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延边州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B.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D.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支箭,目的是希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

    B.作者认为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

    C.庄宗把父亲的三支箭“藏之于庙”,作战用兵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

    D.作者认为,祸患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智勇之人,会被自己耽溺的东西所害,这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经验。

  •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小李对他的对手小刚说:“明天下午的比赛十分关键,到时候还请你多多承让哦。”

    B.汪先生说:“今日有缘相聚,实在不易。您是马齿徒增,我是碌碌半生,怎不让人感慨!”

    C.送别人一幅字,题头写:“××惠存”,落款写:“××拙笔”。

    D.八十五岁老人过生日,贺词写:祝您身体康健,长命百岁。

  • 4、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bāopō)   niǎo)  不落言quán

    B.亭ɡāolàijú)   心有余jì

    C.窸sū)   tiáo)  shù惑人心ɡǔ

    D.寒zhēn)  wěishū灼其华zhuó

  • 5、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慨叹不已。

    ②有句老话讲“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但现在80后90后的父母没有亲自带孩子,只顾一天到晚尽情享受着两人世界的欢乐,不知道能不能体会到父母乌鸟私情的艰辛呢?

    ③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经济就一直处于悬崖的边缘,目前已是如履薄冰,尤其是今年6月23日的英国脱欧事件,更是给了日本经济当头一棒。

    ④虽然离开母校多年,但一提起各位老师的名字,我就能回想起他们的音容笑貌,当时我年少轻狂,正是因为他们经常对我耳提面命,使我能够在成长过程中少犯许多错误。

    ⑤小剧场正上演昆曲《游园惊梦》,云台上那青衣眼神流转,碎步生莲,才一开腔便先声夺人,楼上楼下的看客皆轰然叫好。

    ⑥我自1992年7月起,进入先生曾供职的广东省博物馆从事书画鉴藏工作,忝列门墙,有幸跟随先生学习书画鉴定近十年,获益良多。

    A. ①②⑥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山为证

    叶仲健

    “依弟,这信送岭上去!”端叔将一封信交给放牛娃。“给哪个?”放牛娃看出端叔十分急慌。

    “一个叫青山的人。”端叔叮嘱,“记住,只能交给他!”

    蚌风岭,童安镇最高的山,上面有个村子,稀稀拉拉几户人家,眼下是游击队根据地,上去得半天,对放牛娃来说,只消个把钟头。以前放牛,他常跑上面去,有条近道,得穿越一处崖洞,鲜为人知。

    蚌风岭村口,一个小伙子拉住放牛娃,问他找谁。放牛娃说:“青山。”“找青山啥事?”“见到青山才能说。”小伙子搜遍放牛娃全身,才领他往村里走。信,躺放牛娃鞋窝里,没被发现。

    将放牛娃带到一个汉子面前,小伙子退到屋外站岗。“找我啥事?”汉子不老,三十来岁模样。

    “青山横南北?”

    “绿水绕西东!”

    暗号对上,放牛娃脱掉鞋,掏出信,递过去。

    汉子扫了一眼,未立即打开,拍拍放牛娃臂膀:“好样的!”

    放牛娃是我的父亲。他自小是孤儿,寄养堂叔家,十三岁被国民党抓走当壮丁,半路逃脱,躲进苦竹村,给林伯家放牛。父亲说端叔过去是隐藏在我们村的地下党员,他帮他送过好几回鸡毛信,“有回撞见一伙退山的,不懂啥来头,我只管逃,他们在我背后追,跑出几里地,我上树躲了一宿,不知道多惊险!”

    父亲将他的故事对我讲了无数遍。20世纪9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县政府办,工作一年多后,意识到一个问题:父亲对革命事业也算有过贡献,按理应该享受优待才对,可父亲啥都没有享受过,修了大半辈子地球,一生清贫。我向民政局朋友咨询此事。朋友说对老地下党员和老游击队员,国家确实有优待政策,前提是你得去认定身份,具备至少两名在世的且同时期、同地点参加革命的老党员证明。

    我回家向父亲提及此事,让他联络端叔和青山,“只要拿到他们出具的书面证明,每月就能享受好几百元补助。”“我看还是算了。当年我又不是奔着好处去的。”父亲将头摇成拨浪鼓:“黄土埋半截的人了,争这些做甚?”我说:“至少得让国家给你恢复名分吧?”父亲还是拒绝。我有些生气:“你要嫌害臊,我替你去办。”

    从父亲话中得知,端叔全名林端成,新中国成立后在童安镇政府工作,家就在镇上。只是,一番辗转,我打听到,曾任副镇长的端叔,十年前退休,两年前过世,不曾遗留与父亲有关的一鳞片爪。出师不利,也就失去寻找青山的必要,“青山”是否真名,何许人也,身在何处,也许死去的端叔才清楚。这事就此搁置,父亲罹患胃癌过世后,不了了之,每每回想起此事,我难免遗憾。

