刮大风后又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一般人不相信一口井会被大风吹到篱笆外去,因为他们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我们说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是以______为参照物,它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是______。
26、如图所示,冬奥会冰壶比赛上,冰壶从出发点A被运动员推着运动6m后,在B点被推出,沿冰道运动30m到O点停下来。冰壶离开手后还能够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冰壶具有________。若运动员对冰壶的推力是10N,冰壶滑行时受到的摩擦力为2N,从A点到O点的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对冰壶做功________J,冰壶克服摩擦做功________J。
27、气体液化时要 热,烧水做饭时,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会伤得比被100℃的水烫伤厉害。北方严冬玻璃内侧冰花是水蒸气 的缘故。
28、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雪花落水也有声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有科学道理的,但是却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不过,雪花落水真的发生声波,在3月份一期的《自然》杂志上,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宣布了他们的上述结论。
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然而,请不要想当然,这些声音不是雪花与水面撞击发出的,而是…
冷战时期,当时美国海军要监视苏联潜水艇的活动,他们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甚至干脆无法监听。
著名的约翰•霍甫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佩勒提教授是个奇才。普罗斯佩勒提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克拉姆有一个设备:一个每秒可拍摄1000张照片的高速水下摄影机。利用这台摄影机,他们确实在下雨时发现水中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普罗斯佩勒提的理论基础和数学能力也很高,他通过计算得出,下雨时那些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状况协调一致,从而证实他们的理论完全正确。他还发现,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普罗斯佩勒提通过理论分析指出,气泡是要将自己的体积与水的密度相适应,才不断收缩和膨胀的。
事情还没有结束,人们告诉他们,渔民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一开始,他们也不信,因为雪花中含有90%以上的水,空气不多。但是,他们不是简单否认,而是要用实验来验证。在一个风雪的夜晚,他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找到了证据,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你看,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从事科研的人们在发现真理的时候又是多么幸福。
(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的是下列哪种生物__________;
A.蝙蝠 B.猫 C.狗 D.大象
(3)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人来讲不是噪声,站在鲸鱼的角度看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噪声;
(4)科学家们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__________,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__________能传播声音;
(5)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进行了下列的过程,请你把它们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__(填序号即可)。
A.分析归纳 B.进行实验 C.提出假设 D.得出结论。
29、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抗震抢险中的许多场面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灾区一青年为防止液化石油气罐在烈日的暴晒下发生爆炸,将液化石油气罐的一部分埋入土中,并在其周围倒插了几个装满水的啤酒瓶,如图所示.
(1)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装入罐中时,采取_______方法使气体液化.
(2)瓶中的水缓慢流入土中,在逐渐蒸发的过程中要_______热量,可以降低液化石油气罐的温度,保证安全使用.
30、如图所示电路中,R1=40Ω R2=60Ω,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是___________,加在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是___________。
31、图甲、乙两同学使用厚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的情况,其中______是正确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合______mm。
32、如图所示为某款智能无针疫苗注射机器人,通过一个简单的三维点云相机对人体进行拍摄,准确识别疫苗注射部位及注射角度,云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拍摄识别时,能成一个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注射时,机器人向接种者靠近,拍摄到接种者的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3、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自然掉落,因为苹果受到了______的作用,这个力的方向是______。
34、透镜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中间厚边缘薄的叫______,中间薄边缘厚的叫______,透镜的中心叫做______。
35、如图是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的部分操作:
(1)物块A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N;
(2)物块A浸没在盐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丙所示,由乙、丙两图数据分析,可初步说明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
(3)物块A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36、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质量m/kg | 0.1 | 0.2 | 0.3 | 0.4 | 0.5 |
重力G/N | 1 | ______ | 3 | 4 | 5 |
(1)使用前,除了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外,还应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调节到______刻度线;把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钩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
(2)读出图甲弹簧测力计示数填入上表格的空格横线中______。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______。
(4)由此得出实验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______。
(5)如图丙所示是做“判断重力方向”的实验装置。将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a,观察到悬线方向是______(选填“OA”或“OB”);从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
37、如下图丙所示是小华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表是小华在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
路程(cm) | 运动时间(s) | 平均速度 |
s1=90 | t1=3 |
|
s2=40 | t2=2 |
|
①该实验的原理是 ;
②实验中用金属片使小车停止,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③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38、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和激光器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
(2)实验时,测得入射角为45°,则反射角度数为_____,若入射角变大,则反射角将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为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操作,将纸板向后折,在纸板上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光线.
