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内心里拥有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________________,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
②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③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
④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感动着
⑤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⑥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
A. ④①③②⑥⑤
B. ③②①⑥⑤④
C. ③①②④⑤⑥
D. ④③②①⑤⑥
2、对下列诗句加点的“意象”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
夕阳:表现对华年易老的慨叹。
B.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C.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沙鸥:比喻自由自在的心情。
D.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西洲曲》)
莲子:借以表达爱情。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迨诸父异爨”中的“诸父”是伯父、叔父的统称;“妪,先大母婢也”中的“先大母”指去世的祖母。
B.“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中的“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农历每月十五日又称“望”,如“在丁卯三月之望”,即丁卯年三月十五日。
C.“顷之,持一象笏至”中的“象笏”,即象牙做的手板。笏,是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上面可以记事,后来只有大臣使用。
D.“莫春者,春服既成”中的“莫春”即“暮春”,指阴历三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仲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B. 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C. 国人热议的“例外”服饰在借“第一夫人效应”拓展市场后,国货品牌自身应向高品质方向发展,其当务之急是树立自身形象。
D. 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
5、下列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在梁庄》以真实而辛辣的笔触,展示出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民的生存百态,可谓力透纸背。
②在一年一度的苹果产品发布会上,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振振有词地介绍了苹果新品的各项实用功能,对苹果产品的销售业绩作出了乐观的展望。
③从国产大飞机试飞,到高铁订单纷至沓来;从迈向空间站时代,到量子计算机突破,这样的点一个个连起来,正奠定着中国科技新的历史方位。
④我国几十年的工业发展造就了较长时间的经济快速增长,但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很多地方出现了白山黑水,人居状态堪忧。
⑤国内外多数科学家认为,一年比一年热,除了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域水温异常升高的厄尔尼诺事件推波助澜外,更主要的还在于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成为常态。
⑥每年春节,中国各地赶回家过年的人们涌向各个车站和机场,回到家里陪伴家人的心情归心似箭,成为世界上的独特风景。
A. ①④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⑤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在困难的日子里(节选)
路遥
我终于上了高中。
我意识到,这是我生活道路上一个意义重大的开端。但是,很快我便知道了:我在这里所面临的困难,比我原来所预想到的还要严重得多。当然,饥饿仍然是一个主要的威胁——可严重的困难还不仅仅在此。
在家里时,四舍八邻都不富裕,因此谁也不为自己的贫困而害臊。可现在一下子有了强烈的对比,就明显地感到自己太凄惶了。我羡慕我的同班同学们,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运。但我并不妒忌他们,我只是为我自己的寒酸而难过。我知道这不是我的过错——谁愿意过一种贫困潦倒的生活呢?
但是,我也担心往后有人会因为我的贫穷而欺负我,所以心情一直很沉重。我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不久,这样的情况就出现了。尤其是班上那个恶作剧的文体干事周文明——看来这是一个对人毫无怜悯心的家伙,而不幸我却和他坐了同桌。
每当下午自习时,我就饿得头晕目眩,忍不住咽着口水。而我的同桌偏偏就在这时,拿出混合面做的烤馍片或者菜包子,在我旁边大嚼大咽起来,还故意吧咂着嘴,不时用眼睛的余光扫视一下我的喉骨眼;并且老是在吃完后设法打着响亮的饱嗝,对我说:“马建强,你个子这么高,一定要参加咱班上的篮球队!”
这个恶劣的家伙!他知道我饿得连路都走不利索了,却叫我去打篮球!有一天,我们全班在校园后边的山上劳动,他竟然当着周围几个女同学的面,把他啃了一口的一个混合面馒头硬往我手里塞,那神情就像一个阔佬耍弄一个叫花子。
这侮辱太放肆了,我感觉浑身的血都往头上涌来。我沉默地接过这块肮脏的施舍品,一下把它远远地甩在了一个臭水坑里!周文明顿时惊得目瞪口呆,一绺浅黄的头发披散在额前,手足无措地立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我同时用自己的眼睛告诉他:他如果要是再公开拿我的贫穷开心,我决不会对他客气的。我的同桌从此便很恨我,但他是再不敢在公众面前侮辱我了。可过了不久,更叫人难以忍受的事又发生了。
有一天,我们宿舍一位同学放在饭碗里的一个玉米面馍突然丢了。那个同学很快把此事反映给了班主任老师。事情很快就传开来,说我们宿舍出了“贼娃子”。不用说,怀疑的目光又全部落在了我的身上。鄙夷的目光像针一样扎在我的心上,使得我神情沮丧,连抬脚动手都变得不自在起来。
人们开始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我,而背后我又成了他们谈话的中心。后来,连外班的同学也在指指划划了。每天晚上,我都半夜睡不着觉,咬着被角偷偷地啜泣。此刻,我真想和什么人狠狠地打一架,好把我满心的愤懑排解一下!而我自己不知道,就在这时,有人却突然给班主任报告说:在我的枕头底下发现了玉米馍渣子!