    后来,我调至市司法局,听说我来自童安镇,一位同事说他知道那地方,“有个红色革命根据地遗址吧?我父亲当年在那蹲点过。他是老共产觉员,参加过孟良岗战役。”文献记载,游击队在蚌风岭设立根据地,前后不到两年时间,倘若他父亲在那里参加过革命,保不准会知道我父亲。我让他回家问问他家老爷子是哪一年的事,记不记得当时有个放牛娃给他们送过鸡毛信。同事当即打电话,挂掉电话后说他父亲当时不负责通讯任务,不记得有这么个人,得向王副局长打听。“王副局长?”“市公安局王青山副局长,早退了,跟我父亲是老战友。”听到“青山”这名字,我无比激动,迫不及待让同事引见。同事说没问题,周末让他父亲带我去。

    眼前这位老人,九十二岁高龄,淡吐清晰,据说还能每天看报。他问我有没有我父亲年轻时的照片。我说没有。父亲只照过一次相,晚年照的,那照片成为他的遗照。他说:“既然你爹已经过世,你找我的目的是啥?”我怔住,是呀,我的意图是让政府恢复父亲的名分,还是奢望上级照顾我的仕途,抑或只是为了印证父亲那段被埋没的历史?“不瞒你说,当时是有这么个放牛娃,至于是不是你爹,恕我不能下结论。”这是位相当睿智的老人。我尽可能表现得不卑不亢:“有您这话,不枉此行。”

    我向王青山老人辞别,转身离去那一刻,苍老的声音追过来:“我给过他一枚弹壳!”

    我的心被抓了一下,回过头问:“刻着‘王’字的弹壳?”

    老人目光一亮:“对对对,我还让他有困难拿弹壳来找我哩,还给过他地址。”

    那枚弹壳,父亲看得很重,跟钥匙串一块儿,傍在身边几十年,只是他过世后,我忘记丢哪去了。回想起来,身份认定这件事,父亲一直是拒绝的。

    “新中国成立后,不少老游击队员和老地下党员,拒绝享受国家优待,不想给国家添麻烦,哪怕再穷困潦倒,也不向政府伸手,他们是最值得敬佩的人……”坐着的老人颤巍巍地站起,左手按住我手背,右手拍拍我臂膀,“你爹,好样的!”

    回到老厝,翻箱倒柜,那枚弹壳,怎么也找不着。我知道它真实存在过,如同父亲那段峥嵘岁月,青山可证。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放牛娃人小却灵活,别人得走“半天”的山路,放牛娃“只消个把钟头”便能到达目的地。

    B.听说已退休的公安局副局长名叫王青山时,“我”的内心又燃起了能找到证人的新的希望。

    C.“我怔住,是呀”后对“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道出了“我”找王青山老人的真实目的。

    D.辞别之时,玉青山老人告诉“我”弹壳的事,说明他已经认定父亲就是当年送信的放牛娃。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部分描写人物对话时,多采用短句,刻画出端叔、小伙子、汉子等游击队员机警、果敢的人物形象。

    B.小说围绕“我”为证明父亲游击队员身份寻找证人的故事展开情节,两次于无希望处又峰回路转,跌宕起伏,有吸引力。

    C.小说善用伏笔,如要将信交给叫青山的人、交信时的暗号、得知端叔死讯时失去青山的线索等,都为后文找到“青山”设下伏笔。

    D.小说结尾处,青山老人拍着“我”的臂膀说的那句话,呼应小说开头部分对放牛娃的称赞,同时更进一步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3】请简要分析文中“我”的作用。

    【4】小说结尾关于“弹壳”的相关情节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则选用了白居易的 《琵琶行》,应是“___”。

    (2)《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

    (3)《离骚》中有两句用说方与圆不能相互配合, 志向不同彼此很难相安的句子是:“________?”。

    (4)王维《使至塞上》中,诗人借两种自然景物自况,写出了飘零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屈原在《离骚》中借前代先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内容。

    (1)“处处中秋此月明”,一轮明月引发了明代大儒深沉的哲思;也带给南唐后主思念故国的无尽苦楚,“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李白借它表达对友人的关切,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白居易用它衬托琵琶女沦落天涯的孤寂,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

    (2)《礼记》上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用韩愈《师说》中的话来说,“经师”是“___________”,“人师”是“___________”,王阳明当属后者。

  • 10、名篇名句默写。

    (1)《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的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师者,____________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互文手法借助侧面描写来表现边塞天气的苦寒,环境的恶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揭示出士大夫耻于相师的原因。这些士大夫认为师生之间年龄和学问都相近,如果从师,就会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尴尬境地,所以就产生了士大夫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相比“________________”的后果。