(4)实验小组的同学想到,从平面镜中能看到其他同学的眼睛时,其他同学也会看到自己的眼睛,于是他们使光线从BO入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这说明在光的反射中,_____.
39、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 向上拉动物块,收集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 斜面的倾斜程度 | 物块重力G/N | 斜面高度h/m | 拉力F/N | 斜面长度s/m | 机械效率η |
1 | 较缓 | 5 | 0.2 | 2.4 | 1 | 41.7% |
2 | 较陡 | 5 | 0.5 | 3.2 | 1 | 78.1% |
3 | 最陡 | 5 | 0.7 | 4.3 | 1 | 81.4% |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越平缓越___________(选填“省”或“费”)力;
(2)该小组又进行了第4次实验,他们在斜面上铺上棉布,使斜面变粗糙,保持斜面高和长分别是0.5m和1m,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物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N,他们测得这种情况下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把第4次与第___________次的测量结果相比较,还能得出: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越粗糙,斜面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
40、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小华用两个相同的容器(图中用虚线形表示)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的装置加热。
(1)实验前,按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村。
(2)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______。
(3)实验中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______(选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比较。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______升温较高,______的比热容较大。(均选填“A”或“B”)
(5)如果A、B两液体中有一种液体是水,那么______(选填“A”或“B”)是水,则另外一种液体的比热容是______J/(kg·°C)。[已知:c水为4.2×103J/(g·°C)]
41、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三个实验,将小球沿着同一斜面由静止释放,并与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所探究的“物体的动能”是指___________(选填“小球”或“木块”)___________(选填“A”、“B”或“C”)位置的动能;
(2)由实验___________可知: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
42、小明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这样做是让太阳光与凸透镜的主光轴 ,调节并移动透镜,让太阳光在光屏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小明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时,烛焰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是 (放大/等大/缩小)、 (正立/倒立)的.
(3)小明爷爷所配戴的远视眼镜是 (凸/凹)透镜.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小明将蜡烛和凸透镜固定不动,在蜡烛和凸透镜间放上爷爷的远视眼镜,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靠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43、(l)某同学做“探究影响压强的因素”实验,该实验过程如图甲、乙所示,请回答:用细沙的________来显示压强;
(2)由甲、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________。
44、小永同学为了测量永春老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如图甲所示。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当指针静止时指到分度盘的中央或摆动时相对分度盘中央左右的_______一样时,天平就平衡了;
(2)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
A. 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m1;
B.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由图乙可知老醋的体积为_______cm3,老醋的密度是_______g/cm3。
45、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片P从b端移动到a端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求:
(1)R1的电阻为多少?
(2)当滑片P在a端时,R1每分钟产生多少热量?
(3)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多少?
46、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V的示数为3.8V,电压表V1的示数为2.0V,电流表A的示数为0.2A.求:
(1)灯L1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2)通过灯L2的电流是多少?
47、质量为9千克的冰块,密度为0.9×103kg/m3。求
(1)冰块的体积。
(2)若冰块吸热后,有三分之一的冰融化成水,求这些水的质量和体积。
48、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45°角,欲使光线沿水平方向射出,试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明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49、如图乙是电位器示意图,P旋片可随转动旋钮改变在碳膜的位置,从而改变接入电阻的大小。请将该电位器连入甲图,要求顺时针旋转P旋片时,灯泡变亮。
50、完成如图中反射现象的光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