班主任听到反映后,乘我不在的时候,带领几个班干部很快去查看了“现场”。据说,我的枕头底下的确有玉米面馍渣子。可是同时,有人也发现,我枕头底下还有一些荞麦皮,大家再仔细一检查,发现我的枕头被老鼠咬破了一个洞。
事情总算水落石出了:是可恶的老鼠把那个玉米面馍拉在这里吃了,并且还捎带着咬破了我的枕头。真他妈的!人倒霉了,连老鼠也来糟践!事情到此实际还没有完。外班一些不明真相人听到的还是当初的传说,他们对这号事又没追根刨底的兴趣,所以我的“贼名”还继续在他们中间传播着。
入学一月多来,我就生活在这样的气氛中,简直叫人难以忍受,但也只能默默地忍受着。这个困难的岁月,对别人来说,也许只是经济生活上的;而对我来说则是双重的。
我常常呆呆地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望着一群一伙的同学们从学校的大门里涌出来,一路上互相热烈地交谈着,亲切地说笑着,有的甚至友好地手臂相攀,向灯火通明的街道走去。我真想大哭一场!我在心中默默地向他们呼喊:啊,亲爱的同学们,我并不奢求你们的友爱,但你们也让我平等地生活在你们之中吧!
文本二:
在当代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物质财富增加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却下降了;拜金主义和人与人之间表现出来的冷漠态度,在我们的生活中大量地存在着。造成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当然是很多的。如果我们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克服这种不幸的现象,那么我们就很难完成一切具有崇高意义的使命。
每当想到这些,我就由不得记起了三年困难时期的生活。那时,人们虽然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但在生活中却表现出了顽强地战胜困难的精神;表现出了崇高而光彩的道德力量。
因此,写过去的这段生活,并不是纯粹讲述一个“历史故事”,而是想用一种折光来投射我们的现实生活。这一束折光也许太淡弱了,但我仍然想让它闪射。我并没有回避那些日子里贫困生活的不幸情况。我觉得,对于小说来说,重要的是用艺术手法真实地表现出生活来,只要做到这一点,读者也自然会在美学欣赏的过程中,获得认识方面的价值。
(节选自路遥《这束淡弱的折光》)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中,小说主人公虽然在物质生活上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但身上闪射出来的极为可贵的品质,能给人崇高而光彩的道德力量。
B.文章细节描写生动,如写周文明在“我”旁边“大嚼大咽”“故意吧咂着嘴”,用余光扫视“我”的喉骨眼,形象地写出了周文明为富不仁的特点。
C.结尾部分作者直抒胸臆,抒发对友情的渴望和对平等的期待,表明在那段特殊的岁月里青年人所面临的困难,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
D.文本二表明,作者对拜金主义充斥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感到很失望的,他希望用文学的方式让读者在美的欣赏中,获得认识方面的价值。
【2】“周文明”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如欲为路遥作品写一则小评论,请结合作品,写出评论要点。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去近郊的人,可以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时“_________________”;而到千里外的人,则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 ”,以声音表现内心的凄怨;而“_________________”,以形象喻指内心的悲哀。
(3)《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以妻、妾对自己的态度影射齐王,说齐王目前的处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庄子《逍遥游》想象奇特,富有浪漫气息,用“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的大鹏来寄托高远的人生理想。
②辛弃疾善于借用典故以言明心志,他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廉颇自况,用“凭谁问,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
③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______,_____”表达了古仁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有志之士。
④一个人做事没有“志”就不能达到目标,正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所说“________”;如果竭尽全力而没有达到目标也不用感到遗憾,王安石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3)__________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
(4)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5)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
(7)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