    (2)在《己亥杂诗》中,龚自珍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间,完成下列小題。

    破阵子

    陆游

    仕至千钟①良易,年过七十常稀。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营营②端为谁。

    幸有旗亭沽酒,何妨茧纸题诗。幽谷云萝③朝采药。静院轩窗夕对棋。不归真个痴。

    【注】①千钟:优厚的俸禄。②营营:忙忙破碌。③云萝:也叫藤萝。即紫藤。因藤茎屈曲攀绕如云之缭绕,故称。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词人认为,官做到年俸千钟并不难,但活过七十岁者却是很少。对比中见感慨。

    B. 词人曾经渴望建功立业,现在才知道,荣华声名原来是一场梦幻,不值得追求。

    C. “沽酒”“题诗”“采药”“下棋”四词概括了词人晚年的生活,表达了归隐的幸福与快乐。

    D. “不归真个痴”既道出了词人对选择归隐的肯定,又表达了自己不再维续继续“痴”的庆幸。

    E. 下片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词句对仗工整,描绘了一幅“归隐生活图”,尾句含蓄言志。

    2这首词陆游写于晚年,表现了哪些思想感情? 请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太宗既藉田,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李靖荐于帝,擢中书舍人。时颜师古为侍郎,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乃授文本侍郎,专典机要。是时,魏王泰有宠,侈第舍,冠诸王。文本上疏,劝崇节俭,陈嫡庶分,宜有抑损。帝善之,赐帛三百段。始,文本贵,常自以兴孤生,居处卑,室无茵褥帏帘。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帝每称其忠谨。晋王为皇太子,大臣多兼宫官,帝欲文本兼摄,辞曰:“臣守一职,犹惧其盈,不愿希恩东宫,请一心以事陛下。”帝乃止,但诏五日一参东宫。每进见,太子答拜。始为中书令,有忧色,母问之,答曰:“非勋非旧,责重位高,所以忧也。”有来庆者,辄曰:“今日受吊不受贺。”或劝其营产业,文本叹曰:“吾汉南一布衣,徒步入关,所望不过秘书郎、县令耳。今无汗马劳,以文墨位宰相,奉稍已重,尚何殖产业邪?”故口未尝言家事。弟文昭任校书郎,多交轻薄,帝不悦,谓文本曰:“卿弟多过,朕将出之。”文本曰:“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从伐辽东,事一委倚,至粮漕最目、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筹不废手,由是神用顿耗,容止不常。帝忧曰:“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与同返矣!”至幽州暴病,帝临视流涕。卒,年五十一。是夕,帝闻夜严,曰:“文本死,所不忍闻。”命罢之。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日宪,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岑文本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

    B.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

    C.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

    D.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B.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和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合称“三元”。

    C.嫡是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文中的“嫡庶”指嫡子与庶子。嫡庶的差别经元明清而逐代减弱。

    D.东宫,中国古代宫殿名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太子)。又称“春宫”“青宫”“储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文本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出众。他上的两道奏章均文辞华丽;在草拟诏令时能口述给多人记录而不遗漏意思。

    B.岑文本贵而不奢,注重孝悌忠义。他身份显贵后,住所依然简陋;他孝顺母亲,善待弟侄,待人谦和,得到皇上称赞。

    C.岑文本不攀权贵,始终心怀忧惧。他拒绝东宫太子让他兼任的官职,做了中书令后不喜反忧,不接受他人的贺礼。

    D.岑文本鞠躬尽瘁,操劳过度病故。在征讨辽东时,他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最终精力耗费过度,在幽州暴病而亡。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

    (2)今无汗马劳,以文墨位宰相,奉稍已重,尚何殖产业邪?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12月,位于北京的超高建筑“中国尊”正在陆续交付,这座高528米,建于八度抗震区的“新第一高”,自开工以来已经创造了8项世界之最、15项全国纪录。负责项目技术部工作的工程师蒋凯表示:“梦想是鼓足干劲拼出来的,我们的梦想是要让中国建造成为全球的一张闪亮名片。”

    2019年《流浪地球》火爆,导演郭帆实现了拍摄科幻电影的梦想,在采访中,郭帆说到实现梦想的过程就是创新、坚持、精益求精的过程。

    2019年2月18日,生活节俭却为教育事业捐赠千万的武汉退休老人马旭当选为“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随行采访记者在与老人生活一段时间后,感慨的说:“早年兢兢业业,现在省吃俭用的老人很多,但难得的是到了晚年仍然保持一派率真单纯,仍然怀有梦想,她让我们明白,追求梦想就是要不失赤子之心,守住心灵的高贵。”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的2019年新年贺词亲切温暖、饱含力量,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我们都是追梦人》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