(8)如何四纪为天子,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10)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谈到:“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在《阿房宫赋》中作者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与之相应。
(2)现在常用《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示一个人低调谦虚、淡泊名利。
(3)《诗经》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李仲蒙认为:“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物尽者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氓》中有关“比”的手法十分典型。作者描写尚未凋落的桑叶,“____________ ”;已凋落的桑叶“________________ ”,表面写桑,实则写女子。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儿
陆游
闻义贵能徙,见贤思与齐。
食尝甘脱粟①,起不待鸣鸡。
萧索园官菜②,酸寒太学齑③。
时时语儿子:未用厌鉏④犁。
【注】①脱粟:粗粮,只脱去谷皮的粗米。②园官菜:典出杜甫《园官送菜》诗,杜甫有感于园吏所送菜多杂野菜,赋诗寄怀。③齑(jī):指捣碎的姜、蒜、韭菜等。出自于韩愈《送穷文》:“太学四年,朝齑暮盐。”形容生活清苦。④鉏(chú):古同“锄”,锄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示儿”即让儿子看之意,这首诗写出了对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导,舐犊情深。
B.“见贤思与齐”运用了《论语》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典故。
C.“园官菜”与“太学齑”相对,代表贫困清苦的生活,彰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
D.这首诗与李商隐的《锦瑟》异曲同工,都运用了很多典故,而且语言典雅清丽。
【2】诗人对儿子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征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
材料二:
帝幸九成宫,宫御舍湋川宫下。仆射李靖、侍中王珪继至,吏改馆宫御以舍靖、珪。帝闻,怒曰:“威福由是等邪!何轻我宫人?”诏并按之。征曰:“靖、珪皆陛下腹心大臣,宫人止后宫扫除隶耳。方大臣出,官吏谘朝廷法式;归来,陛下问人间疾苦。夫官舍,固靖等见官吏之所,吏不可不谒也。至宫人则不然,供馈之余无所参承。以此按吏,且骇天下耳目。”帝悟,寝不问。后宴丹霄楼,酒中谓长孙无忌曰:“魏征、王珪事隐太子、巢剌王时,诚可恶,我能弃怨用才,无羞古人。然征每谏我不从,我发言辄不即应,何哉?”征曰:“臣以事有不可,故谏,若不从辄应,恐遂行之。”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征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蒐所以事尧、舜也。”帝大笑曰:“人言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后幸洛阳,次昭仁宫,多所谴责。征曰:“隋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若以为足,今不啻足矣;以为不足,万此宁有足邪?”帝惊曰:“非公不闻此言。”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圣人A所以B居安C思危D正E为此F也G安H而I能J惧K岂不L为难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中,秦时始置,隋改称纳言,唐复称侍中,为门下省长官,乃宰相之职。
B.“固靖等见官吏之所”与“固一世之雄也”(《赤壁赋》)两句中的“固”字含义相同。
C.“诚可恶”与“诚能见可欲”(《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诚”字含义不同。
D.所以,表方法、凭借,与(《石钟山记》)中“此世所以不传也”的“所以”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认为守住江山十分困难,原因在于很多帝王到了天下太平的时候就会懈怠政务,疏远直言进谏的人,长此以往,国家就会灭亡。
B.因李靖、王珪到来,被安置在官舍中的宫女被官吏安排他处,太宗认为此举轻视宫女,助长李靖等人作威作福的气焰,就查办了官吏。
C.唐太宗在选拔人才时,不记旧恨,对贤能之人委以重任,他曾对长孙无忌说他认为自己能放弃怨嫌任用魏征、王珪等人才,无愧于古人。
D.唐太宗在昭仁宫时对地方官多有谴责,魏征以史为鉴进行劝谏,让太宗明白欲壑难填,不要步隋炀帝奢侈靡费的后尘,要知足戒奢。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大臣出,官吏谘朝廷法式;归来,陛下问人间疾苦。
(2)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
【5】唐太宗为什么会用“妩媚”来形容魏征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屈原在《离骚》中感慨“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他希望趁着年轻修身立德,能够对国家社稷有所作为。
莫言在出版了作品《晚熟的人》后接受采访,他表示晚熟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一种追求”,因为“成熟了就代表了固化,代表不成长了、不发展了、走下坡路了”。
上述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